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前世約了你 詩意地棲居

作者 ︰ 黃成松

那次我從學校圖書館借來海德格爾的書,柏安知道了很感興趣,建議咱們兄弟上網交流。我完全同意。

柏安問,你的海德格爾看得怎樣了。

我說,剛看完他的《存在與時間》,覺得這老頭子,具有很濃厚的詩人氣質。

柏安道,海德格爾很推崇德國古典浪漫詩歌先驅荷爾德林的詩,他認為荷爾德林是最純粹的詩人,受詩的天命的呼喚,直寫到詩的本質,既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思想家。

我道,難怪他的書里老是提到荷爾德林。

柏安道,我給你發一段話,就是海德格爾對荷爾德林的詩歌比較全面的評價︰

「荷爾德林今後,這就是說,從來日想入曾經,是個詩人,因為他吟詠過了吟詠之本質。他可以這樣做,因為他同時是歌唱家和思想家。荷爾德林的《長成恩培多克勒斯的根基》,《消逝中的形成》,《論宗教》以及《俄狄普斯王》、《安提戈涅》兩譯著中包含的深義,誰要是稍微加以思考而說了,他就是一位思想家,而這個思想家又超出了這個名稱許多,尤其是當他如此思考著同時又是一位歌唱家而且甚至是思考著吟詠出來的歌唱家。荷爾德林是否如此‘同時’不僅是一位哲學家,而且甚至更多,而且惟一無二。」

「為了揭示詩的本質,我們為什麼要選擇荷爾德林的作品?為什麼不選擇荷馬或者索福克勒斯,不選擇維吉爾或者但丁,不選擇莎士比亞或者歌德呢?按說在這些詩人的作品中,同樣也體現出詩的本質,甚至比在荷爾德林過早地驀然中斷了的創作中更為豐富地體現出來了。……我之所以選擇了荷爾德林,並不是因為他的作品作為林林總總的詩歌作品中的一種,體現了詩的普遍本質,而僅僅是因為荷爾德林的詩蘊含著詩的規定性而特地詩化了詩的本質。在我們看來,荷爾德林在一種別具一格的意義上乃是詩人的詩人。所以我們把他置于決斷的關口上。」

柏安給我發了這麼多關于海德格爾對荷爾德林詩歌的闡釋的東西,我一時竟然有些應付不過來。柏安又道︰

「其實,在我看來,海德格爾的目的並不是要闡述文學作品,揭示詩歌這種文學形式的本質,理解某首詩歌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要進行一場詩歌與思想的對話,是要從哲學上顯現存在的意義。因此海德格爾闡釋的方式與一般人進行文學上的闡釋方式完全不同,海德格爾特意從荷爾德林的詩歌中摘出五段詩句。這五段詩句的前四段分別闡述了詩、語言、人、思與存在之間的至情至性、至親至近的關系。最後,落實到第五段詩句︰‘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可以說,海德格爾是借助荷爾德林的詩來闡述他的哲學思想,來表達他對‘存在’的認識。」

和柏安進行這個談話的時候,我借的那本海德格爾的書已經讀得差不多了,有了一點自己的認識,我就說道︰

「我總結了一下海德格爾的名言警句,找到了這麼幾句話,覺得最為經典,我們分享一下,主要就是下面這些︰一、人生就是學校。在那里,與其是幸福,毋寧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師。因為,生存是在深淵的孤獨里。二、人,詩意的安棲。三、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該存在者能夠對其它存在者實施影響或相互影響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識能力存在者感知、認識、判斷、利用的本源.詩人從躍動、喧囂不已的現實中喚出幻境和夢.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為思由在發生,屬于在。同時,思是在的,因為思屬于在,听從在。思最恆久之物是道路。四、良心唯有經常以沉默形式來講話。五、人安靜地生活,哪怕是靜靜地听著風聲,亦能感受到詩意的生活。六、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

柏安看了我發的東西,回復道︰

「非默,不錯啊,看來你的哲學思想是入門了,你把海德格爾的精髓差不多都總結出來了。」

我說道︰

「沒有沒有,我只是從他的書里摘抄下來的。說實話,我很喜歡他的思想,覺得自然,很詩意啊。哲學就因該如此去表達啊,海德格爾說人要詩意的棲居,我覺得哲學就該是‘詩意的表達’。你看,‘人安靜的生活,哪怕是靜靜的听著風聲,亦能感受到詩意的生活。’多美多富有哲理的語言呀。哲學,就是一種詩意的棲居。」

柏安道︰

「哲學,就是一種詩意的棲居。這句話經典。非默,建議你去看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後,再去看看亞里士多德施特勞斯荷爾德林他們,我想你會喜歡的。」

我答道︰「好的,你說的這幾個都在我的閱讀範圍之類,亞里士多德我看過,總體上來說,他的言論不再像他的老師柏拉圖那樣充滿激情與力量,他的著作更多的是考據嚴謹旁征博引的講義,在他那里,哲學開始科學化了。」

柏安表示贊成,他又進一步說道︰

「如果要對希臘哲學三聖賢做一個評價的話,則蘇格拉底屬于放蕩不羈,較為激進;柏拉圖則浪漫瀟灑,相對較為溫和;亞里士多德則四平八穩,開始趨向于現實與理性。哲學從蒙昧狀態開始不斷進化,從關注神,到人,最後開始關注到大自然,關注到宇宙。換言之,就是在亞里士多德這里,觀看世界的眼光開始發生了變化,如果說柏拉圖是代表了精神運動的辯證法,則亞里士多德更多的是代表了實體認識的辯證法。」

亞里士多德是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在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基礎上開宗立派,自成一家,綜合了前人的辯證法、本體論以及宇宙論等觀念,建立起了希臘哲學的全面體系。不過這個早期時期說「最好不要出生,因為生不如死」的來自馬其頓的聖賢,在他的著作《論靈魂》《規勸篇》中,談論**與靈魂的關系,卻是陷入了宿命論,這大概是受他的先師柏拉圖影響。

說實話,施特勞斯我不熟悉,盡管我經常听柏安說起過。于是我趁機虛心請教。我就道︰

「說說施特勞斯吧,這個人的東西我還沒有關注過呢。」

柏安道︰

「如果我給你講了施特勞斯,我想你會很感興趣的。施特勞斯最早是中國哲學界的著名學者劉小楓和甘陽介紹進來的。施特勞斯研究的是古典政治哲學,他的全部政治哲學研究致力于檢討西方文明的總體進程,強調重新開啟古人與今人的爭執,並由此審視當代思想的種種潮流。他主要關注的問題是‘現代性的危機’和‘西方文明’的危機。這個哲學家在學界爭議極大,一直在西方都是處于邊緣的、孤立的、最不受承認的地位。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十年代的美國,美國的很多機構的重要位置都被這個神秘的政治哲學家的弟子們所佔據,所以有人說美國是施特勞斯哲學體系的實驗田。更神奇的是,共和黨就以他的哲學思想為之爭理念,施特勞斯一度被譽為‘共和黨的教父’。」

這樣詭異的身份,這樣「異端」的學說,著實是讓我很有興趣的。

因為我愛詩歌,而且也寫詩,所以提到荷爾德林的詩,我倒是看過一些,主要是源于讀海子的詩。

海子特別推崇荷爾德林,他把荷爾德林稱為是大的大哥,荷爾德林的的那首《人,詩意地棲居》的著名長詩,海子好像還翻譯過。那首詩是這樣的︰

在柔媚的湛藍中

教堂鐘樓盛開金屬尖頂。

燕語低回,蔚藍縈懷。

旭日冉冉升起,盡染金屬尖頂,

風中,風向標在高處瑟瑟作響。

誰在鐘底緣階而下,

誰就擁有寧靜的一生,因為

一旦外表被極度隔絕,

適應性便在人之中彰顯。

鐘聲中的窗,恰如向著美的門。

同樣,因為門依然遵循著自然,

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

純真畢竟也是美。

嚴肅的心靈生自逝去之物的內部。

影像如此單純、神聖,以至于

我們事實上時常畏懼于將之描繪。

上蒼,始終至善至美,

擁有富足、德行與愉悅。

人或可仿效。

當生命充滿艱辛,人

或許會仰天傾訴︰我就欲如此這般?

誠然。只要良善純真尚與心靈同在,

人就會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測自身。

神莫測而不可知?神如蒼天彰明較著?

我寧願相信後者。神本人的尺規。

劬勞功烈,然而詩意地,

人棲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這般斗膽放言,

那滿綴星辰的夜影,

要比稱為神明影像的人

更為明澈潔純?

大地之上可有尺規?

絕無!同樣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擋雷霆的步伐。

花是美的,因為花在陽光下綻放。

我們的雙眼總會在生命中發現,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為名。

哦,我對此頗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靈魂,我相信,必當葆有純真,

否則,就會抵達權力之巔,在鷹翼之上,膺受

贊美的歌詠與眾鳥的和鳴。

這就是本性,這就是外表。

哦美麗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

宛若穿過銀河的神的目光。

我如此熟諳你,

淚水奪眶而出。我看見,在我的外表

一個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開萬物,因為

我不曾不恰當地將之與墓地上的孤鳥相提並論。

只緣我有一顆跳動的心,

微笑依然是我在憂傷著世人。

我是否能成為一顆彗星?

我相信。因為彗星擁有鳥的迅疾輕捷;盛開在烈火中,

宛若向著純潔的赤子。

偉大豈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

德行之喜悅理應得到嘉許,

得到花園里飄蕩在三圓柱間嚴肅神靈的

嘉許。窈窕淑女必當頭飾

愛神木之花,因為她的本性與情感

酷似愛神。而愛神木僅僅

生長在希臘的大地。

當一個人向鏡中凝望,

在鏡中看見自己如同被臨摹的影像;

影像酷似真人。

人的影像生有雙目,

明月秉有輝光。

而俄狄浦斯王擁有一目或已逾分。

他的人之苦難,無法描繪,無以言表,

無可置辯。

一旦戲劇表現這樣一個人物,苦難油然而生。

當此刻我懷念著你,苦難于我意味著什麼?

當溪流將我裹挾至亞細亞般

綿延的某處盡頭。

無疑,俄狄浦斯飽受著這苦難。

無疑事實如此。

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難?

毫無疑問。這對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著他們的苦難?

赫拉克勒斯同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難。

分享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

也是一種苦難。

而當一個人被太陽斑所覆蓋,被些許斑點

徹底覆蓋,更是一種苦難!這是艷陽的作為︰

太陽裁處著萬物。

太陽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領著少年人的道路。

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難,

看上去恰如

一個窮人悲嘆

丟失了什麼。

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臘大地上窮困的異鄉人!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種生。

在這首寫得激情澎湃,極富哲理的詩歌中,海德格爾總結出了很多關于詩與思,思與在的人生哲理來。荷爾德林喜歡著自然,喜歡清香空氣,喜歡白雲藍天,喜歡江河溪流,喜歡森林土地。于是,他說,人,詩意的棲居。詩意的棲居就是詩意地在自自然然,和平安寧的生活中世界中過著簡單而幸福的日子。生既是死,死亦是一種生。荷爾德林是灑月兌的。只有灑月兌的人,才會詩意的棲居于大地。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究竟是需要什麼。存在了,就要有存在的意義,存在了,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存在了,即使是活的傷痕累累,也要詩意地棲居在屬于自己的那一方土地上。

詩歌與哲學,看來真是個好東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在前世約了你最新章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文閱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