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這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話題,每天無時不刻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然後這樣,那樣的標準,來約束種種產品的質量。
什麼是質量?馬肉鑒別不出來,你說它是牛肉是可以的,只要和牛肉沒有差別,這就是質量。其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看法。
在我們老百姓眼里,質量就是更好更安全的生活,有質量的生活!
但是在我們這幫采購商里,質量是什麼?
質量就是低價以及標準的東西。
那麼相應的,工廠,對質量的理解是什麼呢?
那就是滿足標準的最便宜的產品。
所以我們來看看標準,我們都看不懂的標準。
標準是什麼?是有或者沒有,是可以有,是有且必須有……
這就是標準的演化,這與我們生活在哪個國度無關,不是在為我們國家的標準的滯後找理由,我沒有那個責任。
比如立頓農藥事件,比如膠囊事件,比如強生事件……
立頓花茶的農藥滅多威的殘留,我們國家的農業部是明確的規定為違禁農藥,是不能使用的。
這個數值比歐盟的最大殘留0.1mg/kg要高,且明確。
那麼為什麼衛生部出來一個,3mg/kg呢?
標準!!!
以立頓花茶被檢測出的農藥滅多威為例,農業部明明表示是違禁農藥,而衛生部卻還規定了非常寬松的農藥殘留標準。
消費者到底信誰的,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但對于唯利是圖的商家而言,卻基本上是誰的標準對自己更有利、更能攫取利潤,就按誰的標準辦。
這是另一種「木桶效應」——中國消費者所享受到的產品的質量,往往是由最低的那個標準決定的。
這也是另一種「劣幣驅逐良幣」——負責任的、對消費者有利的標準往往被逆向淘汰,那些不負責任甚至無恥的標準卻大行其道,「從勝利走向勝利」。
所以我媽媽告訴我,別讓我給你收集家里的桃花了,還泡茶呢,你給我泡腳我都不要泡。
農民,這群生活在土地上生物,就像那些昆蟲,動物一樣,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是好,什麼樣的東西是差的。
那麼標準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經常听到一句話,
「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
企業做的,與所謂的第三方,檢驗公司等等無關。
歐洲的,美國的,中國的,消協也好,監督委員會也好,只是審批加監督。
那麼我們再說一說大家平常理解的第三方,其實他們是檢測測試服務商,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定義。
因為第三方應該是duli的,無利益相關的。
這些打著第三方旗號的檢驗檢測公司,是標準的積極擁護者。
為什麼?
如果一個產品,我們的標準僅僅規定有和無的話。
那他們如何能有這麼大的業務量?!
我們舉個例子,就像一把椅子,如果標準僅僅是好與壞,而不是90公斤以下的可以做,90公斤以上的人不可以做?
他們去做什麼業務呢?
當然,這些號稱的第三方也有好處,至少他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對付那些ji n商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