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無疆 第九十二章 南京臨時政府

作者 ︰ 公子墨軒

()要說南京臨時政府能夠這麼快的成立,卻是怎麼也繞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譽為「民國產婆」的立憲派代表人物趙鳳昌了。

此人早年因作為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幕僚而聞名,在後來的戊戌變法、東南互保、《蘇報》案中,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作為很有影響力的立憲派代表人物,在武昌起義之後的中國政壇上,此人表現更是活躍。

孫中山抵達上海的時候,南北和談其實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早在12月20日,唐紹儀和伍廷芳在第二次談判結束的時候,雙方雖然在停戰的協議上達成了共識,但是對于南方革命黨人要求清廷承認共和的這一提議,雙方卻怎麼也談不攏。

雖然唐紹儀個人表示贊成共和,可是他一個人代表不了清廷,更代表不了北洋。姑且不說袁世凱以及北洋諸人的想法,單單一個清廷就已經繞不過去。要知道,滿清內部當初之所以答應袁世凱和談,其底線可就是保證皇帝不退位,實行君主立憲制。這樣一來,直至孫中山回國,清廷都還沒有為革命黨的民主共和這一政治主張發表意見,這就使得等的心里不耐煩的革命黨人心里愈加的不滿了。

上海南陽路10號的惜弄堂,在辛亥年,沒有一座民宅能夠像它這樣熱鬧。它的主人,正是被清廷開缺,永不錄用的趙鳳昌。

辛亥年,已經五十五歲的趙鳳昌正在電報局中擔任一份閑差,這份差使,還是當年張之洞念及舊情,為他謀得的。此人雖然賦閑,然而,當時的中國,卻沒有一個人比趙鳳昌有更加深厚的人脈資源。無論黃興、陳其美這些革命領袖,還是張謇這些地方咨議局領袖,都是他的座上客。許多影響歷史的人事布局,也就是在惜弄堂談笑間完成的。

抵達上海的第二天,在黃興、宋教仁等人的陪同下,孫中山就來到了各界名流政要趨之若鶩的惜弄堂前來拜見。

「趙老先生安好,孫文此番前來卻是叨擾了。」不管孫中山如何的意氣奮發,但是在這里卻是表現的很低調。

「中山先生客氣了,先生作為革命黨領袖,此番能夠前來寒舍,實在是蓬蓽生輝啊!」趙鳳昌哈哈大笑著,顯得極為熱情。

「孫文此番前來,是有些許困惑,想要向老先生請教,還請老先生能夠悉心指教。」

「哪里哪里,老夫已經不居朝堂,不問政事久矣,當今革命大勢已成,共和之日指日可待,我一閑雲野鶴,哪有什麼可以指教的。」趙鳳昌話雖這樣說,但是對于孫中山的求教,還是相當受用的。當然,該有的自矜還是要的。

「老先生說笑了,想我輩革命黨人,歷經萬般磨難,方有今天之局面,可如今國內局勢復雜,南北和談又成僵局。我孫文久在海外,消息蔽塞,對時下局勢卻是百思不得其解,現在亟須趙老先生這樣德高望重的人士指教。」

「既然如此,老夫倒是有一些淺見,還請中山先生斟酌。」孫中山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趙鳳昌也不好在繼續打哈哈了。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原則,開始詳細的向孫中山解讀了武昌起義之後,中國政治發展演變的大勢所在及存在的問題。

「簡而言之,老夫認為中山先生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盡早的為南方光復各省建立統一的政府,這樣才能有效的號令南方各省,才能組織北伐,逼迫清廷妥協,早日達成共和。」

孫中山等人對趙鳳昌的提議均表贊同,尤其是陳其美,他早就盼望著同盟會宰執中國政壇的這一天了。目的達到,孫中山就此告辭離開。

看著已經遠去的一眾同盟會高層,趙鳳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表面上看,趙鳳昌是在幫助同盟會,可是事實上也只有他自己知道,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袁世凱。

由于清庭內部強硬派遲遲的不願讓步,讓南北和談幾度陷入僵局。現在趙鳳昌給孫中山出了這麼一個主意,這樣做不僅可以打破目前南北和談的僵局,而且還為將來袁世凱的上位掃平了障礙。畢竟,如果沒有南京臨時政府的過渡,而通過南北和談接手清廷移交的大權的袁世凱,勢必將會成為一個尷尬的人物。一個乘人之危火中取粟的奸臣、權臣,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將來史書上,都不會留下什麼好的印象。

而現在用孫中山,用南京臨時政府過渡一下,一切都是那麼順利成章,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天成。

被趙鳳昌重新打開了一扇窗戶的孫中山,回到寓所之後就主持召開了同盟會最高干部會議,黃興、宋教仁、陳其美、胡漢民、汪精衛等參加。

「前面,趙鳳昌老先生的話,諸位也听到了,我是深以為然。」看到在座極為都是點點頭,孫中山壓抑住內心的欣喜,接著說道︰「如今南方各省雖已光復,但各自為政,政令、軍令均不統一,從而給了清廷可趁之機。現在我們有必要盡快的成立臨時中央政府,號令各省組織北伐,推翻滿清政府的腐朽統治。」

「先生說的很對,我們同盟會一支推舉中山先生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一職。」這話是黃興說的,此時的他早已沒有兵敗武昌的那種頹喪。

「先生和克強說的,我都表示贊同。可是,我們的臨時政府體制究竟是實行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呢?」這個時候,宋教仁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對于宋教仁的問題,在座諸位還真的不好回答。要知道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共和制普遍有兩種,一種是議會共和制,又稱責任內閣制,議會是國民的代議機關,擁有立法、組織和監督政府等權利,責任內閣制下的總統只有虛位,沒有實權;而另一種總統制就不一樣了,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攬行政權力,統帥三軍。兩種制度下總統的權利截然不同。

鬧了這麼多年革命,此時更是將要成為總統的孫中山顯然很清楚這一點,理所當然的是選擇總統制了,誰願意做個台上有名無實的傀儡啊?

孫中山選擇總統制,可宋教仁卻不樂意。此人是典型的書生意氣,理想主義者,拿著書本上學到的那些生搬硬套,頓時滔滔不絕的開始向在座諸人講述內閣制的好處。可他也不想想,當時的中國有幾個識字,誰知道民主是個啥啊!

對于孫中山和宋教仁兩人的分歧,一時間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只能提請讓各省都督代表表決通過。雖然如此,但是因為即將建立屬于革命黨人自己的臨時政府,這樣的喜悅之情很快就沖淡了此前會議上的種種不快。

第二天,黃興、宋教仁前往南京,紛紛開始為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確定政府體制的事宜游說各省都督代表。作為四省地盤的實際掌握者,手中握有四票的共進黨,理所應當的成了同盟會首先游說的目標。

趕到成都的肖沐白,收到王寵惠從南京發過來的請示電報,只是稍稍看了我一眼便同意了同盟會那邊的建議。要說這個時候,革命黨人這邊雖然人才濟濟,可是細說起來,還真沒有誰的威望能夠蓋過孫中山的。

12月29日,各省都督代表會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十七張有效票中,孫中山以十六票當選。

1912年1月1日,星期一,孫中山身穿黃褐色呢質軍服,頭戴嵌有紅邊的軍帽,從上海哈同花園乘馬車到達上海北站,乘坐專車前往南京。滬寧線上,每到一個車站,都會看到上萬民眾集合在那里,目送孫中山通過,高呼」共和萬歲「口號。

當天,抵達南京的孫中山正式宣誓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一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國之無疆最新章節 | 大國之無疆全文閱讀 | 大國之無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