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訂制 10

作者 ︰ 馮小剛

《私人訂制》的段落式故事看似被葛優帶領的夢想訂制公司聯接成線,但看起來更像是個春晚小品的大亂入。當李詠客串登場時,也就恍然大悟,原來不過是2014年春晚的一場大預演,無論是針砭時弊的反諷,還是大刀闊斧的自嘲,又或者是接迥而至的笑料包袱,都活月兌月兌一道春晚小品的家常菜。倘若真回歸電影本身,毫無細節的情感故事,故作聰明的情景橋段,還有刻意做作的情感升華均顯得毫無代入感,觀眾最期待的喜劇元素,在沒有故事張力的推動下,就像一個個笑話冷不防的過來咯吱你,偶爾會心一笑,但無法走心的2小時還是顯得無比漫長。

浪漫愛情片喜歡**成章,比如國產片中的《全城熱戀》、《愛》等,雖然簡單直接,但每一段故事都著一條清晰的情感故事,從不愛,到了解,再到愛的內心情感歷程是觀眾走心的主要原因,而到了《私人訂制》這里,依靠演員符號化的表演完成了一系列的笑料式的轉變,看似每個人物都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之旅,但觀眾對于三位被訂制者的夢想實現之旅一直停留在了耍猴逗趣的表面。通過細節或者矛盾點推動被定制者經歷掙扎、沮喪到轉變再到夢想實現才是一個故事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但影片里一概不談,所以,我們終究無法感受這個夢想究竟有多美妙,有多悲哀,有多諷刺,影片里的人物情感都被導演牽著鼻子走,反正在主題先行的情況下,似乎主人公就應該這麼轉變就對了。

劇情上同樣詭異,想要三個人物故事**成章,偏偏在第二段大篇章的融入其他人的故事,擾亂整個劇情的結構,《天下無賊》中,火車上遭遇範偉搶劫的故事外橋段是蜻蜓點水的點楮之筆,而到了《私人訂制》這里,年過生日和李詠見學姐的篇幅與第二段主故事毫無聯系,且篇幅過重,感覺像是編劇和導演為了填滿劇情而生生加入的一段情節。到了最後,為了湊足反腐、精神、夢想與環保主題,生硬加入道歉的情節,令人一頭霧水。假如換個角度,以葛優帶領的訂制團隊從頭貫穿到結尾,作為劇情的主人物,但三位人物卻更像是神一樣的審視者,前兩個篇章沒有圍繞他們展開,到了第三個篇章,又融入了他們造夢的抱負,劇情剛剛捎帶上他們,重心又回到了宋丹丹身上,到了結尾又變成了他們的故事,簡直莫名其妙語無倫次。

最後,為自己的大俗喊冤,又為想為自己的影片加點人生升華的馮導以自己的老年情懷注解了《私人訂制》的世界大愛主題。馮導,你究竟想干嘛?你想反諷世界,就別在後半程變成什麼亂七八糟的圓夢之旅。你講夢想,就別一會諷刺他們,一會撥高他們。跟話癆似的又說這又說那是想鬧哪樣呀!

馮氏的喜劇里我記憶猶新的段子有兩個,一個是《甲方乙方》里姚遠使壞讓李琦「打死我也不說」;一個是《沒完沒了》里傅彪喝醉了嬌羞的抱著瓶子喊得「十三,路易的」。後來馮小剛不怎麼拍喜劇了,就出產了一票自以為能抗住賀歲檔期的爛片,所有的片段加起來都不如曾經馮導一部電影的笑料好看。但後來想想,其實馮導也回不去了,後來拍攝的不是《唐山大地震》、《1942》這樣沉重的不得了的歷史題材,就是《非誠勿擾》這種水的不得了的愛情故事,思想覺悟也許是上去了,嘴角卻也耷拉了。喜劇于是成為了馮導胸前的一抹護心毛,平時可以金剛護體,在近兩年飽受質疑時還可以拿出來擋擋煞。

馮氏喜劇無可超越,有人說是因為王朔,有人說是因為時機好,我倒覺得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什麼叫做市井幽默,拍出來的電影就是人民群眾生活的集合,這逗貧玩好了叫藝術,調侃做到位也就是幽默。但只有一個問題回避不了,就是市井幽默一定要扎根于市井,想要把這種幽默發揮到極致您就必須把桌子上那瓶紅酒換成二鍋頭。只是馮導後來火了,華誼兄弟估計也入股了,名人做久了喝慣了法國的葡萄味,估計是再也嘗不來這56°的牛欄山了。

關于這差異我就舉兩個例子︰一是色誘,《甲方乙方》里對李琦飾演的廚子使美人計,劉培小曲一唱青衣一扮那起的是範兒,魅惑不月兌衣,利目三分笑,到了《私人訂制》里李小璐上來那就是開的和高叉泳褲似的泳衣,又是模背又是濕身,不但膚淺的露骨還色誘的毫無水平,盡顯這高層社會的美色奢靡;還有幫富人圓夢,《甲方乙方》里姚遠他們把一有錢人支邊遠山區受苦,人趴在山頭足足等了他們幾個月,上了車就不下來誓要與龍蝦鮑魚過一輩子,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私人訂制》里幫最俗導演圓夢,先搞了個什麼雅俗的分析,然後就開始胡編亂造,甚至炮制出換血、「雅中毒」等毫無笑點可言的橋段。這叫搞笑嗎?如果是,這和低成本忽悠人的惡搞電影到底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所以《私人訂制》盡管打著致意《甲方乙方》的頭餃,盡管看上去好像是《甲方乙方》的升級版,但絕對難以望其項背。值得肯定的是,馮導電影景色更美了,場景更宏大了,錢一定是沒少花,不過生拉硬拽幾個笑料,葛大爺牽頭幾個年輕人組起的草台班子也敢來提傳承實在有些扯淡。他們口號喊得震天響,效果還得靠票子堆起來。馮導大概是忘了,錢是好東西,但也不是最好的東西,這世界上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比如觀眾的審美,比如口碑。我不知道王朔是給了馮小剛一個完整的劇本還是只給了他幾個搞笑的段子然後馮導就自己策馬奔騰了,《私人訂制》的故事性和連貫性都不足以成為一部合格的馮氏喜劇,它本身就是個悲劇。

至于馮導,我只能說,上面的風呼吸但久,就不用和我們一起幻想著還能接地氣了,咱還是相見不如懷念吧。

這個冬天很冷,這個賀歲檔也很冷。整個2013年,影迷們在連續劇式的好萊塢大片里模爬滾打,在奇奇怪怪的港片中游來蕩去,在曲線徘徊的國產片中迷茫。大家翹首以盼的本土最有才華的馮大導演,著實讓大家等得好辛苦。這份等待到底值不值得,還得靠影片來說話。

《私人訂制》說白了就是《甲方乙方》的升級版,影片立意上采用了炒冷飯的做法,實在有些不像馮導的作風。如要拿過去來對比,《私人訂制》就是毫無新意。但單看影片,馮導在冷飯基礎上加入了他一直都擅長的對社會生活的直面剖析和調戲,無人能敵他如此的一針見血。也加入了他特有的另類角度對人生的冷靜思考和反思,如同生前追悼會一樣,《私人定制》比較清晰的又提出了一個超前的新概念,那就是有錢能使人推磨的機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私人訂制最新章節 | 私人訂制全文閱讀 | 私人訂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