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采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氣血兩虛氣虛證與血虛證並見為診斷依據。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脈弱等是氣虛的主要表現;面色萎黃或淡白,舌淡,脈細等是血虛的主要表現。心悸失眠,為血不養心所致。
氣血雙虛則應氣血雙補,常用的方劑有八珍湯(四君子湯加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加黃 、肉桂),人參養榮湯(當歸、黨參、白芍、白術、茯苓、熟地、灸甘草、黃 、肉桂、五味子、遠志、陳皮、生姜、大棗)等,相應膳食︰氣血︰鯽魚豆腐湯;氣血雙補湯;藥膳雞。
中藥的劑型很多,最適合補虛的是煎膏制劑,這是傳統的中藥劑型之一,藥性滋補,味道甘美,濃度高,體積小,容易保存,便于服用,具有良好的滋補效果。從季節而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其中冬季是閉藏季節,氣候寒冷,虛證也會加重或復發,因此更宜服用滋補膏。
制做滋補膏,首先是對癥選方、看你是氣虛、血虛,亦或是氣血俱虛,然後按上述介紹的方劑選擇。為慎重起見,最好請當地的中醫師選方遣藥,藥材必須干淨、地道。中藥材的質量高下懸殊甚大,要選擇上乘者。
氣血兩虛的病人怎樣調理呢?
一中草藥調理有下面幾種
(1)黨參(或人參)養榮丸(黨參、黃 、白術、當歸、白芍、熟地、茯苓、甘草、肉桂、五味子、陳皮、遠志、生姜、紅棗)適用于氣虛乏力,動則氣短出汗,或病後虛弱,食少便溏者。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
(2)黃精丸(當歸、黃精、黃酒)適用于氣血兩虛,面黃肌瘦,頭目昏眩,神疲乏力,每次服2次,每次服1粒(重6克)。
(3)麥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麥冬、五味子)此方為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而成,故與六味地黃丸適應癥近似,適用于肺腎兩虛並有陰虛內熱,如咽燥口干、夢遺盜汗、午後升火等。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
(7)市面上有售的中成藥如兩儀膏(補益氣血)、八珍丸(氣血雙補)、人參養榮丸(益氣健脾補血)、歸脾丸(補益氣血、健脾養心)、人參大補膏(補氣益氣)、人參阿膠膏(補氣、補血)等,對氣血兩虛的人也都有很好的療效
二食補調理有以下幾種
1韭汁紅糖飲
材料︰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作法︰將鮮韭菜洗淨,瀝干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入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菜汁內,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補氣之功效。
2烏梅紅糖飲
材料︰烏梅15克,紅糖;30克。
作法︰將烏梅、紅糖一起入煲,加水l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溫服。
功效︰具有補血止血,美膚悅顏功效。
3黑木耳紅棗飲
材料︰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
作法︰將黑木耳、紅棗洗淨。紅棗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功效︰具有補中益氣,養血止血,美膚益顏功效。
在補益人體的中藥當中,補氣之首為人參、補血之源為何首烏,「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而人體又為氣血所構成,人體虛癥、概括起來不外體虛、陽虛、血虛、陰虛四種類型,根據虛癥的不同類型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補虛藥。但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般而論,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易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所以,氣血雙虧、陰陽俱虛亦屬常見之癥,治當補氣藥與補血藥、補陰藥與補陽藥並用,所謂氣血雙補、陰陽並補之法。另外,氣能生血,亦能生津,故氣虛與陰津不足之癥,常以補氣藥配補血藥或補陰藥,即補氣生血,益氣生津之法。
氣血進補如用兵,亂了章法會傷身
「進補如用兵,亂補會傷身」這句諺語告誡人們,服用補藥也必須對癥,遵循「一藥一性,百病百方」的原則。據《本草綱目》記載,黨參、黃 、白術、茯苓、山藥、蓮肉、扁豆、甘草等適宜益氣進補;當歸、熟地、何首烏、龍眼肉、紅棗、胎胞、阿膠等適宜養血進補。
按照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進補也要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弄清髒腑陰陽,寒熱虛實,哪些人可以不必進補,哪些人可以進補。對于那些該進補的人來說,補什麼,怎樣補,也應有所不同,有所區別對待。
眾所周知,中藥有酸、甘、苦、辛、寒五味之分,每一種中藥都有各自的特殊功效,各屬其經,各行其髒。各種進補的藥品只能適合于一定的體質,治療一定的病癥。每一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病癥有別,體質有異,通補、通治百病的藥品是不存在的。比如中醫所說的虛癥有氣、血、陰、陽虛證四類,就應當根據不同的虛癥用藥進補。對于陰陽俱虛、氣血雙虧、數病同發、病情錯綜復雜者,如代謝紊亂綜合出現「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尿酸,又當按照辨證論治精神,仔細觀察,全面分析,謹慎配伍,合理用藥,進補「對路」,補瀉得當,方能奏效。
一、益氣進補
主要是脾肺氣虛的老年人或一般體虛患者。脾肺氣虛的特點為神疲困倦,納少運化無力,短氣懶言,動輒自汗,舌淡胖,邊有齒痕等等。益氣進補,可在黨參、黃 、白術、茯苓、山藥、蓮肉、扁豆、甘草等一類藥中進行選擇。常用的中成藥有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參 膏等。如山藥熬粥,不僅適宜冬天,並且一年四季,也都相宜。
二、養血進補
主要是肝脾腎不足的患者或老年人。血虛的主要癥狀為面色萎黃或淡白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手腳容易發麻,口唇、舌質、眼結膜淡白;指甲不榮等。這時進補,可以選用當歸、熟地、何首烏、龍眼肉、紅棗、胎胞、阿膠等藥。常用中成藥有「八珍膏」、「當歸補血膏」等。
三、滋陰進補
主要是肝腎不足,津液虧乏的中老年陰虛患者。肝腎不足,陰虛液虧的跡象為口燥咽干,內熱心煩,遺精盜汗,腰疼疲乏,頭目眩暈,舌紅少苔等等。滋陰類進補藥物,主要可從生地、沙參、天冬、麥冬、黃精、玉竹、石斛、枸杞、桑椹、女貞子、龜版、鱉甲等藥中選取。常用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河車大造丸等。
四、助陽進補
主要施用于精神萎靡,肢冷畏寒,陽萎早泄,大便溏稀,小便清長或余瀝不盡等脾腎陽虛不足的對象。助陽進補,可從附片、肉桂、肉蓯蓉、菟絲子、巴輯天、杜仲、鹿茸等藥中去選用。常用的中成藥有右歸丸、全鹿丸、參鹿補膏等。
上述種種,是其主要分類,臨床如遇氣血兩虧,陰陽並虛者,其施補之要,則又「存乎心」了。值得提醒的是,進補雖是好事,然而用得不得法的話,反會弄巧成拙。如沒有必要,大可不必趨趕時髦,競相進補,而對于那些有必要進補的對象來說,也最好適可而止,不偏不濫,否則便就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了。
體虛一般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不同類型有不同的調理方法︰
氣虛——表現為身體乏力、大便溏瀉、氣短懶言、面色蒼白、食欲不振。氣虛的人應以補氣為主。
推薦膳食︰山藥粳米粥。將熟地、黨參、黃 、白術、山藥等一起煎藥取汁後,跟粳米一起熬成粥。粳米性平,能補中益氣;山藥能補肺、脾、腎之氣。
血虛——常見于女性,如經期女性經量過多,易頭暈乏力、面色不華;絕經期女性雌激素分泌減少,易造成鈣質大量丟失。進補應注重補血、養血、生血。當歸、阿膠、熟地、大棗、鹿角膠可補血養血,可分別與各種湯汁炖服。
推薦膳食︰當歸生姜羊肉湯。溫中補血、調經散寒、止痛。
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五心(雙手心、雙腳心與頭頂心)燥熱、口干舌燥、有時會出現大便干燥。可選中藥︰沙參、麥冬、太子參、桑葚等。
推薦膳食︰梨糖膏。將梨熬成汁,再用熬稀的冰糖去收成膏狀。由于高溫會破壞蜂蜜的營養成分,所以等梨糖膏稍微溫熱時再加入適量蜂蜜,每天服用30毫升,對于補陰、滋陰、養陰有良好功效。
陽虛——主要表現為平時怕冷、四肢不溫、胃中寒冷、「得溫則舒」、形體肥胖。陽虛應采用溫陽補虛的藥︰如婬羊霍、干姜、鹿茸、肉桂。由于溫陽的藥偏燥,單純補陽容易使人體燥熱,可加入適量補益肝腎、平補陰陽的山茱萸;出現口干舌燥的情況要減少藥量。
推薦膳食︰核桃仁粥。核桃仁性溫、味甘,用于腎虛腰痛、腳軟、虛寒喘咳、大便燥結,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應特別注意———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把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會引起月復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月復瀉。
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個髒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古人說︰「用藥如用兵,任醫如任將」,進補必須有針對性才能達到調理的目的。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判斷自己究竟屬于哪種體虛,經常有人覺得哪個癥狀都有點像,但又不完全是。中醫的優勢就在于個體化治療,中藥進補同樣應該一人一方。建議不清楚自身體質的人,可到醫院請專業醫生開「進補處方」。
內求自愈力,遠離疾病身體健康
自愈力,包含著免疫力、排異力、修復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力、應激力、協同力等等,影響自愈力的主要是組織細胞,據《本草綱目》所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組織細胞的一切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組織細胞經常缺水,就會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充分的營養和及時排出細胞代謝廢物和毒素,從而導致組織細胞病因引起的各種疾病。進而增強自愈力。
說起自愈力,人們其實並不陌生,感冒了,腿腳磕破了皮,不用管它,過幾天傷病自己好了,也就是說自愈了;如果你注意一下,還會發現自愈力的十分神奇的作用。
陳毅元帥在紅軍時期,曾右胯骨粉碎性骨折,無醫無藥,傷口化膿長蛆,但最後還是痊愈了;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廖榮標長征時,頭部因傷腫得臉盆樣大,手在傷口處一抓,能抓出一把蛆,發著高燒,長征途中,無法治療,最終仍燒退傷愈。
自愈力,包含著免疫力、排異力、修復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力、應激力、協同力等等,出自于人體的自愈系統,這個系統是我們的上祖經過自然界億萬年的洗禮,不斷地歷練而形成,一代代地傳給我們的。
我們現在提自愈力,不是要大家回到遠古時代去,也不是說要有病硬扛著,而是要科學地認識自愈力。首先,有病時,不要越過自愈系統,隨意地介入、干擾人體的自愈系統。
人生病後往往食欲不振,就是「調度」的一種表現,是消化系統獲得的養分供給少了。這時人應該吃些容易消化的高營養食物,不要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
所以對待疾病,不能光依賴藥物,而要想辦法給自愈力以及時的支持,讓自愈力逐漸復蘇,讓機體的生命系統慢慢地回復正常,尋回您渴盼的健康。
自愈系統是生物儲存、補充和調動自愈力以維持機體健康的協同性動態系統。動態這個詞非常重要,那代表了一切疾病的發生以及身體對抗一切疾病的反應,即癥狀。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級生物,自愈系統包含免疫系統、應激系統、修復系統(愈合和再生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當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產生功能性、協調性障礙或者遭遇外來因素破壞,其他子系統的代償能力都不足以完全彌補,自愈系統所產生的自愈能力必然降低,從而在生物體征上顯現為病態或者亞健康狀態。整個整體自然療法的任務,就是修正和維護人體的自愈系統,並以這個系統為核心,來設計包括各種技術在內的健康管理計劃,以人體的自愈系統為基礎和根本,以各種技術為輔助,而不是越過自愈系統,隨意介入干擾人體的系統。
這需要動態地理解人體為自愈所做的一切調度,而不是去阻止、干擾和破壞,因為,許多疾病的癥狀,都是人體自愈系統的調度所引起的,這種調度,是一種折中技術,需要從身體的資源里,進行重新分配,待病消除後,在恢復正常。
自愈力的作用是相對的。得了病光靠自愈力硬抗是不可取的,自愈力和免疫力有關,當免疫細胞抵擋不住病毒時,就需要借助藥物,不過最好的藥物依然是食物為主,一般情況下,通過營養素的補充,可以對抗大多數疾病。
影響自愈力自然發揮作用的五個要素
1.組織細胞中毒
人體許多傳染性疾病不單是細菌和病毒入侵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由于人體內的毒素破壞了人的免疫系統,使得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人體感染生病,所以健康第一要務就是及時排出人體腸道、血液、淋巴、皮膚等系統中的毒素,這樣才能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和各系統髒器的功能,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組織細胞缺氧
由于空氣污染,特別是室內空氣污染和不暢通,諸如居室、辦公室、商場、地鐵等環境,空氣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21%,而多數人一天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加之現代人的心肺功能都較弱,使人體的組織細胞經常缺氧。當人體組織細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時,缺氧的組織細胞就容易癌變。
3.細胞營養不均
當正常細胞經常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現代營養學的原理說明,組織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除了需要充分的氧氣以外,還需要均衡的人體七大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縴維素和水。
現實情況是很多人不懂得科學飲食和合理營養補充。許多慢性病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結構和飲食方式的不合理有關。
4.組織細胞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