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華國之中開始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圈子,不管是戰友情,還是朋友,甚至是同學,都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一方小世界,讓外人看不透,模不明。♀
而現在衛雲跟王廣文他們自然也有著自己的圈子,而這樣的圈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群家庭條件差不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他們自己的群落。
圈子,顧名思義就是圓,就是以一點作圓心,以一定長度作半徑作的那麼一個封閉的曲線。此本數學上的一個難解符號,看似簡單,其實千變萬化,非三言兩語所能言盡。如今各種各樣的圈子在生活中如影隨形,且一天比一天復雜難以尋求到正解了。「圈子們」到底深藏了多深的「水」,人們找不到現成權威答案,只能片面地把它們理解為是「劃地為牢」的一種利益寄居關系。你的、我的、他的,每一個人都以園心作了很多圈子,小圈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華國文化現象。
圈子「五花八門」,但圈有「圈規」的,就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漣漪一樣,常常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一撥撥地向外延伸的。有的圈子,你拉我,我拉你,「抱抱團」似的互為一體,水潑不進,針插不入;有的圈子,你為我孝犬馬之勞,我為你兩肋插刀,不管公家的還是私人的,都化為江湖義氣,哥們義氣;有的圈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還有的圈子。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聲罵娘。但圈內人絕對彼此心照不宣,就如同我們經常所說的「潛規則」。誰是老大?誰是馬仔?不容你破壞了這個規則游戲。譬如多年前的李官人給總.理上書,就破壞了官場的「潛規則」,任你如何得得民心,雄才大略,也得乖乖地走人。
圈子講究一個泥巴三個幫。裹挾進圈子的人,稱兄道弟。互相吹捧,出了問題,百般包庇;對與圈子外的人則多方刁難,排斥打擊,落進下石。如常常批判某個「圈子」變成了「某某團伙」就是一例;再譬如,如果圈中某人若是混出了一些名堂,那麼他原來的圈子中的人也會在有形無形之中受益。結「圈」之人心態各異,但目的明確,無非是為了從「圈里」獲得好處。有的是友誼,但更多的是為了「利益共享」。
圈子是有背景的。大多數圈子背靠的是權力這把魔劍,但凡周圍用的著的人,不論是魚還是蝦。皆積極營造,最終構成一個彼此看似簡單,其實又深不可測的幕後交易「黑手」。一旦犯事,整個圈子魚死網破。一網打盡。圈子中的人,往往用「你是我這條線」來劃分、界定。如果你的行為不顧圈子的利益,就會被認為是背叛和忘恩負義。
官場仕途有站錯隊一說,其實就是以圈子來界定某某是自己的人,某某是不是自己的人來「確定陣線」。當前社會,廣泛存在大官傍大款或大款傍大官的現象,就是一種畸形的怪圈子,這些玩「圈子」游戲的貪.官和罪犯們,一個用權力為他們的生意鋪路搭橋,另一個拉大旗做虎皮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狼狽為奸,彼此發財,弄個缽滿庫盈,而受損害的卻是國家、百姓。
還有的人,以「圈」結網。♀此圈子「網」,常常是單指某些單位、某些機關、某些領導班子里,因爭權奪勢,爭名奪利所形成的派別、「山頭」或叫做「小團伙」、「小集團」。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班子里,如果人為地劃幾個「圈子」,樹起幾個「山頭」,那麼這個單位必然要內耗,必然四分五裂,矛盾重重。一事當前,有干的,有看的,有說風涼話的,有腳下使絆的。明爭暗斗,人人自衛,哪里還能心情舒暢地工作。對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華國人特有的「內耗」或叫「窩里斗」。由圈子而造成的內耗,已成為一種社會病、機關病、班子病、人群綜合癥。此類圈子,不講道德,不講原則,一切以一個「利」子為「圈德」。
在貧寒的時代,在險惡的環境下,圈子使人平添不少溫暖。他讓人感動,讓人增添力量。然而,如果圈子融入太多的人情與意氣,許多惡習就應運而生。拉關系、組山頭、裙帶風、不重才能而重親誼故鄉、走後門、不講道德、枉法舞弊、隱瞞親友的過失。結果是一團烏煙瘴氣。
當今社會圈子文化,有時太大也太雜,可謂是「茫茫圈海無處尋」。讓人看似有個邊邊,其實模不著盡頭。圈子有時就是圈套的另外一種稱謂。擅玩此道者,喜愛搞磨擦,習慣于樹對立面,他們的人生座右銘是︰「與人斗其樂無窮」。這類人的特點是︰心地狹窄,嫉賢妒能;陽奉陰違,口是心非;心術不正,拉拉扯扯;嘀嘀咕咕,吹吹拍拍。明爭暗斗,人人自衛,哪里還能心情舒暢地工作。
在這個利益爭奪的時代,圈子在發酵膨脹,人們開始了各種「鑽圈運動」。每一個人都為園心作了很多圈子,每個人都在圈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鑽」多了、累了,可圈子終究沒有可能涵蓋所有的需求,但是人們還是在繼續的鑽著。自己的圈子、別人的圈子。正是這些人組成的圈子,阻礙了這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這樣的圈子在每個年代都有,甚至可以說,這完全就是華國自古傳下來的一個傳統文化。
與崇尚個性發展為基點形成的西方文明不同,華國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等的影響,大家習于結成一個個的圈子,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圈子文化。
華國人是活在一個個圈子中的,有如洋蔥頭結構,這是一個個由人情親情鄉情友情連接而成的圈子,常人難以擺月兌。圈子結構也正好與華國等差有序的社會格局相吻合。圈子有圈里圈外之分,圈子內部更存在中心、次中心和邊緣之分。對于社會來講,圈子是中心;而對于圈子本身而言,圈子又自有中心。每個人,因其位置不同,權利義務各異,身心自由度也大有不同。處于中心的人,自然是權利多而大,負有鞏固圈子和發展圈子的重任,往往有一言九鼎之威,如果缺乏相應的束縛,有時可以為所欲為;而從中心往邊緣,則權力和權利漸少而小,服從性和不自由度則漸次加大。
整個社會都是以圈子為單位來相互依存和競爭的,而對個人是不大承認的,即使偶有孤膽英雄奮力抗爭,結果也往往以悲壯收場。他們甚至有時連競爭對手都找不著,如同可笑的唐吉柯德那樣只好去斗風車。所以個人對圈子很依賴。
但是,由于圈子本身的缺陷,在「固若金湯」的表象下,也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人特別能窩里斗。
而從地理環境而言,華國傳統的疆域就是一個大圈子,里外分明。西部是難以跨越的青.藏.高原,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屏障,而北部是沙漠少雨的廣袤草原,歷來人口不多,沒有強國持續窺視,更有人工修築的萬里長城,以雄邁豪放的氣魄重重畫了一筆;而東部南部海天相隔,外敵難以入侵。因此,這樣一個很容易滋生「唯我獨尊」的環境,自然就是一個天然闊大的圈子。
在這個近乎密封的「唯我獨尊」的環境中,自然為圈子的誕生創造了很好的外部環境。
自秦以來,除短暫的特殊時期外,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形成一個皇權圈子,皇帝是這個大圈子的中心。在這種皇權體制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切都是皇帝老子說了算。而各種權力和利益都是以之為中心,一**往外擴散,越來越少。一旦這個圈子腐爛崩潰了,新的皇權圈子又會重新形成和確立,于是一切又重新開始建構。歷次的改朝換代,其實就是一個個皇權圈子的破與立。
華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人們的生活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家庭既是生產單位,又是生活單位。但是,由于天氣變化無常,各年收成不一,因此水利的興修和一些公共農耕設施的發展和維護,自然就需要多個家庭聯合起來,所以家族這種靠天然血緣紐帶維系的圈子自然就承擔此重任。由此,初步形成了一個個特定的家族圈子,人們生活的各個環節基本上包含其中。在這個圈子中,人員固定,相互間關系也固定,陌生人是沒有的。時至今天,某些偏遠的山區老人從來沒有走出自己村子5公里之外。長久以往,自然就把圈子意識復制推廣到政治、經濟等體系中去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