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前世約了你 流浪者手記(三)

作者 ︰ 黃成松

我夜游秦淮後,聯系上一個在蘇州讀大學的校友。那個校友是雨晴的好朋友,叫雪瀅,但我們從來沒有交往過,她也喜歡紅樓夢中人,所以大學填志願毅然去了姑蘇,去了林黛玉的家鄉了。女生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真的比男生執著得多。

我認識雨晴的時候,雪瀅已經沒有在我們學校,我只是從雨晴那里了解到,這是個很有才氣的女孩,詩詞歌賦,樣樣在行。我對才子佳人比較有興趣,雨晴就把雪瀅的聯系方式給了我,因此我們曾經在網絡上有過閑聊。彼此都不了解對方,所以話題也不夠深入,不過如雨晴所說,那是個比較豪放的女子,我從她的言辭中也多少看出點苗頭來。

我和雪瀅取得聯系後,她說,她的學校離南京不遠,她也想來南京看看,咱們有望見上一面。于是我們約好,在桃葉渡見面。那倒是一個不錯的所在,古往今來,那里本來就是一個離來送往的地方。

我去南京的時候是在冬天,冬天的南京依然松柏茂盛,楊柳也還沒有掉光了葉,繼續在冷風中迷離著。草們也還綠著,只是感覺削瘦了點,江南的冬天,也許就是這樣。雪瀅是早上從蘇州過來的,帶來一身江南的煙水氣。

這回雪瑩來南京,是想去看看媚香樓的,她讀過《桃花扇》,仰慕李香君。李香君是「秦淮八艷」之一,八艷中數她最為有名。她的有名不是因為她的花容月貌,而是來源于她的愛國情操,來源于她的正義感。雖然出身底層,卻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罷桃花扇底風。在青樓暖暖軟軟的香風中,燻出了不少奇女子,她們無一例外都是弱柳扶風,但卻是硬骨昭昭,風格奇偉,勝過須眉。比如同是秦淮八艷的董小宛,卞玉京,還有現代國學家陳寅恪專門為之作傳的柳如是。

媚香樓就在夫子廟,可以看見據說是觸發了孔尚任寫《桃花扇》的絹扇,上面印著鮮艷的桃花,傳說為香君鮮血所繪。看過《桃花扇》的人應該知道香君血濺桃花扇,罵醒侯方域的故事,這里不再多說。

侯方域是李香君一見鐘情的郎君。侯方域與冒闢疆、方以智、陳貞慧合稱明復社「四君子」,又與魏禧、汪琬合稱清初文章三大家,少年得志,才華橫溢。他原本是明崇楨戶部尚書侯恂之子,十五歲即應童子試中第一名。不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幾位公子整日聚在秦淮樓館,說詩論詞,狎妓玩樂,顛痴狂笑。侯方域就是在一次逛青樓的行動中,遇見了李香君。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里的紅姑娘。這媚香樓建得精巧別致,臨水而立,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畫舫織彩的秦淮河盡收眼底。媚香樓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輕時也是秦淮河邊的紅妓女,年長後用自己的積蓄建了這座媚香樓,收養了幾個干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頗有些名氣。最給媚香樓撐臉面的就是李香君了。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邊長大,詩書琴畫歌舞,被李大娘教得樣樣精通,性情上也學了李大娘的豪爽俠氣,著實逗人喜愛。要說李香君的長相,別有她的特點,她身材嬌小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小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俏皮,整個一個可人兒的模樣,因她嬌小而香艷,名字里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還真合她的那種韻味呢。侯方域第一次見到李香君,寫有這樣一首詩︰

綽綽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支蓮。

晚院香留客,**月伴眠。

臨行嬌無語,阿母在旁邊。

原來,侯方域與李香君初見,香君年屆十六,正是情竇初開。

崇禎十六年,二十二歲的侯方域前來南京參加禮都會試。自恃才學俊秀,年少氣盛的侯方域並不把應試當成一回事兒,來到燈紅酒綠、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風月場所。他早聞李香君的仙名,欽慕已久,經友人楊龍友的介紹,他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香扇墜」李香君的風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間,只見室內書畫古玩陳設有致,別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青樓迥異。李香君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詩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候方域又被正面牆上掛著的一幅大型橫幅吸引住了,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彌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于江心,天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首詩︰瑟瑟西風近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不知何處煙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

畫上沒有落款,侯方域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問道︰「此畫是何人大作,如此意境高遠,深邃曠達?」

李香君見他對畫如此關注,略帶羞澀地說︰「公子,這是小女子閑來無事的涂鴉之作呢,不足為道,承蒙公子夸獎了。」

「是你畫的啊?,想不到哦。」侯方域半信半疑卻已是開始鐘情。

李香君點頭默認。

「意境,神韻,題旨,面面俱到,觀之回味無窮,神品啊。」侯方域不溢贊美之詞。

侯方域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姣小稚女敕的青樓女子,竟然作出這般神韻的詩畫,真令人刮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直引以為知己。媚香樓在秦淮河畔屬于那種比較高級的妓樓,這種妓樓里的姑娘多是賣藝賠笑不賣身的,李香君便是這種典型。因為李大娘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干媽的影響,李香君小小年紀便頗善于辨識好壞忠奸。李香君第一次見到侯方域,見他溫文爾雅,談吐間慷慨激昂,便知是豪杰之士,于是一見傾心。兩人一個是風流倜儻才高八斗的翩翩美少年,一個是蘭心蕙質嬌柔多情的青樓玉女,兩情相悅,正是魚融之水,蜂之遇蝶,兩情相悅,難舍難分。

那時候,正值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萬歲山,明朝遺老們逃離京師,來到南方搞起了南明小朝廷。這個南明小朝廷除了史可法之外,盡是些大奸大惡之輩。奸臣馬士英掌權後,一向跟復社有過節的阮大鉞作了兵部尚書,著手排除異己,侯方域的幾位朋友相繼遇害。阮大鉞的黑手隨時可以伸向侯方域,候于是決定遠走高飛,暫時避難。

侯方域和李香君分別的那個夜晚,秦淮河的風依舊柔軟的吹,媚香樓中昏暗的燭光映照著兩個難舍難分的人兒。更漏一滴一滴看之將盡,而閨房里的香卻也是燃盡化成了一團灰。侯方域幾次想挪動腳步可都又停下來,懷里緊緊抱著李香君,眼中滿是淒切和眷念。

侯方域嘆了一口氣,道︰「香君啊,我舍不得你啊,你是那麼的了解我的心。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感覺帶勁的日子。人生難得一知己,天下傷心是別離,為何我們不能不分離啊,我不想走啊。」

李香君雖然悲切,但還是強忍著淚水,安慰情郎,道︰「公子,快別說傻話啦,男子漢大丈夫怎麼就這樣兒女情長了。有別離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悅,好男兒志在四方,豈可在媚香樓中消磨了豪情壯志。況且人生離合,在乎心而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結同心,雖然遠隔干山萬水,照樣可以魂來夢往!」

李香君的一番話給了侯方域一份堅毅、一份力量,他終于揮淚離開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正督師揚州的史可法麾下。史可法是侯方域父親的門生,就是那個歷史書上高喊「頭可斷,城不可破,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死得氣壯山河的愛國英雄。史可法為人忠貞耿直,在揚州加緊操練兵馬,準備抵擋清軍的南下。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邊做文書工作,為抗清報國而效力,使侯方域壯志得酬。他與南京的李香君頻頻書信往來,傾訴相思,暢談報負,彼此的心緊緊連在一起。自侯郎去後,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盡鉛華,閉門謝客,天天凝視著那把訂情的絹扇,一心等待侯方域回來。

侯方域走後,阮大鉞果然開始了報復,侯方域投軍去了,他就把報復目標鎖定在李香君身上。但找不到任何借口,所以早些時候倒也沒有去找李香君的麻煩,直到南明都御使天仰的到來。天仰是南明的紅人,阮大鉞有意巴結他,于是想到一招,誘導田仰提親李香君,這樣不僅可以拆散這對苦命鴛鴦以解心頭之恨,而且還趁機討好了田仰。于是上演了一幕強娶親的鬧劇。在阮大鉞的慫恿下,天仰提親被拒就準備強娶,組織了一班樂隊吹吹打打的往媚香樓娶親去了。李香君斬釘截鐵的拒絕了。田仰還要堅持,這烈女子索性一頭撞在欄桿上,血濺桃花扇。因為搶救及時,香君保的一命。

閑暇看《桃花扇》,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心總是很沉重。我在這里看到了愛情的脆弱,也看到了愛情的堅貞。所以告誡天下男兒一句︰你愛她,就不要丟下她!你愛她,就該陪伴她走天涯,別把她放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受折磨和打壓。作為一個合格的男兒,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妻兒,這一點都做不到,何談保家衛國?侯方域沒有做到,他處處都是做了逃兵的。不管在情場上,還是在戰場上。

後來,史可法將軍的揚州保衛戰失敗,侯方域逃出來後,也曾來秦淮河畔造過情人,無奈戰亂綿綿,南京也不能幸免,媚香樓在戰火中被化為灰燼,李香君卻也是入宮做了歌姬,從此下落不明。南京城破之時,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籠」,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亂,清兵燒殺搶掠,難民四處逃竄。李香君高一腳、低一腳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見到處火光沖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紅。好不容易來到長板橋上,站在橋頭,向媚香樓方向望去卻發現媚香樓也已隱入一片火海之中。李香君心里一沉,腳下發軟,一下子跌坐在橋面上,腦子里一片空白。正巧,這時當年為李香君教曲的師傅蘇昆生路過長板橋,無意中發現了坐在地上發傻的李香君,連忙將她扶起,才知她已無處可去,便帶著她隨逃難的人流,奔往蘇州。李香君在蘇昆生的照顧下來到蘇州,由于一路顛波勞苦,精神上又極度悲傷,她已身染重病。蘇州情況還比較平靜,幾經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妓,與李香君交情甚好,後來遷居蘇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一座清雅的小院。見到好友逃難至此,卞玉京熱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並請來名醫為她診治。幾經診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癆,這種病在當時是無藥根治的,只能滋養調理,勉強延續著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著侯郎,她日夜捧著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憶著侯郎的音容笑貌,淚水浸透了衣襟。蘇昆生是個古道熱腸的人,見李香君痛不欲生,他等局勢稍微平靜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經多方探問,證實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尋找過李香君,了無結果之後,失望地回老家商丘去了。

蘇昆生得到消息後立刻趕到蘇州告訴了李香君,李香君倦臥病榻,一副憔悴虛弱的可憐模樣。見此情景,蘇昆生心中痛惜之極,自願提出要北上商丘,為這對苦命的有情人傳遞消息。

蘇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開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終于氣息難繼。彌留之際,她掙扎著讓卞玉京為自己剪下一綹青絲,小心翼翼地用紅綾包好,再把它綁在比生命還珍貴的桃花扇上,然後交給卞玉京,請她轉交給侯方域,並留下遺言說︰「公子當為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于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

侯方域得到蘇昆生送來的消息,立刻啟程,趕往蘇州。可惜,當他來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只給他留下一片摯情,令他傷心欲絕。

然而,青樓皆為義氣妓,英雄盡是屠狗輩。妓女用性命來維持自己的貞節和道德大義,士大夫倒是放棄原則,隨時準備改換門庭。入清以後,陳貞慧隱居不出,冒闢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為僧,楊文聰抗清殉國,陳子龍自沉明志。侯方域卻耐不住寂寞,參加了順治八年的鄉試,而且只進了副榜,晚節不保,又引起許多人非議。辜負了李香君一片苦心。

今天的媚香樓建造得豪華別致,亭台樓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可是我就是找不到半點歷史的影蹤。雪瀅姑娘倒是對那些書畫玩意很有興趣,我則深深地緬懷當年從那後庭芭蕉樹下走出的女孩。

幾百年後,東南來了一個叫林語堂的風流才子,他讀了香君的故事,又感動又悲切,為她從新做了詩,今番我來媚香樓,且把這詩呈上,聊表我對這奇女子的尊敬之情。

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

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須眉漢子

香君一個娘子性格是個蠻子

懸在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

如今天下男子誰復是個蠻子

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麼樣子

當今這個天下都是騙子販子

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亂子

這個世界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了,還有多少人記得秦淮河上的香君?談什麼禮義廉恥,說什麼浩然正氣,當下世人的眼中,就只有利欲的唾液星子,就只有望眼欲穿的錢袋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在前世約了你最新章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文閱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