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二卷生下他的孩子
第64節012第一次采訪
鄧年榮獲悉了這個消息後,立刻意識到這是個好新聞,寫得好不僅能上省報的頭條,說不定還能上中央級報紙,並且很有可能獲獎。于是帶著朱大雲前去采訪。朱大雲是第一次正兒八經地去采訪,也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余河最有名的村莊。
兩人走進村口,張海兵早就在路口等著了。
朱大雲看到這兒的房子建得很整齊,一排排的,清一色的白牆灰瓦,後面有幾幢高樓,估計是先富起來的村民改建後的房子,遠處的田野里,一大片白色的塑料大棚,光是這樣看,就覺得這個村子與其他村有著決然的不同,很難想象這就是當年那個「萬戶蕭疏鬼唱歌」的窮地方。
張海兵看上去三十來歲,黑黑胖胖的,圓圓的臉上總是笑呵呵的,就像個彌勒佛。
張海兵本想把他們倆帶到家里去坐,沒想到鄧年榮說,先到蔬菜大棚去看看。三個人便向田野走去。
早春三月,余河的天氣經常還是春寒料峭的,伴著濛濛細雨,田野里就濕漉漉的。
走在田埂上,一不小心就會滑出去摔個嘴啃泥。朱大雲因為穿著皮鞋,腳底打了幾次滑,人差點都摔倒了。
他看看鄧年榮,人家穿的就是有防滑底的運動鞋,到底是個資深的記者,行頭都不一樣,朱大雲想。
來到田里,三個人鑽進一人多高的蔬菜大棚里,里面暖烘烘的,跟外面簡直是兩重天。
棚里的蔬菜綠油油的,長勢很喜人。辣椒已經掛果了,還有茄子,豆角,黃瓜等等,都是碩果累累。
「這些都是反季節蔬菜啊,長得這麼好!」鄧年榮說。
「是啊,大棚里種的基本是反季節蔬菜,這樣破季的蔬菜才好賣,價錢也高張海兵說。
「你這一個大棚多少畝地?」鄧年榮問道,邊在本子上記了起來,朱大雲看見他在記,也趕忙掏出本子記起來。
「一個大棚一畝地左右
「投資一個大棚要多少錢?一年能有多少收入?」鄧年榮追問道。
「建一個大棚大概要三到五萬塊錢。蔬菜銷路好的話,一個大棚一年能賺兩萬多塊。但是如果蔬菜只是擠壓在本地銷售的話,收入就要減少一半
「哦鄧年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樣來看的話,最多兩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成本。那你所指的銷路好是什麼?」
「我們的蔬菜能拉到周邊其他的城市,如果能運到一些大城市去的話,那就更好!」張海兵說,「去年我聯系過上海的一些蔬菜經銷商,試著把我們的蔬菜送出去一些,才發現那邊的價格是我們這里的雙倍啊。但是當時的問題是我們的一些菜品不太適合那里的市場,所以今年我又進行了一些種植方面的調整,專門種一些適合上海市場的蔬菜
「對,這個思路很不錯啊!」鄧年榮像個領導似的說道,「你現在有幾個大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