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前世約了你 作家樓鳴方

作者 ︰ 黃成松

作家樓鳴方

人生因為有著很多人們惦記的東西,所以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惦記。有人繪畫,有人詠詩,途徑不同,方法各異,卻是殊途同歸。詩之于畫,似乎就像是魚之于水,分開不得。從一首詩中可以看出一幅畫,從一幅畫中卻能解讀出很多首詩來。于是天賦高者,做了畫家,愚鈍者,卻只能做詩人。更有那高明的,詩人,畫家,兩者都做了,而且做的有聲有色,水城作家樓鳴方,就是這樣的人。

我小學升初中後,樓鳴方做了我的首任班主任,在他的燻陶和影響下,我愛上了寫作,愛上了文學。至于這樣一個著名的作家,為什麼會在我就讀的初中里出現,後文自會交代。在我所要講訴的故事里,樓鳴方先生將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場,盡管他身上有很多耀眼的光環,如︰他是我們小城第一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是我們貴州第一個早在少年時代就出版個人作品的作家,是詩壇元老,也是畫界名宿。只有當你把一個人當做普通人來看待的時候,你的思想才會客觀,隨之,你的言辭才會中肯,才會有說服力。這是樓鳴方先生曾經教導我的做人為文的道理,今天,他的學生就遵循這種思路來描述他老師的風雨歷程,我想他是高興的。

樓鳴方先生是我們奢渡河走出來的,有著奇特的人生遭遇。他的人生就如奢渡河水,在高山峽谷間,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在很小的時候,樓鳴方就以文才名世。那是個冬天,一幅春聯使只有十歲的樓鳴方一鳴驚人,從此在文壇開始嶄露頭角。我們西南地區春節的時候,有很多民俗,在春節到來時,貼春聯是最為流行的。

那年,米羅的老學究姚秀才照常在春節的時候把桌子擺在了村公社的打谷場寫起對聯來。這個老學究是勢力眼,很看不起窮苦人。于是,當出生貧農的樓正軒,樓鳴方的父親去找他寫春聯的時候,老秀才就在對聯里挖苦了樓家。

對聯是這樣寫的︰

一屋同居三戶人,戶戶生輝;

四世同堂七男子,都是白丁。

橫批︰寸土寸金

這幅對聯,表面上看是贊美樓氏三家人丁興旺,四世同堂,其實暗地里是諷刺他家枉自有七個男兒,卻個個都是沒有文化的人。三家一二十口人人居住在一棟房屋里,房屋空間有限,自然是寸土寸金了。老秀才自忖樓家無讀書人,對聯中隱晦的含義無人能通,甚是得意。

那時候,樓鳴方剛上學兩年,卻是認得不少字,都了好些書了,在課堂上老師也給他們講講對子,對聯貼出來後,居然被他看出了玄機。十歲的樓鳴方放學回家看到家門口的春聯,就認認真真的品讀了起來,卻越讀越不對味,他看著那「生輝」、「白丁」、「寸土寸金」的字眼,突然想到老師在學堂里說過的一番話︰有些對聯愛用諧音或者隱喻諷刺人,看上去寫的是好事,其實卻是反面的意思。最後他終于看懂了老秀才真正的用意︰你家一間屋子住了三戶人家,戶戶屋里都是塵土飛揚(生輝,生灰的隱喻);一家四代人有七個男子,都是沒有文化,貧苦寒酸的老百姓。

小小的樓鳴方感覺到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氣憤的扯下對聯,一路小跑來到打谷場,此時,樓正軒回家貼好春聯後,又來到打谷場觀看老秀才揮毫潑墨。樓鳴方氣呼呼的把春聯拋擲在老秀才桌子上的時候,老秀才心中有鬼,臉紅了︰

「小鳴方,你家的對子拿回去貼了嘛。」

小小的樓鳴方實在是氣的說不出話來,急出了眼淚,只是把對聯打開,無聲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樓正軒一看樓鳴方手里拿的居然使是他剛剛貼在堂屋的對子,發火了,就大聲的罵︰

「龜兒子,你是活膩了,你把那對子扯下來干啥,啊?!」

樓鳴方一听父親罵他,委屈得哭了,指著老秀才,道︰

「爹,他寫對聯罵我們家!」

樓正軒有些驚訝,但他寧願相信秀才,卻不相信自己的兒子,他揚起了巴掌,要打樓鳴方︰

「你這兔仔子,真反了你啦!」小鳴方閃開了。

恰好這時,村里在縣城工作的楊二先生回家來過春節,正好經過,把這一切看在眼里,他仔細閱讀孩子手中的春聯,聯系樓家的背景,也看出了門道。但他覺得大庭廣眾下揭別人的短不好,老秀才是讀書人,最愛面子,同時看到這孩子如此聰明,孺子可教,就有意出來打圓場。

楊二先生幾步走到小鳴方的面前,接過孩子手中的對子,毫不客氣的扔在地上,道︰

「孩子,別站這兒,冷。走,跟二伯回家去,給你糖果吃。」說罷拉起小鳴方,冷笑著經過老秀才的桌子前,秀才的臉更紅了。

楊二先生把樓鳴方領到家里去以後,還果真給了孩子糖果吃,讓十歲的小鳴方很是高興。楊二先生問他︰

「鳴方,你上學啦?」

「嗯,上了兩年了呢。」小鳴方怯怯的道。

「哦,怪不得,你今天看出來了。」

這句話無意中就暗示小鳴方從對聯里看出來的一切事是對的,自己得到了肯定,小鳴方像吃了蜜糖一樣甜,興高采烈的道︰

「二伯,我還學會寫對子了呢。」

楊二先生也在為自己發現了一個人才而高興,看到小鳴方如此機靈,就有意考考他。楊二先生道︰

「鳴方,那你就為你家的大門寫一幅對子,二伯這里有筆有墨,你仔細想想看,你出對子,我來書寫,好不好?」

小鳴方略為沉吟,道︰

「二伯,我看姚先生那幅,改一改就可以用的。」

楊二先生听了很是驚訝,听這孩子的話,似乎還有奇招,就兩眼放光,連連點頭,道︰

「你講出來,我寫。」

小鳴方道︰「原對聯是‘一屋同居三戶人,戶戶生輝;四世同堂七男子,都是白丁’,我看換幾個字就可以了。上下聯就改成︰‘一門三戶七男子,四世同堂;五親八戚頌六和,琴心劍膽’。橫批則改為‘百代千秋’。二伯,你看這樣,好不好?」

楊二先生听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一個小孩之手,一向以學問自傲的他,居然震驚得目瞪口呆。不由嘆道︰這孩子不簡單啊,一幅罵人的對子,隨便調整一下結構,更換幾個字,就變成了堂堂正正的頌歌了,而且每一句都很有針對性,對老對子做了有力的反擊,你說我們都是白丁,但我們卻擁有琴心劍膽;你看不起我們家庭貧窮同居一屋,但人們都贊揚我家庭和睦,而且我們是希望這種和睦百代千秋的繼承下去。真是絕了。

第二天,由小鳴方自己擬就的對子一粘貼出來,就引來不少人觀望。人們評頭論足,大肆褒揚,小樓鳴方一夜之間文名遠揚,享譽鄉里。

楊二先生看到了小鳴方的潛力,深知此子加以深造,必成大器,就建議樓正軒把小鳴方送去城里念書。樓正軒經歷對聯事件,感受到了沒有文化的苦楚,欣慰的是,聰明的兒子挽回了他的面子,維護了家族的榮譽,看到兒子如此聰明過人,就下定決心,送兒子進了縣城的縣立高小。

進了城的樓鳴方就像老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藍天,潛能得到了深度挖掘和開發。樓鳴方受到楊二先生無微不至的照顧,楊二先生毫不吝嗇的把一肚子學問都傳授給了這個表兄弟的兒子,使得這個天才兒童進步飛速。還在上初中的時候,十五歲的樓鳴方就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發表了很多詩詞歌賦,同時還出版了個人作品集,而且銷量不錯。

這個時候,樓鳴方還迷上了繪畫,楊二先生鼎力支持。通過自己的人際關系,楊二先生找到了縣城的一個老畫家做小鳴方的導師。學畫月余,樓鳴方就基本入門了,畫出來的東西,形神兼備,不僅很有意境,而且很有靈性。老畫家很欣慰,經常自豪的說︰

「我這一輩子,有了這麼一個好弟子,可以封筆了。」

我看過樓鳴方的《奢渡河風光》《鳳凰山下》等水墨畫,確實是潑墨寫意,自然流暢,生動活潑而且意境高遠,果然出手不凡。老實說,我對故鄉的熱愛,完全是因為看了樓先生的水墨畫後,才開始對家鄉有了些許熱愛的感情的。

少年一路飛黃騰達的樓鳴方,得到了各方面授予的榮譽,用他的話說,那時候,全國各地看過他的詩作和繪畫的,好些人都給他寫信,曾經一個月里,他收到了4756封信。這絕不是樓先生自我吹噓,根據樓先生當時的知名度,這個來信的數量,也許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去我們縣城找找八十年代初的舊報舊雜志,你會發現,有些報紙通篇都是關于少年作家兼畫家樓鳴方的報道。不是今天在某某地搞新書發布會,就是明天在某某地搞畫展。那時候的樓鳴方,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盡看長安花」。

然而,很可惜的是,這樣一個有著美好未來的天才,卻因為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很多年前的那個早晨,從縣城出發開往我們米羅的一趟客車上,即將高考進入大學的樓鳴方,在車里跟一群家鄉百姓聊得甚歡。沒有人想到,那趟客車,正一步步把人們帶往邪惡的深淵。

客車在烏蒙群山里像一條蝸牛匍匐前進,來到了一個叫八大彎的地方。這個地方山高坡陡,山的垂直高度達到了1000多米,公路沿著山勢盤旋而上,中途要經歷八個彎道,周圍是懸崖峭壁,環境極為惡劣。每逢晴初霜旦,山間雲霧繚繞,交通事故頻發。

那個出事的早晨,山間奇跡般的沒有一點雲霧。司機是怎麼把客車開下懸崖的,沒有一個人知道,據後來的幸存者樓鳴方說,出事的時候,他正坐在窗邊,回頭往窗外望去的時候,卻發現客車漂浮在了半空,他的第一反應是,翻車了。出于人本能自救的反應,他抱著頭蹲在了座位下,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仿佛睡了一覺醒來,年輕的樓鳴方發現自己躺在床上,周圍還有很多床位,就是想不通到了哪里。細心的醫生發現樓鳴方醒來後,就小聲告訴他,他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車禍,頭部嚴重受傷,已經昏迷了一個多月,醫院舉全院之力,精心照顧他,奇跡出現,今天他終于醒過來了。由于他的腦組織受損,得小心躺在床上休養。

听了醫生的話,樓鳴方的第一反應是自己這輩子就這樣完了,想想前世今生,無限傷感,傷心的哭了。那一刻,這個曾經笑傲天下的少年,第一次感到了孤獨和無助,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樓鳴方是那輛客車上唯一幸免于難,從死神手中把命撿回來的人。哭了近一個月把身體都哭垮了的樓家父親和母親,還有整整一個月都悶悶不樂,長吁短嘆的楊二先生和老畫家,听到樓鳴方醒來的消息後,一起趕來醫院探視。老人們又悲又喜。楊二先生看著這個雖然不是自己的兒子,但自己卻視為己出,一手培養起來的孩子,悠悠的道︰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鳴方,好好堅持下去,屬于你的輝煌,還在後頭呢。」

老畫家一生就只有這麼一個弟子,他握著徒弟的手,道︰

「我還等著如何教你為水彩作色,你一定要好好把病養好,再來畫室找老師,繼續你的老本行。」

後來我們水城修縣志,作為縣志編撰委員會的樓鳴方,在《水城鄉賢札記》中,熱情歌頌了厚德博學、扶持晚輩不遺余力,為人大公無私的楊二先生。他說,沒有楊先生這個伯樂,沒有他那一雙世事洞明的慧眼,就不會有他樓鳴方的今天。同時樓鳴方也給了老畫家極高的評價。在那本札記里,他聲情並茂的回憶了當時已經故世的老畫家,他說,沒有單天祥老師,他的學問就缺少了詩情畫意,是單先生給他打開了通往天堂的另一扇門,使得他能夠領略人生不同的精彩。

樓鳴方醒來後,高考已經過去了十幾天。同時,因為他的腦震蕩的緣故,醫生建議得要幾年的時間休養,不能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一場車禍,就這樣奪走了他的大學夢。病後康復的樓鳴方,在楊二先生的斡旋下,進了當時水城唯一的最高學府,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繼續深造。

畢業後,樓鳴方干過很多工作,並且還在我們家族的老家鹽井古鎮干了一任鄉長,由于厭惡官場,向往學問和自由,他棄官不就,來到了我們米羅中學,做起了一名中學老師。此後,又東遣西調,先去了縣財政局,後來又去了文宗局縣志辦,最後回到水城文聯任主席,再沒有更換過工作崗位。但由于那場車禍,樓鳴方的頭部留下了後遺癥。每當他工作量稍微大點,用腦過度或者刮風下雨,他的頭部就會劇烈的疼痛,使得他無法正常工作。這大大的影響了他的文藝創作,此後作家的作品量開始減少,最近幾年,差不多沒有再創作,只是平時幫幫年輕後輩寫寫書評,作作序。然後就是去研究周易。

我讀初中的年代,恰逢樓鳴方先生在米羅中學任教員的時期,我這個來自窮鄉僻壤的毛孩子,有幸成為他的學生,並與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在前世約了你最新章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文閱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