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 第25章 關于成功的秘密(2)

作者 ︰ 牧之

(1)中途中斷任務會引起被試的一種不滿的自我體驗,它導致被試為發泄這種不滿而激發動機,從而產生更好的回憶。

(2)中途中斷任務具有一種強化的效應,促使被試作出力圖完成任務的反應。

(3)從格式塔理論角度說,被試具有一種力求完整的心理,中斷破壞了這種完整性,導致被試為爭取完整性而提高保持率。

(4)被試的強化史影響以及保持率,也就是說如果被試過去有過完成任務獲得獎勵的體驗,則中斷就會推動這種獎勵,所以被試為追求獎勵而在意念中需要完成任務,這就會產生一種更好的回憶比率。

關于「蔡加尼克效應」,很多人應該都有切身體會,比如,你擔心自己忘了某個重要約定,特意把它記錄在備忘錄上,但是最後還是忘記了,這是因為一個該做的事情往往會在人心理上引起一個張力系統,但寫進備忘錄這個行動代替了踐約,心理上認為這件事情已經做好了,結果張力系統放松了。而沒有這種替代措施的時候,張力系統仍在繼續,反而更記得住。

與此同理,慣于考前「開夜車」的學生常常在通過考試後,很快就遺忘了所考過的東西,這種現象便是學生放下重負後張力系統迅速松弛的結果。

◆醞釀效應︰為什麼放棄思考了反而會豁然開朗

當一個人長期致力于解決某一個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如果他暫時停止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轉而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幾小時、幾天或幾周之後,他可能會忽然想到解決擱置難題的辦法,這種現象就是「醞釀效應」。醞釀效應似乎與人的定勢心理有關——一個人最初考慮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成功,走到了一條死胡同後,暫時讓自己離開這種情境一會兒,反而常能曲徑通幽地頓悟到其他的解決方法。

「醞釀效應」于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親身經歷——

國王讓工匠打造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是他又懷疑金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可是這頂王冠與當初交給金匠的金子一樣重,誰也不知道金匠是否私吞了金子。于是,國王找來了阿基米德,讓他解決這個難題。阿基米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冥思苦想,但嘗試了很多方法,都失敗了。

隔了一段時間,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當他坐進澡盆後,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覺身體似乎被輕輕地托了起來,這一時刻,阿基米德恍然大悟,終于想到運用浮力原理便可解決國王為自己布置的難題。

心理學家認為,在醞釀過程中,雖然人們已不再從事暫時擱置的工作,但其實仍然在潛意識層面進行著推理和思考活動,儲存在記憶里的相關信息在潛意識里組合,從而是個體意外地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案。此外,人們之所以會在休息的時候與正確答案不期而遇,原因還在于當人們處于放松狀態時,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由于遺忘了那些不正確的、導致僵局的思路,以致處于了全然的另一番創新思維狀態。

美國化學家普拉特和貝克等人也都講述過親身經歷的「醞釀效應」,普拉特和貝克在文章中寫道︰「擺月兌了有關這個問題的一切思緒,快步走到街上,突然,在街上的一個地方———我至今還能指出這個地方——個想法仿佛從天而降,來到腦中,其清晰明確猶如有一個聲音在大聲喊叫。我決心放下工作,放下有關工作的一切思想。第二天,我在做一件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時,好像電光一閃,突然在頭腦中出現了一個思想,這就是解決的辦法,簡單到使我奇怪怎麼先前竟然沒有想到

因此,如果當你因為遭遇一個難題而抓耳撓腮時,不妨先把它放在一邊,去和朋友散散步、聊聊天,或者從事一些能讓自己心情放松的事情,說一定就在你停下來的時候,原來把你逼到死角的難題迎刃而解,你真正體會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鄉村維納斯效應︰跳槽的必要性

在偏僻的鄉村,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會被村民們當作世界上最美的人——維納斯女神,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里的人再也想象不出還有比她更漂亮的人——這便是「鄉村維納斯效應」,指的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時,一旦接受了一個與事實相符的解釋,由于受到自我滿足思維的約束,往往就無法想象出還會有其他更好的解釋。

人們在認識世界時,一旦對某個問題有了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會把它當作正確的解釋,由此產生了自我滿足感,不想再去尋找更符合邏輯的解釋。「鄉村維納斯效應」出現的原因也多是因為人們產生了自我滿足感,放棄了對于事實的進一步探尋,結果導致自己的認知局限在既定的範圍內,無法有所超越。也就是說,人們的認知往往會受到既有的經驗和知識的影響,在沒有接觸更多的信息源之前,他們無法想象認知結構之外的未見事物。所以他們便會以為自己所感知的世界便是真實的全部世界。

當出現「鄉村維納斯效應」後,人們便會以一種夜郎自大的方式與這個世界互動——如果一個人是一家公司業績最好的銷售員,便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這個行業里的精英,如果自己已享受到相對豐厚的薪水收入,便會認為最幸福的白領生活也不過如此。

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長期任職于一家小公司,天長日久,他便會喪失前進的動力,業務已經非常熟練,在公司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資歷,這時,他便會產生一種滿足的心態,看不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發展潛力也無形中被抑制了,失去了獲取潛在成功的機會。

對于一個上進的職場人而言,跳槽對于其邁向更遠大的前程是必要的,這樣的話,他除了會接受新的挑戰外,也會讓自己的視野看到更遠的地方,從而樹立更大的志向。當然,如果你所就職的公司已經是業內第一,如果你發現自己目前在公司內已沒有上升的空間,你所考慮的問題就不是跳槽了,或許是創業。

◆瓦拉赫效應︰失敗只是因為你沒有做應該做的事

奧托瓦拉赫是一名德國化學家,他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環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于1910年被授予了諾貝爾化學獎。

然而,瓦拉赫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剛進入中學的時候,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字上發揮出來此後,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注定一生會是個平庸之輩。然而瓦拉赫的化學老師並不這麼想,他認為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苟,善于鑽研,正好具備了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于是,這位化學老師建議瓦拉赫試學化學,瓦拉赫的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從此以後,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天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

「瓦拉赫效應」便由此而來,指的是︰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發揮的最佳方式,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某些勵志書常會這樣鼓勵人們︰只要你努力嘗試,你就可以在任何領域獲得你想要的成功。然而,理智地推敲這句話,你會發現事實並不如此。每個人的核心優勢都是不同的,你只有選擇一個適宜的領域,這個領域允許把自己的最大優勢發揮出來,你才可以成為一個成功者,這正是瓦拉赫的成長經歷提供給我們的啟示。

如果,此時此刻,你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困惑于自己在目前的工作領域毫無發展,千萬不要否定自己,因為或許你的困境只在于,你沒有做應該做的事。

◆遷移效應︰為什麼很多明星都「演而優則唱」

觀察整個娛樂圈,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某個演員因為一部戲紅了後,或者其在表演領域獲得較高的成就後,便進入了演唱領域,成為真正的影視歌「三棲」明星。演員做出這樣的事業規劃,多與經濟利益有關,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演而優則唱」也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名詞叫做「遷移效應」,指的是先行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即已有知識和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即通常所說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比如,從棒球隊員中選拔出一些成員參加高爾夫球集訓,在短期內,這些學員就能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讓那些會英語的人去突擊學習法語、德語或者西班牙語,與不會任何一門外語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掌握第二外語——這是遷移效應中的「正效應」,即先行學習a促進了後繼學習b的效應。當然,遷移效應也會以「負效應」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日本的司機在美國開車,常會發生困難,甚至出現車禍,這主要是因為在日本是「車左、人右」,而在美國卻恰好相反。

關于出現遷移效應的原因,心理學家給予了如下解釋︰

1.形式訓練說。該理論認為,學習的遷移是人的心靈官能受到訓練而自動發展的結果。也就是通過某種學習使某種心靈官能得到訓練,從而轉移到其它學習上去,使其它學習更加容易。

2.共同要素說。其觀點是,只有當兩種學習具有共同要素(相同或相似之處)時,才會產生遷移效應。

3.概括化說。這種理論認為,能否發生遷移效應,關鍵在于學習主體對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概括力高,遷移效應就大,反之,就小。

4.學習定勢說。這是蘇聯定勢心理學派提出的一種遷移理論,該理論強調在學習中定勢對遷移的影響作用。定勢是關于活動方向選擇方面的一種傾向,也是一種活動經驗。

在演藝領域,表演與歌唱有很大的相通性,當一個成功的演員同時經營演唱事業時,多會開闢出一個新的天地,這便是遷移效應中的「正效應」發揮了效用。

心理測試

你身上有哪些成功的潛質

好不容易,終于盼來了休息日,這一天你準備去釣魚,你會選擇去哪里垂釣?

a.山谷小溪

b.海岸邊

c.人工養魚池

d.乘船出海

測試結果分析︰

答案a︰你目光遠大,有詳細的工作計劃。

答案b︰你能以比較少的投入換取較大的收獲,有生意人的眼光。

答案c︰你信心十足,頭腦冷靜而果斷。

答案d︰你工作起來有一股狂熱勁,喜歡乘風破浪的快感。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最新章節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全文閱讀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