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 §§第4種習慣愛心

作者 ︰ 未知

只有肚子餓的時候,吃東西才有益無害,同樣,只有當你有愛心的時候,去同人打交道才會有益無害。

(蘇聯)列夫?托爾斯泰

愛心是什麼?愛心,是熱情開朗的性格和對人、對事、對物的一貫關心的態度;愛心,就是能體察別人的心情,能站在別人的位置與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為別人著想,能夠感受別人的歡樂、痛苦、煩惱、失望之心。正因為如此,美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蘀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英國有一所學校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專門開設了愛心增長課。這種課程要求全校學生在一個學期當中,都要過一個盲日、一個病日、一個聾日和一個啞日。例如在盲日這天,他們的眼楮就要被包起來,什麼都看不見,然後學校安排其他的孩子去幫助他們,這樣使「盲者」和幫助他們的孩子都能體會到愛心的重要性,並能從中受到教益。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普遍反映,自從過了盲日、病日、啞日和殘疾日之後,這些孩子的愛心增長了很多倍,他們開始變得懂得關心和愛護別人了。這樣的課程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到了作為一個殘疾人的不便和痛苦,也讓孩子在給需要幫助者獻上愛心時,真正體會到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快樂。

一個人只要擁有一顆愛心,並且讓它在心里長存,那麼愛心不管在哪里開花,終究有一天也會在那里結下果實。所以,人一定要心存有愛心。

其實,古今中外,愛心一直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社會的靈魂。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構建起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道德理論體系,提出了仁者「愛人」的利他原則。《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0多次,其中,《顏淵》篇對「仁」的基本內容進行了集中的說明,主要的一條就是仁者「愛人」。孔子說的「仁者」是人格成熟的人,他的表征就是能夠愛人。

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也說︰「新哲學建立在愛的真理上,感覺的真理上。」「愛是存在的標準真理和現實的標準,客觀上如此,主觀上也是如此。沒有愛,也就沒有真理。」由此,他建立了以愛為基礎的新哲學。

愛心是無價的,人只要擁有愛心,就一字勝千金。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忍受著刺骨的寒風,可憐巴巴地跪在一條繁華的街上行乞。他髒兮兮的脖上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自幼失明」。一位詩人走到老人的身旁,老人伸手向詩人乞討。詩人模了模口袋,無奈地說︰「我也很窮,雖然沒有錢,但我可以給你一點別的東西。」說完,他從口袋里掏出筆在木牌上寫了幾個字,然後,就匆匆地告別了老人。從那以後,老人得到了很多人的施舍和同情,這使他大惑不解。不久,詩人又與老人邂逅。老人就問詩人︰「你那天在木牌上到底寫了些什麼呢?」詩人深情地說︰「春天就要來了,可我卻看不見它。」詩人在低頭的一瞬間,看見了老人晶瑩的淚花……

這就是愛心,愛心,與生命相生相伴;愛心,與生活息息相關。愛心具有無窮的力量,愛心可以讓一個人迷途知返。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小偷在火車上偷東西的時候被人發現,于是,乘務員帶領一群人在後面追趕逃跑的小偷。結果,小偷一直逃到了最後一節車廂,已經無路可逃了。在這節車廂里只有一個小孩站在一面鏡子旁。突然,一個緊急剎車,火車漸漸停了下來,小偷正打開一扇車窗,想從車窗跳下去。就在那時,他听見了那個小孩的一聲尖叫。原來,那面鏡子被火車的猛然剎車震破了,破碎的玻璃劃傷了小孩的手,頓時鮮血淋灕。小偷遲疑了,面對被抓與逃走兩條道路,他到底應該選擇哪條路呢?然而,愛心終于使他上前抱住那個小孩,向追來的人群走去。其實,愛心不僅拯救了那個小男孩,也拯救了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的靈魂,也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因為車窗外就是萬丈懸崖。

愛心是冬日里的一片暖陽,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旱地上的一場甘霖……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某南方縣山區有一輛個體客運班車,13年如一日,免費送最偏僻的一個鄉的學生上學。許多學生從家里到學校原來步行要一個多小時,現在乘車只需十多分鐘。司機換了一茬又一茬,可免費接送孩子們的做法卻一直沿襲了下來。**曾經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但是,這個縣「愛心接力班車」13年默默的奉獻,正是一種高尚的人間真情和無私的愛心。

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素質,它是人性的基礎。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就是一個冷漠的人,一個與社會月兌節的人。當今時代需要有更多有愛心的人。所以,要讓孩子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要知道,有愛心的孩子更是無價之寶。

愛心的力量是偉大的,當善良之花看心靈深處的時候,塵世間一切的煩惱、紛爭甚至是誤解都將灰飛湮滅,都將化作一種春風化雨般的溫潤。

孟子曰︰「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所以,如果你想贏得更多的愛,就請先伸出你的手吧,這樣做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愛與關注。漸漸的,你也會發現,主動去愛別人,你的每一次的經歷都會變成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一位兒童教育家說︰「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其實,愛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綜合素質,我們的孩子更需要具有愛心。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心的人。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建議一︰給孩子做關心別人的模範

孩子從小都與我們在一起,我們的一言一行將直接決定孩子的行為。所以,如果要培養孩子的愛心,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我們的舉手投足,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讓孩子有愛心,我們就要做出有愛心的行動,有什麼會比言傳身教更有說服力呢?

所以,要給孩子做關心別人的模範。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明白愛心的價值,才會真正培養自己的愛心。我們要懂得言傳身教,懂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

父母做到嚴于律己,對孩子堅持正面的教育。我們要做到孝敬長輩、關心親朋、鄰里關系和睦。另外一點也特別重要,就是一家人要相互關心,特別是夫妻之間相互體貼,這對于培養孩子的愛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都習慣給孩子夾菜,還不停的說︰「多吃點,多吃點!」其實,這樣是不對的,要給孩子榜樣,就要改一下自己的做法,在給孩子夾菜的同時,也給自己的愛人夾一下,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心。長期下去,就會有助于孩子愛心的培養。孩子也會關心自己父母。一個愛父母的孩子才有可能愛整個世界。

我們獻血的時候,也可以帶上孩子,我們在獻血的同時就讓孩子受到了教育。有一位父親在妻子和兒子的陪伴下走上了無償獻血車,5歲兒子親眼目睹了父親獻血整個過程後,他為父親的舉動感到很驕傲。獻完血後,兒子這樣夸獎父親說︰「爸爸,你真勇敢,還舀到了大紅的獻血證書。」

另外,我們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關心別人。如︰吃飯時,爸爸沒回來,要提醒他給爸爸留飯或耐心等待爸爸。當孩子學著要給我們做一點事時,我們也要給孩子做事的機會,哪怕是給媽媽倒杯茶、給爸爸舀支筆,我們都應該給予鼓勵。在家庭生活中,會關心別人的孩子,才能使父母的晚年得到安慰和照顧。

建議二︰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

有人說,一個根本不知道關心的人必定會生出陰暗的心理,冷酷無情的軀殼內必定包裹著一顆殘缺的心靈。

培養孩子的愛心一定要趁早,要從小就在孩子的心靈中撒下愛的種子,讓他具有愛人之心。有專家研究指出,人的品德形成都有一個年齡階段,越小的孩子越好教育。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應學會情感的投入和移位,熱愛家庭和周圍的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周圍一切美好的人、事、物。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的教育應是整個教育的主旋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有意識的讓孩子了解父母、爺爺女乃女乃及其他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愛及具體表現,並讓孩子嘗試用同樣的愛心感情和行為去對待愛他的人。比如說孩子過生日時,我們送給他生日蛋糕。這時,要告訴孩子我們的生日,還要給孩子說︰「你也要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哦,要記得給爸爸媽媽一份生日禮物啊!」等到我們過生日時,可提醒孩子,並鼓勵孩子為我們做一件禮物,比如手工制作,一幅圖畫等等。這樣既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動手的快樂,也會讓孩子明白給予父母一份愛心是件更快樂的事情。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培養孩子的愛心。

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要讓孩子主動地從內心深處明白應該對別人有愛心。當然,也不要忘了讓孩子知道,在別人對你友好時,要讓孩子自願地表達出內心的感謝之情。

有人說︰「童心是沒有邊界的,有時甚至超出大人所能忍受的範圍。」孩子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你播種什麼,就會生長什麼。如果不給孩子播下愛心的種子,孩子肯定不會有愛心的生長。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充滿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

培養孩子的愛心,一定要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如家人生病時,讓孩子幫助端水、舀藥;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時,告訴他被傷害的小朋友有多傷心……這樣,善良之心、仁愛之心就會在孩子心頭扎下根,就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擴展和升騰。

建議三︰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有專家指出,兒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的反映。所以,我們要同情別人的困難,要讓別人痛苦的言行深深打動孩子心靈,以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比如,公共汽車上,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妹妹多累呀,我們讓她們坐到這里來吧。」當看到小弟弟摔倒了,我們啟發孩子︰「想想你摔倒時,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難受,快去扶起他,幫他擦擦臉。」

要孩子富有同情心,還需要我們做個有同情心的父母。孩子會從父母的關心與呵護中形成一種免于恐懼與危險的依附,這種安全感使得他認為世界是個安全的地方。如此一來,孩子便有機會從父母的同情中,懂得同情別人。

有一個孩子,天生殘疾,他走路的時候需要用兩支拐杖支撐著身體。但是,他每天上學的時候,都會受到那些壞孩子的嘲笑、欺負,于是,他漸漸變得冷漠、孤獨。

一天,這個孩子的父親在雪地里撿回一只被凍僵的小狗,小狗趴在他的腳邊,瑟瑟地發抖。但孩子並不喜歡那只髒兮兮的小狗,他用拐杖把小狗趕了出去,小狗沒有地方可去,就趴在門外面哀傷地嚎叫。

父親听到了小狗的叫聲,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于是,他來到孩子的房里,與他攀談起來。當他听說,孩子經常在學校哭被人欺負的時候,他說︰「那些孩子為什麼要欺負你?」

孩子說︰「因為我的腿有殘疾,我打不過他們,所以他們才敢欺負我。」

父親說︰「他們很強,而你卻很弱,所以他們才能欺負你。可是現在,你很強,小狗卻很弱,你為什麼不同情它反而還欺負它呢?」

孩子听了父親的話,他低下了頭,眼里含著淚水。過了一會兒,父親看見孩子把小狗抱回來,把它放在火爐旁邊,孩子親昵地撫模著小狗,小狗用舌頭舌忝著孩子的小手。

後來這個孩子成了一位著名的醫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當他晚年的時候,他對他的孩子講述了這個故事。他說,就是那只小狗讓他看到了愛的力量,是他的父親使他學會了人一生中最可寶貴的本能人類同情心的美德。

同情心是人類永恆的美德,如果人間沒有了同情心,當然也就不會有愛心,那注定是死寂的和沒有活力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們很難去想象,也很難去生存。

建議四︰讓孩子學會熱愛動植物

培養孩子的愛心,可以讓孩子愛護身邊的小動物以及植物。比如,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家中喂養一些小雞、小鴨、小貓、小狗及花鳥魚等,或種一些花草。從呵護動、植物身上,孩子能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成就感,孩子就會養成愛惜小生命的品德,從而促使孩子愛心的養成。

馬克思的家雖然不太寬敞,但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還是喂養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小鳥、小貓、小狗等。馬克思讓孩子們每天照顧小動物的飲食起居,遇到困難也讓孩子們自己解決。

有一位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就給孩子買了一只小狗。就是這只小狗讓孩子學會了愛生物,培養了孩子的愛心。他讓孩子學著照顧小狗,給它喂食、喝水、洗澡,孩子在照顧動物的同時自己的生活也學會了自理,變得懂事多了。

有調查研究表明,幼年時期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細膩,心地比較善良。相反,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就會比較冷漠,與同學發生矛盾沖突時容易沖動、發怒、出口傷人、行為粗魯,有時候甚至會欺負弱小的同學。

培養孩子的愛心,還要帶孩子廣泛的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學會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樣就會增強孩子熱愛生活的信心,他就會從美好的願望出發,對這個世界有好感,有愛心,就會善待這個世界。

現在一談論到孩子,經常會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體貼人、沒有愛心。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愛心。

建議五︰給孩子創造獻愛心的機會

培養孩子的愛心,我們也要注意給孩子創造獻愛心的機會。比如,有新聞報道說,某地有人缺錢做手術,生命垂危……這時,我們就應該帶孩子一起去捐款,獻上一份愛心,而且要讓孩子舀出自己的零花錢以他自己的名義獻愛心,這樣孩子就能體會到獻愛心的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為孩子以後更大的愛心行為打下基礎。

再比如,某地發生洪澇災害或地震,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沒有飯吃,很餓,沒有衣服穿,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會怎麼樣呢?讓我們去捐點衣服、食品給災區的人吧!」

還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春節期間,某市有很多志願者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一個村子,給服刑人員的孩子送去了禮物和愛心。有家長去之前就給孩子說︰「那里的孩子更需要關懷和幫助,我們一定要給他們帶去我們的禮物和新年誠摯的祝福。」

正因為有這麼多有愛心的人來關心這個村子里的孩子,村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很多志願者帶來的孩子都與太陽村里的孩子們玩著游戲,丟沙包、跳繩、拔河,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村中孩子們的宿舍里,擺著志願者為他們帶來的各式各樣的春節禮物。

「這些玩具我都玩不上了,可以送給那些比我還小的弟弟妹妹們。」有一位志願者的孩子這樣說,「春節前,我和爸爸媽媽通過收看電視節目了解到這個村里小朋友的情況後,知道許多像我一樣大的孩子不能回家和父母一起過年,便想在春節期間來看望這些小朋友,于是找出一些自己的玩具以及用不著的文具,準備送給他們當春節禮物。」

「相比之下,帶孩子出去玩和來這里,我認為還是後者更有意義。」一位志願者家長說。負責接待志願者的老師也說︰「這幾天放棄假期休閑的機會,到這個村子做志願者或來獻愛心的人有很多。很多都是一家三口一起來的,給孩子們送來不少生活用品和小禮物。我想,通過這種活動,這些志願者也給孩子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心教育課!」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最新章節 | 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全文閱讀 | 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