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快到元宵節了,在十二的時候村長來到連翹家里,說村里有人賣地。大概是二十畝上等地,五兩銀子一畝,問他們要不要。
家人商量了一下決定買下來,這樣就不用總是買糧食吃了,家里人多,總是買糧食也不是個事。吳氏和志遠帶了點心和過年的一些果脯去村長家,村長帶他們去看了地,都是不錯的地,連在一起也好打理。給了村長一兩銀子托他幫忙把紅契也辦了,紅契是要到衙門去辦的。
買到了地,都放心了,總不用擔心餓著了。二十畝地也夠一家一年的食用了。
地買了,就要翻地。吳氏他們商量過了元宵節就開始翻地,二十他們自己干不完,就請兩了人一起,再說現在有牛,買個梨,估計也能很快完成。還有就是院子里的荒地也要翻出來,連翹準備在荒地上種西瓜,辣椒,花椒等。
過完年,他們還準備買小豬,再買些雞來養。這天是元宵節,連翹和吳氏,檀香一早就開始忙碌準備做湯圓和北方的炸湯圓。先把糯米面和好,芝麻,花生都碾碎了當餡。幾人做了好多,準備給李大夫,村長家和趙大嬸,大妞家都送些,都過個開心的元宵節。這個時代還沒有元宵和湯圓,因為人們都不認識糯米。
吳氏派幾個孩子分別給幾家送去,元宵是先炸好的,如果就這樣送去,估計幾家都不會炸來吃,太浪費了。湯圓就煮來吃就好了。連翹去了李大夫家,李大夫為了連翹沒少操心,而且李大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和連翹家以前就交好。幾個孩子的名字還是李大夫給起的呢,雖然都草藥的名字,但也比其他的什麼妞啊,花啊什麼的強多了。
連翹拎著籃子敲門,喊「李大伯,在家嗎?」
「在,誰啊?」回答的是李大夫,邊說邊開門。
「李大伯是我,連翹。」
「是連翹啊,快進來,大冷天,凍著了吧。」
「李大伯,不冷,大伯娘他們都在家吧?我娘做了些湯圓和元宵,讓送來給大伯一家嘗嘗。」
「是嘛,有好吃的,留著自己多吃點,還給我們送來,來快進屋里,蘇木娘,連翹來了。」
從屋里走出一個婦人,這個人就是李大夫的妻子,娘家爹是秀才,朱氏也是村里少的識文斷字的婦人,一家也是和睦,而且朱氏是個溫柔的,對誰說話都和和氣氣的。
「是連翹來了,快進屋,你們哥哥嫂子,茵陳姐都在屋呢。」
「連翹妹妹來了,快炕上做。」說話的是茵陳,李大夫的唯一女耳,長的像小家碧玉,一看就是在農村是嬌養的。不過,人家可是沒有嬌小姐的脾氣。熱情的拉著連翹坐到炕上。
連翹坐到炕上,一一叫人,都比她大,所以都是哥哥姐姐。李大夫最小的兒子李南星也有十一歲了,和他大哥在城里同一家私塾,不過和志遠的不是同一家。因為那家里有他們的外公在那里作館。
「大伯娘,我今天來是送些自己家里做的吃食,是用糯米做道圓和元宵,你們嘗嘗,這個是元宵已經用油炸過了直接吃就可以,最好趁熱吃,才好吃,這都是剛出鍋的。這個是湯圓,用水煮,等都瓢起來就是熟了可以吃。」連翹說著打開籃子給他們看。
「你看你娘,有好吃的留給孩子吃就行了,還往這送,年前就送了不少,還送,真是的。」朱氏笑著嗔怪,眉眼里都是和藹。
「大伯娘,你看你說的,平時我們家也沒少麻煩李大伯,這不是應該的嗎,再說也不是什麼值錢的,就是讓大伯娘們嘗個鮮,里面都是芝麻和花生餡的。」連翹笑呵呵的說。
連翹在李家呆了一會兒就告辭走了,等連翹走了後,朱氏和家里人說,這連翹家算是過好了,以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了,招呼孩子和李大夫嘗嘗連翹送來的元宵。幾人吃了第一口,就連聲的稱贊好吃。
等連翹到家,其他幾個送東西的也都回來了,吳氏又準備了一桌子的菜,中午就吃炸的元宵,晚上煮湯圓。
過了十五就要開始計劃新的一年要做的事情,打春後就要忙活地里的活,這地是農家的根本,自然要小心的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