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 第6章 無網而不在(2)

作者 ︰ 肖成年等

在甘肅很多村口、路邊,光纜沿線,維護人員寫了大量的保護光纜線路宣傳標語,在架空線路上懸掛了宣傳牌。傳輸部門還建立了軍警民聯合護線網絡,與省、地、縣三級公安部門簽訂了《警民聯合護線協議》,每年5月17日世界電信日前後,與公安部門、軍隊通信部門聯合起來,走村串戶進行宣傳,並與光纜線路周圍農民簽訂了護線協議書,並贈送了宣傳品、宣傳年面等,以此加強農民的護線意識。

效果不錯。

很多險情發生時,當地農民都會在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為維護搶修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從2003年起,傳輸局開始接受了一項新任務,對全省農話光纜線路實行專業化維護。

如果把甘肅電信網絡比作一個孩子,那電信傳輸局絕對稱得上是個稱職的保姆。

在她的呵護下,這個孩子健康地成長著,即便是得了病,也能很快康復。「藍寶石」之城的網絡神話

2003年7月10日。美國加州最南部的「藍寶石」之城——sandiego(聖地亞哥)如往常一樣美麗。

維多利亞與西班牙殖民時期風格的紅頂白牆的別墅,掩映在碧樹繁花之間;一望無際的蔚藍的海浪,拍打著岩石和白色的沙灘;水鳥悠然起舞;游客們指指點點……這一切在肆意潑灑的明媚陽光下像一杯五彩的雞尾酒,讓人如痴如醉。

面對如此美景,王江川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一個小時前,在esri(environmentalsystemsresearchinstituteinc)(創建于1969年的全球著名的研發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公司)的第二十三屆全球用戶大會上,他所在的飛天網景公司開發的《本地網管線資源管理及預測系統》榮獲了esri公司的「特殊成就獎」。而全球獲得該項榮譽的軟件公司也只有150家。

兩年前,為了開發這個系統,大家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他心里最清楚了。

今天,一切,終于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

「值!」他在心里暗暗地說。不禁又想起了兩年前。

2001年的甘肅電信正處在高速發展期,電話放號數直線上升,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日益集中地暴露出來。

常有這樣的事︰客戶到營業廳裝一部電話,營業員只能先把業務受理下來,至于能不能裝上,用戶所在區域線路是否到位,有無空余配線,營業員往往一概不知。後台受理發現無空線,便只能告訴用戶等待,無形中給客戶帶來許多煩惱和遺憾。

還有,客戶經理出去跑營銷,好不容易攬來客戶,卻常常不是裝固話缺線,就是裝寬帶缺端口。只能眼睜睜看著用戶流失,費了半天勁,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用戶怨言很多,「等,要等到什麼時候?」

客戶經理對此怨言也很多︰「忙活了半天,白忙了

甘肅省電信公司的領導再也坐不住了,「連自己的家底都不清楚,怎能為用戶提供好服務?」

當時,大量配線區、管道、纜線等資料都是手工統計,分散在不同部門和個人手中,缺乏有效的、標準化的、具有權威性的集中數據管理。管線資源的佔用、空閑、損壞等情況無法準確檢索、查閱、統計。這些情況一方面給本地網的運行維護造成了很大困難,使網絡運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本地網網絡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影響本地網的進一步建設和合理規劃。有些局所「有資源無市場」,而有些局所「有市場無資源」。能不能建立一個系統,實現網絡資源的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管理,幫助企業掌握資源狀況並合理有效地利用?如果將電信的線路資源和地理信息系統結合起來,清晰地反映出各區域資源的擁有量和配置情況,以及區域人口情況,一切問題不都就迎刃而解了嗎?

甘肅電信最高領導層陷入了苦苦沉思。

在經過近半年的調查和研究後,省公司決定︰在蘭州電信開展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建設的試點,為系統在全省的推廣和建設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萬事開頭難。

線路資料數據是本地網管線資源管理及預測系統重要的基礎數據,線路資料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系統建設的質量和存在的生命力。而長期以來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線路資料的維護工作始終處于被動的薄弱管理狀態,線路資料的不完整、不準確,給正常的工程施工、線路維護、裝移機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使整體線路網絡發展不平衡。

要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必須過好線路核查這一關。

為模清線路維護現狀,在研究線路設施編號時,一些具有多年線路維護經驗的一線人員來了,憑借著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們對線路編號是最有發言權的,對自己轄區內的線路,他們如同自己的孩子般熟悉。

在管線核查工作悄然進行的時候,系統軟件的開發也在緊張有序地開展。

系統軟件開發是系統建設的重要工作,在制定系統建設方案和技術方案時,蘭州電信計算機中心的骨干來了,飛天網景的技術人員來了。

當時,飛天網景公司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網絡公司——公司成立時間僅3年,人員平均年齡僅為30歲,多數都是大學剛畢業的毛頭小伙和青春亮麗的姑娘。

飛天網景公司能勝任嗎?這些年輕人能勝任嗎?

為盡早完成軟件開發,這些年輕人自覺地「囚禁」了自己——把自己關在榆中太陽能基地。由于電纜網絡連接關系復雜,實現計算機系統化管理的難度大,尤其是在系統中不但要管理網絡線路設施分布狀況,還要管理電纜線對的具體佔用信息,同時必須將這兩者與圖形化的表達有機結合起來,軟件的開發難度之大、挑戰性之高前所未有。

那是一場真正的戰斗,雖然沒有硝煙。

這支年輕的隊伍沒日沒夜,昏天黑地地設計、編碼和編譯,堆成小山般的方便面和速食餐盒,可以拿米尺衡量厚度的打印數據……

2002年2月5日,本地網資源管理系統在定西路模塊局試運行。

2月份,自動配線準確率為53.66%;

3月份,準確率上升為82.39%;

到了8月份,自動配線準確率上升為98.39%。

系統不僅給企業帶來了一些變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網絡資源,就連客戶們也悄然感到了一些變化︰雖然裝移機(城市)時限為7天,但現在一天左右就能開通;大客戶服務時限雖然規定3天,但現在一般1天之內就能開通。

本地網資源管理系統成功誕生了!

有了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工程資料被轉化為維護資料,零亂書面的資料開始被微機管理所取代,從工程施工,裝、拆、移、修等動態的線序變化,到采集資料錄入,統計等過程都達到閉環式管理,它的成功開發使企業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管理不再是夢。

2002年5月28日,本地網管線資源管理及預測系統開始在全省推廣。

「管線資源管理系統有助于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和系統化,提高企業決策水平和業務服務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省公司恩廣禮總經理如此評價。

無網而不在

在人們習慣的思維中,甘肅電信常被看作信息高速公路的築路者,其實他們也是這條路上的先行者。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撬起!」信息化就是這樣一個支點。甘肅電信正是運用了這個支點,將自己置于一個信息化先行者的地位。

「作為一個電信運營商,信息化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上路伊始,甘肅電信就給自己確定了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這是一項持續不斷的運動,信息化沒有休止符,而我們正走在大路上在信息化的大潮中,甘肅電信果斷而謹慎。

這條道路是從2000年開始的,最初是為改變傳統工作條件和環境。智能化辦公集成系統(oa)的最先使用,使甘肅電信成為在全省企業系統信息化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實現了日常工作和業務處理的網絡化、無紙化,以及數據查詢電子化和流程標準化,使企業各種資源配置和信息流通有了一個基礎的信息化平台。

發生在這個平台上的變化是驚人的︰三年前,一封報告從發出到接受,最短需要3天,長則需要一周甚至更長;一次線路故障從開始申告、逐級上報到排除,中間至少有一半多的時間是花在信息傳輸的路上;一個工程計劃從擬定、下達到執行,至少需要數周甚至數月……如今,一切都有了質的改變︰文件傳輸「點」到即「至」,報障處理聞訊即動,電話、電腦、電子數據庫、電子工單、網上營業廳、網上投訴……「電」和「網」的結合使得質與量、速度和效率實現了協調和統一。

對于信息化,甘肅電信想得更深、更遠、更廣。

2002年,甘肅電信制訂和公布了企業戰略信息系統(sis)的整體架構,確定要逐步建成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經營服務管理、綜合統計分析管理、財務和績效考核管理、行政辦公事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培訓管理、運行維護管理、采購管理、運營管理和決策支持在內的十大信息支撐系統。

這是一個建立在企業管理和生產網絡之上的信息共享平台,也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數據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從投資、計劃、管控、人力資源開發……人流、物流、資金流分別按照不同專業和分工以及各自渠道流通,並在整個系統內融會貫通,形成強大而綜合的信息流,並且完全符合「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的企業運作模式的需要。

甘肅電信為自身描繪的未來目標是︰通過實現靈敏、準確的企業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企業管理上的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和信息化;通過信息化來實現財務、計費賬務等五項集中管理,從而提升整個企業的管理決策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

2002年底,甘肅電信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並投入運行,在全國電信行業中獨領風騷。

2002年5月28日,甘肅電信自主開發、自主研制的本地網管線資源管理及預測系統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2003年初,全省「新九七系統」投入使用,成為市場經營支撐方面的集大成者。

2003年,甘肅電信網絡資源和傳輸集中監控管理系統開通,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傳輸網、接入網、光纜網、電纜網、管道網、交換網、數據網、動力網以及時鐘同步網資源的集中統一的動態化管理,得到了中國電信集團的高度評價。

而就建設來看,這些工系統的建設多采用「小農生產模式」——以實現自身功能為目的,缺乏全盤考慮,導致「信息孤島」;沒有統一的數據模型和數據規範標準,數據都是應用系統「自采自用」,導致數據冗余、共享困難。

隨著系統的應用和客戶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弊端開始暴露出來,系統必須要進行整合,才能更好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服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使企業信息化水平有力支持經營管理和企業的發展戰略,就要從應用系統人手制定一個企業級的數據模型,將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機制等諸多問題都考慮到。

甘肅電信,把目光投向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和九七系統的整合。

就當時情況來看,管線資源管理系統成功地實現了gis與mis的無縫結合,能有效支撐管線資源的全面管理,極具前瞻性和開放性、靈活性、可擴展性。系統以街區、建築物住房、人口分布等信息為分析數據,可對用戶經濟狀況、分布狀況、業務普及情況進行分析,從中發現隱含的規律和趨勢,為業務發展提供宏觀依據;建立詳細的局所、交換機、交接箱、主干電纜、管道等數據資料,利用圖形化的管理、查詢和統計功能,準確分析現有設備使用情況、評估設備投入量、網絡建設工程投入量等信息,為網絡規劃和機線資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而九七系統是一個進行全業務營銷、融合crm理念的面向客戶資源的業務支撐管理系統,通過對客戶資料按照客戶、賬戶、用戶三層組織管理,方便、靈活地對不同的客戶、用戶收入情況進行分析,實現對經營部門各個層面的支撐。

一個是前台經營,一個是後台支撐;一個「管」網絡,一個「管」用戶。雖然責任、目標各不一致,但歸結起來,就是要實現「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能不能將這兩個系統融合起來,從對方系統中互相調取數據,最終實現「融合」?

2003年9月份,白銀分公司成功地完成了管線系統與九七系統對接,從而實現了管線系統中線路資源、用戶路由等信息與「九七」系統中客戶資料信息的交互、資源共享、綜合利用。

也就是說,九七系統對客戶進行管理,按照客戶、賬戶、用戶結構建立客戶資料檔案、消費資料,通過綜合數據分析進行渠道支撐,開展對客戶的差異化針對性營銷。管線系統對管線資源、用戶路由信息進行電子化、動態管理。除此之外,管線系統還可以根據已錄入的線路資源信息,按照指定分線盒編號自動篩選出可用線對,自動分配主干線序和配線線序,即通過測量員輸入分線盒編碼,系統進行自動配線。

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和「九七」系統聯網,實現了對交接箱、分線設備實佔率的查詢,對主干和配線電纜實佔率的查詢,對arpj值的查詢和按各種條件進行統計查詢等智能查詢功能。為建設、經營、維護和固定資產統計提供支撐服務,為準確掌握管線資源,快速尋找投資機會和項目分析、多方案比較提供了服務平台和科學手段。

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和「九七」系統聯網對接後,還帶來了更多觀念的更新,它讓建設部門從過去被動地等待市場的待裝信息,轉變為主動地搜尋市場信息。

信息化,讓甘肅電信實實在在地跨越了一大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最新章節 | 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全文閱讀 | 走向輝煌——甘肅電信五年發展紀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