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55章思想教育

作者 ︰ 未知

軍隊,最怕閑。

每天訓練完畢之後,趙樸就開始對這些士兵進行思想教育,或者是洗腦。

來自二十一世紀,趙樸神智洗腦的重要性,君不見傳銷一出,即便法律屢屢打擊,照樣屢禁不止。君不見,車臣武裝分子,搞得俄羅斯天下大亂。君不見,本**一個911,搞得美國佬狼狽不堪。

這就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而八千人,趙樸自然是沒有時間一一動員,一個個耳提面命的洗腦,只好抓大放小。

一般以50人為隊,2隊為都,5都為營,5營為軍,10軍為廂。營又通稱為「指揮」,是作戰的基本單位。步兵1指揮為500人,騎兵少于此數。各級主官名目繁多,大體是︰廂、軍分別設都指揮使,軍還設都虞候,營設指揮使,其下尚有都頭等。

精簡下八千人之後,部隊重新整編。舊的編制再也不適合,按照鴛鴦陣的編制,十二人為一小隊,設置一名小隊長,一名副隊長;十個小隊,一百二十人為一中隊長;五個中隊,六百人為一大隊,設置大隊長;五個大隊,三千人為一營,設置一名營指揮使。

八千人,分為三個營,兩個滿編制的營,一個不滿編的營。

而趙樸進行實現教育的對象,就是小隊長以上,近幾百名低級軍官。

不要不把低級軍官不當官,戰斗中再好的戰略,再好的計策,也需要低級軍官執行得當,不然一切都是枉然。一個軍隊的潰敗,最先從低級軍官的潰敗開始。在激戰不利,軍心浮動的不利的情形下,若是低級軍官彈壓得力,若是能夠很好的鎮壓住浮動的士兵,足以扭轉戰場的勝負。

此刻,操練了一天時間,都是比較疲倦,此時低級軍官都是圍坐在一個大樹旁邊休息,而趙樸則是開始了思想教育。

「曾經一支金軍威逼向河北的一個大城,守城的將軍立時調動兵馬守衛,金軍看到城池防御嚴密,短時間難以攻破,于是在城外劫掠一番,大量的糧食,大量的婦女,大量的工匠,總而言之,成為許多東西都被劫掠而去。金軍最後退去,守城的將領認為,這一戰大勝了,保住了城池;而金軍也認為這一戰打勝了,宋將全是懦夫,守在城內不敢出來,收獲很豐富。守將認為大勝了,金軍也認為大勝了!到底是大勝了,還是大敗了?」

趙樸面帶微笑的說著,「大家自由討論,誰想要說,可以舉手回答!」

恍然間,趙樸有著回到小學時代,教授小屁孩的感覺。

沒辦法,宋軍中文盲數量太多了;

「應該是我軍大捷,敵軍強勢,在強勢面前,能夠保住城池,本身就是不易!」

「不對,大量的婦女被擄走,孩童被殺死,坐看百姓被殺,無動于衷,還是什麼大捷。」

「縮頭烏龜,還什麼大捷!」

「也不對,這是有自知之明!」

而底下的將士很快的分為兩派,彼此互相的爭吵,各自說著自己的意見。就連一旁的種師中也是面帶思考,這究竟是宋軍大捷,還是金軍大捷。

趙樸也不干預,靜靜的听著,思考是進步的開始。

幾百名軍官越是爭吵越是激烈,種師中不得不出手制止住,並問道︰「監軍,不知你認為哪一方是大捷?「

「談論哪一方是大捷沒有意義,不如談論何為大捷?」趙樸看著四周的將士,高聲道,「在漢唐時代,何為大捷?只有滅族之功,勤王之功,才能成為大捷。收復河套,收復河西走廊,覆滅匈奴,滅絕突厥,這才能稱為大捷!而在我朝只要是守住了城池,就是大捷!這就是差距!「

四周的將士听著,一些臉皮都是隱隱發紅,有種羞恥之感;而大多數卻是臉色不動,麻木不仁,絲毫沒有一絲感覺。

趙樸看著四周,那些臉色由羞愧的,暗自記在心中,這些都是可造之才;而那些麻木不仁,沒有一絲感覺的,已經將他們歸為「廢兵」,在戰斗中不介意把他們當做炮灰。

而思想教育,也是針對主要針對那些心存羞愧的士兵。

「為何會出現我大宋,不如漢唐呢?難道是君王不勤勉?難道是士大夫缺乏骨氣?難道是士兵們缺乏血勇之氣?難道是我朝不重視武備?難道是蠻夷變得去強大了?」趙樸連續幾問,眼神炯炯發亮,這一刻他都有種小胡子附身的感覺,「不是!我朝君王勤勤懇懇,勞心勞力,為的就是收復幽雲十六州,為的就是收復寧州,靈州!士大夫中從來範仲淹等人,不避刀劍,上前殺敵;也有士兵不畏生死,大量的陣亡在平夏的路途上。」

「我朝為何不如漢唐,諸位可思考過為什麼嗎?」趙樸不斷問道,語氣中帶著催眠的味道。

大宋為何不如漢唐?

剛剛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又陷入了新的問題中。諸多的軍官都是思考了起來,即使是那些老兵油子也開始思考不斷。

這個答案有很多,可謂是一千個人又一千個答案,真的要是討論開來,三天三夜都是討論不完。有思考是好的,可是各有各的想法就不妙了,趙樸是為了統一思想,而不是為了搞「百家爭鳴「。

「為何我朝不如漢唐,是因為漢唐一直是包餃子,而我朝是趕鴨子!「趙樸立刻拋出了一個命題。何為思想教育?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安裝到了別人的腦袋里。

「漢唐是包餃子,我朝是趕鴨子?「

眾多的軍官立時一頭霧水,沒有搞清其中的意思,就連在一旁的種師中也是不知所以然,都豎著耳朵仔細的听著。

趙樸道︰「包餃子,是徹底消滅敵人,是殲滅敵人,打的是殲滅戰;而趕鴨子,是將敵人擊潰,敵人不敵,最後逃離而去。漢唐很少打戰,可是一打仗就是滅國大戰,一打仗,就是全殲敵軍,不留一絲情面;而我朝打仗,卻是趕鴨子,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最後是打蛇不死,反咬人。「

「傷其十指就,不如斷其一指,把一個人的手指打傷了,過上一段時間,手指又會好了;可是將手指剁了,再也再也長不出來。打上一次殲滅戰,勝過打上十次擊潰戰。當年太宗皇帝時,北伐遼國,十戰十勝,可是只是在高粱河一次戰敗,就是一敗涂地,這是為何?那是因為北伐遼國打了十次勝仗,都是擊潰戰,每一次勝利都沒有傷及遼國根本,更是讓遼軍主力跑了。

「這些遼軍,一開始是新兵,沒有上過戰場,殺過人,始終是新兵,可是連續幾次敗北,連續幾次的擊潰戰,磨練了他們,讓這些新兵日漸成熟,由新兵變成了老兵。擊潰戰,對于我朝而言,是有名無實的勝利;而擊潰戰,卻讓遼兵由新兵變成了老兵。總之打擊潰戰太不劃算,擊潰戰是典型的損己利人。」

「名將不打無把握的戰,更是不打擊潰戰,要打就打殲滅戰,將敵人的老兵變成死兵,將新兵死掉,失去變為老兵的機會!」

種師中听著也是暗自點頭,幾十年的征戰經歷,讓他心中大為贊同,暗自佩服這位皇子還是肚子有貨。而其他的軍官也是細細領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難道太宗皇帝不知道其中利害嗎?他也知道,只是身不由己。我軍失去了幽燕之地,又失去了西北之地,等于是失去了養馬之地,戰馬奇缺,難以組建起強大的騎兵。沒有強大的騎兵,只有步兵,即便是擊敗了遼國、西夏的大軍,敵人也可以逃離而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戰爭的主動權隨時的掌握在遼國,西夏手中,使我大宋陷入了極為尷尬的一種局面。「

「我朝與遼國、西夏、,現在的金國交戰,即便是我軍大勝了九十九次戰斗,可是只要打了一次敗仗,就是全軍奔潰,面臨著失地,甚至是滅國的危險;可是遼國、西夏、以及現在的金國,哪怕是打敗了九十九次,也不會傷筋動骨,可是只要是大勝了一次,就可以翻盤,可以逼得我朝割地賠款!」

「我朝對外戰爭,交戰規模萬人以上,得勝率超過了70%;而被認為是軍事最強盛的唐朝,卻在對外戰爭中勝少負多。可是為何,我朝有著弱宋之稱,而唐朝卻是有著強唐的稱呼,一切皆是源于上面兩點!「

說到了這里,趙樸停頓了下來。

洗腦要講究時間,說太多會產生免疫,說太少又沒有感覺,要把握好時間同時留下思考的時間。

說了很多,又是對著上百人作演講,趙樸的嘴巴發干,喉嚨也是冒煙,不由得停頓了下來,端起一旁的茶杯喝起了茶。

而四周卻是靜悄悄的,就連一旁的種師中也是陷入了沉思中。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