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國 第239章 山越反了

作者 ︰ 朝蓋

中平六年七月,周堅水陸並進,兩路大軍齊下揚州。

豫州刺史劉表聞訊後,當即親率兩萬大軍殺進汝南。汝南太守趙謙本有兩萬大軍,但全都送給了袁術,平輿只有三千守卒,如何能擋劉表兩萬大軍。

七月底,劉表就攻破了平輿,趙謙僅率數百殘卒逃往淮南。

八月初,周堅在宜春以西二十里擊破袁術的八千先鋒大軍,展示了荊州軍的強大,狠狠將袁術狠懾了一番後,才退兵回了荊州。

袁術本來自恃麾下兵多將廣,根本不將周堅放在眼里,譴麾下大將張勛率軍八千,出宜春以西二十里的九嶺亭迎敵,不料卻被周堅以摧枯拉巧之勢擊破,這才清醒地認識到荊州軍絕非不堪一擊,當下不敢再給周堅送餃子,連忙下令收攏大軍,準備死守宜春。

然而這個時候,周堅卻率軍直退,徑自退回了臨湘。

袁術豈能善罷甘休,當即就要率軍追擊。

謀士金尚可沒這麼樂觀,連忙道︰「主公,切不可追擊呀!」

袁術怒道︰「為何?」

金尚道︰「主公,今周堅兵強勢大,我軍就算追擊,也難是其對手,而且指不定還會中了周堅埋伏。而且劉表攻下平輿,已經與主公撕破臉皮,眼下豫章局勢未穩,實不宜四面樹敵呀!待主公統一揚州,局勢穩定下來,再慢慢收拾周堅不遲。」

袁術臉色陰晴不定,他也知道周堅不是好惹的,這廝雖然比自己年輕,但絕對不是什麼善茬,而且平定荊州近兩年,實力不在自己之下,哪是那麼好打的。

只是,心里的這口惡氣卻怎麼也咽不下去。

袁術自視極高,從來都是他欺負別人,什麼時候被別人這麼欺負過。

然而,金尚所也確實是實,這個時候的確不宜四面樹敵。

「罷了,就讓周堅小兒再蹦幾天。」

袁術咬了半天牙,才終于放棄了追擊荊州軍的念頭,隨即又道︰「不過,劉表那匹夫竟然趁人之危,本將軍饒不了他。」

金尚趁機道︰「主公,劉表雖竅居豫州,但根基未固,只有兩萬兵馬,我軍只要穩定了豫章局勢,便可回師汝南,擊破劉表以報此趁人之危之仇。」

袁術欣然道︰「不錯,賬要一筆一筆算,就先拿劉表那匹夫開刀。」

八月中。

周堅率軍回到襄陽,繼續休養生息。

這次兵分兩路下揚州,只是給劉表壯膽,好讓其放心地出兵汝南,目的已經達到,接下來就沒他什麼事了,只要袁術腦袋沒被驢踢,想來應該不會在這個時候大舉進犯荊州。

周堅只是帶著軍隊出去溜了一圈,袁術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相對而,劉表卻是攻下了袁術倚為糧倉的汝南,這無異于搶了袁術的金庫。

不管怎麼說,袁術都應該更恨趁人之危的劉表,在暫時奈何不了周堅的況下,多半就會掉轉矛頭,收拾在豫州根基尚不牢固的劉表。

這要是一開打,沒有個兩三年,怕是難以塵埃落定。

有了這兩三年的時間緩沖,周堅差不多也該攻下益州了。

到時不管袁術是否進犯荊州,周堅也必然要舉兵南下揚州。

九月,周堅巡視荊襄七郡,剛到南陽,就听到了袁術出兵豫州的消息。

袁術封江東猛虎孫堅為豫州刺史,領軍兩萬出淮南攻打豫州,一路摧城拔寨,十日內從慎縣殺到了平輿,劉表大驚,命急佷子劉磐領軍一萬死守平輿論。♀

宛城,周暉官邸。

周堅負手在堂下來回踱了幾步,問道︰「子安,子軫如何?」

周暉答道︰「現為郡府倉曹,掌管錢糧,無有差錯。」

周堅點點頭,又道︰「能擔多大重任?」

周暉有些猶豫,但還是答道︰「最多堪守一郡。」

周堅沒有多少失望,只是淡淡道︰「堪守一郡,也足夠了。」

周暉不知道周堅心里是怎麼想的,也不好多說,只好默然不語。

周揚畢竟是周堅的親弟弟,在這種敏感的話題上,他不願提及,也不願參合。說對了沒什麼益處,說錯了反而會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特別是在不知道周堅是什麼想法的前提下,就更不能多說。

周暉這兩年也現,這個比他還要小上十歲的族弟兼主公越來越深沉了,很難再從表面上探知他的某些想法,不像以前,只片語間,總會流露出一些內心的想法。

對于一位志在天下霸業的梟雄來說,這或許是好事。

周堅似乎看出了周暉的想法,喟然一嘆,道︰「兄長,咱弟兄倆多久沒敘舊了,這一轉眼啊,都過去五六年了。人事幾番新,懌兒都已經十三歲了。」

周暉想到兒子,臉上就不由露出了一絲笑容。

周堅又問道︰「兄長,懌兒藝業如何,可有什麼志向?」

周暉答道︰「不瞞主公,那渾小子習文不成,卻好舞刀弄槍,一有時間就跑去軍營跟黃忠將軍練習武藝,只是天姿有限,難成大器。」

周堅把手一揮,道︰「話也不能這麼說,武藝練的再好,不識兵書戰陣,也只能成為沖鋒陷陣的猛將。懌兒即有意從軍,不如送到襄陽,讓戲昌抽空教授謀略。」

周暉想了想,便答應下來,「這樣也好。」

戲昌之智,荊州諸人無人不知。

在周堅的軍事集團中,戲昌可以說是核心中的核心,但凡軍略政要,戲昌都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謀劃者,其智謀軍略縱然是周暉也不得不自嘆弗如。

兒子能讓戲昌親自教導,這是好事。

當然,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周暉善政,這方面卻不是戲昌所擅長的。

周堅語氣忽然變的有些凝重起來,「天下沒有萬年王朝,縱觀歷史,就算大漢自立國以來出了諸多賢明君王,也不到四百年,便氣數已盡。昔日強大的先秦更是兩世而亡。史書已經告訴我們,這世上沒有不朽的王朝,後世子孫不爭氣,再穩固的江山也有敗的一天。先輩們窮盡智謀,踏著尸山血海開創出了一代霸業,卻要毀大子孫的手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只是不知我周氏子孫,比起劉氏子孫又將如何!」

周暉听的心頭一顫,心頭涌起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滔天駭浪。

從周堅的這番話里,他听出了一種藐視一切的味道。

還沒有一統天下呢,就拿周氏子孫和劉氏子孫比,這話若傳了出去,絕對會在天下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畢竟各路諸侯雖然有野心,但卻絕對不敢在這個時候表露出來。

要知道,漢室雖亡,但天下士民附漢之心未絕。

誰若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自立稱王,那絕對會被人群起而攻之。

不過,周堅不過二十出頭,卻能想到這麼遠,委實大出周暉的意料之外。

就算周暉自己,平時也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周堅現在的年齡,就像那剛剛升起的朝陽,還遠未到燦爛時,甚至連子女都沒有,就能看到這麼遠,委實令他即感且佩,但凡成大業者皆有過人之能,古人誠不欺我。

「主公高瞻遠矚,愚兄佩佩。」

周暉心悅誠服,到並不是什麼恭維之辭。

周堅擺了擺手,沒有再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周暉想到一事,忙又道︰「主公,還有一事,徐榮自退守武關以來,李傕、郭汜等輩雖不敢來冒犯徐榮,但徐榮麾下一萬大軍每月消耗的糧草卻不是個小數目,去歲冬天時就已經無糧為繼,還曾派人前來南陽借糧。」

周堅心中一動,道︰「子安的意思是……」

周暉道︰「主公,徐榮乃當世大將,眼下董卓已亡,主公何不設法招降之?」

周堅早想將徐榮招攬過來,只是徐榮對董卓忠心耿耿,就算董卓死了,想要令其投效的可能性也不大,听周暉這麼一說,到是動起了心思,問道︰「子安可有什麼辦法?」

周暉答道︰「徐榮此人剛直不阿,縱軍中缺糧,也不曾縱兵劫掠百姓,律下極嚴,且甚得軍中將士擁戴。欲令這樣的的背節,只能動之以。眼下彼軍中缺糧,主公何不贈其萬石軍糧示之以厚,解其燃眉之急,待暉再緩緩說之,或可成事。」

周堅當即允道︰「善,此事就由子安去辦。區區一萬石軍糧算什麼,只要能讓徐榮這樣的將才投效,就算二十萬石軍糧也值。」

「暉,遵命。」

周暉欣然應諾,準備回頭就給徐榮送去一萬石軍糧。

這時,戲昌沒讓親兵通報,就疾步匆匆地從外面奔了進來。

周堅見他臉色有異,忙就問道︰「志才,可是生什麼事了?」

戲昌不及拱手施禮,更顧不上與周暉打招呼,就面色凝重地道︰「主公,剛剛得到張羨和韓玄快馬來報,零陵、桂陽二郡的山越民反了。」

「什麼?」

周堅剎時臉色一沉,沉聲道︰「怎麼回事,山越民為何會反?」

戲昌肅容道︰「據韓玄、張羨回報,山越民不願移居,官府在處理此事時與山越民生了沖突,有役卒抓了鬧事的山越民,結果山越民就反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周氏三國最新章節 | 周氏三國全文閱讀 | 周氏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