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征途是民國 第14章 酒吧風雲(上)

作者 ︰ 光景

太陽落下,夜晚霓虹燈閃爍的街道下面,都奔涌著咸淚翻滾的河流。

江山和周飛飛關于歷史的探討而忘記時間的流逝。江山已經把周飛飛當成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並且提出陪他喝杯酒的要求時,周飛飛竟然欣然同意。

此時,夜幕剛剛降臨,他們走進了租界一家沒有限制華人進入的酒吧。酒吧里光線暗淡,充斥著酒精和荷爾蒙的味道,金發碧眼衣著暴露的洋妞們穿梭來去,試圖找到今晚肯為她們的服務付錢的男人。不大的舞台上兩個幾乎什麼沒穿的吉普塞舞女在瘋狂地扭動著身體。

江山非常喜歡這里到處彌漫著的頹廢、**和婬糜的氣息,恍惚之間,似乎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紀。

江山點上一大瓶烈性威士忌。當然不是什麼著名的高極洋酒,而不知道在那個世界角落生產的。這種酒沒有二十一世紀威士忌繁多濃郁的果木香氣,但至少足夠的烈。

周飛飛第一次來這種地方,他並不喜歡這個地方。這里濃得幾乎化不開的頹廢、**和婬糜的氣味,對大多數洋鬼子和江山來說幾乎可以等同于刺激荷爾蒙狂飆的迷幻劑和催情藥,但對周飛飛這樣的還沒有接觸過酒吧文化的舊時代中國人來說,就是一種十足的折磨了。還有,當他看到江山點的一瓶威士忌就是九元,就會不由自主地將這瓶酒與40客粵式西餐館的西餐套餐,或者是更多的牛油面包等同起來。在粵式西餐館前,九元錢的牛油面包可以請那些乞丐美美的吃一頓,而威士忌卻不可以。

周飛飛當然不會為這個指責江山什麼,因為江山在粵式西餐館已經表現出足夠的仁愛,他對那些乞討的孩子非常的慷慨大方。

江山給自己灌下了滿滿一整杯烈酒,似乎心滿意足地吐了口氣,似乎從恍惚的二十一世紀又回來了,笑了笑,這個笑容卻是嘴角向下的那種笑容,他就這樣帶著苦澀的笑容對周飛飛說道︰

「在近現代史中,我們中國,一直是個缺乏運氣的國家。

1853年,日本的德川幕府沒能阻止美國海軍準將培理的武裝艦隊進入江戶灣。在切實感受到自身虛弱的刺激下,日本人群情激奮,僅僅過了15年,明治維新告成。至此,日本完成了西化運動,而且實現了一種在現代西方世俗精神影響下的科學西化;而中國,自1793年英國人馬嘎爾尼率領使團訪華,就下跪、不下跪問題,西人與固步自封的乾隆帝糾纏久之,我們的「天朝」大皇帝依舊浸沉于中央王國的自戀中。過了118年,我們這個國家才最終能造成一種破壞性、顛覆性的政治建設的實現。而最終取代清朝帝國的,也不是強有力的、高效率的統治政府,而是中國王朝更迭後常見的那種秩序混亂的狀態。

118年和15年,這種距離,發人深省!」

周飛飛安靜的听完,也笑了笑,同樣的也是嘴角向下的那種,他不知該說什麼,輕輕地晃著手中的酒杯。江山已經消滅了大半瓶酒,而他手上的第一杯還剩下大半。

「確實發人深示是同源同種,卻為何有如此大的詫異,我這次去東洋求學,非得一探究竟不可周飛飛道。

江山淡然道︰「留學日本?」

「大哥不喜歡日本人?」周飛飛問。

江山揶揄的反問︰「莫非老弟喜歡日本人?」

周飛飛舉杯思索道︰「我這次去日本求學,一是想學習一些救國的道理,了解明治維新日本迅速富強起來的一些原因,從而思考如何拯救貧窮落後的祖國。一是由于家境貧寒,難以支持我在國內繼續求學深造,而現在中日之間有一個由日本政府指定學校為中國代培養留學生的協定,中國學生凡是能考取日本政府指定大專學校之一的可以享受官費待遇,直到學成返國為止

向日本學習,以挽救民族威亡,振興中華的願望。自甲午戰爭中國敗于日本以後,廣大中國知識分子看到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富國強兵,卓有成效,因此紛紛主張效仿日本,作為中國學習西方救亡圖存的一條捷徑。親身到日本留學,直接了解日本改革富強的經驗,並吸收經過日本引進消化了的西方文化,自然成了許多中國愛國有志青年的向往之路。

江山淡淡一笑︰「既然去日本游學,那就一定要好好兒的看看那個國家的虛實

周飛飛爽朗大笑︰「最近,國內報刊傳出日本大限重信內閣將要改組的消息。大限重信是制造滅亡中國《二十一條》的罪魁,現在,許多人都希望他下台後日本的對華政策會有所改善。而這次的中日之間由日本政府指定學校為中國代培養留學生的協定,正是中日友誼新的開始。日本畢竟和中國一衣帶水,同源同種……剛才听大哥語氣之中,很有些仇視日本國和日本人,不覺持論偏頗麼?」

江山大飲一杯,依舊是冷漠憂郁的神色︰「無論日本何人執政,其對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國勁敵!」說到這里,江山忍不住斷言︰「我在這里放一句話,這就是我們未來數十年的生死大敵!中日之間,就在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愚意吾儕無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孫,止有磨礪以待日本

這預言式地聲音一下震住了周飛飛。想模出一條救國的道路出來。在周飛飛心目當中,日本變法維新,眼看著國勢強起來,是可以借鑒學習的。雖然日本也經常來中國打個秋風,但從來沒想到這個東鄰,鼻屎大一點點的國家,居然能是中國最危險地敵人。當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爆發,周飛飛想起與這位的第一次的見面,果然言中。

「可是日本對中國革命一直是多有援助,多有同情……」

江山冷冷一笑,打斷道︰「日本對華之一貫政策,為煽動內亂,破壞中國之統一。清末之排滿革命,日本實援助之,助款濟械,歷有年所。然彼非同情中國革命,其真正目的,系欲中國長久分裂,自相殘殺,彼可坐收漁人之利。在辛亥革命時,日本一面援助孫黃,一面又幫助滿清反抗民黨,而彼于首鼠兩端之際,各取得其操縱與干涉之代價。

請一定要記取歷史的教訓。日本開始實行明治維新。當年天皇在頒發施政綱領《五條誓文》的同時,還發表了要「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經營天下」的《宸翰》,宣布「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並在之後改革官制時規定外務大臣的職責之一為「開疆拓土」,明確地表示以侵略擴張為其基本國策。1874年發動了第一次武力侵華,進犯中國台灣;1879年吞並了與中國清朝保有特殊關系的琉球國;1894年發動了「甲午戰爭」,強迫清朝廷割讓台灣和澎湖列島;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入中國北京;1904年與俄國爭奪中國的土地、利權,在中國東北大地上進行日俄戰爭,佔領了中國遼東;1910年又吞並了與清朝保有特殊關系的朝鮮;1914年乘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作戰之機,佔領了中國青島!

日本早已經向中國亮出了毒牙!」

周飛飛默然沉思有頃,大覺江山話語中隱含著無限深意,很有一些道理,不覺在江山前坐好,恭敬的拱手做禮,道︰「大哥洞察深遠,以為當今中國又該如何來應對來日大難?」

江山不禁自嘲的道︰「中國的未來的道路,可不是你我一介書生可以決定的

周飛飛忽然漲紅了臉,慷慨道︰「吾輩生于二十世紀競爭之時代,生于積弱不振之中國,生于外侮日逼,自顧不瑕之危機時間,安忍坐視而不一救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請大哥不吝賜教!」

此時的中國正處于令人難熬和困惑的沉悶歲月。皇朝變成了共和,中國卻並未由此獲得新生。人們在革命前所預期的民族**、民主和社會進步不僅沒有到來,相反,在很短的時間里,日本強迫中國接受「二十一條」,袁世凱恢復帝制,張勛又演出復闢鬧劇,各路軍閥的割據混戰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讀經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

嚴峻的現實不允許人們長期沉浸在迷惘之中。新的一代在探索著新的出路。

周飛飛不過是此時還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正在求學的學生中的一個。不管求學在中國還是外國,周飛飛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尋求救濟時危的真理,可是這與江山的第一次踫面,他求學的內容悄然之間已經發生了變化。

其實,這個變化,和此時的思想界狀況是息息相通的。辛亥革命後幾年的痛苦經歷,對中國的先進分子來說,是件好事。舊的路子走不通了,就會尋找新的道路。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闢,驚醒了世人。許多人認識到,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實現和鞏固,關鍵是缺少一場對封建主義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先覺者們進行的救國斗爭所以屢遭失敗,中國國民對之「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容心」也是一個根本原因。這樣,先進分子便把注意力轉向了思想文化領域,主張著重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

江山忽然微笑道︰「當今中國,青年人求學,大多喜歡談立志,諸如將來要當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在這樣的時代氣氛中,你為自己規定的讀書目的是什麼呢?」

周飛飛略一思忖,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江山听到這句熟悉的話,心中微微一動,強忍住刨根問底的沖動,臉上強擺出依舊微笑,道︰「我個人認為,離開真理來談立志,只是對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簡單模仿

周飛飛沉默,不由深重的嘆息一聲。在奉天讀書時,曾因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深受老師,同學贊許。但是被江山如此一說,突然覺得很羞愧。因為,他確實找不到使中國能崛起的方法,無從知該學習什麼,甚至不知道怎樣做才能使中華崛起。

江山淡淡緩緩道︰「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尋找真理,然後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

周飛飛眼楮一亮,問道︰「大哥以為,中華崛起的真理在哪里?」

江山翻個白眼,周飛飛同學的問題也太多了,他敷衍似的提出有「為人之學」、「為國人之學」、「為世界人之學」。

周飛飛琢磨著三個「學」字,問道︰「無血革命?」

江山微微搖頭,掉文道︰「齏其躬而有益于國與群,仁人君子所欲為也

了解歷史的江山怎麼會信仰「無血革命」呢?但是,他還不想唆使大好青春年華的周飛飛去獻出革命熱血。看來,心系社會,苦學礪志,是這位穿越客給予周飛飛同學最基本的求學設計。至于今後周飛飛會怎樣選擇,他就不管了,任何的選擇,都是周飛飛自己的選擇。

周飛飛听得怦然心動,正想發問,卻聞鄰桌議論喧嘩之聲大起。

一個藍色西裝中年人高聲道︰「知道麼?段內閣是7月14日由天津遷回北京的,迂回北京後,即面臨了許多大問題,總統問題由于馮國璋來京,總算解決了,剩下還有國會問題和對德宣戰問題。

段本人當然不喜歡國會,但是既為民主共和國,就不能沒有國會。梁啟超建議在舊國會已被解散,新國會還未成立時,召集臨時參議院代行國會立法權。這是仿效民國成立時在首都南京召集臨時參議院作為過渡性的立法機關。今天討平復闢,情況相同于民國成立時,已解散的舊國會當然不該再召集,只好由臨時參議院修改《國會組織法》與《參眾兩院議員選舉法》,然後根據這些新法召集新國會。段祺瑞既然憎恨舊國會,所以只要不召集舊國會,對于任何其他形式的立法機關都沒有意見。如果召集臨時參議院,其參議員的產生是由地方當局指派,而不是由人民選舉,這樣便可產生清一色的參議員……」

ps︰大家應該知道寶應周飛飛是誰了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的征途是民國最新章節 | 我的征途是民國全文閱讀 | 我的征途是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