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添被提名為副鎮長候選人,這只是提拔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組織考察了。
對于組織考察,丁添並不陌生,每年都有,組織考察大致分為三種。
一種是對領導班子的考察,主要考察整個班子的整體運作,考察結果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檔次。
令一種是對個人的考察,主要考察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考察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
這兩種考察其實就是考核,每年一次,考核結果一般不公布,不管考核結果怎樣,從未見對個人利益尤其是升遷有什麼實質影響。
考核結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是是上級領導怎樣解讀,考核好了,說是該同志群眾基礎好,工作兢兢業業,考核不好,又會說該同志干事大膽創新,難免會得罪人。
大家對此都習以為常、不以為然了。
丁添從不在考核上做文章,他會一律劃上「滿意」、「優秀」最高檔的評價,機關干部也大多如此。
這樣的考核反而促成了機關一個為人處事的原則,那就是你可以沒有關系很好的同事,但絕不能得罪同事,因為考核的時候,一張差票也許就會令你的考核結果一落千丈。
還有一種就是對提拔對象的考察。一般先推薦,在鄉鎮主要由黨政班子成員、中層干部、村支部書記推薦,但推薦的分量卻不同,主要是黨政班子成員推薦的情況(班子成員一般早已踫頭,明確了組織意圖),而中層干部、村支部書記的推薦情況最多是作為參考。
參加推薦的人其實都明白,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過是組織意圖或是領導意圖的一種表現形式,很多同事常拿推薦開玩笑,看誰能夠領會組織意圖,猜中推薦人選。
接下來便是談話環節。上級組織部門的領導兩兩一組,分別和談話對象交流,一般問兩個問題,「你推薦了誰」、「該同志有什麼優缺點」。
丁添很討厭這種形式,一來要盡量揣摩組織意圖,這樣才顯得自己靠近組織,二來還要搜腸刮肚,用盡量豐富的語言贊美提拔對象,這樣才顯得自己思想境界高,對此事認真。
丁添還記得有一次考察,也是問該同志有什麼優點,丁添答道︰「該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績。」
原以為答的夠全面了,可負責考察的領導還問︰「還有嗎?」
丁添不好意思說「沒有了」,繼續說︰「該同志工作熱情,大膽負責,開拓創新,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可他們仍然問︰「還有嗎?」
丁添實在想不起還有什麼,只好無奈地說︰「沒有了。」那時,丁添想,提拔對象似乎應該像神一樣完美。
最討厭的是有時非讓說缺點,明明是提拔,還要說缺點,明白人只會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什麼「學習不夠了」、「創新不夠」了,千萬不能說事關原則的缺點。
這次對丁添的考察,因為上級已經明確了考察對象,省去了推薦環節,主要是談話環節。
雖然考察在某種程度上只是走過場,但丁添卻沒有掉以輕心,畢竟誰都想追求完美,以免節外生枝。
領導班子是最知道組織意圖的,他們絕不可能和組織作對,再說,還有張海掌控大局,是不用自己操心的,丁添想。
村支部書記好說,丁添任辦公室主任近四年了,和他們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出于尊重,丁添給他們打了電話,支部書記都表了態,有的還提前該口,說是恭喜「丁鎮長」了。
中層干部比較復雜,丁添覺得必須區別對待,有的打了招呼,而對潛在對手是絕不能打招呼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考察的當天,丁添的心情格外好,見誰都笑呵呵的,知道情況的同事有的向丁添表示祝賀。
「丁主任,恭喜了,要高升了,」李濤拍著丁添的肩膀,寒暄著。
李濤自從拉票選上副鎮長後一直不如意,組織上沒有證據證明他拉選票,沒有對他進行處理,雖然鎮人大會已經宣布他當選副鎮長,但市委仍未落實他的副科級待遇。
「哪里,哪里,還早著呢,」丁添客氣地說,「還要多向李鎮長學習。」
考察的領導就要來了,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按排名站好,在辦公樓前等候,他們對組織部的領導都是高看一眼。
考察的領導,一共四人,一個副部長、一個科長、兩個工作人員,他們都是面無表情,不苟言笑,和鎮領導握手示意後,便到了接待室。
對于干組織工作的人,丁添也認識不少,他們平時吃喝玩樂樣樣在行,倒是工作的時候,惜字如金,顯得很神秘。
他們是帶著組織意圖來的,要確保考察結果符合組織意圖,倒也難為他們了,丁添想。
一切按照慣例,不到一上午的時間,考察也就結束了。張海等領導熱情挽留,但組織部的領導說要回去復命,便匆匆離去。
丁添知道,考察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留下的。
第二天,在辦公樓醒目位置張貼了公示,公示七天,設立了舉報電話。
公示期間,有人舉報說丁添人浮于事,整天花天酒地,因是匿名舉報,並無大礙。
不過,丁添覺得鎮政府有的人也真夠居心叵測的。
公示期滿後,鎮人大又召開了會議,正式補選丁添為副鎮長。
新的歷程即將開始。
不知等待丁添的是坦途,還是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