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紀實 第九章日落長河—(三)蕭何的痛苦(三)

作者 ︰ 閑雲漫關

實踐證明,每逢打仗,劉邦就容易犯鉑並且他的這個毛鉑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動靜大

前兩次,劉邦做的還是比較隱晦比較照顧蕭何的面子,但黥布造反所引發的這次犯鉑劉邦搞的就比較明顯比較直白也比較不給人面子這一次,蕭何同志被逼得差點抓狂

漢十二年秋,黥布起兵造反,劉邦在京城打一陣連環拳,難為一把太子劉盈後,親率大軍前去討伐

好了,至此開始,蕭何的好ri子到頭了

劉邦走後,蕭何猶如以往,踏實的做人,賣力的干活,辦出來的事情有板有眼,無可挑剔但不巧的是,他的行為沒贏得老大的贊揚,反而引發了懷疑,這真是難能可貴

劉邦這一路過去,不光關注黥布的動向,還很關心蕭何的生活可以說,劉邦這次出差,算是把心給cao碎了

劉邦離開長安的第二天,就打發使者返回了長安使者板著臉跑到蕭何家里,大吼一聲「聖諭!」慌的蕭何全家跑出來磕頭

蕭何本以為劉邦有什麼重要安排,卻听使者憋了半天問了這麼一句︰「相國何為?」

我靠,這有些無厘頭了你說他一個相國待在家里能干些什麼翱此地無銀三百兩,劉邦的這句問話明顯是在懷疑自己

蕭何很緊張,他知道劉邦犯病了因此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哭笑不得地交代了自己的ri常起居生活,只差點記錄下一天吃幾碗飯去幾趟廁所這種瑣碎事情

不過還好,听他說完後,使者換了個面孔,笑著向蕭何行禮,表達皇上對他的關心,然後拍拍走路了

剛把使者打發走,抹了一把汗,還沒挨到板凳上,第二個使者來了這個人進門後,毫無創願意地把上邊的劇情重復了一遍

要說劉邦這種搞法,弄個一兩次,敲敲jing鐘,嚇唬嚇唬蕭何就行了,沒必要三番五次地搞

然而,劉邦不滿足這些,他要天天搞,他干脆組織了個慰問團,有秩序分批次的輪番轟炸,幾乎弄成了一天一問

這一陣最忙活的可能就是這個慰問團了,來來回回在那條路上跑了好幾遭,翻來覆去就問這一句話到後來,弄的蕭何把ri常起居背的滾瓜爛熟,逢人就想來兩句

劉邦的這種舉動,傻子都能看明白他在想些什麼

蕭何當然也明白,他現在幾乎干不成啥正經事,一天到晚在背台詞按理說,背的多了,心里應該踏實了,可蕭何沒有踏實當然,任誰都踏實不了,虧得蕭何心里沒鬼,要不然早就蹦出來了

此時蕭何的狀態,可用一個詞來形容——抓狂他現在撓牆的心都有

要說這也怨不得劉邦,他此次的行為是有一些理論依據的

蕭何經營關中多年,聲望很高,民心所向按理說這是好事,對蕭何本人來說他是有這個資格的但不幸的是,這個好事卻給蕭何帶來了天大的危險

事實上這很好理解,劉邦很重視自己坐的那張板凳,最怕有人來搶當然那些打家劫舍偷雞模狗之徒對他的這張板凳是無緣消受的,而那些民心所向聲望極高的人卻容易染手,因此他對那些想盡辦法搜羅人心的家伙,通城不會手軟的不管這些家伙是出于什麼目的,只要讓劉邦察覺到危險,就會毫不客氣地要了他的命幸運的是,蕭何同志中獎了,他很符合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在「易儲」事件中,蕭何的表現差強人意按理說,皇帝想干成點事,如果遭到反對,那丞相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要學會替領導被黑鍋,幫助老大實現夢想然而,蕭何沒有背鍋jing神,不但沒站出來幫忙,還帶頭和自己搞對峙,完全是在幫倒忙,這使劉邦很生氣生氣之中隱藏的是一絲恐懼,因為有一個詞語浮現在了他的腦海里——呂黨

從古至今,黨爭是屢禁不止的,這一點劉邦很清楚但他沒想到呂家的勢力會有這麼大,連大漢丞相也歸其麾下,著實讓人恐懼

「呂黨」這個詞,我在前邊沒有提過事實上,劉邦心里是清楚的,呂家已枝大根深,氣候已成但呂雉畢竟是自己的老婆,劉邦一直不願意向呂家動手雖然沒動手,也並不代表自己怕他們,後來那個樊噲正因為此而差點掉了腦袋

當然,「呂黨」這個詞,也是劉邦挖空心思要「更易太子」的一個因素

劉邦雖然疑心重,但忍勁還是太大,心腸還是有些軟正因為他的忍讓,差點葬送自己的百年基業,這是他不曾想到的如果讓朱元璋和他換換位,相信呂家的人早就死絕了

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讓劉邦那個本就很好的職業習慣更是大放異彩,他本著懷疑一切的態度,對待每件事,審視每個人

劉邦這次對蕭何的問候,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蕭何不傻,因此他很害怕但除了撓牆外,一時半會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

如果劇情照此發展下去,毫無意外,蕭何很快就會玩完

但幸運的是,有人及時站出來替蕭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不過這個辦法有些損

就在蕭何痛苦地撓牆時,一個說客跑來了這個人並沒能留下名字,但他卻想到了個看似很扯淡,卻很實用的辦法

說客開口了

這也是一個說話不繞彎的人,他的開場白很直接,和前邊那個召平如出一轍︰「君滅族不久矣!」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文就很有些意思了︰你全家快死了!

蕭何很無奈,隔三差五就會有人跑來把自己全家詛咒一遍可自己還很不爭氣,總給別人提供這個機會i子過到這個份上,他這個「相國」也真夠無奈的

蕭何還是脾氣好,要是踫見脾氣暴躁點的,管你說的有理沒理,二話不說先抓起來砍掉了事,相信就沒人敢在他面前這樣說話了

不過,幸虧蕭何沒把說客砍掉,要不然,自己可真就玩完了

說客的話雖然不中听,但內容卻很有用,他先替蕭何分析了一下時代背景,將的很透徹,也讓我很省氣,無需再搞研究做分析,多費口舌

說客的話是這樣說的,「君貴為相國,功第一,有何封賞可以復加?然君久留關中,深得民心,十余年矣,此不可久也今聖上屢問近況,畏君以威望而傾動關中君危矣」

事實上,說客說的這些東西,蕭何自己也很清楚,劉邦這段時間的行為,傻子都能看明白,何況是混了這麼多年的丞相可不幸的是,他看到了這一層,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不得不信服「當局者迷」這句話,說的真是太對了

蕭何問道︰「該當如何?」

說客一擠眼,笑著說道︰「相國何不多置田產,低價賒貸,玷污名聲如此,聖上定將釋疑也」

要擱在以往,誰要在蕭何面前出這種sao主意,肯定會被結結實實地打一頓,而現在,蕭何卻沒那份閑心這個辦法雖然損了點,但還是有些道理的既然名聲太好讓老大懷疑,那就把自己搞臭,這不正投老大心意?管他那,死馬也只能當活馬醫,反正現在的蕭何也沒什麼好辦法,與其撓牆還不如撓人

蕭何開始撓人了他撓的有聲有se,和老百姓爭房爭地,搞的如火如荼

實踐證明,這還真是一個好辦法

看來名聲太好還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適當時候干點壞事,可能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兩漢紀實最新章節 | 兩漢紀實全文閱讀 | 兩漢紀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