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爺爺是住在祖屋里的,在祖屋里同住著的是和老劉頭的一個堂兄,老劉頭的爺爺只生了三個兒子,老劉頭的爹排行第二,三爺爺是老小,住在祖屋的這個堂兄的爺爺是老大,自古以來老大是最為重視的兒子,小兒子是最為疼愛的兒子,因此祖屋就分給了大爺爺和三爺爺,而老劉頭的爹只好另起爐灶,不過也只就近找了塊地蓋了泥土房。大爺爺過世後就把房子留給了大兒子,其他的三個兒子在成家之後都搬出了祖屋。而三爺爺一直就住在祖屋。
老劉頭的五個兄弟及其他堂兄弟也都圍著這祖屋蓋起了房子,因著這個村三面環山,處在山溝里,平地甚少,不少屋子都掛在了半山腰。老劉頭的屋子剛好蓋在了山腳,到祖屋也只一會兒的功夫。
劉香蕈進了祖屋就往西廂房去,那里是三爺爺的書房,他多半也都呆在那里。「太爺爺」劉香蕈揚起笑臉叫道。
「呦,香蕈丫頭來了?快進來快進來三爺爺興奮的朝她招手,獻寶似的捧著三本書道︰「看看,這是我新抄錄的幾本書,這兩本倒也罷了,不過是些近來的奇聞怪談,最難得是這本,錄的唐末名人的詩,真是千金難求呀!」
三爺爺一身讀書人的裝扮,只是很是破舊,一襲青色粗布長衫打了很多補丁,稀疏花白的頭發在頭上整齊的挽了個髻。三爺爺向來不注重吃穿,就喜愛讀書,據說他是唐朝末年考上的童生,只是他考上童生沒多久,大唐就沒了。
劉香蕈見三爺爺一臉欣喜的模樣不由掩嘴笑了起來。「看來三爺爺這次去穆叔叔家收獲不少啊!不過三爺爺是知道的,我不會作詩,就是讀讀而以,我倒更喜歡看這些奇聞軼事
「傻丫頭,你自己不是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丫頭年紀青青,有時冒出的話也是挺讓自己信服。
「會背會吟有什麼用?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去考狀元,就算是太平時光,一個女孩子會這些也無用武之地,何況這戰亂的世道,能活著就不錯了,哪來這些使文弄墨,風花雪月的到底什麼時候才能不打戰,國家才能統一呀?想到這些劉香不由的嘆了口氣,並非她有多麼的憂國憂民,而是這關系著她的口糧問題。
弄口村地處浙西南部,海拔高,全是綿延起伏的丘陵,窮山惡水,耕地少,這里沒一個村子能自給自足,就算是和平的年代,村子里的男人們在農閑的時都要結伴出去乞討,到了現在戰亂,戰火雖燒不到,但官兵時不時到村里強行征稅,因此糧食緊缺。
她天天往三爺爺家跑,成天舀著本書看,有時就算是無聊的詩集也看的很起勁,這要是以前的她是絕對不可能的,如今這樣好學並非她有多文藝,而是這些文字是和她前世唯一的聯系,讀了將近二十年的書,生活在那個年代,無論是逛街也好,對著手機電腦也好,她幾乎無時無刻和文字打著交道,突然到這個精神潰乏的年代,劉香蕈只能靠書本找到依靠。
「三爺爺,這次您去穆叔叔家住了半月,對天下大勢可有了解,咱們處州現下是被誰管著?」也不怪劉香蕈不知道,村子里的人成天為生計奔波,哪有心思去管這些。以前劉香蕈也是從來不看新聞,不管時勢,只守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可是到了這里她卻非常關心天下大勢,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處在什麼年代。
遍覽三爺爺的藏書,她也只知道現在是大唐覆滅後的第五十年,按照時間來推算說應該是中國歷史最混亂的年代-五代十國。劉香蕈雖然對歷史不甚了解,卻也隱隱覺得這個五代十國和歷史書上的不甚相同,只是究竟哪里不同,她卻指不出來。在記憶中,陳橋兵變是在公元960年,同年趙匡胤稱帝,可到目前為止,她還未听聞趙匡胤這個名字。
三爺爺伸出枯瘦的手理了理稀疏的白胡子,然後座在椅子上,臉上略帶沉思,道︰「自朱溫滅唐以來已有50載,這些年各地政權割據,站爭不斷,前前後後不知開了多少國,出了多少個皇帝,不過時間都不長,單單咱們這個處州,皇帝都換了好幾茬了,有李姓,劉姓,武姓,周姓,梁姓。咱們現在這個皇帝姓吳,國號吳越,前不久剛開的國。哼,我看這也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三爺爺突然擰起眉頭氣憤的說道。
「他既敢稱吳越,想必他是擁有江浙徽三省的,地盤不小,怎麼會和以前那些短命國一樣?」三爺爺用贊許的看了眼她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佔的地盤雖不小,可不為百姓謀善,剛稱帝就大肆搜刮財富,為自己修建宮殿,陵地,弄的百姓災聲怨道,咱們這兒還好,離的遠,听說江蘇那邊的百姓已經鬧了好幾次了
「那中原就沒一股仁義之師嗎?」趙匡胤啊趙匡胤啊,趕緊出來統一天下吧,處在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吃不飽穿不暖本來就夠可憐了,外面還大亂,這不是讓她更活不下去嗎?這個松原鄉普遍是山多地少,人多糧少,本來太平時光還能出去謀條出路,現在整個縣的人都窩在家里,真是要食不果月復了。
「有是有,不過他離咱們太遠,能不能成氣候還是兩說三爺爺惋惜的談了口氣。
「那個人可是叫趙匡胤?」劉香蕈興奮的問道。
「你這丫頭真當自己是諸葛孔明?不出山也知天下事?那人叫郭威,他開創的周朝倒是政治清明,他的軍隊也是驍勇善戰,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無不受百姓歡迎,只是卻履招打擊,唉!真是可惜了
「這有什麼,如果他真是腳踏七星的命,就算只剩一兵一卒,那也能翻身,只看劉備就知道了。郭威以仁義之師聞名,就怕應了莫信直中直,須妨仁不仁這句老話就像劉備滿口不離仁義,可在劉香蕈眼里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對歷史有些了解的人听到郭威兩個字應該都會有所反應,他的周朝就是後來被趙匡胤竊取的大宋朝。可是劉香蕈對歷史的了解僅限于歷史課本上的知識,對郭威完全不感冒。
「不管他是不是夠正值,也不管他是不是仁義之輩,只要他能讓天下一統都是好的,漢高祖劉邦雖為地痞之流,可也開創了大漢400年的盛世不是?」三爺爺捻了捻胡須道。
劉香蕈撇了撇嘴,無話可說。歷史就是這麼莫名其妙,要說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兩人比較,怎麼樣都是項羽有人格魅力,怎麼反倒敗了,落的烏江自刎?
劉香蕈正想的出神,那邊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劉香蕈和三爺爺同時往門口看去。原來阿祿小朋友自己舀了一本書坐在門坎上讀起了三字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