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 第5章 無網而不在(1)

作者 ︰ 肖成年等

在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或許,這是世界上最短的詩歌。

或許,這是世界上最具有張力的詩歌。

數年前,詩人北島曾在一次詩歌朗誦會朗讀並在以後廣為流傳,整首詩只有一個字︰網!

關于這首詩,有很多人做了詮釋,這一首算是最著名的︰

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一張網,

地上縱橫的道路是一張網,

愛情和家庭是一張網。

人情和權力是一張網,

新聞和輿論是一張網,

法律和道德是一張網,

總而言之,文明世界就是一張網。

而這一切,更像是對電信網的一種印證。

關于「電信網」,國際電聯的定義是︰為保證使用有線電、無線電、光或其他電磁系統的通信的多個電信系統互聯的體系就是電信網。45萬平方公里的隴原,已通過這張網,成為「數字地球」的一個村莊,一個不再「遙遠」和「偏僻」的村莊。

就像火車離不開鐵軌、汽車離不開公路一樣,一個高效、可靠、多功能的電信傳輸網絡,就是電信事業發展須臾不可離開的「橋」與「路」。在甘肅這塊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通路的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使甘肅電信形成了「三維」立體化的通信傳輸網絡。如果我們把電信的光纜在中國西部,在甘肅,在地圖上一一標注出來,會發現一條龍的骨架——這條龍飛舞著,盤旋著,充滿了動感,仿佛要托著甘肅這塊版圖飛起來。

一百多年前,傳輸電話信號的線路采用的是14號鍍鋅鐵線。「刮風絞線,下雨漏電」,護線員非常頭疼,所承載的話路又很少,人們熱切盼望一種新型傳輸技術解決傳輸瓶頸問題。

1977年,光縴的出現使人們驚奇地看到,在兩根和頭發絲差不多粗細的縴維絲上,竟然能同時開通8000路電話!早期的「搖把子」電話

1989年12月,蘭州一武威省內首條直埋光纜建成開通之後,一批國家重點工程「八縱八橫」光纜建設項目投產,光纜數字傳輸快步走入我們的視野。

1994年9月10日,連接歐亞大陸橋的西蘭烏光纜干線竣工建成。這條光纜位于歐亞大陸橋中國境內的西段,全長3130公里,貫穿陝、甘、寧、新四省區的39個城市,是西北地區的信息神經中樞。西蘭烏光纜是國內第一條全程采用30芯光纜的大容量數字通信干線,能向社會提供容量大、質量好、可靠性高的新的通信傳輸手段,可以滿足長途電話、數據通信、圖像通信以及計算機通信等各種業務的需要。

1997年3月,京呼銀蘭光纜通信干線工程全面竣工。這項工程的建成,溝通了北京、張家口、集寧、呼和浩特、包頭、石嘴山、銀川、蘭州等城市,緩解了這一帶通信緊張狀況,京呼銀蘭光纜在蘭州與西蘭烏光纜匯合餃接,構成了西北電路進京的迂回路由,大大提高了我國骨干通信網的安全性、可靠性。

1997年9月25日,第二出疆光纜工程安西——阿克塞段竣工投產,全省縣以上城市全面實現電信傳輸數字化。

1999年5月,蘭州一西寧一拉薩光纜通信干線工程竣工投產。蘭西拉光纜通信干線是縱貫我國西北至西南的一條通信大動脈,是溝通內地與**自治區的紐帶,也是國家公眾通信網的第一條進藏干線光纜。至此,全國八縱八橫光纜骨干網圓滿建成。

1995年8月,蘭州通信衛星地球站在安寧建成開通,為我省又增添了一種新的長途傳輸手段,並與光纜、微波等組成現代化的立體通信網。

在抓好國家一級光纜干線建設的同時,甘肅電信加緊了省內干線傳輸網的建設,以蘭州為中心,新建了數個省內的環形長途電信傳輸網。與城市電信建設齊頭並進,全省電信加快了鄉鎮和城市光纜接入網的建設,80%的鄉鎮和56%的行政村通達光纜,初步建成了一個技術先進、覆蓋全省城鄉的電信通信網。

一個安全、可靠、大容量、多業務、連接全省各地的基礎光纜通信網已在隴原大地上織就︰蘭西、西蘭烏、京呼銀蘭、蘭西拉、蘭成、第二出疆干線光纜等一級干線光纜縱貫全省東、西、西南、東南、北五個方向,三環一鏈sdh光纜骨干傳輸網和10個本地網的中繼光纜傳輸網將全省14個市地州緊緊聯系在一起。

甘肅電信,已真正成為西北電信網的樞紐。

細如發絲的光縴是一根絲線,14個地市州就是14顆美麗的珍珠。用這根細繩子穿起這些珠子,掛在西部的胸膛,是西部美麗的項鏈。如果我們把這根3萬多公里的項鏈扯起來,在甘肅從東到西1655公里地拉,可以往返七八次!

而甘肅電信,又在瞄準下一代網絡︰ngn!它將把公眾電話網的可擴展性與互聯網的廣闊覆蓋和靈活性整合為一體,以軟交換設備為核心,采用開放、標準化體系結構,能夠提供語音、視頻、數據和多媒體等綜合業務網絡。

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說︰「19世紀是火車和鐵路的時代,20世紀是汽車與高速公路的時代,21世紀就是電腦同網絡的時代!」

甘肅電信,引領人們擁抱網絡時代。

a!aa!aaa!

步入位于蘭州市平涼路405號的甘肅電信網絡管理中心,一種現代的氣息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整潔的機房,不斷閃爍著數據和圖形的大屏幕、電腦前聚精會神的人們。

「通過大屏幕,你可以對全省的網絡狀況有個準確的了解。不管是網絡資源還是網絡運行情況有著多年維護工作經驗的副總經理劉春燕說。

其實,即使沒有電腦,她對甘肅電信的網絡也了然于胸。因為她的生活已經與電信的網絡融在了一起,包括她的青春,她的夢想,她的人生。這一切從她20多歲離開南京郵電學院來到甘肅的那天就已經注定。

「網絡是電信運營商經營的基礎,因為所有的業務都要通過網絡提供,必須建立高效的網絡管理機制,必須充分發揮網絡的效能,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劉春燕一直在努力構建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網絡。

甘肅電信運維體制改革始于1995年,由于種種條件限制和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收效甚微。各地分公司維護班組分散、粗放式地進行設備維護,各自為戰,各行其是,人員更替頻繁,舊有的網管系統不如人意,有的分公司的網管系統甚至處于基本癱瘓狀態。

管理制度和手段建設的落後,使管理層與操作層之間、維護部門和協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網絡資源不清,後台響應緩慢。運維工作無法適應經營服務的需要,已成為決定電信命運的一條生死線。

一定要改變現狀。

劉春燕是個愛笑好動的人,但那些天,時任運維部主任的她臉上很難見到笑容。

2001年,甘肅電信開始對運維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當年的全省電信工作會議提出︰「建立以本地網為中心的集中監控、集中管理、集中維護體制。這是今年維護體制改革的重點。年底將本地網各端局、模塊局納入中心局統一監控和管理,實現本地網的集中監控和維護,對本地網內局數據、路由數據、計費數據和互聯互通數據進行統一管理修改

2001年8月,甘肅電信在天水召開了維護現場會。對我省電信運維工作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里程碑。

「維護就是服務!」這個理念一經提出,就在維護人員的心里引起了強烈震動。

這次會議上,省公司提出運維工作321思路。具體講,就是確立面向經營服務的支撐保障體系,確立面向網絡運行質量的維護作業體系,確立面向本地網集中監控維護的生產管理體系;建立網管中心和測量管理中心;轉變過去偏重網元和網絡的運維觀念,樹立面向用戶,實行端到端服務的思想意識,把運維對經營服務的支撐保障作用發揮出來,體現運維的價值和效益。

維護人員的思想深處必須發生一場革命,出現質的轉變。

其實,豈止是維護人員,在面臨環境變化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革自己的「命」。

環境在變化,對運維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2002年,通過體制改革,流程重組,建立以網管中心為主體,以較完善的網管控制為手段的維護體系,提高網絡端到端維護水平和快速響應能力,全面提高網絡運行質量和效率,用3年左右時間,使我省的網絡運維達到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網絡。

2003年,這個要求更具體了︰打造精品,使全省電信維護工作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2003年9月19日,甘肅電信網絡資源和傳輸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實現了涵蓋傳輸網、接入網、光纜網、電纜網、管道網、交換網、數據網、動力網以及時鐘同步網資源的集中管理,在系統功能中實現了不同層次資源數據的關聯,為運維工作人員日常維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系統從全網角度監控和協調所有網元的活動,可與不同廠商的sdh、dwdm網元管理系統互聯,實現在一個網管系統中實施集中、統一的維護和管理。

在系統開通剪彩儀式上,劉春燕笑了,笑的是那樣甜。

這正是她心中所期望的系統。

2003年12月9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繼平參加在蘭州召開的中國電信本地網資源集中管理工作會,在視察了甘肅電信管線資源管理模式和傳輸資源管理模式改革後,對甘肅電信網絡資源集中管理工作餃接流程、前台業務支撐、工程管控以及合理有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4年,在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對甘肅電信本地網綜合化集中維護驗收中,72%本地網達到2a級水平,武威、白銀、蘭州本地網啟動了3a達標工作。

換言之,甘肅電信本地網綜合化集中維護已經開始向3a目標邁進。

而實現這個目標也是指日可待。

忠實的網絡守護神

夜黑風高,雨下如注。

荒山野嶺,一絲燈光。

江武、武文公路附近,印有「中國電信」標志的帳篷內燈光通明。人們似乎在平靜地等待著某一時刻的到來。

時間不緊不慢,依舊一分一秒地走著。

凌晨零點,從武都機房傳出的一聲指令︰「開始割接!」

如同戰斗打響,訓練有素的「戰士」開始沖鋒。他們行動一致、身手敏捷,剝纜、熔接、測試、封盒……

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

外面,雨越下越大;

里面,水越積越多。

搶修隊員們雙腳浸泡在水里,褲腿越濕越高,他們渾然不覺。夜更深,絲絲涼意陣陣侵襲過來。還是那樣全神貫注。一根根細如發絲的光縴拿在他們手中,像捧著嬰兒那樣細心,輕輕地用酒精擦拭,再輕輕地插入熔接機中……

2004年7月17日、18日,省電信傳輸局組織8個分局16支「聯動」出擊,接連奮戰兩個晚上,對800公里蘭成干線光纜省內段28個點進行了帶電割接。

這在甘肅電信歷史上是接續點最多、距離最長、困難最多、歷時最短的一次割接。

這次割接還有一個特殊的背景。

近年來,西部大開發的暖風讓公路、鐵路、水利、農田等建設項目熱了起來,遍及全省的光纜們卻感到了陣陣寒意。

威脅!

威脅!

嚴重威脅!

僅2003年,全省境內國家一級電信干線光纜和省內骨干網因公路施工等外力影響障礙共13次,佔全部障礙的一半。

甘肅電信傳輸局提出了在維護工作中「以搶修為重點」的工作思路,在全省先後組建了28支光纜快速反應搶修隊,在全省範圍內開通了「1600119」免費險情報警電話,實現了搶修隊隨叫隨到,光纜線路障礙得到了及時處置。

為縮短障礙歷時,甘肅電信傳輸局還建立了聯合行動機制,規定只要光纜發生障礙、臨近的搶修隊必須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

當然,最情非得已的要數「三盯」,這也是甘肅電信的一個無奈選擇。

何謂「三盯」,即「盯緊、盯死、盯到底」。「盯緊」就是及時掌握危及線路安全的施工因素,做到心中有數,標識清楚,對施工緊盯不放松。「盯死」就是對施工險段定點定位守候,嚴防死守,使其嚴格按照我方要求安全操作。「盯到底」就是24小時跟蹤監護,從開工到竣工全過程守護。

除了「三盯」,還有個「三同」。維護人員與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同時上下班」。

雖然辦法有點「笨」,但卻很實用。

甘南境內舟曲至迭部光纜和公路一起沿白龍江峽谷行進,桿線緊貼懸崖峭壁,傍臨飛流急湍的白龍江。地勢險峻,路面狹窄,司機提心吊膽,行人望而生畏。2002年4月,公路開始擴修,到處炸石放炮,對光纜嚴重威脅。在長達90天的施工中,維護人員居無定所,吃無定時,生活上艱苦不說,生命還經常受到威脅,為檢查桿路附近炮眼方向、**用量,維護人員不顧凌空飛石和山體滑坡的危險,在峭壁,在數十丈深的江岸邊有時一天上下數十次。

200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于審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破壞電信設施量刑有了明確規定。

這對于事關全省信息化的光纜傳輸網絡來說,自然是個好消息。

「護線宣傳」和「聯合護線」也是傳輸局一直沿用至今的兩大「法寶」。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最新章節 | 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全文閱讀 | 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