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這一日,听完斥候隊送來的情報,張狂立刻調動大軍,迎頭對上了奔襲而來的鮮卑騎兵。
由于鮮卑人一人雙馬,整個營盤散的頗開。斥候們觀察出來的結果,是對方騎兵約有萬人。面對這萬人大軍,張狂調度了騎兵隊,游擊隊,謝遜千人隊,于禁千人隊出戰。
至于在匈奴人傳聞里,聲名赫赫的重鎧隊,則被留在了美稷縣城壓陣。當然,為了避免戰力的浪費,典韋這個「萬人敵」,臨時加入親衛隊,跟隨在張狂身邊。
這樣一來,沒有典韋這個「刺頭」在,負責留守美稷的總指揮,軍師程昱,指揮起重鎧隊來,也算是得心應手了。
除了近三千的主力部隊,跟隨張狂出戰的,還有兩千輔兵和兩千精壯民夫。可千萬不要因為被稱為「輔兵」,就小看了他們。來自後世的張狂,這幾年在練兵當中投入的資源,遠遠超過當世的平均水平。
太行軍中,最善于統兵的于禁,對這些輔兵戰斗力的評價是,他們已經達到了大漢一般的郡國兵戰兵的水準。
就連那些來自太行山區的民夫,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當做預備隊頂上前線。這些經歷了數千里路程拉練的民夫,光從紀律性來說,並不比普通大漢郡國兵差。
張狂心中都已經計劃好了,如果戰事順利,成功的在西河邊陲站住了腳,他就將這三千來自太行山的民夫,編組為輔兵部隊,用于屯田地區的防守。
表面上看起來,張狂以總數只有七千人的兵力,去迎擊人數達到萬人左右的鮮卑騎兵,在人數上居于明顯的下風。可是,不要忘記,按照漢軍對胡人的戰績,向來是「一漢當五胡」的。
就算鮮卑人里,含有一千人的王庭常備軍,戰斗力比一般胡虜較為強悍,張狂也有把握,光憑麾下不到三千人的戰兵,就能將敵人擊敗!
太行軍主動而果斷的出動,大大出乎和連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在戰馬還沒有上膘的夏季出兵,就是想要打漢人們一個措手不及。可是,現在倒好,敵人明顯是嚴陣以待,而且還凶猛的沖到自己面前來了!
一時間,和連對打,還是不打的問題,頭痛欲裂。
現在的鮮卑聯盟,表面上雖然依舊都奉彈汗山的王庭為主。可是,無論是東部鮮卑,還是西部鮮卑,對來自彈汗山的命令,都不當做一回事。就算是目前還算可靠的中部鮮卑,見到局勢的發展,也有不少「大人」,暗中開始自行打算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東部鮮卑與西部鮮卑內部,各個「大人」之間,關系也算不上有多好。若不是這些「大人」相互之間的勾心斗角,矛盾叢叢,只怕早就有勢力強大的部落,主動的舉起叛旗,對抗彈汗山了。
想要懾服這些蠢蠢欲動的鮮卑「大人」們,其實也並不是太難。畢竟,前任大王的名望豎在那里。佔據了大義的名分,和連的優勢不要太多了。總的來說,和連目下,只有一個缺陷。但是,這個缺陷,對一個游牧民族首領來說,卻是致命的缺陷。
戰功!
就是戰功!
和連缺少的,就是舀得出手的戰功!
和連不是沒有帶兵打過仗。只是,他的幾次出征,表現的都很平庸。不少在和連麾下被指揮過的部落首領,都覺得,若是換成自己來指揮大軍,表現一定比和連要好得多。
有了這樣的認知,一些遠離彈汗山的部落,對王庭的敬畏之情,開始慢慢消退。外加上和連上台以後,表現出來的貪財,任人唯親之類負面性格,對和連有意見的鮮卑「大人」,也就一天比一天多。
說句老實話,在草原上,貪財,任人唯親,乃至于御下殘暴,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草原上的蠻子們,向來是「畏威而不懷德」的。可是,如果再加上「指揮不力,缺乏武勛」,就構成了足以讓其他草原強者,背棄此人統領的理由。
和連此次出征,除了趁火打劫,撈些子女財帛外,最重要的目的,還是想打一個「大」勝仗。畢竟,就算有「落日原」之敗,漢軍在草原上的威懾力,依然強橫無比。
如果身為鮮卑大王的和連,能夠成功的在漢軍面前,取得一場說得過去的「大勝」,則和連的威望,必將趁幾何級數飆升。而其他的鮮卑「大人」,還會敢于對和連大王的命令,陽奉陰違嗎?
但是,伴隨著太行軍的快速反應,和連發現,自己一月以來的精心謀劃,如今居然都成了泡影!
如果不想讓自己手下這些可靠的力量,受到大的損失,和連就得接受空手而歸,白跑一趟的結果。
然後,這次出征的結果,將會成為其他鮮卑貴族議論和連的新話題。而和連在鮮卑族內部的威望,又將進一步的下降。到那時候,和連真的就成了「偷雞不著蝕把米」了。
但是,真要與漢軍打起來,和連又沒有勝利的信心。畢竟,漢軍在近百年以來,在草原上留下的赫赫武功,已經讓和連心驚膽顫。而他此前與漢軍多次交戰的結果,也證實了漢軍的戰力,到底有多麼的強悍。
就這樣,和連在戰與退之間,猶豫了一夜,依然沒有做出判斷。而在戰場上,沒有決斷,是比決斷錯誤還要更加嚴重的後果!
隨著漢軍一大早出營列陣的行為,和連的煩惱終于消失了。如今,被漢軍逼近到五里地距離的鮮卑人,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利了。
在這種近距離的位置,鮮卑人若是撤退,必然會遭遇到為數不少的漢軍騎兵,毫不猶豫的無情追擊。一旦這種事情發生,鮮卑人必然會迎來一場大敗!
——那就戰吧!
從小就以聰明著稱的和連,停止了無益的思考,開始調動兵馬。
說實話,在太行軍逼近之前,和連的兵力調度,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並無什麼明顯錯誤。但是,幾個接受了命令的老練軍帥,卻對和連月復誹不已。
——這種時候,還打什麼打啊!趕緊派出一支騎兵作為後衛,讓其他部隊快點兒撤退才是正經!
草原騎兵的優勢,從來就不是陣而後戰。他們最大的優勢,便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機動力優勢,在己方選定的時間,己方選定的戰場,打一場由己方主導的戰斗。
如果己方明顯出于不利的位置,對所有草原騎兵來說,最佳的對策,不是戰斗,而是撤退。
在草原部落的牧民心里,臨陣月兌逃,絕對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恥辱。最多,以後己方有機會報復回來便是。
「大王這是漢人的書讀多了!」
接到命令,被和連要求主動出擊,從正面遲滯敵人的一名鮮卑小帥,私下里對自己的親信抱怨著說道。雖然這個命令,並不要求小帥率部與漢軍硬拼。然而,對漢軍的弩箭極為忌憚的小帥,心里已經做好了損失十分之一兵力的準備。
由于古代交通信息交流的不便,在涼州地區已經被不少羌人裝備上的馬鐙,在北方的鮮卑部落中,卻沒有幾個人知道。而沒有馬鐙提供的馬背穩定性,騎兵的近戰肉搏能力,至少要下降五成。
至于後市被某些「磚家」「叫獸」推崇備至的騎射,其實應當從中間分割開來,描述為「騎」和「射」。無論是騎馬,還是射箭,都是鮮卑人極為擅長的。但是,在騎馬的時候還能射箭,就不是一般的鮮卑人能夠做得到的。
再說那比騎在馬上射箭,還要更加高級得多的奔射,也就是在策馬奔跑時進行射箭的技巧,能夠做到的草原人,就更加稀少了。即便是在收羅了不少騎射高手的和連手下,也只有不足千人的騎士,具備這項高級技能。
而且,在奔射的過程中,無論是所射出箭矢的力道,還是準確度,都只能用「糟糕」兩個字來形容。自古以來,奔射這種手段在戰場上的運用,也基本上局限于小規模的精英斥候追逐戰當中,少有運用到正面戰場上的。
在小帥的部下,那些能夠做到奔射的鮮卑人,多是軍中的精英,大大小小是個頭目。深知漢軍弓弩強悍的鮮卑小帥,可沒有打算將手中這幾十號寶貝疙瘩,去與漢軍弓弩手交換性命。
最後,還有一件更加關鍵的事情,讓鮮卑小帥完全沒有發動奔射的考慮。那就是︰
戰馬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