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在事前就可以預測到結果,其實他們未必可以如自己想象的那樣準確地做出預測,這就是後視偏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後炮」。在你的周圍,常會出現這樣的人,他們自得地跟你炫耀自己如何料事如神︰「其實我早就料到最近一段時間某某公司的股票會大漲」、「某某剛剛談戀愛的時候,我就知道那段感情長不了」、「房價的上漲趨勢全在我的預料之內」……當然,你也可能在不自覺地狀況下,「事後諸葛亮」般炫耀自己的預知。
當產生後視偏見後,對人們認知世界、獲取經驗、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其一、如果一個人認為很多事件的結果都在自己預料之內,他便不會從中吸取經驗,比如,當一個所投資的股票出現暴跌後,如果他認為自己當初已經預知到這個結果,只是因為反應遲鈍而沒有出手手里的股票,他便不會仔細分析自己投資失誤的真正原因所在;
其二、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預知能力產生崇拜,甚至認為可以提前預測出他人的行為,這樣便很難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系,舉個例子,一天,你的朋友很沮喪地向你傾訴,告訴你對方遭遇了裁員危機,很可能將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如果你過于高看自己的預知能力,不屑對對方說︰「我早就知道你們公司很難度過金融危機,當初你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不妥面對這種說辭,很可能的結果是,你的朋友再也不對你真心相對,因為你在炫耀自己的預知時,也無形中侮辱了對方的眼光。
當然,更惡劣事實是,其實你往往沒有自己所想像地那麼有先見之明,這不過是一種認知偏見罷了。一個改變後視偏見的最簡單易行的方式時,當一些重要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在你不知道事情結果的情況下,將你的判斷寫下來,並闡述你判斷的緣由所在。因為你的記憶常常會欺騙你,在你在沒有文本證據的情況下回憶事實時,你只會記起那些與事情的結果相符合的證據,那些不相符的證據則被你自動略過了。
◆為什麼無辜的人總會成為「出氣筒」
有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他氣憤難耐地回家後,正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不由得把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感到非常委屈,就用身邊的貓泄憤,狠狠地踢了一下貓。于是,貓逃到了街上,恰巧一輛卡車開了過來,司機趕緊避讓,結果撞傷了路邊的孩子。這便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形象地說明了壞情緒地互動感染,指出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系鏈條逐級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最終,無處發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惡劣情緒的犧牲品。
發生「踢貓效應」時,人們一般都會選擇身邊的親密的人為發泄對象,因為這些人不太傾向于把惡劣情緒「轉贈」于你,然而,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對你的發火無動于衷,其實,雖然他們采取了默默承受的態度,但是他們對你以及你們之間的關系卻產生了失望的情緒——這種不良人際互動自然會導致人際的疏離感、冷漠感,從而對你的心理造成潛在的傷害。
此外,「踢貓效應」也啟示我們,有時候我們認為他人與我們所期望的行為相差甚遠時,其實並不是因為對方的行為真的如你想象地那麼讓人難以接受,而是因為我們自身已經蓄積了惡劣的情緒,這種情緒無處發泄,導致我們不自覺地將其他人視為了泄憤對象。人們常會有這樣的情緒體驗,如果對某一天的職場生活非常滿意,回到家後,便會覺得戀人非常體貼;而如果恰好某一天你被老板炒了魷魚,回到家後,戀人溫暖的笑意也會被視為一種嘲笑,甚至悲觀地認為戀人早已認為自己是個十足的笨蛋。
不可避免地,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客觀事實是人們無法控制的一種存在,如果一個人學會了從容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在面對生命的無常時,他也會是強大的一方。否則,一個人便會在惡劣情緒地蠱惑下,無形中傷害了自己生命中最愛他的人。
為了盡量不傷害那些無辜的人,我們便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憤怒情緒。關于如何克制憤怒的情緒,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非常有啟示意義。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經常和伙伴們吵架。有一天,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顆釘子。一周以後,男孩在籬笆上共釘了36顆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盡量避免發脾氣和別人吵架,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容易得多。終于有一天,他一顆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並沒有表揚他,而是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拔掉一顆釘子男孩按父親的話去做了,終于有一天,釘子全部被拔光了,他忙去告訴父親。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干得不錯!但是,籬笆上的這些釘子洞,永遠也不可能消失的。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听的話,就在他心里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
不要輕易傷害那些愛你的人,因為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即使後來拔了出來,也會留下傷口,無論你怎麼彌補挽救,傷痕始終會留在那里,無聲地講述著一個關于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
◆你是什麼,你看到的便是什麼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買了一件新衣服後,如果你發現正好有人穿了與你一樣的衣服時,你便會感慨怎麼有這麼多人買了與你一樣的衣服;如果你大齡未婚,偶遇了幾個同樣單身的高齡人士後,你就會覺得單身未婚的人士太多了……總之,對于那些你平時不怎麼關注的東西,當你關注的時候,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視網膜效應」,指的是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征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征。
「視網膜效應」也可以解釋為︰你所看到的世界,正是你內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假如你覺得這個世界都是抱怨的人,也許說明你平時便喜歡抱怨,如果你覺得周圍的人脾氣都很糟糕,很可能意味著你是一個脾氣不太好的人。美國的戴爾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個論點,那就是每個人的特質中大約有80%是長處和優點,而20%左右是我們的缺點。當一個人只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而不知道發掘自己的優點時,「視網膜效應」就會促使這個人發現他身邊也有許多人擁有類似的缺點,進而使他的人際關系無法改善,生活也不會快樂。
不妨環顧一下你生活的四周,你會發現,那些常常抱怨人性本惡的人,自身便是一位品德低下、脾氣很壞的人;而那些認為周圍的人都十分友好的人,他們自身便是與人為善的人。由此可見,我們心里的大部分憂傷其實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你之所以會產生失落、悲觀、空虛、無助等消極的情緒,是因為你自身便充滿了負面的事物。所以關于如何改變惡性情緒的命題,最終的落腳點是你自身,如果你試著讓自己變得積極起來,你所看到的便會是一個十分可愛的世界,此時,你的不良情緒也便煙消雲散了。
◆其實你沒有自己想象地那麼重要
某一天,你換了一個新發型,改變了以往的穿衣風格,穿了一件以往從來沒有穿過的藍色裙子,當你走出家門以後,不論是在上班途中,還是進入公司的大門後,你都會感覺所有的人都在看著自己,都在對自己的外貌和穿著品頭論足,這種現象便是心理學中所說的「焦點效應」。
「焦點效應」,也叫做社會焦點效應,指的是人們常常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的關注度。也就是說,人類往往會把自己視為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程度。
關于焦點效應,心理學家季洛維奇曾經用實驗驗證過,在實驗中,他讓一名被試穿了一件畫有喜劇演員頭像的t恤。然後以等候參加實驗為借口,讓這名被試坐在其他另外五名穿普通衣服的學生中間。
然後,實驗者讓被試做出判斷,讓他估計一下那五名學生有幾名注意到了他的t恤。被試回答說大概50%以上的人。然而,事實上,當向那五名學生提問時,只有10%—20%的學生回答說注意到了被試的穿著。
焦點效應常會導致人們過度關注自我,過分在意自己在公眾場合的表現,為一些自以為是的小尷尬而懊悔郁悶,比如,你會為參加同學聚會時不慎把飲料撒在身上而懊惱不已,你會因為在一個party上摔了一跤而感到萬分尷尬,你也會因為在員工會議上回答不出老板的問題而恨恨不已。其實這種負面的心理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因為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到你所認為的窘態。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對自己過分關注,並以此聯想到別人也會如此關注自己。其實,這不過是「焦點效應」在作怪罷了,總覺得自己是人們視線的焦點,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著監控,這樣就會讓人產生社交恐懼。社交恐懼者總是「感到」在人群中大家都在關注自己。不自覺地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誤和公眾心理疏忽的明顯度。比如,一個人不小心觸動了圖書館的警鈴,或者自己是宴會上唯一一個沒有為主人準備禮物的客人,他可能會非常苦惱。但是研究發現,個體所受的折磨別人不太可能會注意到,還可能很快會忘記。
如果你不是演藝明星,或者某個位高權重的人物,通常來說,其實你沒有自己想象地那麼重要,在人群中,你所受到的關注也沒有你想象地那麼多。因此,你根本沒有必要為自己在公共場合的失當之舉而耿耿于懷,或者因為害怕他人評價而不敢嘗試某件事情,因為,不論你的表現是好還是壞,他人遺忘的速度總是快于你的想象,甚至轉身以後,他們便不再記得你曾經做過什麼。
◆哭不一定比笑差
隨著我們漸漸地長大,形形色色的壓力也接踵而來,升學壓力、就業壓力、業績壓力、社交壓力、家庭壓力……當面對這些壓力的時候,有一種理論是︰挺住,打死也不能哭!否則便說明你在向這個世界示弱,是一種弱者的表現。然而心理學證明,當一個遭遇極大的痛哭的時候,哭不一定比笑差,適當地釋放反而有助于緩解不良的情緒。
英國詩人丁尼生在一首詩中記述了一件事︰一位戰士戰死,有人將他的尸首帶到他妻子面前。妻子見後發呆,強制告訴自己不能哭。丁尼生說︰「她必須哭,否則她將會死去但始終沒有辦法使她哭。後來一位聰明的女乃娘將她的小孩帶到她的眼前,看著失去父愛的孩子,妻子情不自禁哭了出來。她對孩子說︰「我的親愛的孩子,我將會為你好好活著通過一場痛哭,妻子強壓的高度心理緊張得到了緩解,使其能夠坦然地面對失去至愛的傷痛。
因哭泣而產生心情舒暢、避免不幸後果的現象,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哭泣效應」。那麼,為什麼哭泣會產生積極的效應呢?原因有如下兩方面︰
其一,通過流淚能排泄出有害于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在通常情況下,哭泣會擾亂人的生理功能,使呼吸失去規律,造成不規律心跳。有的人哭泣後會出現睡不好覺、吃不下飯的情況。不過,當人在遭遇到嚴重的精神創傷時,毫無顧忌地大哭一場,反而有利于人擺月兌不良情緒。1957年,美國化學家布魯納西首先發現,動感情的眼淚與因洋蔥刺激而流的眼淚,其化學成分是不同的。美國生物學有弗雷也認為,一個人在悲痛時流出的眼淚與因傷風感冒或風沙入眼流的眼淚,所含的化學成分是不同的。他們認為,人在悲傷時流出的眼淚是有益于健康的。也就是說,人在悲傷時的哭泣等同于一個排毒的過程。
其二,哭泣有助于緩解人極度緊張的狀態。大量研究證明,一個人如果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就會分泌出去甲腎上腺素類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適量分泌對人體有益,但此時已大量分泌,遠遠超過限度,因此血壓就上升,血流就不暢,從而引發高血壓,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並生成過氧化脂質這種老化物質,從而大大提高患病率,因此,有人稱「精神狀態緊張是萬惡之源」。關于對抗精神緊張的法寶,無疑哭泣是非常有效的一個。
因此,當你遭遇痛苦的時候,與其把自己封閉在家中獨自消沉,不如與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見一下面,趴在他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哭一場。當哭泣終結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悲傷抑郁的情緒已經不翼而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