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劉芒哥已經來到眼前這個原始社會已經將近一個月時間了。
雖然只有不足一個月時間,但劉芒哥已經憑借自己在前世所掌握的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識對部落成員的的生活進行了一些改善。
比如他改善了原始人類的烹飪方法,盡量讓大家吃煮熟的食物喝燒開的水,這樣既減輕了人的腸胃負擔,也降低了痢疾、傷寒、鼠疫、體內寄生蟲等疾病的發生率,不但增強了chengren的體質,也有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還間接提高了嬰幼兒的成活率。
他發現原始人夜晚沒有照明工具,晚上生活和活動很不方便,就讓人燒制了一些陶盤,用野生棉絮捻成燈芯,用石板壓榨野生蓖麻油做燃料,發明了人類第一盞制式油燈,不但方便了人類夜晚生活,還有利于火種的保存。
原始人類取火的方式很落後,主要依靠鑽木的方式取火,既繁瑣又費力,火種的保存也相當困難,chao濕的yin雨季節沒有干燥的火絨,經常只能吃生的食物,有了油燈,只要點一盞長明燈就不用再為保存火種發愁了。
由于劉芒哥一直想制造鐵器取代落後的石制工具,所以帶領大家外出漁獵時一直留意附近的山上是否有鐵礦石。鐵礦石沒找到,劉芒哥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小塊純度很高的隕鐵,劉芒哥不禁欣喜若狂,他知道這可是個寶貝,甚至有可能讓原始人類的生活發生歷史xing的改變。因為他知道用燧石擊打鐵器可以產生火花,有了這個小東西,從此人類就可以徹底告別鑽木取火的時代了。
也許有的朋友在一些描寫洪荒時代的小說中見過石器時代的原始人使用兩塊燧石相互擊打取火,其實那都是胡說八道。
燧石是原始人制作石器的主要石材,是一種很常見的石頭,如果用燧石相互擊打就可以取火,原始人類怎麼會不知道?實際上,燧石只有和鐵器擊打才會產生足以引燃火絨的火花。沒有火鐮等鐵器,原始人是靠什麼擊出火花的?如果能夠通過燧石取火,人們還干嘛費力鑽木取火?如果有了鐵器,人們為什麼還使用石器?
更有甚者,竟然說把隕鐵架在火上燒就熔化成了鐵水,然後用鐵水澆鑄了一些鐵器。
這簡直就是在白ri做夢,中學物理老師早就告訴過我們,鐵的熔點是一千五百三十五度,而一般火焰的溫度只有幾百度,即使把最純淨的木炭放在平爐內通過鼓風燃燒後也只不過能得到一千多度的高溫,用普通木材做燃料,燒一萬年也不可能讓鐵熔化成鐵水。
劉芒哥發現困擾有芒部落的最大問題並不是食物問題,而是食鹽問題。
食物可以依靠漁獵和采集活動獲得,有多就多吃,有少就少吃,鹽卻不是隨意就能得到的。人不吃鹽又不行,會大大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不但會影響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還會表現出全身乏力,兩眼發花,食yu不振等癥狀。
由于有芒部落是個內陸部落,不可能長途跋涉到海邊去曬鹽,而唯一能得到食鹽的辦法就是和沿海部落的商隊交換,可即使用大量的陶器和皮貨與對方交換,每次也只能得到少得可憐的食鹽,付出的代價非常大,甚至直接影響到了部眾的生活質量。
兄弟,你是不是在想為什麼劉芒哥不搶了那些沿海來的商隊?
你太牛了,你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想法,真是流氓所見略同啊,我崇拜你!
劉芒哥起初的想法和兄弟你一樣,干脆搶了這些商隊算了,但後來想想這種辦法實際上是行不通的,因為這些商隊每年也來不了內陸幾次,一旦遭到搶劫,他們就更不敢來了,那就等于阻斷了鹽路,今後也就徹底沒有鹽吃了。
兄弟,看來你只有流氓的體魄,卻沒有流氓的頭腦啊!
交換和搶劫都不是長久之計,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想辦法生產食鹽,可有芒部落比不得那些沿海部落,人家只要利用閑暇時間把海水想辦法弄到石灘上曬著就不用管了,平常ri子依然可以上山打獵下海打魚,曬鹽屬于摟草打兔子兩不耽誤的事,根本就不需要額外付出太多時間和勞動力。
有芒部落離海邊少說有幾百公里,不但要派出專門的人員去曬鹽,來回和曬鹽期間還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所付出的成本比交換只多不少,去海邊曬鹽這條路看來肯定是行不通的。
劉芒哥原來很不理解為什麼歷朝歷代官府都要控制食鹽貿易,食鹽在沿海產地可是比沙子貴不了多少的東西,為什麼要下那麼大力氣控制呢?
現在他終于明白了,原來古代沒有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唯一可以長途販運的馬車又沒有解決四輪轉向問題。
古語雲千里不販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匹馬或是幾匹馬拉的雙輪車拉上一車糧食跋涉幾千里地,車上的糧食根本就不夠一個來回人吃馬喂的,就更別說靠賣糧食賺錢了。這就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漕運的原因,隋煬帝楊廣甚至寧可冒著亡國的危險都要開鑿大運河。
我們都知道隋煬帝楊廣是夏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沒有之一,劉芒哥最崇拜的偉人也偏偏是楊廣。如果劉芒哥想在眼前這個原始社會做出一番偉大成就,他就要找一個古代的偉人作為自己的模板,楊廣有幸成了這個人!
楊廣三歲封晉王,總管柱國和並州,十四歲授武衛大將軍兼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不滿十八歲就統帥三軍南征北戰,他一生當中平南陳、定鎮江、退突厥、鎮並州、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統一了華夏,開鑿了大運河,開創了科舉制度,對後世做出的杰出貢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哪朝哪代的皇帝能做到他的十分之一,都會被稱為千古聖君了。
可就是這樣一位胸藏文韜武略,jing通詩文音律,凡事親體力行,有著先知卓見的一代偉大帝王,就是因為開鑿了一條造福後世的大運河竟然被後世之人污蔑成了弒父jian妹的昏君,最後還被心懷不軌的宇文化及等叛將勒死在了揚州行宮中,真是可悲可嘆啊!
後世有人評楊廣道︰「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意思是說,不幸的楊廣做了皇帝,可憐的王安石做了宰相,如果上天讓這兩人出身普通人家,一直窮到老,一個肯定是名士,一個肯定是文雄。
可見楊廣才華之橫溢,本xing並不邪惡,只是他不巧做了皇帝,天下剛剛平定人心不穩,人民剛月兌離戰亂還沒有得到多少休養生息的時間,天下各地封疆大吏皆想稱王,在這個時候選擇開鑿大運河顯然時機不對,偏偏用人又出現了問題,給那些素壞狼子野心之人以借口,豈有不亡國之理!
肅肅秋風起,悠悠萬里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合燕雀志,聖人之所營。
誓樹萬世策,憐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慮,高枕于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超忽窮。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兵。
千乘萬騎動,飲馬在長城。
塞外秋雲昏,關山月朦朧。
緣嚴驛馬上,烽火發乘空。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請。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闕宮。
釋兵仍振旅,八荒皆歸並。
功歸清廟前,萬載稱英雄。
劉芒哥每每讀起楊廣大氣磅礡的《飲馬長城窟行》,總有種英雄扼腕的感慨。
扯得有點遠,不說楊廣了,咱還是回來繼續說劉芒哥要為有芒部落尋找食鹽的事吧!
說到哪了?哦,好像說到千里不販糧了吧!
糧食可以吃本地產的,可大部分內陸地區不出產食鹽,必須得靠長途販運。一旦經過幾千里長途跋涉,再便宜的東西到了銷售地價格也會大幅度上升。比如一分錢一斤的東西,經過長途運輸,成本就變成了一塊錢,那麼商人就想賣兩塊錢,有時候商品的表面價格所體現出來的並不一定是商品本身的價值,有可能大部分都是中間環節所產生的附加值。
不能去海邊曬鹽,那還有什麼辦法呢?
劉芒哥想到了地下蘊藏豐富的礦鹽,但礦鹽一般都在幾百米的地下,是由海水因地殼運動而深埋進地下,又受到受到強烈擠壓和經過岩漿高溫作用而形成的,原始人類根本就沒有開采礦鹽的能力。
最好是能找到一處露天鹽礦,雖然鹽是易溶物質,非干旱地區不可能存在露天鹽礦,但不代表土壤里沒有鹽分,夏國解放以前的農民甚至是紅軍和八路軍不是一直采用鐵鍋熬土制鹽的方法獲得食鹽嗎!
劉芒哥知道,亞洲地區分布著大量的鹽土地貌,雖然鹽土有很多種類,有些地區土壤中所含的鹽分還對動植物有毒副作用,但只要找到主要含鹽成分是氯化鈉的鹽土,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劉芒哥在前世的《動物世界》里也曾看到有些動物喜歡舌忝食土壤里的鹽分,于是他就開始留意動物們一般都到哪里攝取食鹽。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發現附近的動物都喜歡到一處高山盆地里舌忝食土壤,而且他還在盆地邊緣的岩層里發現了海生貝殼化石,說明那里幾億年前很可能是海洋,由于地殼運動抬升成了咸水湖,後來就干涸了,湖底形成了大量的礦鹽層,再後來就被幾億年的黃土沉積層所掩蓋了,這種地方的土壤里肯定含有大量鹽分。
由于幾億年的地殼反復運動和抬升,淺層地表下甚至還有可能蘊藏著豐富的高純度礦鹽。因為劉芒哥發現每次降雨過後接下去的晴朗ri子里,來盆地里攝取食鹽的動物就會大量增多,這說明地下的鹽分在水的作用下在不斷上返。
劉芒哥就到盆地里挖了一些鹽土裝在陶罐里,然後按半罐土半罐水的比例充分攪拌調制鹵水,讓土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在水中,再經過沉澱和澄清,然後將水倒在有天然凹槽的石灘上,經過幾天晾曬後,終于得到了少量白se結晶粉末,放在嘴里嘗一嘗,確實是食鹽。
劉芒哥知道自己成功了,他決定以後要大量制鹽,不但可以供自己的部落食用,還可以拿出一部分食鹽去和別的部落交換生活物資。
為了保守秘密,劉芒哥只讓芒乾等幾名死黨和草兒等幾名心月復情人了解和參與到制鹽工作中,並告誡他們,絕對不能把干涸的湖里有鹽的事告訴外界,而且挖土和調制鹵水要分開進行,調制鹵水和晾曬食鹽的地點也要分開,讓外人看到土看不到鹵水,看到鹵水看不到鹽,這關系到芒部落的未來。如果確實需要用食鹽和其他部落交換物資,就說食鹽是有芒部落派人從沿海地區長途販運來的。
由于現在的有芒部落還很弱小,不但人手不足,挖掘工具也很落後,劉芒哥暫時還沒有勘探地下礦鹽的想法,只是依然從土壤里提取鹽分供部落部眾食用,這樣就可以節省下大量用于交換食鹽的生活物資,使有芒部落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充裕一些。
但劉芒哥知道開采礦鹽那是早晚的事。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