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不當初 貴人相助(二)(修文)

作者 ︰ 雨中闌珊

大齊朝現有中央直屬的野戰七軍。♀即御林軍、虎賁軍、龍衛軍、北疆軍、西武軍、淮南軍和襄陽軍(又稱岳東軍)。

其中北疆軍、西武軍、淮南軍和襄陽軍(又稱岳東軍)分別駐守大齊北方、西部、南方和東部,擔負守衛大齊邊境之重任。而御林軍、虎賁軍、龍衛軍則是部屬在京師地區一帶的軍隊。京師地區軍隊遠遠超過外地軍隊。

御林軍駐扎在京都城南部的皇宮附近,負責皇宮內的警衛戒備。龍衛軍負責宮殿門口的出入、公文的遞送。御林軍和龍衛軍實際上是皇宮的衛戍部隊。虎賁軍駐扎在京都城北地區。平時可視為是京師地區警備部隊,戰時則為戰略預備隊。

御林軍、虎賁軍和龍衛軍是大齊最為精銳的戰略部隊,軍中兒郎俱出自士族。軍士的待遇也最為優厚。武器裝備最好,軍餉最為優厚,日常供給最富裕。三軍相比較,御林軍、虎賁軍的軍事素質較高,戰斗力較強。這兩支軍隊招收士兵入伍的選拔較其他軍隊更為嚴格。身高要求都要在1.70-1.75米以上,在身高普遍偏低的古代,相當于今天要求1.8-1.85米了。而入選龍衛軍的軍士多是朝中官宦子弟,或有權有勢的貴族子弟。軍隊的整體素質最差,京都人私下稱之為「紈褲軍」。

淮南軍、襄陽軍、西武軍和北疆軍的待遇比之御林軍、虎賁軍要差許多。無論是武器裝備的配置上,還是軍餉、糧餉的供應上都遠遠比不上京都駐守的那三軍。

即便是這四軍中,各軍的生活待遇也有很大的差別。淮南軍、襄陽軍因為駐守之地較為富裕,軍中的生活比之駐守環境惡劣的西武軍和北疆軍要富裕不少。

各方面條件最差的軍隊首推北疆軍。他們常年駐守北疆,條件艱苦。出身士族之人多不願到此軍中服役,軍中95%以上人出身門第低下的庶族。而大齊朝中高官多為士族。因此,北疆軍盡管戰績赫赫,卻因朝中無人說話,而處處受朝中大員的歧視、排擠和打擊。♀尤其在軍餉發放、糧草供應、裝備配制上時常被發放部門刁難克扣。武器裝備最差,日常供給短缺,軍餉更是時常遭致拖欠。

因為軍餉不足,辦差經費少的可憐。北疆軍出外執行公務之人往往只能選擇價格最便宜的驛站(館)住宿。即使是大將軍蕭壘本人赴京都述職,為節省軍餉開支,也是入住城的北軍營。

………………………………………………………………………………….

四月十七日上午,吳掌櫃與劉承恩帶著兩名伙計騎馬到了城城北的軍營,以北疆軍到城辦差人員的名義求見營官陳富安。

營官陳富安有些疑惑,「北疆軍來此辦差的人員找我何事?難不成遇見了什麼麻煩?」他客氣的請吳掌櫃和劉承恩坐下喝茶,「……有什麼需要我幫忙?」

陳富安年紀約四十五六歲,當年也曾是北疆軍大將軍楊宏林麾下的一員戰將。只不過楊大將軍被貶,卸甲回鄉後,他們這些親信部屬也先後被清洗,離開了北疆軍。因著自己心里對北疆軍的那一份牽掛,陳富安在自己權限範圍內,盡可能的給予北疆軍來此住宿的將士關照。——凡是北疆軍中人員來此住宿,所需費用一律減半收取。

「這是大人的一位老友讓在下轉交給大人的書信。」吳掌櫃笑著從身上拿出一封書信遞給陳富安。

接過書信,見到信封上熟悉的印記,陳富安吃驚地看著吳掌櫃,「您是……。」

吳掌櫃微微頷首,給陳富安使了個眼色,「大人看完書信,自會明白一切。」

劉承恩當日以北疆軍蕭大將軍的名義,定下三十多間營房。♀每月每間二兩銀子。每間營房最多可住二十人。並交給營官陳富安一百兩銀子作為定金。

陳富安雖再三推辭不收,終被吳掌櫃以「公子之令」為由說服。吳掌櫃臨走時又拿出一百兩銀子交給營官陳富安,提醒他不僅要修繕房屋,粉刷牆壁,清理屋子里的家什,還要將鋪蓋和被子都拆洗一遍,並拿到太陽底下暴曬……。

送走吳掌櫃、劉承恩一行,陳富安回轉身子立即召集了自己幾個親信下屬,共同研究商討「如何搞好這次接待蕭大將軍一行。」

不出陳富安所料,他們都表示,「一切听從大人的吩咐。」——事實證明,听營官大人的沒錯。

自打營官大人去年年底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戚,就跟換了個人似的。不僅想法子把營里的事務打理妥當,還想法設法給大家伙「創收」(這詞是營官大人說的),總之就是讓大家多分些銀子。就連家里的女人,也因會些女紅手藝,每月多了不少收益。

如今北營人員的收入,不見得比其他幾營人差。只不過大家伙只能在暗地里偷著樂,不能在人前炫耀。——營官大人再三叮囑大家伙,財不露富,一旦被人眼紅,阿貓阿狗都往營里鑽。日後可別想有什麼舒坦日子過。

如今,營官陳富安在營中的威信空前高漲。因此,他一聲令下,立即得到了北營全體在職人員積極響應。怕完不成任務,有的人甚至把家中的成年子弟也拉來當幫手。拆洗被褥、鋪蓋的重任則交給了女眷。——負責人就是營官大人的夫人。

…………………………………………………………………………………

營官陳富安坐在自己處理公務的小院,一手端著杯子喝水,一手輕輕地撫模著自己下頜的胡須。心情如一洗如碧的天空般晴朗起來……。

陳富安十五歲投身北疆軍,曾是北疆軍統帥——大將軍楊宏林麾下的一名正四品宣威將軍。♀跟隨大將軍楊宏林征戰沙場多年。多次在戰場上以身涉險,立下汗馬功勞。

大將軍楊宏林為人耿直,剛正嚴厲。看不慣朝堂之中的那些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互相傾軋,黑暗齷齪、互相爭權奪利的種種現象,無法適應官場之中的那些虛偽、欺詐、逢迎、傾軋等等之類的潛規則。多次在朝堂上仗義直言,得罪了朝中某些權臣。為此,他們給楊宏林羅列了一些罪名,慫恿皇上削去楊宏林的軍職。

先皇听信讒言,奪去楊大將軍北疆軍帥印,削去楊大將軍的軍權,令他解甲歸田。楊大將軍被剝奪軍權後,帶著家人離開了京都,返回故鄉——冀州城。

北疆軍中楊大將軍的一些親信部屬,除了被收買、拉攏的少數幾個人,大部分不願意投誠的將領都先後(色色小說

後來,陳富安的岳父——亦即他原先的老上司胡某,見勢不好。出面花費了一筆數額不小的銀子,托人打通了關節,又托了在吏部任職的族弟幫忙。方才將陳富安調至城,在城的城北軍營任營官。

雖然離開了北疆軍到了城,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陳富安想到楊大將軍和北疆軍的弟兄們,就會輾轉反輒地睡不著。恨朝中奸臣當道……。

陳富安出身貧寒,父母早亡,也無兄弟姐妹幫忖。岳父是城人,早年從軍,只生育了一個獨生女兒。當年岳父正是看中陳富安為人忠誠,是個有擔待的男人,故而將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陳富安成親那年已二十有六,妻子胡紋悅十八歲。陳富安到了城的頭些年,日子過的還算不錯。岳母病故後,岳父一直未再娶。岳父從軍中退役一直與他們夫婦住在一起。陳富安與妻子婚後,育有三子一女。

五年前,陳富安的岳父受了風寒,久治不愈。拖了半年終是撒手西去。岳父生前的治療和死後的喪葬,耗盡陳家的大半積蓄。

二年前,小兒子陳木柏又不幸患上莫名重疾,肚子腫脹如鼓。身體瘦若骨柴,吃不下東西。請來的大夫都說是脾虛,投以益氣健脾之藥。更有不良行醫者,為牟取錢財,推銷人參、燕窩等貴重藥材給他食之。使得陳木柏不僅不能治好本身病癥,反倒會加劇病痛。

為了給小兒子請醫抓藥,陳家耗盡了家中的積蓄,能當的家什都拿出去當了。甚至連岳父留下的三間祖屋也賣了。日子過的非常艱難。已定下親事的長子陳木楚,也因家中拿不出二十兩銀子的聘禮,遭女方悔婚。耽擱到了二十歲還沒能娶上媳婦。

看著大兒子沮喪的神情,小兒子飽受病痛的折磨,陳富安的心就象是被刀子割肉一般,透徹心扉。這難道就是他的命運?他的心里從未有過的陰冷。自己已經沒有了未來,孩子們的未來呢?難道也要這樣被毀掉嗎?

去年十月九日晚,陳富安與同僚在街頭酒館喝悶酒。耳邊傳來幾位客商的說笑聲。接著,他听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楊宏林。陳富安驚喜交加,立即湊上去與他們聊了起來。

陳富安私下又托人打探消息,方知如今冀州楊家,已有不少原北疆軍眷屬拖兒帶女去投奔。他們被大將軍收留後,現在都生活的很好。楊家不僅開辦私塾,讓孩子們讀書寫字。還傳授他們謀生本領。從楊家走出來的人,幾乎都有一技之長傍身。不愁找不到飯吃。

听到這些,陳富安心動了,若是孩子們能去冀州楊家學些本領,即使日後自己不在了,孩子們的未來也不會很糟……。

因為抱著這個希望,陳富安托人給冀州楊大將軍捎去一封措辭謹慎的書信。在信中,他婉轉地透露了自己如今的困境。詢問大將軍能否收留自己的兒子?

信是寄出去了,但是陳富安的心里卻一直坎坷不安。他害怕自己的希望落空,更害怕大將軍忘記了他。畢竟這麼些年過去了,大將軍是否還能記得他這個曾經的四品宣威將軍——陳富安?

卻沒有想到,原來他陳富安也是菩薩一直保佑的幸運兒呢。

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未時正,幾個債主找上陳家逼他們還債,強行將陳家僅有幾件家什搬走。小兒子受了驚嚇,昏厥過去。債主卻堵住屋門不讓陳家人出去,生怕他們借故走人。有的債主甚至逼迫他們立即賣掉屋子還債。

就在眾人吵鬧不休之時,冀州楊家的小公子(楊大將軍的孫子)帶著人趕到了。小公子一聲令下,「這些要債的真是瘋了!還不快把他們給攆出去!」十多名侍衛上前將那些債主全都扔出了陳家大門。

小公子出手救活了陳富安的小兒子。他不僅為陳家還清了所有的欠債,買下一個三進的宅院送給了陳富安。還把陳富安的大兒子陳木楚帶到了京都商鋪學藝,以便日後更好的為他管理商鋪。

曾被眾多大夫判定死刑的小兒子陳木柏,如今身體已恢復健康。還進了私塾跟著先生讀書認字。就連陳富安的妻子和女兒,也進了楊家在城設立的紡織作坊當管事。陳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小公子給陳富安出了個主意,讓他以北營的現有資源,換取更大的利益。比如,淡季時,把那些閑置不用的營房私下出租給一些熟悉的客商當貨物臨時周轉的庫房,收取一定的費用。一部分用以改善大家的生活待遇,一部分用作修繕營房。大家的生活提高了,口袋里的銀子多了,干活的勁頭才會更大。

大將軍和小公子幫了自己這麼多忙,陳富安和家人一直銘記在心。總想著有機會報答他們。吳掌櫃帶來小公子的親筆書信,囑咐他做好蕭大將軍一行的接待工作。陳富安自然是撲□子,極盡全力去做。

因追討軍餉尚未有結果,劉承恩當日在城未敢多做停留,出了北營大門就與吳掌櫃拱手告別,騎馬返回京都。

吳掌櫃和兩個伙計則留在城處理生意上的相關事務。十九日上午,吳掌櫃帶著伙計騎馬返回京都。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悔不當初最新章節 | 悔不當初全文閱讀 | 悔不當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