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板演講錄 第29章 國際化(8)

作者 ︰ 魏開永

▲黃光裕︰企業品牌與企業國際化經營

黃光裕︰國美集團總裁,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1969年5月出生,廣東汕頭人;

1987年1月1日,在北京創辦國美電器,並始終堅持「薄利多銷、服務當先」的經營宗旨;

1999年帶領國美電器走進天津,邁出家電零售業全國連鎖的第一步;

2003年主持國美電器在香港開業,邁出家電連鎖零售企業全球化第一步;

目前,國美電器在全國88個城市擁有直營門店330家,穩居中國家電零售業第一;

2004年10月,「觀瀾湖2004胡潤百富榜」推出,黃光裕總裁以105億元成為中國首富。

演講背景2005年11月19—21日,博鰲論壇企業家峰會在深圳召開。

今天非常榮幸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企業家峰會,也非常高興在這里與各位朋友共同探討企業品牌與企業國際化經營這一重要問題。

國美電氣通過了二十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器零售企業,目前國美電氣的零售網絡已經有400多個,覆蓋了全國120多個城市,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全國所有一級市場的網絡布局,並開始了積極的向二、三級市場滲透。通過國美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品牌的培育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通過包裝的企業,依靠媒體的攻勢炮制出來的品牌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在競爭對手面前將會不堪一擊。一個優秀的企業品牌來源是一個企業常年的努力、創新和積累和掌握了一套獨特的核心技術,形成了一種有效的而且是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能力,這樣的品牌才能夠涵蓋企業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以及服務意識和企業文化,才能夠經得起對手的挑戰,順應市場的多變和永遠被顧客所接受,甚至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代名詞。

對于一個中國商業企業而言,就需要通過對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了解,結合先進的國際經驗來塑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營和服務理念,通過適當有效的宣傳來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

國美的成功是因為我們從始至終、持之以恆的堅持了薄利多銷、服務當先來作為企業的經營理念,整合各方的資源,並通過不斷的創新向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最低的價格、最優的服務。為了使消費者能在國美享受到最低的價格,國美在行業里最早開始啟用了兩手新用(音)的模式,達到規模效應之後,攤薄了經營費用,以及建立了廠商直供的方式降低銷售成本。同時國美也最早采用了包銷定制的方法,使制造廠商能夠向消費者提供其最喜歡的產品,根據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國美開展了免費送貨、安裝、售前咨詢,以及網上購物,免息的分期付款,以及我們最近開展的會員制及會後制的一系列項目。通過這一系列創新形成了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了國美電器的這一優質的知名品牌,優秀的品牌是能夠超越經濟發展階段,消費觀念和技術創新的規律也是企業能夠超越地理界限達到國際化經營的必要條件之一,國際化經營這一課題,對中國企業來講,最起碼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對于在中國市場已經得到發展壯大準備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需要有充分的實力面對國際市場新的競爭和挑戰,而立足于本土市場的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不斷開放的形勢下,也不可避免的會踫到外商進入中國市場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實際上也面臨著國際化經營的課題,國際化經營會給一個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新的增長,從而達到更大的規模,找到更低成本和更有效的運營模式,一個企業必須具備獨特的核心競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平台,才能夠在國際化經營環境中勝出。

我認為,企業的品牌和國際化經營是中國企業要高度重視和努力的課題,同時要樹立長遠的戰略目標,不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盡快使企業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下具有更強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國美在中國市場發展後,這二十年來所積累的經驗和其領先的市場地位以及良好的品牌效益使我們為準備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使我們具備了更充分的信心和實力來應對中國開放後的國際市場以及國際企業進入中國所帶來的挑戰。

從2003年底開始,國美已經率先進入了香港市場,至今已經有了十幾家門店,從而為國美國際化經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今後幾年國美將持續其高增長的勢頭,發揮我們大部分有優勢的城市,立足全國第一,力爭在所有的主要市場做到第一,通過對國內的市場進一步開拓,對新市場和新模式的開發以及同行業的整合多頭並舉的策略,繼續加強我們領先的地位,達到將來在國內市場與國際企業競爭的最終目標。

同時我希望國美電器也能夠與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攜手合作,早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承擔起建設品牌大國、品牌強國的歷史使命,創造更好的未來。最後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劉積仁︰企業要積極參與世界辦公室業務

演講背景《中國企業家》雜志12月11日邀請了亞洲、拉美國家數十位商界巨頭,會聚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與500名中國本土企業領袖共同探討商業與環境難題。

在全球化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不僅是中國的企業,包括美國這樣一直在整個世界經濟比較有實力的國家,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在八十年代初到現在整個世界制造資源向中國,以至于向亞洲國家轉移過程當中,事實上美國,包括歐洲失去了550多萬人就業機會,而給我們中國帶來了很好的發展空間。而550萬就業機會,使得中國人大概有兩億多人口,從農村走向了城市,從制造業、服務業,為我們今天談天花板問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看到制造業競爭,我們看到所有專業的問題,反傾銷問題的時候,事實上在這樣一種看似天花板的背後也有許許多多新的機會,正在為向中國,向印度,包括向蘇聯,包括向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等國家帶來新的機會。那麼,我們如果看到從九十年代末,在過去的這四年間所發生的變化,就是主要發生在另外一些國家,就是印度,印度從2000——2003年獲得了60萬的就業機會,主要集中在六十萬人口。這些六十萬人做什麼呢?主要是做後排的辦公室,這樣的工作在全世界形成了概念,是將來全世界的分工,中國人做全世界的工廠,印度人做全世界的辦公室。他們認為越來越多的白領工作應該在印度進行,越來越多藍領工作應該在中國進行。而從我們創造的附加價值來看,印度所有做軟件和服務行業,我們看到有很多公司每年都是以30%左右淨利潤,使得從事一個十分好的環境,而且是以人力資源為基礎的十分有力的環境。中國在世界辦公室業務里面,我們究竟有沒有機會?那麼,這種機會對我們中國企業有多重要?我想談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解釋一下世界辦公室的概念是什麼?你現在往美國打一個電話,可能接電話的人在印度。當每一家醫院處理完病人病例之後,下了班之後資料傳給印度,印度是員工上班的時間。當第二天早上印度員工完成一天的工作,把數據發回美國之後,美國人使用,會使用在別的國家用非常低的費用所處理的業務。所以,這是我們講一年24小時,每一周7天都工作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正在大規模在印度這種國家進行。包括計算工資,美國很多工作都是在印度做的,接電話是印度做的,銀行卡也是在印度做的,大量白領工作正在是批量從美國移到了印度,或者我一會兒講到還有其它一些國家。這個過程甚至已經變成了政治上的一種爭論,大家知道這一屆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就是軟件或者是服務的外包,對美國就業的影響,包括對美國房地產業的影響,已經成為對美國政府不能不考慮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這種趨勢還是大規模往外轉移。現在估計有一個數量,大概在2000——4000億美金產業的規模,正在向這些國家來移動。

那麼,這樣一種工作,之所以能夠移動到發展中國家,大概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個,這種工作需要面對面交往,一個美國人打電話說在芝加哥買東西,可能回答的這個人在印度。那麼,芝加哥這個人問一下今天天氣很冷,印度這邊人說很冷,是要把這個環境不是印度的環境,而且語言要是訓練過的,說的時候要符合周圍地區文化。所以,印度大批培養從事這種工作人,盡管沒有去過美國,要知道美國所有的知識,把美國文化放到電腦上,同時對所有相關行業進行了解。那麼,這種工作從低端逐步走向高端,包括股票行情分析,包括在法律文件里面的處理。但是,客戶從來不需要知道這些。另外一點,通過網絡把業務流程轉移到另外一個國家,不需要一定在這個人出現的時候出現。還有一方面就是部門門檻很低,當我們談建一個工廠投資多少億的時候,事實上建立這樣一個產業,大概一個人一個電腦,辦公司是這樣的環境。另外,產品的整個工作成本有相當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使得歐美國家大批量的把這些業務移到印度、中國、越南、泰國等等國家。典型的一個例子,比如說程序設計人員,在美國程序設計人員年薪大概在6——8萬美金的水平,而在中國年薪大概是8000美金,差不多差了十倍的規模。對于一個財務人員,比如說美國一個財務人員每個小時要配23美金做這樣的工作,而印度大概只付6——15美元。所以,這樣使得在一個部門工資很低的環境下,一些需要頭腦和智能這方面人才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那麼也造就了印度成為全世界軟件和服務的大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國老板演講錄最新章節 | 中國老板演講錄全文閱讀 | 中國老板演講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