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54章鴛鴦陣再現

作者 ︰ 未知

鴛鴦陣,根據東南沿海地區多丘陵溝壑、河渠縱橫、道路窄小和僑寇作戰特點等情況,創立了此陣。以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是山地作戰的著名陣法。

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

此陣通過變陣可達到「正」對「奇」的功效,小用于個人與行伍,大用于萬人對陣皆適宜。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歷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余,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歷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而鴛鴦陣中,本來是應該有火銃;可是這個時代可沒有火銃,只好用短矛蘀代。激戰時,可以減短矛拋出,受傷敵人。

「世界上沒有無敵的陣法,只有無敵的軍隊,再厲害的陣法,若是將軍廢物,士兵軍紀差,照樣是可以破解,一切重在人。」趙樸道︰「鴛鴦陣,對于士兵的紀律要求極高,沒有超高的紀律,也沒有鴛鴦陣。」

世人都知道,戚家軍強大,知道鴛鴦陣無敵,卻很少知道嚴厲的軍紀,愛民如子的士兵,這才是戚家軍戰無不勝的根本保證。後人可以模渀鴛鴦陣,卻是很難打造戚家軍,多數是因為軍紀不行。

「西軍精通山地作戰,堪比三國時代的無當飛軍,好鋼應當用在刀刃上。西軍應該在山地伏擊金軍,而不應該消耗在平原沖殺上!宋金之戰才剛剛開始,不要幻想一戰定勝負,這是自五胡亂華以來,胡漢之間劇烈沖動,運氣好激戰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若是運氣不好,幾十年之後,萬里漢土盡數淪落,漢人衣冠不存,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淪為四等公民!」

「宋金之戰才剛剛開始,我不想將軍連序幕也沒有看到,就離開世間!」

「時間有限,留給我們,僅僅是十幾天的訓練時間,希望短促突擊,能夠達到一定效果!」趙樸道。

時間有限,短促的訓練,也不知道鴛鴦陣能夠達到什麼程度。畢竟種家軍不如戚家軍,種師道也不如戚繼光,至于戰斗時,鴛鴦陣發揮出幾分戰力,一切很是值得懷疑。

可是沒辦法,太原被困了八個月,朝夕之間,就要告破,不得不出,最後只能是趕鴨子樣子上架,不行也得行。

…………

專門人干專門事,不要干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像老蔣軍事水平三流,結果總是喜歡指東指西,指手畫腳,顯示自己英明神武,結果弄得一團亂糟糟,屢戰屢敗。

趙樸也知道,他的軍事水平一般,照搬一些軍事典故,前人的戰列,張口胡亂分析一下還行。若是他揣摩士兵的心理,訓練士兵,指揮作戰等等,完全是外行。

這些是他的不足,他也不胡亂插手,只是在一旁靜靜的看著,也不說話。

不過,不指手畫腳,並不代表不參與。

戰爭不久之後就會爆發,未來的十幾年內戰爭不斷,他必須了解戰爭,了解帶兵之法。他不必如岳飛那樣用兵如神,也不必像像韓世忠那樣用兵老道,只需要對軍事有較深了解,不被欺騙就足夠了。

訓練著這些精兵,趙樸漸漸發覺了一些不妙之處。

開始訓練的幾天,這些士兵還有些精神頭,可是訓練的時間長了,漸漸的懈怠了起來,得過且過,沒有上進心,有種當一天和尚敲一天種的樣子。

「將軍,士兵士氣似乎不太高!」趙樸道。

「士兵一直都是這樣!」種師中道,「過去兄長時常用金錢獎勵,可是金軍兵臨汴梁,將我朝的國庫幾乎是收刮一空,金銀奇缺,想要獎勵士兵也沒錢呀!」

「明白了,想要激勵士兵士氣,多是用金錢賞賜!」趙樸有些心冷道。

即便是宋朝最為精銳的部隊,陝西軍也是一群雇佣兵,雇佣兵說白了就是有女乃就是粘,沒女乃滾蛋。為了金錢而戰斗,為了金錢而活著。

一旦賞賜沒有達到,或是賞賜不合格,就嘩變。這樣的軍隊是最沒有信仰的,也是最容易垮台的,可能百戰百勝,但是只要一敗就是萬劫不復。

「當兵吃糧,升官發財,就比如養了一群狗,你扔一塊骨頭,它就跟你走,別人扔一塊更大的骨頭,它就可能出賣你。如今大宋朝夕滅亡,不知道朝廷又有多少骨頭可以扔給他們呢?「趙樸嘆息道。

「你這是什麼話?」種師中有些憤怒,竟然將士兵比作狗。

趙樸卻毫不在意,自語道︰「大宋不缺士兵,八十萬禁軍,四十萬廂軍;而金軍,女真兵不足十萬,其他雜兵不足十萬。一百二十萬大軍對抗二十萬大軍,一敗涂地,好似放羊趕鴨子一般。不要說,我軍戰力弱于金軍,同樣是爹媽生的,同樣是一個腦袋,一個嘴巴,兩條腿,兩條胳膊,為何會差距這樣大?不是朝廷舍不得花錢,而是士兵缺乏信仰,不知道為何而戰,不知為什麼戰!心中沒有信仰,打仗也是瞎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也跑不了,被一刀砍成兩半!」

種師中也沉默了,這位殿下說的話極度不客氣,極度令人生厭,可是一切都是那樣現實。不論是他如何不願意接受,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那該怎麼辦!」種師中壓下心中的怒火,問道。

「既然這些士兵,沒有信仰,那我們就給他們信仰!從今之後,你負責軍事,我負責思想教育!讓士兵們知道為何而戰,為什麼要戰斗!」趙樸悠然道,「有的人為了混日子而當兵,有的是家中糟了災而當兵,有的是為了掙錢而當兵,有的是為了升官發財而當兵,而我們要讓他們明白為了不當四等公民而戰斗!」

士兵由半農半軍,向著職業軍人轉變,有曾經的府兵制向著募兵制轉變,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而宋朝的募兵制搞的很好,只可惜,一直用金錢打造軍隊,缺乏信仰,于是完全是一群散沙。

而大宋有流行著,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鼓勵「乞丐」和「閑散人員」的人來當兵,當兵本身就是就業,是緩解災害,緩解土地兼並的手段。

結果緩解了就業問題,可是士兵戰斗素質卻是下降了。

在唐朝,精英階層,最優秀的人才都去當兵。唐主力部隊,士兵主要由世家子弟和歸化胡人年輕貴族組成,他們多數都是有著田地、品行良好,接受過儒家教育,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榮譽感;而歸化胡人青年貴族們,大多對強大的唐王朝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他們試圖通過拼死作戰,來獲得唐對他們的肯定,成為唐人的一員。

可是在宋朝,不主張知識青年當兵,而主戰知識青年去青樓泡妞把妹,附庸風雅,讓知識青年去過奢侈浪費生活,在安逸中迷失了志向,在安逸中陷入了權力的漩渦中。

唐朝的士兵到將領,文化水平,戰斗素質極高;而宋朝,則是一群沒文化的軍隊。

建設「三有」軍隊很重要!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