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陸小鳳傳奇]九五至尊 15事畢

作者 ︰ 芙蓉姥姥

最快的更新盡在.@$!6*&^*5*^%#6*@$5^%$#!@#$.

第二日

內閣很靜,沒有一絲聲響。

今早彈劾高拱的奏章也已經全部送到了內閣,但和馮保的比起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張居正終于知道要怎麼才能絆倒高拱,所以他不急。

高拱見火候差不多,準備主持內閣投票拿下馮保,所以他也不急。

馮保知道張居正一定會救他,他也不急。

朱翊鈞覺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沒事不會干著急。

高拱坐在首位上,等著其他閣臣給事中的到來,見到一旁的張居正,心里有些得意,開口問道︰「言官彈劾馮保,要不要請皇上懲治他?不知太岳兄怎麼想?」

張居正坐他下首,聞言抬頭,笑得有禮道︰「一切但憑首輔做主罷。」

高拱一听更加舒爽了。高拱為人剛正心思卻很狹隘,他看不上張居正處事的態度,張居正也不喜高拱的作為,久而久之好朋友也疏遠了。

他和張居正摩擦不斷,挖坑潑黑水的事沒少干。如今張居正憑他做主,不知是不是也服帖他了。

他這麼想著,又听見︰「馮保也知不妙,昨天便派人來找我,想要我跟首輔說情,能不能放他一條生路,他願和呂芳一起看守皇陵,終身不回京城。」

高拱一听馮保認慫更加得意。不過,如今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怎會放他一馬,萬一閹賊他日東山再起,斬草要除根。

「打蛇尚打七寸,今日馮保必死!」

張居正看了眼高拱,面色沉靜,垂眸不語。

內閣議事,朝堂上不能決議的問題到了這,卻是要統統解決的。

「宮中直接下了中旨簡撥馮保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沒有內閣署名的聖旨,算什麼聖旨。政由宮內出,大明朝也有,但那時亂政。劉瑾當權時,曾這麼干過,現在如何?皇上這是要跟內閣對著干嗎?」

這話一出,開口的給事中說話中氣十足,想來是有備而來,言辭激烈,吹胡瞪眼,直點要害。高拱贊同點頭,其他人也點頭,議政開始了。

「馮保亂政,擅自攬權,該殺該殺。

「馮保迎奉拍馬,篡改遺詔,該殺該殺。」

……

「馮保該死,可如今皇上聖旨已下,我等該如何。」

大臣們聞言一怔,俱都轉頭看向高拱,顯然都準備听他的,張居正也是,他也想听听高拱會說些什麼。

高拱為人一向自傲,倔脾氣尤甚。他認為皇帝錯,文人當死諫。

「不必理會。」

這話也只有他才敢這麼說出來。

「皇上已經下旨了,難道內閣也不听嗎?」

高拱一听,也不在意,擺了擺手,嗤笑道︰「這份中旨又是誰下的,在坐的各位心知肚明。馮保奸人,趁登基大典,混淆聖意,妄下聖旨。如今天子十歲,如何治天下?」對于馮保趁登基大典,竄掇李貴妃,下中旨自行封賞,不忿至極。

此話一出,高拱說的偏激,大臣們就靜默片刻,不知怎麼接口。

高拱話一出口也知失言,細一回想也未覺大逆不道,再者室內眾人具是支持他的人,就並未放在心上。

夕陽西下,它的最後一縷殘照仍留在人間,給紫禁城罩上了一圈金*的光暈。

張居正就在那坐了一上午,不發言不答話。該做的都做了,成與不成自然了然于胸。他想了一宿,若要絆倒高拱,彈劾小道,如石城大海。高拱門生極多,反彈極大,得不償失。有些話有些事,藏著掖著,不如讓高拱自己說出來,人皆為證,那一切就不一樣。

乾清宮偏殿

慈聖太後坐正位,手重重的拍在桌上,急聲道︰「他真是這麼說的!」

馮保跪在地上,哭道︰「我怎敢欺騙娘娘。他說……」馮保轉頭看了眼一旁的朱翊鈞,哀聲道︰「他說,如今皇上十歲,怎麼做天子。」

再道︰「老奴死不足惜,可高大人這是什麼意思,這些話大逆不道,是要造反麼?」

朱翊鈞聞言也是一驚,卻是不信的。這話騙得了慈聖太後卻蒙不了他,高拱為人如何,兩朝皇帝深信不疑,皆為重臣。他會攬權但決不會攝政。狼子野心,太勉強了。

宮中內侍最常干的事,混淆視听。

朱翊鈞見慈聖太後臉色發白,心下松了口氣,有些惆然,先生還是忍不住出手了。

朱翊鈞不信這話但慈聖太後信了,深信不疑。在她心中高拱或許從不是好的,這句話直刺她心窩子。

慈聖太後是個女人,內宮女人。有野心,有想法但畢竟不是武則天,便這一下就沒注意了。

她心急如焚想安慰朱翊鈞,結果自己越說越怕,朱翊鈞還要勸慰她。

張居正來的時候,衣炔飄飄,穩重沉靜,很成熟,很干練,是個俊朗的男子。

慈聖太後一見了他,就開口問話,若是平時她會先讓張居正坐下,這回卻忘了。

「高拱說了甚,他真要造反麼?」

這話一出,輪到張居正臉皮一抽,不著痕跡的瞥了眼馮保,後者不好意思的縮了縮腦袋。這話說的也是太瞎了。

「娘娘慎言。」張居正抬起頭一臉正氣的看著慈聖太後,又為難的說道︰「首輔只言,皇上年幼不可治天下。」

慈聖太後臉色一白,故作鎮定的開口︰「還有麼,先生直說便是。」

張居正無可奈何,擔憂的看了眼慈聖太後,才委婉說道︰「首輔有言,天無二日。」

這回慈聖太後打擊更大,高拱還是不放過她,這事消停了幾天原以為已經過了,沒想到高拱到現在還死咬著她不放。

她心中驚疑不定。少頃,目光灼灼的盯著張居正,見他氣定神閑,坦然自若,心下一喜。

「先生可是已有法子。」

朱翊鈞在一旁稱職的當著背景板。見張居正侃侃說道,慈聖太後由憂轉喜,最後一臉崇敬的看著他。深深的嘆服了張居正把握人心的本事,轉手就把慈聖太後給匡了。

張居正好計,甚至連朱翊鈞都被算計其中。

朱翊鈞登基以來,下了三道聖旨,一是冊封太後,二是司禮監掌印,第三詔正在起草。偏偏這三道皆是他人商議起草擬定後他才知曉,雖然他也認同但這樣被排擠在外,有名無實,難免心中不是滋味。

這一天,高拱的奏疏還是被留中了,內宮風雲變幻莫測,高拱有感形勢不對,也進了宮中,不過他卻是偷偷進了慈慶宮。

十六日早朝,高儀仍舊抱病未來,楊博回鄉未歸,其余百官俱到。

百官來到會極門,才知今日停朝。

正準備回去時,有人眼尖遠遠見有內侍走了,手上還拿著明黃聖旨,眾人大驚。

居然又是中旨。

這時有人認出,那是慈慶宮仁聖太後身旁的大太監,盧芳。

太監的聲音不好听,尖利刺耳,現在朝臣卻都聚精會神的听著,就怕錯過一字。

這是道聯名下發的中旨,大意是高拱霸權攬政,結黨營私,昔日有言,大逆不道。

剎時,百官猝然無聲。片刻,朝臣大半是高拱門人大喊不公,請求面聖。

內侍再言,若敢鬧事,俱廷杖之。

百官一听,更是興奮。一個個同打了雞血般,撕扯的,咒罵的,痛泣的更甚想闖宮的都有。被打了就歡天喜地,更加興奮的大罵朱翊鈞。

高拱跪在地上身子一僵,心頭一顫,渾身癱軟。半晌回神,猛的抬頭,雙眼直瞪張居正,目若千刀,怒火中燒,寒光振振。

張居正也不回避,黝黑的瞳孔平淡如水,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成王敗寇,全憑本事。

大理寺卿府邸,昏迷三日的高儀再次幽幽轉醒。听聞此事,悲痛欲絕,自責萬分。原來那日高拱走後,高儀突然病情巨變,再次昏倒。沒想到會誤了大事,害了老友。他思及此處,痛不欲生,終吐血再次暈倒。

紫禁城上空,濁雲漫天,烏雲密布,陰郁不堪。

朱翊鈞遙遙的站在主殿外,听著遠方朝臣傳來的悲戚怒罵聲,稚子無謀,懵懂無知,罔顧忠臣,閹黨亂政,心頭百感交集。

「罪臣高拱拜見皇上。」

朱翊鈞再見到高拱是在第二日的下午。高拱雖已被罷黜,貶至回鄉。但他數十年官至極品,沒人敢怠慢,就怕他日後再次起復。明朝便是這樣,為官起伏不定,時而顯赫,時而落魄。

高拱一生大起大落,幾經周折,高至首輔,低而囚徒。現在心已穩靜,大悲之情淡卻許多。

「先生不必如此,傳道授業即為師,先生乃帝師,多年教誨終不敢忘。」

高拱有膽有識,是穆宗皇帝心月復之臣,被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人生如夢,倒不想會栽在此處。

不知過了多久,高拱才長長一嘆,道︰「臣老了,已是耳順之年。事已至此,計較再多已是枉然。臣多年未能還鄉也有些想念了,如今也算是一了夙願。」

又道︰「臣若去了,皇上愈立誰為首輔。」再道︰「怕是張叔大罷,放眼朝堂唯他之才學可為首輔。」

朱翊鈞聞言不明其意,卻還是頷首點頭承認。

高拱百般不喜張居正,卻也不得不承認,張居正才華謀略天下無雙。他看著朱翊鈞好一會兒才搖了搖頭。

「我不喜惟約為人處事放散敷衍,卻也佩服他審事察色,眼光如炬。嚴嵩徐階當朝如此,如今亦然。」

朱翊鈞苦笑,「太師大才,只可惜心不在此。」

他與楊博廝混久了,什麼脾氣算是掌握半數,可為軍師,絕代無雙。若要他挑大梁,溜得比兔子還快。

「惟約兄看明白了,老臣卻是看走了眼。」他說道此處,深深的看了眼朱翊鈞,一嘆︰「若不是昨日去了慈慶宮,臣還不知皇上竟會有此成算。惟約兄教的好啊!」

朱翊鈞一听,表情有些訕訕,不知該說什麼好。把人家算計了,如今來夸你聰明,是不是該回聲謝謝。

下午的陽光灑落地面,蕩開點點光暈,窗外鳥鳴乍響,不知又過了多久。

少頃,高拱又開了口,道︰「張叔大,鼠輩也。」朱翊鈞听了忍不住嘴角一抽,心下暗笑。張居正背後捅刀子的事,以高拱小心眼的性格,恐怕一輩子都忘不了。

又道︰「他心思狡詐狠戾,為人更是不擇手段,我素來不喜。他為相,必會獨斷專行,攬權攝政,皇上不可多加依賴,早作打算才是……」

朱翊鈞心頭一凜,知道這是高拱在教他,不再言語靜靜听著。

高拱瞥了眼小皇帝,忿然又道︰「馮保,豚犬也。」

再道︰「馮保此人,私欲極重,奸詐弄權,貪得無厭,權術亂政實乃國之大奸。皇上如此信任有加,他日必將悔不當初」

他說完就不再言語,立在當地只看朱翊鈞的表現。

朱翊鈞心中千思萬緒,觸動極深,最終只留一嘆,深吸口氣,對著高拱恭敬的折腰一拜。

少頃,他才直起身,緩緩道︰「老師所言,元筠省得,銘記于心必不可忘。」

再抬頭直視高拱,又道︰「不知昨日娘娘所言,先生可有忘?」

朱翊鈞笑眯眯的看著,顯然也在等他的回答。

高拱笑了,笑得大聲。他很少笑,都是肅著臉,朱翊鈞也是第一次見,此刻他卻笑不出來了。這會兒他眼中的滄桑憂色淡去了些,不似方才那般濃厚。

「皇上放心,臣人雖老,記性卻未弱。」高拱說完從袖子掏出一物遞給了朱翊鈞,又道︰「此乃老臣親筆寫下,臣有負先帝所托,明日一去怕是再也不能歸了。老臣一生執政為明,這一把老骨頭,臨到頭若用的上,皇上拿去便是。」

他這麼說完,鄭重的跪下對朱翊鈞拜了四拜,轉身走出了乾清宮,口中吟唱道︰「

誰言吾黨命多奇,榮美如君歷數稀。還鄉歸去翻是客,回車……」

朱翊鈞目送他離去,听著歌聲一怔。少頃,才把手中錦箋緩緩打開,滿滿當當的人名一目了然。朱翊鈞一見眼楮一亮,歡喜的揣懷里,小心寶貝的收著呢。

翌日

高拱離去,臨走一擊,朝臣響應,罷免馮保,無可奈何,司禮監一分為二,五五分數,馮保諸黨,半數斬羽。

楊博在高拱離去的那日就回來了,那天送別的人很多,他也親自送高拱出了城門。他們交情不深但楊博還是這麼做了。

事已落定。楊博回城就直接進了宮,他那日躲得快如今就要來安撫朱翊鈞了。

「老臣拜見皇上。」

朱翊鈞並不抬頭,繼續看著手中的奏疏。片刻功夫,才悠悠開口,道︰「三晉之地,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太師好閑情,此行怕是收獲頗豐,不若于朕說道說道,也好開開眼界。」

顯然早已知道朱翊鈞會這麼問他。

楊博撫須,笑道︰「一把老骨頭咯,哪還走的動。只是沒想到,區區數年,蒲州變化甚大,難免耽擱些時日。」

朱翊鈞聞言,心中不信,眼珠一轉,笑眯眯道︰「先生離去幾日,現下京城如何。」

楊博緩顏笑道︰「短短幾日,日新月異,感慨萬千。」

「朕呢。」

楊博哂然置之,並不言語。

朱翊鈞等了半天都不見楊博開口,忍不住說道︰「先生想什麼。」

楊博笑了笑,才開口道︰「在想怎麼夸贊皇上,才能既讓皇上高興又不生出倨傲之心。」

朱翊鈞聞言身子一直,他的心情確實有些洋洋自喜,卻不想若沒有楊博的從旁提點,和陳太後的協助,他也不可能這麼順利的得到高拱的支持,謀取到最有利的地位。

楊博見朱翊鈞不說話,道︰「皇上做的很好。」話中帶著笑意,顯然對這結果也很滿意。

乍一听楊博肯定了自己,心里頭還有些喜滋滋的。

不過,朱翊鈞腦子還沒糊涂,吸了口氣,躬身道︰「多謝先生教誨。」

楊博也不回避受了這個禮,他見朱翊鈞明白,就不再多說什麼。

半晌,他才悠悠開口道︰「如今大勢已定,皇上該如何。」

以後該如何,他想一展雄心壯志。

朱翊鈞正想說點什麼,楊博狡猾一笑,賊兮兮的又道︰「不知皇上可有心于老臣學學道法,以道治心,修身養性,滌初玄覽。」

「心寬意廣,厚德載物,大象無形,治大國,若烹小鮮。」

朱翊鈞一听滿頭黑線,楊博還真是無時不刻都在宣揚自家學派,又是一通言語誘惑,想方設法的讓他學道家理念,傳言道法奧妙,夸得天花亂墜。

以道修心,神閑意定,壺觀日月,遨游天際,上至九萬里,下落三千尺。

無為修心,朱翊鈞以往看不上,更喜歡張居正的實學,干實事,但如今看來似乎也挺不錯。

「今後還請先生多多指教。」

——第一卷•完——

作者有話要說︰大修!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史+陸小鳳傳奇]九五至尊最新章節 | [明史+陸小鳳傳奇]九五至尊全文閱讀 | [明史+陸小鳳傳奇]九五至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