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一場革命起義引爆了全中國的風潮涌動,仿佛一夜之間,「革命」就成了最時髦流行的詞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方各省的實權人物,或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紛紛不能免俗的掛上革命黨的頭餃後自封為都督,然後睜大眼楮關注著國內局勢的發展。
11月13日,在革命黨人的壓力下,山東巡撫孫寶琦宣告山東獨立,24日,又取消獨立。世間風雲變幻,莫過于此。山東的獨立,同時也讓袁世凱意識到,自己對北方幾省的掌控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牢靠。
山東的動亂,讓袁世凱對各省的局勢重新作出了估算,對北方各省的革命黨人開始了嚴厲鎮壓,北洋軍各主力部隊也暫緩南下,防備北方隨時發生的動亂。一時間,北方大批的革命黨人是被抓的抓,殺的殺,除了少數逃亡各地,余下的也是紛紛蟄伏起來。
湖北和江蘇前線的戰事還在繼續,徐紹禎率領的南方聯軍各部正從四面八方的集中向南京進發。北洋軍的暫緩南下,客觀上也給了民軍攻佔南京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機遇。
南京作為江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武昌起義後,同盟會中部領導人宋教仁等就開始著手準備奪取這個重鎮。在同盟會員的策動下,新軍第九鎮的下級官兵紛紛歸附革命,統制徐紹禎迫于形勢,也率部起義。在上海,經同盟會中部總部與幾方協商,決定組成江、浙、滬聯軍奪取南京,推舉徐紹禎為聯軍總司令後,便擬定了進攻南京的作戰方案。
南京方面的戰事是出人意料的順利,湖北前線的局勢發展確實越來越壞。雖然袁世凱臨走之前曾暗示馮國璋要注意把握分寸,既要讓南方革命黨認識到北洋軍帶來的強大壓力,又不能真正將武漢三鎮給全部拿下來。可是這個時候的馮國璋,因為剛剛得了朝廷表彰的緣故,滿腦子的加官進爵的思想,再加上對袁世凱意圖的不了解,卻是絲毫沒有放松進攻湖北民軍的步伐,在拿下漢口後隨之對漢陽展開了猛攻,漢陽形勢危急,失陷也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湖南的援軍相繼到達漢陽,湖北的民軍得到了支援,但是卻沒能夠挽回自己一敗再敗的頹勢,漢陽附近的戰略要地美娘山、仙女山等地相繼失守,湖北民軍相繼潰逃。
眼看著漢陽失陷在即,這個時候的湖北民軍內部卻是再起波瀾,湖北軍政府以孫武為首的勢力和同盟會黃興等人的矛盾來了個總爆發。在緊急召開的高層領導人會議上,鑒于當前的局勢,湖北軍政府的大批高層準備放棄漢陽,全力防守武昌,而這個時候,黃興卻是好死不死的提出,放棄武漢三鎮,沿江東進拿下南京的建議。這下算是算了眾怒了,武昌作為首義之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市,那是說放棄就能放棄的嗎?放棄武昌,不說對全國革命的發展形勢會起到什麼消極的作用,就說他們這些軍政府的高級領導人,在這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沒有地盤的他們,以後在國內還怎麼自處。
這個時候,早就對黃興指揮作戰極為不滿的湖北高層,就連黎元洪都也忍不住了,紛紛開始指責黃興先丟漢口、後失漢陽的責任。對于這些指責,黃興是真的有口難辯,如果說把漢口、漢陽失守的責任全部安在黃興身上,那顯然是不妥當的,但如果說黃興連一點責任都沒有,那肯定也是睜著眼楮說瞎話。
飽受指責和非議的黃興,在會議散了之後一個人沉思了許久。兩天之後,黃興正式辭去了湖北民軍總司令的職務,乘船去了上海。按照黃興的意思,這個時候的武漢三鎮已經沒有和北洋軍繼續打下去的資本了,未來的革命中心已經不在武漢,而在于江浙聯軍正在圍攻的南京。從這點看,黃興的軍事素養不咋滴,但是政治眼光還真的是著實不錯。
黃興走的倒是干脆,卻給湖北軍政府留下了一副爛攤子。黃興不顧戰局的出走,造成了極大的惡劣影響,原本湖北的民軍在北洋軍的猛攻下就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總司令的辭職更是打擊了湖北民軍的士氣,當天,北洋軍便正是佔領漢陽。
11月27日,北洋軍佔領漢陽的消息被國內眾多報紙所報道,一時間輿論紛紛。
接到馮國璋的報捷電報,與載灃滿臉的喜色不同的是,袁世凱卻是滿臉的陰沉和不爽,自南方革命爆發以來,袁世凱一直實行的是「養寇自重」的策略,南方革命的蓬勃發展,與他的這一策略不無關系。
袁世凱的布局,在北洋高層人士中並不是什麼秘密,那就是坐等革命黨勢力壯大,給清廷制造壓力恐慌,迫使清廷賦予袁世凱更多的重任。
馮國璋拿下漢陽之前,所有的局勢都是在按照袁世凱的布局在走,可是現在卻出了意外,馮國璋不按照他的意圖,把漢陽拿了下來,並且聲稱旬月就可掃平湖北民軍。這下好了,讓朝廷緩了口氣的同時,更是看到了希望。
袁世凱連續喝了三杯茶,也沒能將心中的那股邪火給壓下去,當即對站在身邊的段祺瑞道︰「你去湖北接替華甫吧,打了這麼久,也該讓他歇息歇息了。」
听到袁世凱的話,反應過來的段祺瑞心下忍不住一陣欣喜,前往前線指揮數萬大軍總比窩在這里的強。可還沒等到他表態,一抬頭,只見袁世凱陰沉著一張臉悠悠道︰「具體怎麼做,不用我多細說了吧!」
「大人放心,卑職知道該如何行事,絕對不會亂了大人的布局。」听到袁世凱的話,段祺瑞心里一突,趕緊的表態。
「嗯,你今天就動身,去了以後要注意分寸,給那邊稍微留點面子,老話說的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不是!指不定以後是什麼樣子呢。」袁世凱對段祺瑞還是比較放心的,但是他也怕段祺瑞腦中發熱學馮國璋那樣再將武昌打下來,那時候就不好收場了。因此,該囑托的還是要叮囑的。
袁世凱因為馮國璋打下漢陽在置氣,革命黨人卻因為漢陽的失守在恐慌。湖北那邊就不用說了,在北洋軍列炮于龜山之上,隔江轟擊武昌城的時候,倉惶之下的湖北都督黎元洪逃離了都督府,要不是方振武,指不定黎元洪還要跑到哪兒去呢。
再說南京附近的江浙聯軍,此時南京戰局正酣,各軍正奮力向前進攻,如果馮國璋再接著拿下武昌,將湖北民軍掃滅,調集兵力沿江東進的話,那江浙的聯軍就危險了。不說北洋軍本身的強大,少了湖北方面的牽制,江浙方面單獨面對北洋軍還真沒什麼信心。
好在湖北那邊接下來局勢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持續惡化,在英國人盤恩的周轉下,蔣翊武、吳兆麟臨時刻制了都督印章之後,與北洋軍簽訂了停戰協議。听到這個小心。穩下心來舒了一口氣之後的江浙聯軍各個將領卻是急了起來,徐紹禎更是將指揮部移到前線,激勵士氣。
為了爭奪時間,南京周圍的兩萬多江浙聯軍不等形成合圍,前鋒部隊就已經開始了對南京的攻城戰。雖然守衛南京的張勛自身極為頑固,對清廷及其忠誠,但是在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自己手下早已士氣渙散、人心惶惶的巡防營,卻是怎麼也擋不住士氣如虹的江浙革命軍。
12月2日,南京被江浙聯軍成功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