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的影子散文集 第一章 菟絲的影子-夢中的故鄉(原創歌曲散文)

作者 ︰ 鐘離嫣雪

夢中的故鄉

在那個遙遠的地方

那是夢中的故鄉

白雲在山腳下游動

羊群在草原上飛翔

在那個迷人的晚上

見到了美麗的姑娘

那眼楮多麼的深情

那歌聲激動著心房

啊——

琴聲悠悠

啊——

泉水叮當

啊——

花兒飄香

啊——

月影雙雙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生活居住在一個很小的古城。

那里被人們稱之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是全國四大制種基地之一。

每當午夜夢回、那里濃濃的泥土的氣息,以及點點滴滴的童年的記憶,總是縈繞在心底。這里且不說它豐富的資源和特產,只說它的風光古跡。

記得,在那個戈壁綠洲上,有個很大很大的寺院。每當節假或廟會,廟里定然是香火鼎盛、人潮涌動。你在這個小城市里,隨便問個本地人、他都會知道這大名鼎鼎的地方——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古城西南部,創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O98年),原名迦葉如來片寺,是甘肅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築遺存。

內有釋迦牟尼的側身像,即大臥佛,臥佛為木胎泥塑,金裝彩繪,全身長34。5米,肩寬7。5米,光耳朵就有2米多長,是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像。

那里還擁有最有名的丹霞地貌美景,列全國第二大丹霞地貌。

在我的感覺和聯想中,可以這樣描繪丹霞和戈壁的景色。

塞外家園

天池純潔透明的鸚鴿嘴

可是在鳴唱

那反彈琵琶的手

丹霞層疊的異彩

化做條條絲帶

為雍懶的山脈裝點春裝

祁連碧綠如披紗少女

融女兒的柔媚戈壁的豪放

絲綢襯托夜色中的明珠

塞外戈壁

以酒的醇香透出浩瀚

奇異的沙石隨風邀君共賞

金色的種子

藍天白雲飛鷹羊群

風和日麗之時

一片美麗祥和

詩中的天池,就是位于古城周邊、海拔2300米的鸚鴿嘴水庫。

這里的丹霞地貌群,有紅、黃、白、綠、藍。樣子很像用調色板順著山勢起伏調出的波浪狀彩帶,不僅色彩斑斕而且面積很大。

有記者形容那些從山頂斜插山根的景色,猶如斜鋪的彩條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層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艷麗,讓人驚嘆不已。

除此之外,這里的景色在秀麗與蒼涼中還會給你一種強烈的反差。

走過丹霞,走過絲路明珠。站在茫茫戈壁,映入眼底的會是漫天漫地的褐色,褐色的石頭,褐色的泥土,褐色的生物。如果你一定要去分辨研究它們之間顏色的差異,那就只有透過褐的直覺看內在了。因為在這里就連植物的表皮上,都會被蒙上一層淡淡的灰褐色。

沒有見過戈壁和沙漠的人,很多都會把戈壁和沙漠的概念混淆。

其實,大戈壁的景色絕對不同于沙漠,它是介于沙漠與泥土還有石沙膠合而成。

戈壁的地表主要由沙粒礫石組成。可是你要是好奇的扒開表層的沙石,下面又是厚厚的泥土。甚至有的地方由于隨風飄來的塵霾經雨水長年滲透層積,地表淺層也會堆積著厚度不同的泥土,在往下仍是交叉層疊的卵石層和沙礫層。

嬉嬉!!說真的,戈壁很像是不能吃的千層餅。

戈壁的風淒涼而沒落,讓人聯想起古時的殺場,靜靜的聆听似乎也會有戰馬的嘶鳴,听著它狂放淒涼的回音,常常有種浴血沙場兩軍對峙的幻覺。

在大戈壁上看石頭,很容易就能讓人把書本上的詞匯-怪石凌汛,做出最深層的視覺理解。

那一塊塊神似各類生物的石頭,從骨子里透出一種異樣、古怪,使人不得不聯想萬千,它們是否是造物主為了回避人類有時過分強烈的好奇,故意雕刻而成,以至于每塊石頭都擁有著詭異而神秘外觀。

好在戈壁的石頭樣子雖然很古怪,可是它們的特征是滲透性極好。

要知道戈壁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僅生長一些紅柳、駱駝草等耐旱植物,而且經常的刮風。要是石頭們在沒有了這個特點,那植物真不知道怎麼生存了。

有人說戈壁給人最大的感觸就是,粗狂豪邁,讓人不由自主的迷失在它雄渾壯闊的神韻之中。

在我的眼中和感受里,戈壁上隨處可見的就是粗造的沙石,礫石。(注解哈︰礫石;就是拳頭大小到指頭大小的岩石,由于長年累月日曬、雨林和大風的剝蝕,稜角都逐漸磨圓,就變成了我們所說的學名叫礫石的家伙。)它們的個頭都不會很大,長相也各式各樣,多邊的,橢圓的,片狀的,不過都以圓字為主。走在大戈壁上,腳下面總會感覺發出沙沙的聲音。

那一條條一道道,沒有生命氣息已經干枯了的河流溝渠,好象是孩子們繪圖板上的圖案一樣,交叉盤橫在地面上,以各種形態不規則的靜臥著。

每每腦子里出現這些景象的時候都會想,可能只有真正的目睹那種景色,才能確切的領會到︰極目荒絕人跡稀,千沙萬疊蹤何處。飛石寒雪鳥孤鳴,夢里梨花盡欲銷。的意境吧!

在這荒涼的戈壁上有一種小小的植物,既不美麗也不明艷,可是它卻擁有著不可思意的神奇的毅力。

]只要你走進戈壁,就可以看見這種其貌不揚植物,稀稀拉拉地散落在戈壁灘上,頑強地生存在這片貧瘠的荒漠。在當地這種不起眼的小草,這里的人們都叫它駱駝草,也就是書上說的荊棘草。

它矮矮的好像小球一樣伏臥在地面上,即使在惡劣的環境它也能傲然生存。它的頑強和毅力,可以震撼任何的生命。

在這種草的中間,會有一種奇怪的小動物出沒。它的樣子有點象蛇,可是又長著四肢腳爪。

這里的人們通常叫它四腳蛇或女圭女圭蛇。不過正規的說,它們是一種居住在沙地洞穴里的蜥蜴。這些似蛇非蛇的小東西們,最喜歡在駱駝草周圍跑來跑去。仔細看看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圓圓的腦袋,小巧分叉的舌頭,和四個古怪的腳抓、及尖尖的尾巴。它們的個頭不大,也就十多厘米長,黑不溜秋的背部與雪白的肚皮形成鮮明的反差。

它們的樣子一點都不好看,因為它們不是真正的蛇類,所以它們都不怕太陽。

正午時分它們會一個個的爬出自己的洞穴,靜靜地趴在沙地上,長長的尾巴朝背部卷成一個圓圈,悠閑自得的任由太陽炙烤。

在沒有人打擾它們的時候,它們會懶散的匍匐在地上,動也不動。灰褐色的皮膚讓人感覺,它們更像一根根干枯的小木棍。

看它們雍懶散漫的樣子,會讓人產生它們行動一定非常遲緩的錯覺。其實當需要的時候,它們會是反應敏捷,速度及快的小家伙。它們小小的圓腦袋,會在不停的快速晃動中注視敵情,當危險靠近時飛一樣的跑開或鑽進洞穴。

這些小家伙們雖然樣子有些奇怪丑陋,可是秉性卻是單純溫柔的。

你看不論對它們走近的,是心懷叵測想要撲抓它們的凶手,還是正常行走的路人,這些小東西都不會象其它動物那樣,立刻逃跑或跳起來攻擊你。反而會吐著它們小巧的舌頭,眨巴著它天真頑皮的大眼楮幽幽的望著你。

那溫存信任的眼神讓人會忽然有種,想要去觸模它們的感覺。在這種情形下你會不由的對它們的習性產生好奇,迫切的想多了解這個古怪的小東西,在它那好象丑陋的表皮下,怎會擁有著完全不同于外表的強烈的吸引力。

看著可愛溫柔的小女圭女圭蛇,在想想戈壁的沙塵暴真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說起戈壁上的沙塵暴,可能不會對它皺眉頭的人少之又少。這或許是因為人們能了解和看見的,只是沙塵暴的危害吧。

不過不管怎樣,大多數的時間,戈壁是寧靜而安詳的。

置身于戈壁,把眼光從地面放遠,牧羊人裹著氈皮手拿長鞭,高聲的吆喝著。

隨著吆喝的聲音和鞭子劃破干裂的天穹。一群群羊兒溫暾的漫步。天地相連,不知道是天空中的白雲下凡來到人間搗亂,還是地面上的羊兒、化做朵朵白雲一樣的精靈。

羊群在地面上慢慢的走著,一邊啃咬著那些在石縫中努力鑽出,想要證明枯寂的大地生命力存在的無名小草。一邊悠然地欣賞著晚霞如血的美麗。天空中飄蕩的雲朵好像在起舞,黑色的飛鷹在天空不停的盤旋。天地間被風中的細微的沙塵,勾芡的混沌迷茫。所有的一切都是摻雜著泥沙描繪而成。

閉上眼楮,思緒在空氣中回旋。兒時的歡樂,在我找回理智的這一刻回到腦海,飄入心的耳朵。

那些模糊的記憶,在雨水和歲月的沖刷里,變成生命之樹的年輪。在沒有陽光的空隙里,依然頑強的生長。

回憶起茫茫戈壁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大海的沙灘,想起在海邊嬉戲尋找貝殼的伙伴。

完全不同的景色,完全不同的心境,走在海邊柔軟沙灘上的你們,能想到大戈壁獨特的丹霞,以及它的堅硬和粗糙嗎?

一陣音樂的聲音響起,那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止住了眼淚的傷口,漸漸的愈合多年流失的傷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菟絲的影子散文集最新章節 | 菟絲的影子散文集全文閱讀 | 菟絲的影子散文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