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原異 有軍來聚

作者 ︰ 豬肉刀客

拜祭完畢,伍暄令眾軍抓緊操練,以應對西涼之軍報復。(全文字小說更新最快)何太後和唐妃回在住處,臨別時仍對伍暄不理不睬。

伍暄並不懂營中之事,便將操練軍馬之事托于眾將,自己在房中參悟孫子兵法,正看得入神,門外傳來裴元紹之聲︰「大人,大喜,堯山黃巾頭領廖化率眾來投。正在山下等待大人答復。」

「有多少人馬?是否有詐?」伍暄不可置信。

「大人昨日之戰,威名早已遠揚。大人未到之時,此人早與我等早有舊交。慕大人之名特來相投,不似有假。大人若有疑慮,可使廖化引數人至寨中相見,如廖化肯來,則真心歸附也。」裴元紹雖然興奮,頭腦還算清醒。

「好!就依你之見。令山中嚴加戒備,不得松懈。」伍暄還是不大相信有這麼好的事突然來臨。裴元紹領命而去。

「小人廖化,參見大人。」一個面色白淨,身高體長的年輕後生拜于伍暄之前。

「壯士不必多禮,傳聞壯士在堯山兵精糧足,為何來投?」伍暄坐于堂上,拱手請座。

「小人原為良民,本為天下百姓著想,加入黃巾軍,誰知黃巾軍倒行逆施,為禍百姓,然朝庭以我等為賊,苦無進身之機。聞大人量大能容周倉等人,昨日又大敗西涼軍。慕大人賢能,特來相投,萬望棄。」廖化仍跪于地上回話,不敢起身。

「周倉等早已向我言明壯士之心,壯士肯來相投,暄喜不自勝。」伍暄向前扶起廖化。

「今日一見,大人果然氣度不凡,今後願為大人效犬馬之勞。雖死無悔。」廖化拱手答謝,有懷中向伍暄遞出一物。「此為我山寨中錢糧兵馬之賬,還請大人過目。」

伍暄接過一看,只見賬面做得非常出色,比裴元紹等記錄清晰百倍,觀廖化習武之人,不可能做得如此細致之事,奇道︰「想不到壯士習武之人,軍中事務記得如此清晰。真奇才也。」

「此乃我友人名叫徐庶之人所作,非我之能。此人也正在此處。」廖化拱手。手指帶來的其中一人。

伍暄吃了一驚,記得三國里的徐庶可是有大智慧之人。可能同名同姓,估計不是運氣這麼好吧。

「帶罪之人徐庶,拜見大人。」只見一個氣度軒昂,面容清秀的人對伍暄拱手。

「壯士何罪之有?」伍暄又是一奇。

「小人本姓單,名福,在家鄉時,友人被一財主無理迫害致死,小人自恃有些勇力,便為友人報仇殺了那財主。從此四海為家,改姓埋名已達一年之久,後在中牟縣被縣尉大人認出,抓住小人治罪,小人拼死抵賴,那大人還算清明,非要小人認罪方可治罪。後來廖大哥听說我被抓,親自將我救出。我便在堯山中為廖大哥做事。」徐庶長話短說,道出自己來歷。

「想必那財主亦是無理之甚。得徐義士實我之幸。義士不必疑慮,可安心在此,伍某保無人再對義士無禮。」伍暄一听是單福早已大喜,他對三國中寫得最精彩之一的赤壁之戰前後一小段記得較為清晰。徐庶可是個牛人,助一兩萬劉備軍打敗十萬曹兵。

「謝大人,大人年紀幼小,卻豁達之極,對我等深信不疑,徐某佩服之致。」徐庶拱手道。

「怎麼講?」伍暄只覺自己並沒表現得怎麼與眾不同,不由發問。

「一則若我等在大人扶我等起之時,突然暴起擒舀大人,大人必還手之力。但大人對我等深信不疑,竟親自相扶。二則大人肯納我等黃巾之人,足見大人有容人之量,慧眼識人之能,求賢若渴,日後必為雄主,能為大人效力,實為徐庶之福也。」徐庶拜于地上,向伍暄道出原因。

伍暄心中暗笑︰如果說出自己早在在三國上知道他們的為人,所以才這樣,不知道徐庶有何感想。想是這樣想,但臉上不敢露出絲毫馬腳,免得到手的能人溜走。「不知徐壯士能否說說你們山寨如今情況?」

「山寨中有六千余人,精壯士卒三千余人,其余均為老弱婦孺。糧一千余石,金銀三百余斤,馬一百五十余匹。大人手中賬本詳細有記。」徐庶拱手答道。

「我等這次來恐怕大人看不上我們,所以只領全部精銳,前段時間救出徐兄弟,徐兄弟以大義曉之我等,決心不再為賊,只是苦無出路。近聞大人威名,裴兄弟又寫信致我等。我等決意來降,情真意切,還望大人棄。」廖化再次闡明投成之意。

「兩位壯士真誠之人,就算只身來降,暄也欣然接納。傳令下去,令廖化為帳前吏,徐庶為參軍。兩山合並一處,廖校尉遣人回寨中盡領寨中人馬至桐柏山。裴校尉令山寨今晚大宴,以慶堯山加入我軍。」伍暄再無遲疑,一系列命令發出。

「大人,前日大人令大軍為弘農王戴孝三日。今日才兩日就大宴,是否多有不妥?」王越在旁一直不語,此時見伍暄似乎已經忘了前日之令,低聲提醒。

伍暄得了徐庶,大喜之下倒是忘記了此事。沉吟了一會,「已經過了一日,就改為一天吧。三天之令取消。」

「大人,朝令夕改為軍中大忌。大人對我堯山之心,我等心中盡知,不必如此。我等自向堯山軍道明緣由。只是不知弘農王為何在此地,還請大人告之。」徐庶對伍暄一輯。說起弘農王之事知道事關重大,刻意壓低聲音。

裴元紹也是不得而知,伍暄喝退無關人等,只留王越等將在側,把之前事件說了一遍,對自己指揮打仗等事只是一筆帶過。徐庶等人恍然。

「大人年紀輕輕將董卓最出色的兩位手下打敗,我等深深拜服。」徐庶嘆道。

「只是我等對太後等人甚是無禮,如今弘農王已亡。正不知如何勸慰太後及皇太妃。」伍暄道出疑慮,現在終于找到一個可以幫助自己解決難題的人了,放松了不少。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原異最新章節 | 三國原異全文閱讀 | 三國原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