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張狂 第55節兩漢論根本

作者 ︰ 艾葉客

心意已定,張角的精神居然好了些。趁自己還能支撐的時候,張角抓緊時間,為張狂從本質上介紹了一番太平道以及黃巾軍的由來和根本。

作為一代人杰,張角的眼光自然是深刻無比,足以看透事物的本質。特別是他在經歷過天地元氣反噬的傷害以後,眼界居然能再一次拔高,將原來一心發動黃巾軍時,所染上的執念月兌卻。

有這樣一位認識深刻的指導者在一旁介紹,再結合後世張狂所接受過的政治、經濟等多門學科的教育,對如今的世間形勢,張狂又有了更加本質的認識。

東漢與西漢,雖然都是劉氏做天子。可是兩朝皇帝之間的血緣,其實並沒有多少。更加根本性的區別,則是兩漢在朝廷基本國策上的差異。這種國本差異,讓兩漢在統治中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大不相同。

漢高祖開國之道,全憑自身的文韜武略,一路拼殺。期間打倒的王侯,數以十計。自降服秦三世子嬰以降,高祖劉邦在一班能力過人的文臣武將輔佐下,先後誅滅各路諸侯,又擊敗了當時的世間最強者——「霸王」項羽,皇位可謂是全靠自身一手打下來的。

若從得國之正的角度來看,在張狂眼中,後世只有明太祖可以比擬。而得國越正,對皇帝的統治權威就越為有利。如此一來,在皇位傳承中,天下人都必須共同尊奉劉氏為天子,讓漢室朝廷的威嚴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此時,由于秦朝建立時,遷徙天下富戶于咸陽的政策,將六國的大姓豪強幾乎一掃而空。故而在西漢的前期,地方上並沒有什麼過于強大的豪強。地方官員依靠漢室朝廷的行政力量,足以輕易的將地方州郡里,某些不太馴服的豪強家族拔除。

所以,西漢,或者稱為前漢,因為有著劉邦留下的「非劉氏不王」政策,最大的問題,不是壓制那些異姓官僚的野心,而是解決同姓王爵對皇位的覬覦。赫赫有名的「七國之亂」,並非唯一的例子。反倒是異姓大臣的謀反,終前漢二百年里,都顯得極為罕見。

順便的,若是在地方上出現了有力的豪族,州郡長官也有義務抑制豪強的發展,並對其進行有效的打壓。

但是,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期,伴隨著劉徹的雄心壯志,整個大漢朝廷的格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推恩令」的下達,讓劉姓諸侯王的力量被嚴重分割削弱,再也沒有強大到足以挑戰中央朝廷的諸侯王了。而武帝劉徹討伐匈奴人的戰爭,不但耗盡了國庫的所有財富,還讓天下小民的生存環境極度惡化。

隨著大批提供稅賦的自耕農紛紛破產,大漢的國力一度嚴重下挫,以至于武帝劉徹最後不得不下達「輪台罪己詔」,來收拾國內的殘破局面。

伴隨著自耕農的紛紛破產,在鄉間得以幸存的,自然是家底比較殷實的大戶人家了。借助朝廷對民家的收刮,破產農戶的土地紛紛被鄉間的豪強大戶所兼並。由此一來,在秦末漢初,被始皇帝攜破滅六國之威順帶拔除,而大傷元氣的地方豪強,終于借機重新崛起。

受到財政問題困擾的武帝劉徹,雖然也想要對這些地方豪強打壓一番,最終卻為了支撐朝廷的運轉,不得不選擇公開向豪強大戶們出售爵位,以籌措維持朝廷運作所需要的錢財。這種由于面臨朝廷破產而做出的決定,終于埋下了導致前漢滅亡、後漢光復的種子。

如此情形,維持到西漢末年。由于王莽篡位,又遇到各種天災**,天下盜賊蜂起,拉開了亂世的序幕。天下豪強大族經過了百余年的發展,再次強盛起來。借著這次大亂,豪強們紛紛修建塢堡,聚攏私兵,或主動、或被動的參與到這次天下決定歸屬的紛爭。

光武帝劉秀的崛起,便是借助有力豪強的結果。由于劉秀身邊的親信大將都為豪強出身,當他中興大漢,建都雒陽以後,朝廷對豪強大族的態度,自然由抑制變成了放任。

光武帝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弊端。然而,他以「度田」1之策略一試探,發現豪強大族的勢力已經再難抑制。為了新建立的東漢政權的安全,劉秀只得默認了豪強們的特權,不再試圖壓制。

連皇帝都奈何他們不得,如此一來,天下間的豪強大族,便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勢頭。以至于作為官員補充階級的士人,幾乎大半都出自各路豪強大族。

豪強大族在朝廷中的勢力越來越大,則漢家天子的權柄便開始縮水。歷任漢家天子當然不肯容忍這種臣強主弱的局面,自然要想方設法重新奪回權柄。

為了試圖強化自己對朝廷的控制,以便于和朝中的豪強世家大族爭奪權柄,歷任漢朝天子都不得不扶植外戚和宦官來充當打手,為自己沖鋒陷陣。

以外戚與宦官自身的實力,當然算不上有多強大。然而,天下豪強世家那麼多,自然不可能都是一條心。為了壓倒其他的豪強世家,讓自己的子弟更多的入朝為官,分享朝堂權柄,豪強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相互傾碾。

為了自家的私利,一些勢弱的豪強,便投靠到外戚與宦官一方,通過打擊其余豪強,為己方的上升鋪路。如此一來,那些入朝為官的士人,便分成了好幾個不同的派系。有投靠外戚的,有依附宦官的,也有嚴守**性的,以及堅定反對宦官、外戚的。

由于十多年前的「黨錮之禍」,目前的漢室朝廷中,並沒有多少反對宦官一派的官員。而由于大部分豪強大族,對宦官一系或明或暗的抵制,宦官一派只能夠在中央朝廷里呼風喚雨,並不能真正把握幾處郡縣地方。

結果,目前在大漢朝廷里最為龐大的一股勢力,居然變成了以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為代表的中立士族派系。這一派系在朝廷中的立場,從來不會完全明確。他們既不會與皇帝正面對抗,也不會明確對被貶斥的黨人一脈進行打擊。

因為對各方關系處理的好,中立士族派系不但被天子和宦官一派倚重,擔負起治國的重任,而且也被潛伏的黨人們視為可以聯手的同盟,在天下士人中威信不低。可以說,無論是哪一派上台執政,都需要這些盤踞著從朝廷中央到地方郡縣的官吏幫助,才能夠有效的治理國家。

當然,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之所以可以逍遙的做著中立派,是因為宦官一系和反對宦官一系勢力相差並不懸殊的結果。如果一方被徹底的打垮了,那勝利的一方便會毫不客氣的對汝南袁氏一派下手。

為此,這一派需要在朝野中始終保有兩個相互敵對的勢力。哪一方勢弱,他們便會暗中支持這一方。

太平道之所以能夠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發展迅速,與中立士人派系的暗中支持是分不開的。要不然,就算張角實力再高,畢竟只是一介布衣。別的不說,朝廷只要下一道旨意,宣布太平道是所謂的「婬祀」2,就可以讓天下郡縣大吏取締太平道的公開活動了。

可是,當太平道一朝發動了震動天下的「黃巾大起義」之後,意識到黃巾軍所具備的強大破壞力,中立士人派系立刻感受到對自身的威脅,極為果斷的確定了全力鎮壓黃巾軍起義的策略。

若是袁氏楊氏他們能夠不改變暗中支持的立場,張角對張狂感慨著說道,只怕黃巾軍早就進入雒陽城,完成「清君側,中興大漢」的目標了。

從張角口中親自說出來的黃巾軍終極目標,讓張狂真正感到有些意外。張狂之前對此就有些猜測,卻覺得相當的古怪和不可思議。但是,既然張角都親口承認了這一點,張狂只覺得整個黃巾軍的浴血奮戰,一下子變得相當的無謂。

「內外俱起,八州並發」的百萬人級別起義,最終的目標居然不是改朝換代,而是為了匡扶漢室,實現大漢的再次中興?

這是張狂自從穿越以來,所听到過的最大笑話。可惜,在確定了這一目標的真實性以後,張狂哪里能夠笑得出來呢?

當然,由于形勢的發展,黃巾軍目前不再是以中興大漢為目標了。他們現在,只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而戰。張狂心中暗自推測,只怕張角的傷勢如此迅速的惡化,也是由于他最初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從而導致的心病?

ps︰1度田︰東漢初年光武帝為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與勞動力的控制,增加政府租稅與賦役收入而采取的政策。具體來說,就是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此一政策引起豪強地主的普遍不滿,「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迫于壓力,光武帝在平息了這一次動亂以後,放松了度田的尺度。度田令由此淪為形式。

2婬祀,指不合禮制的祭祀,不當祭的祭祀,妄濫之祭。簡而言之,就是沒有被國家認可的廟宇祭祀宗教等等。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黃巾張狂最新章節 | 黃巾張狂全文閱讀 | 黃巾張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