百科大全書 第二十六章利永貞,以大終也。

作者 ︰ 風天小畜卦

用六︰利永貞,意為中正堅固。

利永貞;利于長久地堅持而不做改變。即適宜于長久保持應有的貞操,永遠堅持正道,以陰反陽為終結「用在坤卦整體。適宜永久正固。」作為坤卦,最好能夠守住你的位置,就不錯了。我們還記得,乾卦的「用九」是「見群龍無首,吉」。「用九」和「用六」只有乾、坤兩卦可以用,因為六爻都一樣。「對坤卦六爻變化所顯示的道理的運用,利于永遠保持其正確的認識。」這一爻是說下位的君主終于變為上位的天子,因而要長久地堅持下去而不做改變。這是扭轉乾坤、改朝換代、改天換地的滄桑巨變,故單列一爻以明此道。對用六爻的解釋眾說不一,有的認為是要用六而不被六所用;有的認為是說明筮卜時逢六要變卦為陽爻的。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安順並且守持正固的行動將會是吉祥的,因為應和了大地廣闊無垠的柔順之德。

在歷史中做得最好的人物是周公旦,諸葛亮,賈詡等,此幾人在皇帝亂世中活下來真可謂是奇事,我來說說他們的生存方式與我們有什麼不同。還有此爻辭的故事有著令我們深刻的啟發和智慧,我們先看看其中的故事;

賈詡字文和,為什麼會被公認三國最聰明的謀士呢?本帥就講講怎麼個聰明法。起三國之詭謀明略,賈詡可謂獨樹一幟,空前絕後,眾所難及。若比張良、陳平也不過,奇謀怪計活于八十高齡。賈詡——謀士的五個境界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己作為一個謀士,若連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來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運用自己的謀略,讓自己活下來、並且活得有價值是成為一個謀士最基本的條件。是故,「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士的第二層境界︰「謀」人學會了為自己謀,還要學會為別人謀,若是一個謀士不能為別人出謀劃策,他能稱為什麼謀士?是故,「謀人」是謀士的第二境界。謀士的第三境界︰「謀」兵會謀己、謀人都只能保全少數的幾個人,而作為一個謀士,他必須具有「謀」成千上萬人生命的能力。這就是「謀」的第三層境界︰謀兵。謀士的第四層境界︰「謀」國比起「謀國」來,為一人謀、為千人謀都是很淺的層次。一個人要是能做到「謀國」(國指代諸侯勢力),必須具備遠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能力,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是故,謀士的第四層境界是「謀」國。謀士的第五境界︰「謀」天下做到了以上四點,你就可以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但是,你還不能稱為真正的「謀士」。真正的謀士必須具備一項「人」所不具備的能力——謀天下的能力。

賈詡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

永漢元年(189)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于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為人剛直,但卻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傕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此計為眾人采納。李傕等以蘀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10余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李傕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余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余人,尸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可以看出,賈詡的一句話雖然是為自己考慮,然而卻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使東漢再次陷入了混亂狀態。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說︰「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這個評價還是很中肯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斗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于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

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便去投告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望。段煨怕賈詡奪其兵權,所以表面上對賈詡禮遇甚厚。賈詡看出後,心中不能自安。

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月復之患,曹操多次率軍攻打張繡。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此時,曹操聞悉謀士田豐勸冀州牧袁紹趁虛,欲迎獻帝號令天下,立即從穰城解圍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五月,劉表派荊州軍佔據安眾(今河南鄧縣東北),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也,追必敗」張繡不听,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所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促更追之,更戰必勝。」張繡說︰「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賈詡說︰「兵勢有變,亟往必利」張繡遂听從賈詡意見,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得勝後,張繡問賈詡︰「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賈詡說︰「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張繡大為佩服。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前,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于繡坐上對來使說︰「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張繡驚懼地說︰「何至于此!」並暗中對賈詡說︰「若此,當何歸?」賈詡說︰「不如從曹公。」張繡說︰「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賈詡說︰「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張繡從其言,于十一月率眾歸順曹操。

張繡的歸順使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避免了兩面作戰,所以曹操聞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遂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時冀州尚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于官渡。後曹軍軍糧方盡,曹操便問計于賈詡,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曹操曰善。十月,袁紹又遣淳于瓊率兵萬余護送軍糧,至距袁軍大營40里的烏。此時,許攸聞其家屬犯法下獄,憤然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眾人皆疑,只有賈詡與荀攸力勸曹操,曹操欣然采納其計,率軍出擊,大敗袁軍。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遷賈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驍將馬超、韓遂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余萬人馬,據守。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計于賈詡,賈詡說︰「離之而。曹操用其計,利用過去與韓遂的友誼,故意在兩軍陣前和他敘舊;又故意涂改給韓遂的書信,使之落到馬超手里,引起馬超的疑忌,促使他們內部矛盾激化。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于賈詡,賈詡說︰「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曹丕從其言,深自砥礪。後曹操為太子事屏退左右問賈詡,賈詡閉口不答。曹操說︰「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說︰「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曹操說︰「何思?」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曹操大笑,于是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笀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東吳,以失敗而告終。當初,曹丕便問計于賈詡︰「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賈詡說︰「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曹丕不納,果然無功而反。

在輔佐過段煨,張繡之後,賈詡已經憑借其敏銳的判斷力,發現曹操才是當時之梟雄,也是自己下半輩子能投靠的最佳明主。在跳槽這種事情上,賈詡所表現出的智慧,同他在軍事上的謀略同樣出色,張繡和曹操為敵時,他能講出一番︰「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的精妙戰術理論;而在降曹還是降袁的抉擇上,賈詡又能一眼看穿「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這三條既有戰事大局觀,又有個人發展空間的道理,把自己的謀略發揮的淋灕盡致。

有此才能,舉賢識人的曹操當然會不計前嫌,把賈先生示若上賓,「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賈詡因此如願,給孟德出謀劃策,戰官渡,取荊州,破馬超。到三國後期,曹魏早年的謀臣武將,大多已經終老,不復當年的風雲,而賈詡此時的地位,無疑為高級參謀顧問,為曹操在關鍵問題上些許點撥。雖欲立長子曹丕為儲,可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讓魏王猶豫不絕。賈詡雖然功高,可並非舊臣,踫到這種涉及到立後的宮闈重事,必然謹慎言行,直至曹操屏除左右,才掏出他一生中另一句名言「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又托起一個朝代,也換來了魏文帝曹丕的終生恩待。由此看來,賈詡的出謀之道,乃是先自身,其次主公,再時政,最後才是國家社稷。憑此順序來制定出謀獻策的緩急輕重,就能保證在亂世之中,雖然頻繁的易主依附,面對瞬息萬變的世局戰況,卻總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這就賈詡的過人之處。

當然,除去智慧和膽量,犀利的眼光,果斷的判斷力,審時度勢的變通,小心謹慎的為人處事,也是賈詡算盤里必不可少的部分。賈詡薨時七十又七,可謂長笀;官居太尉,可謂顯赫;謚曰肅侯,可謂耀祖。一個小小的謀士,從漢末亂世一路漂泊依附,直至魏文帝前重臣,不得不讓後人佩服賈詡的‘謀’之道。同代入世的言官,莫不早已退出政治舞台,或卒于辛勞,或傷于戰火,或倒于讒陷,能堅持到底,又封蔭子孫的,實在不多。賈先生的算盤如此之精,即成就了自家,也改變了歷史,足可以讓世人探討研究,取經立傳了。

曹操為立世子的事舀不定主意。大兒子曹昂,二兒子曹鑠,一個戰死,一個早夭;三兒子曹丕勤奮听話,各方面都不錯,按長幼順序當然應立曹丕為世子;但是,他的另一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深得他的寵愛。立哪個為世子,曹操舉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獨留下賈詡,曹操先是長嘆一聲,說出了自己的心事,然後問賈詡有什麼建議。賈詡站在旁邊,眼望帳外發呆。

曹操又問了一遍,賈詡還是裝作沒有听見。曹操大聲喝道︰「文和!」

賈詡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轉頭作揖,面無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滿地說︰「我和你說話呢,你為什麼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沒理你。」

「你想什麼呢?說來听听。」

「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啊。」(袁紹臨終前立了三子袁尚為嗣,導致袁氏兄弟自相殘殺,造成袁紹勢力的最終瓦解。劉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著他看了老半天,突然大笑起來,從此不再提此事。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曹丕即位後,封賈詡為太尉、魏笀鄉侯,幾年後賈詡病逝,享年七十七歲。

幾十年後,晉武帝司馬炎一心想讓自己的傻太子司馬衷登上皇位,傻太子曾說過雷倒眾生的話語︰「饑民們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吃肉?」太子的老師衛瓘認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天下堪憂,一直伺機勸告晉武帝改換太子。

一日,晉武帝大宴群臣,衛瓘假裝喝醉,倒在晉武帝的御座前,用手撫模著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說︰「這個座位太可惜了!」

司馬炎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假裝沒听懂,說︰「你在胡說些什麼?準是喝醉了吧。」接著,吩咐侍從把衛瓘扶起來送走。

司馬炎一直沒有改換太子。公元290年,司馬炎病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繼位後,皇後賈南風以「廢立之謀」的罪名,將衛瓘及子孫共九人斬殺,衛瓘享年七十二歲。

在繼位人選的問題上,兩人都運用了自己的機智,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可見二人的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個是謀士裝傻,一個是皇帝裝傻;謀士裝傻是為了保全自己,皇帝裝傻那就沒治了。

周公旦.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滅商之戰的檄文也是他寫的,叫牧誓.周滅商後被封為魯公.老先生沒有就國,而是讓兒子伯禽去了,自己被哥哥留在身邊扶佐.

今天要講的故事是史記上記載的一段故事.大意如下:

周武王坐天下後的第二年,生了大病,快要死了.周公旦就想代他哥哥死,于是就很虔誠的祈禱祖先.這時候好玩的來了.結果祈禱的巫官講不得了,祖先就是要讓武王死掉,他沒有你本事大,然後要你來代蘀他的位置,這樣周的天下才會長久.周公旦听了也很驚訝,就祈禱自己的爺爺,叔爺爺,爸爸.真是這個意思麼?結果回答是吉祥.周公旦當時很鎮定的把這些求卦的書很小心的鎖起來藏好,又警告巫官不許亂說話,否則誅九族.然後自己進宮跟皇帝哥哥說:哥哥你沒事,祖先說了你會好的.不過祖先真正的話還真準.武王幾天後就掛了.

武王死了.周公旦沒听祖先的話,立了武王的兒子當皇帝,是為成王.這孩子多大,書上說還在襁褓.周公就開始了攝政王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脯的日子.當叔叔當到這份上也真不容易了.這時候謠言出來了,說周公旦就是想當皇帝.看來那時候這些東西和現在也沒兩樣,大家都窺視那個王位.帶頭散布謠言的是管叔.姜太公和召公就勸周公旦,搞得有點過火了.周公旦無可奈何的說:我有啥辦法,成王孩子小,我不管誰管?同時周公又警告自己的兒子說:小子,別誤會,你老爹這麼做不是為了讓你當皇帝,是為了你太爺爺,你爺爺,還有你大爺我們幾個人掙下的這份周家天下.你好好的在魯國當你的公.故事說到這里忍不住要評論.周公真是曹操所不能比的.起碼曹操自比周公卻沒說過周公教訓兒子的這種話.

轉過年來.周公旦把管叔還有那些余黨包括商的後人來了次清洗.這判斷,夠精確.不愧是當國之人.管他娘的誰造謠.重點清洗了商後人,你們再鬧也還是我們周家人自己家的事.想顛覆,門都沒有.

轉眼間,成王長大了.這攝政王叔的位置有點尷尬了.這周公還真是好心.開始勸大佷子.年長了要注意別老和宮女混在一起.當年商紂要不是和宮女們整天斯混,也不至于被咱們奪了天下,教訓啊.還特意把這些話寫成戒條,讓太監整天讀給成王听.後人要是把這段寫成小說也夠段宮庭密史的.不過也不能否認,這是周公旦厚道的地方.如果真想篡位.媽的老子還真嫌你身邊女人不夠多呢.皇帝房事好厲害哦,來,叔叔再從民間給你搜羅幾個絕色佳人.所以說.看看人家周公旦.只是能羞煞春秋以後擅長權術的曹操之流.

生老病死.誰都逃不了.周公也要得病掛了,臨死時特意交代.別把我埋回封地魯國,就在周地就可以了.故事講到這里.本人很是佩服周公旦.絕對當國高手,他要真當了皇帝,恐怕中華還真能少了春秋戰國之亂.老先生為什麼不回封地葬.這就是高明啊.周禮中記載.皇帝近臣必須葬于皇帝周圍.周公放棄封地葬,而以臣子禮葬.媽的,這老先生太懂權謀之術了.假使老先生真當皇帝,逐漸收回了諸外藩的王權.中國能在那時候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歷史無法想象了.

周公旦死了,用臣子禮葬的.老天不干了.一邊下暴雨,一邊鬧大旱,反正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氣候異常.在那個農耕時代,了不得.周公所說的深入底層,關心民間疾苦,以「無逸」自警或用來教育後代是對的,但是「逸」與不「逸」往往受階級條件和生活環境所左右,存在決定意識,在沒有外界強大壓力的情況下,王室成員「生則逸」是必然的,由「逸」而失國也是必然的。

此爻啟示我們無論我們手中的權力不管有多大,都不要對我們的領導有反之心,否則你將大禍臨頭,要忠于領導,要忠于上司,歷史中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列子,趙高和王莽就是其中重要的列子,你看他倆手中權力有多大,最後不都死了嘛,所以說要忠心我們的領導,絕對不可能有反叛之心。我們要像周公旦和賈詡一樣做個假痴不癲的智者或者做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科大全書最新章節 | 百科大全書全文閱讀 | 百科大全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