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去的榮蘭繡坊,是鎮上唯一的一家繡坊.大戶點的人家基本都有針線上的人,她們的東西也很少有用到繡坊繡娘的時候,所以榮蘭繡坊大多做的都是些散活,今天東家一個帕子明天西家一張裙幅的。
但著榮蘭繡坊里有兩個手藝不錯的繡娘,倒是給繡坊招了不少生意,那些個大戶人家針線上要求得精細些的也有給了繡坊做的。
榮蘭繡坊前頭是鋪子,後院里就是繡娘們上工的地方。楊氏一行到繡坊的時候,繡坊已經開了門,里面榮蘭坊掌櫃的嚴氏正在指揮了伙計把櫃台和繡品上的灰塵打掃干淨呢。
「這位嫂子要些什麼?」嚴氏見了楊氏等人進來,熱情的招呼道。
嚴氏是個年輕的媳婦,穿著繡青竹緞子石榴裙,一張略有些胖的鵝蛋臉。挽著簡單的螺髻,簪了一根梅花銀簪子,看這模樣只會比楊氏年輕個兩三歲。
「我我是听說這里有繡活外放,便來看看。」楊氏以前沒接過繡活,見了這繡坊的掌櫃,說話有些個膽怯。
「這樣啊,那嫂子可有帶了以往的繡品來?」嚴氏听了楊氏的話,便按規矩提出要看繡活。
楊氏雖然沒有接過繡活但也知道繡坊上的規矩,要想接繡品是要先看過繡活的,要是繡活不好,繡坊也不會把活計給她。楊氏抽出隨身帶的棉布帕子,上面是她這兩天剛繡上去的一對雙飛燕的繡樣,本就是準備好了拿給繡坊人看的。
楊氏對自個的繡活功夫還是很有些信心的,她外婆還年輕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縣里繡坊的繡娘,繡活很不錯。她娘得了外婆的真傳,她做姑娘時候也是跟她娘學的繡活,學得還是不錯的。
果然,嚴氏接了帕子一看,上面兩只燕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帕子一角繡上去的桃花也是鮮艷可愛,針腳老練,竟是比她繡坊里兩個招牌繡娘的手藝不差幾分的,便道︰「嫂子這繡活卻也精致,我這里整好有一副被面和枕套,你要不要領了去做?工錢是半吊,要在月底前做好。時間是趕了點,嫂子覺得怎樣?」
楊氏听了,一套被面和兩個枕套,有半吊錢,時間雖趕了點,但如今地里沒了活計,這些活也能趕得出來,便點了頭,「時間雖趕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繡出來,只不知要個什麼樣子的?」
嚴氏見楊氏接了活計,便笑著道︰「因著是成親的用品,一律的繡了鴛鴦戲水的來就好。」嚴氏轉身,在身後取了一個籃子出來放在櫃台上,復又道問︰「嫂子是哪里人?怎的有這個手藝以前沒見過你來?」
楊氏知道這是繡坊的規矩,要問清楚拿繡活的人住哪里,怕的就是拿了東西跑了,再找不到地方尋人。照例來繡坊接繡品的都是有熟人介紹了來的,楊氏二弟妹姚氏雖然也是常在榮蘭繡坊領繡品回去做的,楊氏就是不想求她介紹她來,才自己跑了來的。
「家住在牛頭村,當家的叫劉長生。這不冬天了,地里的活計都忙完了,做些繡活也能有些進項。」楊氏隨手模出剛得的那一百錢,放在櫃台上,又道︰「不知道押金是多少,身上只帶了這些個,您看?」
「嗨,沒事,這些就夠的。等下回你交了繡品,連帶繡工錢,我一並給你。」嚴氏拿出籃子里的素面被子,並兩個枕套,當著楊氏的面查看了一番。並沒有發現破了爛了的地方,便重又把東西疊好放入籃子,照例收起楊氏遞來的押金,記錄在帳。
「嗯,那我們就先走了,這個月二十九我再來,那時候交繡品。」楊氏拿起籃子,道。
「嗯,嫂子慢走。」嚴氏笑笑,在櫃台後目送楊氏等人離開。
初五怕看不住兩個妹妹,讓她們隨便動了繡坊里的繡品,便跟迎春立夏在門口等著的。見楊氏出來,娘幾個便往東邊去。
如今離得跟老魏約定的時候還早,楊氏便帶著初五等人,一路往東邊路口逛去。
鄉下小鎮並沒有電視里演的那些耍雜的,街邊店鋪倒是不少,但更多的還是挑了擔子來擺攤的攤販,攤販買的多是些簪子頭繩布匹的。迎春和立夏跑在前頭,這個看看那個模模,很是高興。走到一處買頭繩的地方,迎春就停下了,她知道家里買不起頭花,但她想要根新的頭繩。
迎春站在了頭繩攤子前,拿著一根紅艷的頭繩,不願走了。初五知道她看上了這個頭繩,便也看向楊氏。楊氏哪里看不出二女兒的心思,家里雖沒多余的錢,但孩子們今天是賺了錢的,給買根頭繩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便點頭答應給三姐妹每人扯了一根頭繩。
迎春歡呼一聲,把握了手里的頭繩又去挑看其他顏色的。初五的選了淡藍色的,迎春最終還是拿了那條鮮紅的,立夏選了根粉紅色的。楊氏模出三文錢付賬的時候,初五看著,有些不舍。這一根頭繩就是一文錢,頂了兩個肉包子了。只後來又想到,一根頭繩能用好久,她的那根也有些爛了,便就買下了。
一行人逛了好一會兒,到了中午時候拿出帶來的紅薯,找了個茶攤子坐下。要了一壺一文錢的茶水,就著茶水吃了帶來的煮紅薯算午飯,初五一行便去東邊路口等老魏了。
到了地方,老魏已經等在那里了,幾人上了車就走。酉時末牛車才進了村子,付過老魏的六文錢車費,初五一行便回了家。
楊氏接了繡活回來,白天晚上的在家做繡活。初五也已經七歲,過了年便八歲了,楊氏就開始教初五繡活。
這對初五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她前世只知道拿冰針殺人,繡花針可是連踫都沒踫過,更別說繡花樣子了。好在楊氏是從頭開始教起,初五笨手笨腳的也沒引起楊氏的懷疑。
這天天冷了,便在初五和迎春姐妹的房里燒起了炭火盆,楊氏在這里教初五繡活。迎春和立夏是早出去找伙伴玩了的,這會兒只得楊氏和初五並著睡著的滿福在房里。沒一會兒方氏也拿著繡籃子過來了,見了楊氏手上的被面,打趣道︰「喲,這是要給初五準備嫁妝了?」
初五手下一抖,那尖利的繡花針就刺上了指頭,疼得她趕緊把手含在嘴里。
「嫂子說的什麼呢,這是我前兩天去鎮上榮蘭繡坊接的繡活。」楊氏抬頭,見來人是方氏,笑著道。
「我就說妹子這麼好的手藝,那繡坊定是會要你的繡活的。」方氏挨著床沿坐下,繡籃子放一邊,看見初五在拿一塊素色舊布在練針線,便俯身過去,看了眼,道︰「初五也開始學繡活了呢!可要好好學,把你娘的手藝都學了,以後啊,也能找個好點的婆家啊!看看,才開始學就能繡出朵花兒來了!」
初五那個無語啊,她繡的不是花,是一片草啊一片草,可見她這學得有多爛了。
「阿福他們今年什麼時候回來?」楊氏低頭正在描鴛鴦戲水的花樣子,她們家沒有大幅的繡架,只能用大點的繡花繃一點點繃緊了繡花樣。
「說是下月初就回來,莊子上也沒什麼事了,今年東家就早些讓他們回來。」阿福是方氏的大兒子,因為是長工,莊子離得家里又遠,她的丈夫兒子每年也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在家里待的時間長些。「那天早上我見你家大姑子回來了,是為的什麼事?我後來去洗衣服了也沒在家,就听說來拉走了兩石谷子,那你們家的口糧?」
初五听說到她大姑子來借糧的的事,一想到沒了兩石谷子,她們一家要挨餓就郁猝。更讓她氣憤的是大姑要,她們家卻不得不借,如今借了糧村子里都還有人說閑話呢,要是沒借她們家還不讓唾沫星子給淹了!
楊氏手下頓了頓,道︰「是來借了兩石谷子,說是要給外甥娶親,送大禮用。」楊氏不是不知道村里一些閑言碎語,說她們家大姑子家里收成不好,沒了口糧回來跟娘家借糧,求神求菩薩一樣的求她,才借了這兩石谷子。
「你是什麼樣的人,咱們兩家住這麼近,多少年的交情了,別人說的什麼我是不在意的,只你自己也不要在意才好。」方氏翻撿著楊氏放在一邊的繡籃子,復又道︰「她借了糧去,你們家還剩了多少?可夠吃到明年夏收的?若是不夠,就跟我說吧,我家一個人在家,還剩下些糧食。多的幫不了,一兩石還是能均出來的。」
初五感動了,這個時代糧食那就是命根子啊,誰家收了糧食不是寶貝一樣的收著,還能主動借給別人?一些家里糧食不夠吃的人家交了地主的租,沒處某糧食的,又跟地主去借,一年還不上利息再漲一倍,一年年利滾利的,佃農也就更窮了。
她們家以前是她女乃女乃在,懂得謀算,就算吃不飽,但也沒向地主借過糧食。家里沒債,日子過得還算輕松些。後來又有了她娘管著家里,也沒用去借糧,要是這次家里的糧食吃完又沒處去借糧,她們家就得向地主家借了,可地主的糧食也不是好拿的。方氏能在這樣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她們,初五確實感激不已,暗暗記下了恩情,來日有能耐了定然報答她。
「嫂子,我」楊氏也是感動了,停下手中的活計,道︰「我先謝謝你了!」太多的話也不需要說了,方氏的這份心意,她先收下。不管最後需不需要借糧,有了方氏這句話,她都覺得松了口氣。這兩天她確實為著糧食想了不少法子,但能做的除了針線上的事,她確實也做不來什麼了。她家長生做短工也不可能得多少銀錢,家里幾張口還要吃飯,她著實是為難。
初五見這氣氛低迷,便拿著手上的小繡花繃子,笑了對方氏道︰「七嬸子給我瞧瞧吧,也教教我要怎麼繡,我總讓線纏一塊去了。」
「你娘是好手,你做繡活也不會差的。來我看看」
「她那是剛學,新布我不敢給她用,就找了塊舊碎布。只她倒好,給我浪費了不少繡線,看著平日家里家外活計做的也不錯,怎麼到了這些上就笨手笨腳的了。」楊氏笑了笑,道。
「你也說她是剛學的,手腳不利索也是常事,熟練了就好的。」方氏接過初五的小繡花繃子,看了看,道。
初五見成功岔開了話題,也不計較她娘在方氏面前揭她的短,坐好了認真听方氏的指導。
古代農戶人家,衣服鞋襪幾乎全是自家做的,掌握繡花裁衣,納鞋底縫鞋面這樣的事就很重要了。初五盡管再不想學也不得不認真听著,畢竟以後的衣服還要自個來做的,她可不想圍著條布就出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