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軍事地位,而在于他的政治意義,六朝古都,南方最重要的政治城市落入革命黨手中,對清廷而言也就意味著南方的徹底陷落。在表面上而言,也由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南京的克復,消息傳開,在國內各方所造成的影響比之武昌起義有過之而無不及。
遠在北京的載灃听到這個消息後,眼前頓時一黑。雖說現在袁世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卸職之後他本身也就一閑散王爺,可是不管怎麼說,他也是宣統皇帝溥儀的生父,堂堂大清王朝的皇族勛貴,對于祖宗的江山那還是十分在意的。
來到宮中,看到抱著小皇帝哭哭啼啼的隆裕皇太後,載灃的腦中一片空白,當下也沒說什麼話,腳步踉蹌的獨自走出了皇宮。這個時候的滿清勛貴,也全都沒了主意,載灃可以走出去,他們可不能,一個個愁眉苦臉的,諾大個養心殿只有隆裕皇太後時不時的抽泣聲。
與宮里的愁眉苦臉、哭哭啼啼不同,在得到革命黨佔領南京消息的袁世凱只是稍稍皺了皺眉頭,南京的失陷,本身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也可以說是他的有意為之。為的就是給宮里制造壓力,好能讓這個朝廷在以後的日子里任他袁某人擺布。
這個時候,袁世凱的心思可是和他剛剛出山的時候不一樣了。當初他的心思只是很單純的想著借革命黨的勢重新出山在朝堂掌握權力,可是局勢發展到現在就不一樣了。那還是黃興在湖北督戰的時候,他給袁世凱發了一封電報,大意無非就是呼吁袁世凱擁護共和,將其以中國的華盛頓相期許,並明里暗里暗示其可謂新民國的大總統。後來又陸續收到一些民黨許其為大總統的諾言,這些都讓袁世凱的心思開始活絡了起來。
能成為一國之元首,這樣的誘惑,誰不想,誰不會心動啊!誰又能拒絕的了啊!那可真是自己當家做主了,不用像現在這樣,上面還有一位小皇帝需要自己伺候。
袁世凱的這種心思,也造就了時下各地北洋軍的行動遲緩,遲遲不將南方民黨給解決掉,在他有意無意的縱容下,南方革命黨氣勢已成,關內十八省,其中十四省已經盡為革命黨所有。
不提袁世凱是什麼心思,抱著什麼樣的打。南方各省在漢口英租界的第一次各省代表會議也正式召開,
對于這個各省都督代表會議,其中還有著不少的波瀾。這里面也摻雜著湖北軍政府和江浙同盟會之間明里暗里的權利之爭。一個挾首義之勢,一個挾同盟會革命團體的領導地位,為這個革命的領導權開始了激烈的爭奪……對于同盟會這個松散的政治聯盟而言,軍事上雖然沒有什麼建樹,但是對于爭權奪利在他們那是那是家常便飯了。
早在11月11日的時候,在張謇、趙鳳昌等人的穿梭活動後,由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出面,聯合上海都督陳其美,就援引美國獨立戰爭時召開「十州會議」之例,倡議南方光復各省以舊時咨議局和現時都督府各派一名代表,常駐上海,用來磋商設立臨時機關,對內、對外的方法。第二天,程德全、湯壽潛兩人便以江蘇和浙江兩省的名義,發電邀請全國光復各省派代表前往上海,會商組織臨時政府。
可是這樣一來,身在湖北抵抗北洋軍第一線的黎元洪就不滿意了,這個時候的黎元洪早就沒有了起義之初被脅迫就任都督一職的那種惶恐了。在收到江浙方面的通電之後,黎元洪當下就有點惱羞成怒的感覺,要知道早在11月9日那天,他就通電邀請各省代表前往武昌召開會議,籌組臨時政府了。現在同盟會的人又準備在上海召集各省代表,這將武昌這個首義之地,自己這個首義元勛的面子置于何地啊?
這個時候,浙江、江蘇、福建、湖南等省區的代表已經到達了上海,而江西、廣東幾省區的代表則到了湖北。革命還沒勝利呢,內部就因為權利之爭就分裂成了兩派。
遠在大西南埋頭進行經濟大建設的共進黨,當然也不會錯過這種事了。在得到邀請,通過一番決議之後,當下也派出了四聯合省代表團。因為四川離湖北較近的緣故,共進黨的代表團則是趕到了武昌。對同盟會憤恨不已的黎元洪,在共進黨的代表團到來之後,精神立馬為之一振,為了得到這個同為首義元勛的共進黨支持,進行了殷勤的接待。有了他們的支持,那自己和江浙方面爭奪革命的領導權,為以後的地位打下基礎那可要順利多了。
很顯然,雖然在外還有北洋軍大軍壓境,可是黎元洪的個人野心卻是一點都不顯小,得到了空前的膨脹。
而在15日,到達上海的江蘇、福建代表與上海代表舉行第一次會議之後,正式亮出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的牌子。並且致電黎元洪,要求將會議地址在上海舉行的決議通告了他。對此,黎元洪當然是直接給予了拒絕,此時的他,在湖北已經雲集了光復省份的半數代表,自以為有了他們的支持,正是底氣十足、腰桿筆直的時候,怎麼能答應他們的條件。當下便派了代表居正、淘鳳集兩人趕赴上海,說動各省代表前往湖北召開會議。
兩人沒有辜負黎元洪的殷切期望,經過一番說服活動之後,總共有十一省的代表抵達了湖北,在漢口的英租界正式召開了會議,並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而且做出了如若袁世凱反正,則推他為大總統的決定。此時已經傳來南京被革命黨佔領消息,欣喜之下的代表們,很快在會議中便決定將南京定為臨時政府所在地,因為武昌軍情緊急的緣故,也將會議召開地點遷往了南京。
12月12日,十五個省的代表抵達南京,各省都督代表會議接著繼續召開,在選舉湯爾和為議長後,開始了為選舉臨時大總統做準備。這個時候又有一矛盾凸顯了出來,那就是臨時大總統的人選。有孫中山這個同盟會的總理在,同盟會這邊自然是沒有問題,畢竟目前還沒有人的威望能夠比得上他。但是因為之前有革命黨人曾許諾過袁世凱,如擁護共和則推他為大總統的事,這樣一來,在會議上就有代表提議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事情到了這一步,當然只有吵了,吵了之後沒吵出個結果來,那便將只能將這項選舉推緩了。
拋開這個議題不提,緊接著,在同盟會陳其美的提議下,各省代表決議選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的問題,並且由大元帥負責籌組臨時政府。對于陳其美的這一提議,同盟會的代表當然沒有意見了,他們革命黨出生入死、拼死拼活的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革命的領導權嗎?可同盟會的代表沒意見,那不代表著其他人沒有意見了,不提黎元洪還沒來得及表示,蘇浙地區的立憲派軍人立馬對黃興群起而攻之,黃興算什麼,除了名頭響亮一點,還有什麼本事啊?不提早年的那些敗績,就說前些日子的先失漢口,再丟漢陽,憑什麼讓他當大元帥?
這樣一來,同盟會的代表就算是在堅持,也不好說什麼了,畢竟事實擺在那里。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選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因為黎元洪在湖北前線的原因,則由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趕赴南京組織臨時政府的籌建。可這個時候的黃興也不樂意了,他以同盟會總理孫中山尚未回國為借口,便沒有趕赴南京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