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訂制》的故事與《甲方乙方》如出一轍,這應該是所有觀眾看完後的第一反應。但事實上這二者在相同的皮囊背後,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創作鞋。這從一句台詞中就可見端倪。
在《甲方乙方》中,葛優成立的圓夢公司的口號是「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但在16年後的《私人訂制》中,這句話卻變成了「成全了別人,惡心了自己」。前後16年,從「陶冶」到「惡心」,這兩個詞語的變化所流露出的恰恰是馮小剛、王朔這些昔日「頑主」如今內心深處的疲憊。
16年前,《甲方乙方》中的那幾個年輕人,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將替他人排憂解難作為自我心靈升華的一種途徑,工作中處處呈現出一種對充滿希望的正能量。可到了《私人訂制》中,葛優飾演的楊重早已成為了過來人,雖然依舊是做著幫他人圓夢的工作,但整個中國社會16年來的病態人格與行為非但沒有絲毫的減少,反而變得日趨復雜與紛亂。這就不免讓曾經滿月復憧憬的有志青年感到身心疲憊,在片中對工作憚度也自然是從「無私」轉變成了「無奈」,以「惡心自己」的犧牲精神,堅守著曾經的正能量。
由于這種社會疾病種類繁多,特征不一,很難統一詳述。馮小剛、王朔這兩位人到中年的頑主便采取了這樣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進行敘述,針對當下社會中發病率最高的幾種癥狀進行陳述,在諷刺與調侃中供人反思。其中,換血改變人生以及全城滅燈等不切實際的橋段的運用,反倒是為影片增添了一些《狂人日記》的味道。
至于片中提到的清廉夢與暴富夢,則是當下中國社會中最典型的病例,在一番插科打諢地調侃之下,影片海報上印著的百元大鈔頗具點楮之效,犀利地揭示出了錢是當下社會中最討喜的中國夢。就連片尾看似充滿正能量的環保反思,最終也在記者的追問下出了當下國民過分愛財的本質,在這種自私的大環境下,所謂的中國夢無非是一場黃粱美夢。
有趣的是,影片一邊在譴責過分愛財的病態行為,一邊卻出于實際需求一如既往地植入了大量廣告。好在與《非誠勿擾》相比,這次的植入痕跡要柔和得多,基本上都能做到與劇情場景流暢餃接。平安銀行和minicooper的曝光量雖然大,但實際上對普通消費者意義不大,倒是手機植入這個本可以大有作為的空間沒能被有效利用,片中缺乏新意的愛瘋顯得十分寒酸,範偉飾演的領導合影用的居然還是老款的機型。要配得上如此奢華的「私人訂制」場景,怎麼也得是最新的vivoXplay3S才行啊,高清大屏音效好,拍照速度快,錄像優質,那手感,那材質,那造型,價格也絕對比片中豪宅名車的廣告吸引觀眾。一邊揭露現實,一邊在現實里斂財謀生,片里片外的矛盾現狀更是對中國夢最有力的諷刺。
雖然整部《私人訂制》的形都是散的,但是其揭露社會病態的神卻是統一的。與第一、第三個故事在物質層面的批判不同,第二個故事更像是馮小剛、王朔兩位中年頑主的一次借事抒情,所批判的對象是文化層面的一種怪現象。李成儒飾演的那位功成名就的導演儼然就是馮小剛本人的一次自嘲。片中這位導演隨便拍一個電影,立馬就能有幾億的票房,但這一堆賣座的商業片,卻總會惹來眾人的非議,往往因為內容太接地氣而被認為是俗。于是他絞盡腦汁想拍一些大家看不懂的東西,畢竟大家都覺得自己看不懂的東西才是上檔次的東西,是所謂的「雅」。
這可能就是馮導自己目前所經歷的困擾。論總票房,他在國內無人能敵;論夢想,最想拍的《一九四二》也已完成;單就賀歲片來說,他也已經差不多陸續征戰了16年之久。為華語商業片所作出的貢獻雖不能說後無來者,但至少已做到了前無古人。唯一所能追求的,掐指算來也只有文藝片了。然而在文化圈里,搞商業片的人最反感的永遠是那些自恃清高的文藝青年,整天鼓搗些有的沒的,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目空一切。而馮導骨子里無疑是一個普通青年,作為普通青年中的精英和公知,一向心直口快說話實在的他就借片中人物之口諷刺了那幫故弄玄虛的文藝青年——電影是大眾藝術,上萬張照片連在一起都敵不過人家真正藝術家一幅名畫的價值。文藝和商業沒有高低之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普通人或文青若是一味地裝雅,其結果只能是片中的「雅過敏」,最終還是得用「俗」來治。這簡直就是在那些長久以來一直譏諷馮小剛作品為市民電影、草根文化的偽公知的臉上打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16年的時間跨度,中國無論是在物質還是文化的層面都經歷了一次快速的發展。電影產業的在近兩年更是呈現出令人瞠目的巨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寧浩、徐崢為首的年輕導演在喜劇片上的推動。與馮氏喜劇側重于台詞的模式不同,這些年輕導演們擅長制作依靠劇情與人物行為推動的結構性喜劇,在馮氏喜劇空缺的這段時間內迅速吸收起了一批觀眾。其立足于劇情的純粹爆笑營造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觀眾對喜劇的理解。想必這也是《私人訂制》公映後遭遇負評的原因所在。其實馮小剛並沒有拍砸,而是觀眾變了。
但是千變萬變,喜劇的核心永遠都是諷刺,沒有對現實的諷刺,就沒有真正的喜劇。沒有反思的喜劇,只能算是鬧劇。
春晚總導演還真不是白當的,馮導把一部賀歲檔電影硬生生拍成了若干小品的集合,或者用現在時髦點的名詞,就是好幾個「微電影」拼接而成的雜糅。請不要把它當成電影來看,因為它沒有主線,想到哪兒拍到哪兒,拍到哪兒算哪兒,夾雜其間的各種段子就是全部。我私心以為馮導該不會是對去年《一九四二》的遇冷發泄不滿吧?我難得拍個正經點兒的東西,你們都不待見,是吧?就喜歡看些俗的,對吧?好!我就拍個俗到底朝天的來拿給你看!
在片中,「雅」是被當作貶義詞來呈現的,但「俗」真的也好不到哪去啊?一邊諷刺著夜總會里衣著唱神曲的小姐們庸俗,而後又直接讓兩位女主角多次性感亮相(插一句,以前沒覺得兩位女主角這麼有胸啊!),這不是自相矛盾麼?還有給王寶強的角色設定,很難不把這一茬跟《泰囧》聯想到一起啊。當然,你可以說是自嘲,但我相信徐崢看到這一段的話,心里一定不會舒服。同行還真是冤家,相煎何太急!
我「鎮級市」大蘇州這回的植入可真是大手筆,一上來幾個航拍鏡頭就「高大上」滿屏,余下不時出現的金雞湖,文化藝術中心,李公堤,松鶴樓,蘇州園林,松鼠桂魚,陽澄湖大閘蟹……制片方賺翻了啊!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蘇州人,我內心底是極不願意蘇州以這樣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在哪里?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蘊在哪里?傳承至今的吳地民風在哪里?人,無論處在怎樣的位置,都不應該忘本!蘇州,有時候讓我覺得你都快忘了自己是誰了……(這段扯遠了,與電影無關)
本片給我最大的驚喜來自于範偉的角色,之前听聞片方傳出因範偉角色的某幾句台詞涉及而影響過審需刪減修改,可剩下的那些居然也就順利通過了,實在是太意外了。片中範偉圓夢計劃中的領導干部形象極盡內涵諷刺之能事,各種表情動作語言姿態模仿得惟妙惟肖,毫無違和感!我大天朝的文化市場何時起變得這麼開得起玩笑了?看著各種「查水表」級別的諷刺調侃被呈現在大銀幕前,還真的是蠻過癮的。雖然我自己也明白這些段子在笑過鬧過之後也就只是一場夢而已……
最後,結尾轉得真但硬了,或許是正好踫上那幾天臨時起意補拍的,也表達了一些對社會現實的看法,想讓人們在映後有一些值得思考與回想的東西。但,真的轉太硬了……考慮到全片的節奏,唉,就這樣了……
後記——海報上的宣傳語,八個大字︰成全別人,惡心自己——我怎麼著都覺得是寫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