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張狂 第64節太行根基盛一

作者 ︰ 艾葉客

既具備把握權柄資格,又有足夠的膽氣殺害天子和太後,還與袁氏一族保持交好的人選,實在是很難找。袁隗算來算去,也就覺得董卓此人,勉強可以一用。

首先,董卓手下有兵,而且數量達到數萬之眾。只要在雒陽有足夠的兵權,就具備威懾其他政敵的效果,就有把持朝堂的資格。

其次,董卓是涼州人,而涼州人在人們的印象里,就是一群能打的蠻子。這樣的人若是膽氣都不夠,那袁隗還能去找誰呢?

難道去找其他那些,連人都沒有親自殺過的公卿大臣嗎?

當然,若說手下有兵,本人有勇膽,其實新任的執金吾丁原,也能勉強算一個。只是,丁原一直是大將軍何進的嫡系,與袁氏沒什麼關聯。這一條,就注定了丁原是無法與袁氏故吏董卓相比較的。

有了最好的選擇,對于勇膽過頭的丁原,袁隗就只好請他乖乖的去死了。

還有一條關鍵的原因是,依據當時的官場風俗,董卓既然當過袁氏故吏,這一輩子就必須始終對袁氏一族客客氣氣的。哪怕董卓以後的地位超過了袁隗,他見了袁隗,也必須以見到恩主的禮儀來行禮。

這,便是大漢在推舉制度的實施下,所有官員都必須遵守的官場規矩。要是被舉薦者對舉薦他們的人都沒有回報,那些朝廷大臣,憑什麼一定要舉薦你呢?

當然,若是袁隗在董卓面前表現出謙虛的推讓,那雙方的關系就另當別論。但是董卓如果膽敢不作出這種優待袁氏的樣子,他就會遭到整個大漢官僚世家集團的共同唾棄!

有了這一點作為保障,袁隗相信,只要董卓沒有喪失理智。就不會與袁氏撕破面皮。而如果不玩野蠻,玩政治的話,袁氏有足夠的自信,能夠暗中操縱這個涼州蠻子在朝中的施政。

所以,太傅袁隗很快選擇了董卓,作為下一任執掌大漢至高權柄的合作者。當然。作為代價,董卓必須在時機恰當之時,蘀袁氏背上殺害天子與太後的黑鍋。

正因為董卓在入京後第一次到太傅府拜見袁隗時,就了解到袁隗的這個驚天計劃,董卓才會在出了太傅府以後,突然想起黃巾余孽張狂所預言過的那些話︰

「董將軍此去京師,當能掌握整個大漢的權柄。到那個時候,董將軍只怕就沒有興致,將白波谷這點兒微不足道的地盤放在眼里了。到時候。只怕董將軍不是忙著與張某扯皮,而是忙著廢立天子之類的大事件啊……」

雖然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但此時此刻,董卓依然能夠清晰的想起張狂當時說話的語調和神情。

——廢立天子,吾做到了?

——廢立天子,吾真的做到了!

在看著太傅袁隗親手將天子劉辯扶下天子寶座,再將九歲的小兒劉協牽手送上天子寶座的那一刻,董卓的心里。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就連天子都可以如此輕易的廢立,那普天之下。還有誰能夠挑戰他的地位呢?

伴隨著這樣的想法,董卓的野心,再一次出現了巨大的膨脹。這種變化,就連太傅袁隗都沒能完全預料到。在董卓的心里,此刻只有四個字︰

——順昌逆亡!

當然,此刻的董卓。心里並不是沒有忌憚的人。他忌憚的人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將董卓一路扶上司空寶座的太傅袁隗。第二個,卻是遠在北地邊境的太行校尉張狂!

為了對付第一個忌憚,董卓在廢立天子以後,隨即下令。將自己任命為早已被漢室朝廷廢棄多年的職位——相國。

相國就是宰相。在西漢初年,相國是朝廷眾臣之首,權柄極大。大漢的首任相國,便是「漢初三杰」之首的蕭何。

由于蕭何的能干,以及相國無所不包的權柄,就連大漢高祖劉邦,都對相處了幾十年的老伙計蕭何,在心中暗暗產生忌憚和懷疑之心。這份猜忌,直到蕭何不得不做出自污之舉,才讓劉邦稍稍安心。

也正是因為相國的權柄太大,後來的漢帝便想辦法將相國一職的權力,分割成大司馬、大司空、丞相這三公分別負責。不僅如此,就連「丞相」這一官名,後來又被改稱大司徒。到了東漢光武帝手上,三公再次被改名為司徒、司空、太尉。從此,相國一職被徹底的廢棄。

董卓之所以從故紙堆里將「相國」一職又重新翻出來,無疑是在宣告,他的地位比一般的三公要高上一截。就連袁隗的太傅一職,從法理上來說,也是位居于相國之下的。這就是董卓反手對付袁氏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女婿李儒為董卓獻上的拉攏士人之策。

廢立天子的惡名,對董卓本就微薄的名望,越發是雪上加霜。董卓雖然自恃兵力雄厚,不是太在意這些,卻也想將大漢帝國治理的好一些。但無論是誰,想要治理大漢,就離不開士人的幫助。

所以,一就任相國之位,董卓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規模的任命、征闢、提拔士人,希圖收攬天下士人之心。

天下知名的大儒蔡邕、蔡伯喈,因為得罪了權傾一時的「十常侍」,被發配到邊地服罪。直到「十常侍」被誅殺一空,蔡邕這才帶著家人返回帝都雒陽。董卓要收攏天下士人之心,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這位大才子、大儒士。

蔡邕這個人,怎麼說呢,有些不識時務,當年就與當權的宦官們鬧到你死我活。若非天子劉宏一直對他懷有感情,蔡邕早就被宦官們干掉了。

面對董卓的征闢,蔡邕本來想擺擺架子,故意推月兌一下,再裝作無奈的接受。結果,董卓果然是個粗人,一看到蔡邕擺架子,立刻以滅族相威脅。

發現自己的一套玩不轉了,蔡邕趕緊接受了董卓的任命,回到闊別已久的官場。董卓對蔡邕的行動表示滿意,于是讓蔡邕享受了一番坐火箭的速度。

蔡邕一進入朝廷,先是擔任太學祭酒,第二天又變成侍御史,第三天接著升遷為尚書令。時人見蔡邕的這番升遷,不無羨慕的稱之為「三日之間,周歷三台」。

但是,這還沒完。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蔡邕接著變成了巴郡太守,又轉為侍中,才算是暫時安定在一個職位上。在後面的第二年里,他將再次變更自己的職位,成為左中郎將,還得到封高陽鄉侯的賞賜。董卓對蔡邕的看中,由此可見一斑。

跟在蔡邕身後的,是天下名士荀爽、荀慈明。這位大儒的升遷速度,也成為董卓拉攏士人的又一典型例子。

荀氏為潁陰望族,在後來的三國之中,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荀彧、荀攸叔佷二人。這二位,只要對三國稍微熟悉一點的,應當都不用再介紹了吧?

只是,荀彧、荀攸叔佷二人的出頭,還要再等上幾年。董卓提拔的這位荀爽,就是荀彧的叔父,荀攸的叔祖。

荀爽的父親荀淑,為戰國荀卿即大儒荀子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得益于父親的聲望,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

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

作為天下聞名的黨人之一,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曾經隱遁漢水之濱,時間長達十余年,專以著述為事,被時人號為「碩儒」。黨錮解除後,時任司空的袁逢曾經薦荀爽為官。只是荀爽年紀已高,沒有接受袁逢的征闢。

對于這位名氣猶在蔡邕之上的當世大儒與黨人元老,董卓的做法更加夸張。他先是不管荀爽的推辭,直接任命荀爽為平原相。荀爽還沒有來得及到平原上任呢,緊接著又被董卓升遷為九卿之一的光祿勛。接著,三日後,還沒等荀爽反應過來,一頂司空的帽子又一不小心,掉在他的頭上。

從董卓一開始的任命算起,區區九十五日,荀爽就從一介布衣升任朝廷三公,其速度之快,打破了大漢四百年以來的所有升遷記錄!

在董卓手上,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像前大將軍府掾王匡,被任命為河內太守;陳留名士孔,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侍中劉岱,則成為兗州刺史;騎都尉鮑信變成了濟北相;如此等等。

不得不說,董卓在初掌朝政的時候,對如何能夠將大漢治理好,還是很下了一番苦心。別看他提拔了這麼多的著名士人,對于自己的嫡系部下,卻反而頗為壓制。

光看官位,董卓只是將原來身為校尉的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等人提拔為中郎將,再將下一級的李傕郭汜等人提拔為校尉。

從這一點來說,其實董卓初掌權柄的時候,其實處事頗為公道。此時的他,可是一心要做大漢的中興之臣的呢!(未完待續……)

ps︰加更在此。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黃巾張狂最新章節 | 黃巾張狂全文閱讀 | 黃巾張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