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品一口茶,開口了︰「我姓王,在官府謀得一個小差事,此次趁著天氣晴明,來此踏青五靈略一欠身︰「阿彌陀佛,王施主來此偏僻的五靈寺,也是緣分
王老爺笑笑︰「的確是緣分。我不經意看到飛雲小師父身負輕功,想來必有高人傳授,特來一見
五靈和尚面色一緊,嘆一口氣︰「阿彌陀佛,實不相瞞,貧僧年幼曾入門派習武,闖蕩江湖幾年,不慎傷了經脈,武功全失,遂出家為僧,雲游四方,最後來到這山村野寺當了住持
「原來大師是江湖高手,失敬失敬。難怪令徒有如此身手「施主過獎,實在不敢當。貧僧當年也並未有什麼名聲,如今更只是常人一個。傳授小徒的功夫也是稀松平常,只有強身健體效用
兩人客套一番,王老爺說想請五靈上門教自己兒子武功,五靈幾番推月兌才作罷。此後聊些人情道理、佛家禪理,倒也投機,許久方才離去。王老爺對飛雲頗為喜歡,走時留下一兩銀子做香火錢。
平淡時,日子過得特別快,就是所謂的山中無日月吧。寺中的生活依然如此,寺外生活也不變。
消息傳開,人們漸漸知道飛雲會武功,知道他能平地躍起八尺高,也曾看到他劈毛竹不用刀,而用手掰開。
關于他如何練成武功,村里有過一段時間猜測。很多人說是得自張顯的傳授,或者從張顯那里得到武功秘笈,畢竟村里人見過武功最高的人是張顯,雖然最後落敗身亡,那不是寡不敵眾麼?那段時間,飛雲與張顯的女兒黏在一起,順便學點武功,是很正常的。
既然大伙兒都已經知道,五靈不再讓徒弟刻意隱瞞。別人要飛雲顯示一下,飛雲總是一本正經地說︰「阿彌陀佛,師父說學武之人不可張揚村里人確實需要幫忙,飛雲才不推辭。
好奇的人問起武功學自何處,飛雲都說是師父所教。人們一開始不相信,直到看見三門和尚輕松搬起一塊三百斤大石,又想起和尚每天早上都會做些奇怪的動作,想來就是在練武功。
五靈和尚到曹村也有近二十年,竟瞞得這麼好,一點也看不出是個高手。于是有大人帶孩子來拜師,也有孩子叫飛雲教武功。五靈和尚一一拒絕,告訴人們︰學了武功,就是江湖中人,常會遇上江湖廝殺,即便死了人,官府都不會管。
人們想到金錢豹和張顯的那些話,好像確實如此,一陣後怕,就淡了讓孩子習武的心。也很少有人到處傳和尚們會武功的事,免得再引來江湖廝殺,無故被殃及。而飛雲沒有教伙伴們武功,理由是師父不許私傳武功,否則就廢了自己的內功,不能再練。
飛雲會武功的消息在附近幾個村子傳一陣,就沒有多少人說,所以沒有傳多遠,連鎮上都沒幾個人知道。不過縣城里卻有人知道,而且是重要人物︰本縣的父母官王知縣。
中秋前幾天,王知縣帶了一對兒女去了一次五靈寺。他沒有提習武的事情,只是和五靈談論佛理,說一些心中的疑問。這個經歷特別的和尚有獨到見解,往往給出超月兌世俗卻又通于世俗的想法,完全不同于府上的幕僚。
曹村有獨特的韻味,讓王知縣忘掉公務的繁重和官場的糾結,慢慢地理解了五靈和尚為何選擇曹村度余生。所以不再強求,也不對外人提起這個曾經的武者。出家是為斬斷俗緣,又何苦不放呢?
小少爺拿了飛雲雕的小木狗後,兩人就玩到了一起。小姐早就對飛雲佩服得不行,連連要飛雲表演武功。飛雲只得躍到空中翻幾個跟斗。寺里玩厭後,飛雲帶著兩人去寺後面找野果,采野花,撲蟲子,再到溪邊打水漂。兩個孩子走時依依不舍,一再叫飛雲去縣城做客。
送走客人,飛雲一人站在溪邊發呆。五靈任由他站著,自顧回寺里,因為他覺得小徒弟比自己聰明,有天分,想的問題肯定不是自己能隨便解答。
飛雲想的是輕功。他現在能躍起一丈高,而不只是人們說的八尺,只是要再高上去就難了,大概還完全算不上輕功。
師父說輕功高手能一葦渡江、踏雪無痕、飛檐走壁,草上飛、水上漂、躍城牆等等,比起自己躍圍牆還絆到腳,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打水漂時,飛雲心有所動。石子比水重,拋向水面,都會沉入水中,而打水漂的石子卻能在水面跳好幾下才沉下去。人比石頭輕得多,照理也能在在水面漂,為何不能像石頭一樣?飛雲想一會兒,拾起石子扔向溪水。有時輕,有時重,有時平著,有時豎直一些,天色漸黑還不停下。終于,師兄的叫聲響起︰「飛雲,師父叫你回寺吃飯
飛雲從沉思中醒來,心中有了眉目︰石子扔得快,平著下水,就能多跳幾次,慢了豎了,石子就會沉。似下了很大的決心,站起來退後幾步,運氣兩次後撒開腳步奔向溪水。
飛雲腳越來越用力,人越奔越快。到溪邊時猛力一蹬,向前飛出一丈多,耳邊風聲呼呼響起。人落下時,飛雲期待如石子般再跳一次。腳觸到水面,腳尖一涼,繼而再落入水中,蹬腳時用不上力,無法跳起。雙腳已經入水,心一慌張,除了呼叫就不知道做什麼。氣息松掉,人直往水里墜。水底石頭不平,飛雲腳踩不穩,一個趔趄坐到溪水中,濕了全身。
師兄被嚇住了︰「飛、飛雲,你在做什麼?」就要跑到水中扶他。飛雲回頭擺擺手︰「我沒事,師兄,這就回去吃飯艱難地起身,揉著摔疼的走上岸,心有不甘地看看溪水,撓撓光頭,隨師兄回去。
師父少不了說幾句,只是听到飛雲的想法後,不再責怪,反而很是欣慰,自然將所知道的東西都講給飛雲听,但之前並未練過輕功,無法教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