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平定,李勛開始著手布置與吳、魏交界之處兵力。長安是王駕所在,毗鄰東都洛陽,駐軍六萬,潼關駐軍三萬,由趙雲統領;許昌地處中原,為豫州門戶,駐六萬西涼軍,由馬超統領;江陵與東吳隔江相望,呂蒙水軍在側,駐六萬步卒,由嚴顏統領,烏林港駐八萬水軍,由徐盛統領;江夏位在要沖,與笀春、廬江陸上相交,駐六萬步、騎兵,由魏延統領。
四位新晉侯爺分鎮各地,總領三十余萬大軍,構成一條由北至南的堅固防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麼多兵力調遣,加上糧草、軍餉、馬匹運送,耗時數月。兵馬到駐地後還要熟悉地理,操練戰法,等這些全部安定下來,已是夏末。
雍涼墾荒開渠初見成效,兩地大豐收,除自給自足外,還往長安輸送軍糧數萬石。北地商路也走上正軌,接入南方三州貿易網。
著眼徐州戰場,曹丕拜司馬脀為軍師,大軍齊出。北海徐晃固守,抵御下邳孫權主力,曹丕親率大軍出陳留,攻向小沛。孫權派陸遜領兵救援,親自帶兵攻取北海東武港。
大軍到時,東武港稍事抵抗,便被攻下。孫權不及欣喜,快馬急報,司馬脀兵出汝南,與關羽、張遼兵分三路,圍攻笀春。孫權大驚,急尋諸葛亮商議。諸葛亮皺眉道︰「司馬脀果然厲害,看來攻打小沛的並非魏軍主力,曹丕親自出征,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孫權惴惴不安,急聲道︰「這我知道,但笀春是我揚州門戶,若被司馬脀舀下,後路斷絕,可如何是好?」諸葛亮長嘆一聲,搖頭道︰「縱然笀春有張飛鎮守,也難以抵擋魏兵主力,現在救援也為時已晚。為今之計,只有退回秣陵,沿江防守。不然等笀春、小沛失陷,下邳孤立無援,必難幸免。」
孫權猶豫不決,偌大個徐州,千辛萬苦才打下,豈能拱手相讓?諸葛亮勸道︰「壯士斷腕,為時未晚。若在此耗損我軍主力,等司馬脀渡過長江,兵臨秣陵,如何抵擋?」孫權無奈,詔陸遜率小沛守軍撤退,與下邳主力一起,渡廣陵港,返回秣陵。
魏兵奪回徐州,攻佔笀春,聲勢大振。曹丕意氣風發,欲一鼓作氣,殺向東吳。
司馬脀諫道︰「有大軍駐守笀春,東吳已經不再是我軍心頭大患。反而李勛陳兵邊界,隨時有可能攻我後背。主公當布防洛陽、陳留,以防有變。」曹丕納之,留張遼率八萬大軍駐守笀春,大軍返回洛陽。
曹丕迎漢帝至洛陽,其親信華歆率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帝劉協讓位于曹丕。名為禪讓,實為逼宮。洛陽十萬大軍之中,漢帝為保性命,只得從之。曹丕故作推辭,「三讓」之後才接受。
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壇受禪,改國號為「魏」,改元黃初。是為魏文帝,並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業已退位的獻帝為山陽公。至此,經歷一百九十余年的東漢正式結束,四百年之大漢帝國煙消雲散。
曹丕代漢稱帝,傳檄四方,天下震動。
李勛手下一干文武,紛紛上書,認為漢室已亡,以李勛蕩平五州的功績,也足以稱帝。龐統卻諫道︰「此時稱帝,並不明智。其一,曹丕剛剛稱帝,跟風的話,顯得急功近利;其二,魏國自立,正是聯合東吳,共同討之的良機,不可錯過。自黃巾之亂以來,殘暴如董卓,也不敢廢帝自立。孫堅在洛陽得玉璽,回頭便被劉表加害。袁術得玉璽稱帝,被群雄圍攻而歿。如今曹丕正在風口浪尖,等天下慢慢適應漢室已亡的現狀,主公再稱帝不遲。」
李勛深以為然,按下眾議。果然,時隔不久,東吳來使,正是諸葛亮之兄,溫厚君子諸葛瑾。
長安王府客廳,龐統引諸葛瑾高坐。李勛欣然道︰「多年不見,子瑜風采依舊。」諸葛瑾側身笑道︰「在在東吳,仍不時听到漢中王大勝消息。漢中王文韜武略,真常人難及也。」
李勛哈哈大笑,指諸葛瑾道︰「想不到誠摯君子,也學會恭維人了。看來東吳繁華地,果然是做官的好地方。」
諸葛瑾苦笑一聲,李勛抿了抿胡須,悵然道︰「真是時不我待,不知不覺,這胡須已經三寸有余了。」諸葛瑾詫然道︰「漢中王三十許人,正當壯年,何以在我這老朽面前如此感慨?」
李勛搖了搖頭,長嘆道︰「你看曹丕小兒,也才三十許,已經登上皇帝寶座了,這讓我與吳王情何以堪?」
諸葛瑾正色道︰「在下此次出使,正是為了此事。曹丕廢漢稱帝,妄自尊大,天下厭之。我家主公願與漢中王再續當年赤壁之盟,共討逆曹。」
「好!本王早就看那小子不順眼了,正想找個機會教訓教訓他。」
頓了一下,李勛又道︰「不過吳王剛剛吃了敗仗,笀春又被張遼盤踞,如何討伐?」
諸葛瑾起身拱手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家主公雄才大略,又有賢才輔佐,必定全力攻打魏軍,漢中王可放心出兵。」說罷,奉上孫權親書,以為約定。李勛接過細看,良久方道︰「吳王誠意,我已知曉。子瑜可回去稟告吳王,我江陵、江夏之兵不日即將調往許昌。」
諸葛瑾大喜,躬身道︰「漢中王胸懷寬廣,在下幸不辱使命,就此告辭。」言罷謝過李勛等人挽留,馬不停蹄回秣陵去也。
龐統疑道︰「主公真要調荊州兵北上?」
李勛望著諸葛瑾遠去背影,輕笑道︰「當然要調兵,不過調多少可不一定。」龐統恍然。
隨即,李勛命魏延、嚴顏、徐盛各領兩萬兵,趕至許昌。江陵、江夏仍交予李嚴、孟達鎮守。
許昌雲集十二萬大軍,兵鋒直指洛陽。曹丕匆忙任司馬脀為大都督,在洛陽調兵遣將。而孫權也兵分兩路,一路由諸葛亮率兵,出廬江,陸上攻向笀春;另一路由陸遜率水師,出秣陵,攻向烏江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