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二卷生下他的孩子
第65節013第一次采訪
「張海兵說,這就是我自家的大棚。我目前有10個這樣的大棚,是村里最多的。其他村民最多的建了三個,大部分只有一個,總共有五十多個大棚。主要是資金的問題。鄧老師,你是縣委的人,你看能不能幫我們反映反映,爭取政府對我們進行一些扶持,如果能提供一些資金貸款的話,這個規模還能不斷擴大。還有就是能在技術上給予一些具體的指導,派專業的農技人員到我們村掛點,普及種植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這樣效果就更好了張海兵恨不得一口氣把所有的問題都講完。
「張書記,你別急,這也是我這次下來采訪的另一個目的。你在三年前決定從上海回家創業的初衷是什麼?我們邊走邊談,到其他村民的大棚里去看看鄧年榮轉身往外面走去。張海兵趕緊跟了出去。
朱大雲全程插不上一句話,只能跟著做一些記錄。
看著鄧年榮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拋出來,引得張海兵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朱大雲覺得他離這行還挺遠的,跟著鄧年榮,感覺就像是在看戲,這真應了那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朱大雲覺得自己要學習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要走的路也還很長啊。
采訪結束後,鄧年榮交待朱大雲把內容先整理出來,按照一般的通訊來寫,可以查找一些當年的資料,比如余河縣志,進行一些對比,先寫個初稿,下周末拿給他。
朱大雲就帶著這麼艱巨的任務返回黃麻鎮輔導站了。
—————————小樹丫作品—————————————
王義財從過年後的日子就不太好過。
黃麻鎮是余河縣最大的鎮,經濟發展在各鄉鎮中也是佼佼者。
這個鎮素有「破爛鎮」的稱號,原因是鎮里的主要經濟就是靠收破爛,最大的一家企業是恆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老板是黃麻鎮鄒家店村的鄒細河和鄒細水兩兄弟。他們在改革開放初就開始走村竄巷收破爛,靠著勤勞的雙手先富了起來。
村民們看到了他們的收益,也跟著做起收破爛的生意,慢慢收的人多了,鄒細河就想著自己辦一個破爛收購站。于是就在鎮上辦了起來,後來收的破爛越來越多,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拉著弟弟鄒細水一起做,兩兄弟聯合起來,加上鄒細河經常到外面走走,見識了其他人的經營模式,覺得這樣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就想著能把這個收購站擴大,再做點其他的。
後來一次在去浙江的時候,他發現了生產塑料的商機,就買了一台機器回來加工。那個時候塑料袋正在開始流行,市場潛力非常大。
兩兄弟投資了幾萬塊錢,當年就收回了成本,有這麼大的利潤,于是他們擴大了生產,再多購進了三台機器,開足了馬力生產,幾年內就為兩人創造了十萬元戶的奇跡!
這可是當地的神話,當年八十年代的十萬元戶那是相當了得啊!于是兩兄弟一合計,就學著廣東浙江人的樣,開起了公司,叫做恆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意思是永遠都生生不息發展下去。
別小看這家小公司,成了黃麻鎮的納稅大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