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新紀元 第十四章 所謂傳統

作者 ︰ 輕舟泛湖

波士頓位于美國東北部,是馬薩諸塞州的首府,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美國「最古老的城市」。

它瀕臨浩瀚的大西洋,是優良的海港城市,繁榮的海洋貿易讓這座城市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在工業革命後,更是興起了無數的制造業工廠,推動著整個大波士頓區的經濟昌盛。

和紐約以及舊金山一樣,波士頓也有著唐人街這種聚集了大量華裔人口的生活小區,古老東方的海外游子們,帶著心酸的過往和對外來的憧憬,在這異國他鄉安身立命。

波士頓的唐人街有著近400年的歷史,當時北美還處于殖民地時期,是不列顛殖民者就在半島上創建了它,它也因此得名為「比國家更古老的城市」。

時過境遷,如今的波士頓已經逐漸成為美國東北部舉足輕重的經濟中心,吸引著眾多的海外華人前來尋夢。

目前的波士頓,常居華裔人口就佔了該市總人口的百分之五,規模位列全美前三,被視為美國東北部著名的華人聚居區。

波士頓唐人街作為華人在美國最早的一批定居點之一,保留了較多的中國傳統,其中不少華人腦袋後面的辮子,就是一道特別的風景。

街區入口照例有一座重檐畫彩的中式牌坊,匾額上的題字深得古風︰前書「天下為公」,後列「禮義廉恥」。

龍飛鳳舞的八個大字,令人不禁肅然起敬。

背井離鄉的早期華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著他們心中堅定的中國文化信仰,比之國內的碌碌無為和麻木不仁,還是要好上許多。

盛名在外的波士頓唐人街,粗看之下似乎與中國粵港小城並無不同。尋常巷陌,中文招牌參差錯落,往來的行人更是多以粵州方言隨意交談著。

道邊店鋪鱗次櫛比,熟悉的清代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街區從容不迫的生活節奏,儼然一個**的華人小社會。只有時不時的幾句流利英文,才讓人意識到究竟身處何方。

年輕一代的華人正不斷試圖融入西方社會,足見華人移民連續多年打拼,已經成功地入鄉隨俗落地生根。

這里的華裔移民,大多國內沿海,尤其以粵州台山為最,因此常常听到操著台山話口音的華人,彼此相談。

這時的華人,在美國的生活,和豬狗差不多。不過即使如此,依舊擋不住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一批批的前來圓這淘金之夢。

至少,比起大清朝統治下那種豬狗不如的生活,北美地區還是有著不少的吸引力。

一家涼茶鋪前,攤位上坐滿了梳著辮子的華人,為首一精壯漢子,正是讀過私塾的劉三順。而在他的周圍,一群留著辮子的華人正為招工的事情爭吵不休。

「劉先生,你說這可如何是好,我家阿鋒不知受了誰人蠱惑,竟瞞著我剪了辮子,進了那洋人的廠里工作!三日不曾回家,且音訊全無,您是讀書人,見多識廣,還請幫忙拿個主意才是啊一瘦小老漢滿臉愁容,對著劉三順懇求不已。

因招工事件引發的剪辮狂潮,這時還在不斷蔓延,對整個波士頓地區的華人而言,都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中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這些仍‘心系故國’的辮子黨們。

「董大爺,你放心,我劉三順定會去找那瓦格納公司的人理論,爭取我們華工的合法權益,此事絕不會就此罷休!」劉三順當著所有人的面拍著胸脯保證,這登時引來一陣歡呼叫好聲。

劉三順在國內不過是個連童生都考不上的小人物,在這里卻被尊為‘先生’,這心理上自是獲得了不小的成就感,因此平日里也確實很願意為大家伙辦些事,解決疑難。

這一來二去,自然就成了眼前這些華人的首腦,有了一定的信望和號召力。

「大家請放心,洋槍洋炮能打倒我們的體膚,卻滅不了咱們的傲骨!大家漂洋過海而來,在這異國他鄉,往日里就沒少受洋人欺壓和奴役。但不要忘了,我們終究還是大清國的子民,就算流落海外,這禮義廉恥總還是要堅守的,不然還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這一番話,說得聲情並茂,算是說到了這些海外游子的心坎中去,引得周圍眾人連聲附和,叫好之聲連綿不斷。

但就在這時,一青年昂揚而入,進了這開在街邊的涼茶鋪子。

之間他身穿一件打滿了補丁的褂子,眼神卻是清明透亮,不見絲毫猥瑣和麻木,反倒是充滿著鋒銳蓬勃的朝氣,。

這人和周圍同胞都是不同,雖也是黃皮膚黑眼楮,卻留著一頭精神十足的短發,眉目如劍,精氣完足,神情飽滿,行走間自信從容。

年輕人才一進來,便滿臉鄙夷的看了一眼劉三順方向,突然開口說道︰「你的列祖列宗要是知道有你這麼個不俏子孫,估計也不想見你

這話一出,登時像桶了馬蜂窩一樣,引得周圍華人怒目相視。

「謝劍彪,你這大逆不道的革命黨,還敢來這出言不遜,就不怕我上報官府麼,將你緝捕麼!」劉三順身邊,一矮小漢子大步踏出,厲聲喝問著,眼神凶戾非常,顯然不是尋常勞工,反倒像是戰場上殺過人的老兵。

「哼,吳杰,這里可是美國,不是你這只清狗可以撒野的地方。你自個都被賣到美國當苦力了,還這麼替清狗賣命,真是有夠犯賤

「你!」吳杰被謝劍彪這麼一說,登時怒上心頭,卻怎麼也說不出話來。

謝劍彪只是輕蔑地掃了對方一眼,便冷笑起來,「哼,我參加革命是為了千千萬萬的同胞復我中華,也不知道你們這些韃虜的忠臣順民們,圖個什麼?在座的人,哪個不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不惜遠渡萬里重洋,來到這美利堅尋條活路?」

對于劉三順和吳杰這種時刻不忘替主子說話的忠犬,謝劍彪最是不屑。他早年也是出身大戶人家,洋務運動時父親曾躋身于時代潮流之中,興辦實業,救亡圖存,為這老態龍鐘的國家注入幾分希望和活力。

可惜後來竟被幾位旗人勛貴看上了自家的產業,最終逼得家破人亡,不得已才孤身逃往美國。這心中的刻骨仇恨,自然是銘記于心,時刻不忘。

前些年,謝劍彪相應當地華人社團的號召,加入了同盟會的海外分部。

而吳杰在國內時曾是一名綠營兵,庚子拳亂時兵敗被俘,像他這種小人物,家里窮得響叮當,哪里有錢贖身。

再加上清廷也不願意出錢贖人,最後被拉到美國舊金山當了六年苦力,前年才逃到了波士頓,現在當著碼頭工人。

因為綠營兵出身,前半輩子都一直受著清廷的好處,因此這自然是坐在了滿清那邊,滿腦子都是咱大清如何如何。

他和謝劍彪最是話不投機,還經常引發矛盾和沖突,要不是有劉三順在,兩人早就打起來了。

謝劍彪這會兒也懶得和吳杰爭論,而是和顏悅色地說道︰「董大爺,阿鋒是我介紹進廠的,瓦格納公司的老板雖是洋人,但為人卻是厚道。阿鋒進了工廠,立即發了兩套工衣,日薪1美元,雖說平日里工作累了些,但這生計卻是沒問題的。只要好好做,足夠養活一家老小了!」

這話說得實在,原本還心中擔憂的董大爺,這時听了也是目瞪口呆,訥訥問著︰「這不是洋人故意騙人去做奴工吧?」

董大爺當年就是這麼被人當豬仔騙來美國的,當了十幾年的奴工,這段可怕的記憶深深烙在心里,每每提起,還是心有戚戚。

「哪能呢,我謝劍彪的話,您老還不信麼?」謝劍彪哈哈笑著,眼光暗中掃過其余諸人的面孔,默默觀察著眾人的表情和神色。

周圍華人听了,不管對謝劍彪有什麼看法,但心里卻是認可他這句話的。

謝劍彪是洪門中人,雖性格孤傲,但為人卻最重信義,還從來沒有失信于人的記錄。因此這話一出,大家的臉上都起了心思。

「這樣的話,其實進工廠工作也未嘗不可呢

「是啊是啊,時薪有1個銀元呢!」

這時出聲附和的人越發多了,大家臉上雖還有著猶豫的表情,但確實動了要進廠子工作的心思。

「再說這里是美利堅,早不是大清國的地界了,就算剪了辮子又如何!」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大,雖然還是站在劉三順背後,但在現實的利益面前,人情不過是紙片一樣單薄。

「你們這些不忠不義的小人!」吳杰指著背後那些起了心思的人罵著,「平日里三順哥是怎麼教導你們的,你們的良心都讓狗吃了!?」

「哼,願意做清狗留辮子是你自己的事,別在這里滿嘴屁話。建奴入關前,誰會在腦袋後面吊著根豬尾巴?還不是靠著血淋淋的屠刀,用留發不留頭殺出的規矩?現在大清氣數將盡,反倒有你們這幫數典忘祖之輩,在這里大放闕詞!」

謝劍彪說道此處,直接譏笑一聲說道︰「我呸,也不看看你們什麼玩意兒,欲當清狗尚不可得,還在這里聒噪不休,真個是賤到骨頭里了

年老一輩還好些,年輕的早就被那1美元的時薪給迷花了眼,這會兒哪還願意听劉三順的廢話。

再微言大義,也比不上實實在在的好處不是!

愚民固然容易被洗腦和蒙騙,但不代表他們腦殘,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要,去和你談忠君愛國,別開玩笑了!

在謝劍彪的鼓動下,不少年輕人當即撿了辮子一甩,鬧哄哄的就嚷嚷著要去工廠應聘去了。只留下少數幾個‘大清國’的死忠份子,還呆在劉三順身邊,面面相覷。

就連剛才還想要劉三順給拿主意的董大爺,這會兒也是苦笑著告饒︰「劉先生,今個兒真是對不住了,老叟我……」

說完,竟不住嘆息一聲,就此別過,往著自家方向跑了。

董大爺雖然沒剪辮子,但顯然是不打算反對兒子剪辮子的事情了,為了生活,所謂的‘傳統’沒什麼不能放下的。

正如謝劍彪所言,兩個半世紀前,建奴舉著屠刀讓中國人放下傳統。今日望著那綠油油的美鈔,又有什麼傳統不能放下呢?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908新紀元最新章節 | 1908新紀元全文閱讀 | 1908新紀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