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維但笑不語,老人也不客氣,戴上花鏡仔細看壇口的封泥,又用鼻子聞了聞,轉身說道︰「安安,甭小看這兩壇,尋模到手得費不少心思呢,是吧,小維?」
鐘立維點頭,老爺子伸出三根指頭︰「得有三十年吧?」
「只多不少!」
老人象得了寶貝一樣眉開眼笑,給人家做了一輩子菜,畢生就好這一口,尤其鐘睞竹葉青。
老爺子高興得說︰「好哇好哇,有小維伺候著爺爺的胃,小川照顧著譚記的手藝,爺爺知足著哩!」
陳安也很開心,她從小就吃爺爺做的菜,那時大院里的孩子不下二十幾個,又以男孩居多,爬樹摔跤,學軍姿學射擊,令大人們倍覺自豪;上房堵煙囪,下地堵下水道,也能讓大人們氣得跳腳。
大人們閑聊時,就給這幫孩子劃了兩派︰一派以霍河川為首的「有眉有樣」型,干了壞事那也咋得象模象樣,你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也說得在理兒,讓大人們憤怒之余又不好太發作,只好吃個啞巴虧。有回霍河川帶人拆了一輛停在院里的吉普,據說是想研究一下發動機的原理。
一派以鐘立維為首的「胡作非為」型,那是逮什麼破壞什麼,看上什麼物件,那物件總得不了好,一準兒給毀嘍,正常的小孩在呵護里長大,而他是在他老子呼喝加大棒的政策里長大的。
禍事過後大人們常說,這些小子比老子英雄,個個都是好孩子,誰小時候不犯個錯,沒個好奇心呀。
但有一樣,這些孩子千萬別咋在一起,不然咋死了,把房子點著都不帶驚奇的。
尤其一放了假,再趕上大人們集體出個差什麼的,大院里真成了「老虎不在山,猴子稱霸王」了,沒人看管不算,最主要的是連口熱乎飯也吃不上。
大人們犯難了,那就商量吧……最後四十多歲的譚師傅帶著妻兒和一雙好手藝入駐了大院,這里總算有了個食堂。
要追溯起譚記的手藝,那得從清光緒年間說起,譚師傅祖上福州,燒的拿手好菜就是佛跳牆,在當時福州那是一絕,後來美名傳到北京,被光緒帝請到皇宮做了御廚,手藝一代代傳承下來。
等到大院拆遷後,霍河川賺了錢,出資給譚記尋覓了一處地段絕佳的店面,譚記才正式在餐飲業掛牌營業。
……
一老兩少喝著茶,絮絮地說著前陳往事,都不禁有時過境遷之感,那沸騰的大院,一幕又一幕的鮮活場面,又讓人忍俊不禁。
保姆過來說,晚飯準備好了。
老爺子笑了︰「你們去吧,爺爺累了,要去休息一會。」
陳安和鐘立維扶老人躺到搖搖椅上,老人笑眯眯的︰「多吃點,爺爺的手藝可不減當年哩。」
~下午還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