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爭鋒 第十五章通遼鎮守府

作者 ︰ 糾糾老秦

()轉眼就進入十一月中旬,大陸的北方逐漸的寒冷起來。這天天剛見亮,林國良就穿戴整齊、全身披掛,帶領著自己府里的第一營出了橫山城西門,開始了一天的巡邏。

林國良是關北道沈州人,和關北道眾多的關內移民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關北道人,雖然祖上也來自關內,但是在前朝蒙古大帝國時期,就已經來到了關北道安家落戶。

關北道境內的大夏人其實祖上都是來自關內,當然也有不少是被大夏民族同化的異族。只是移民關北道的時間各有不同,整個關北道大夏人進入關北道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前朝蒙古大帝國之前,關內的各王朝交蘀產生,每次一個新王朝的建立,都是經歷了鐵與血的征伐,關內的大夏人在各個王朝末年因為躲避戰亂就自發的向各地遷移,有一些人就來到了關北道安家落戶,那時的關北道還不屬于關內王朝,還是歸于異族統治,因此這一時期來到關北道的大夏人並不多。這一時期關北道的大夏人還有一部分是被擄掠來的,在關內各王朝衰落的時候,邊疆的各異族就像商量好的一樣,興兵搶奪,財物、人口全都是他們搶奪的目標,被擄掠走的大夏人及他們的後代就在異族的領地內生活了下來;第二個時期就是前朝蒙古大帝國時期,蒙古大帝國的領土非常的廣大,比關內各個王朝的領土都要大很多,幾乎囊括了整個大陸東部。蒙古統治者們為了稀釋關內大夏人人口以便利于他們的統治,就有組織的的把關內的一些大夏人向其它地區移置,現在大夏人的足跡遍及整個大陸東部,就是那時的產物;第三個時期是本朝劉氏王朝前期,第一次置關北道時,關北道境內各民族眾多,異族人口遠遠多于大夏人,為了加固關北道的統治,帝國中樞就組織了大量的關內大夏人移民關北道,這一時期移民的大夏人人數眾多,因為官府組織得力,移民的生存率極高,一下子就使關北道境內的大夏人佔了半數之上,大大的加固了關北道的統治;第四個時期是大夏帝國第二次置關北道之後,這時的大夏帝國已經立國三百多年,統治階級已經開始腐朽,關內的各大世家、地主霸佔了大量的耕地,使關內的無地之人急速增長,再加上災禍連連,大批的無地之人被迫淪為流民。劉氏王朝為了穩固統治,有計劃的向關北道、甘寧道、康定道、嶺南道等地廣人稀的邊疆各道安置這些流民。後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甘寧道、康定道和帝國中樞矛盾加劇,實際上已經處于半獨立狀態,所以向兩地的移民也就自然終止,流民主要流向了關北道和嶺南道。李雲天一家就是在這個時期移民去的關北道。

林國良今年二十六歲,體格雄偉挺拔,卓爾不凡,一看就是精明強干之人,他是大夏國關北邊軍的一名軍人,從軍已八年,積功升至一府都尉,這在大夏帝國日漸腐朽的軍隊中已經是升遷比較快的了。

大夏帝國關北邊軍和其它邊軍並不相同,其它邊軍並不參與地方,而鑒于關北道特殊的地位及周邊的復雜形勢,關北邊軍下屬還有三個鎮守府以及一座齊哈城,這幾個地方雖然在轄區上屬于關北道,但是並不受關北道道府管理,而是受關北邊軍管轄。這幾個鎮守府實際上就是軍鎮,鎮守府設鎮守使一人,統管鎮守府境內的一切軍政,下有同知及參軍各一名,同知協助鎮守使管理地方,參軍則協助鎮守使管理軍事;每個鎮守府下屬幾座城,每座城設守捉使一名,守捉使下有主簿(協助守捉使管理地方)、錄事(協助守捉使管理軍隊)等;每座城還管理著下屬的幾座戍堡,每座戍堡根據重要性及大小各駐有一隊或一火的兵力。

通遼鎮守府處于關北道的西南部,位于哈達嶺山脈南欒,南面就是帝國的幽燕道,東面是連接關內外的關北走廊,西面則是一望無際的東大草原,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整個鎮守府共轄有五座城池,除了鎮守府駐地的通遼城外,北面是赤峰城,西面是橫山城,西南是宣化城,東面是懷安城。

在鎮守府境內還生活著契丹、夷、蒙古等近十個異族,他們和東大草原上的契丹、夷、蒙古族不同,草原上的這些民族都是獨立的,擁有自主的軍事、內政、外交等權力,而鎮守府境內的這些民族一部分屬于歸化人,他們和鎮守府境內的大夏人參雜在一起,都屬于大夏帝國的子民,他們向鎮守府交稅、服役,鎮守府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和境內的大夏人沒有任何的區別。另一部分則是以部落為單位居住在一起各民族,被稱為羈縻人。

所謂羈縻,「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即在這些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保持或基本保持這些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統治地位,任用這些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隸屬于鎮守府、經濟上有納貢的義務外,其余一切事務均由這些民族首領自己管理。

整個通遼鎮守府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整個通遼鎮守府領地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屬東大草原的西南緣,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東南部壩下地區地處關北走廊和東大草原的過渡帶,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

橫山城就建在壩上地區,因為出了橫山城往西就是地域遼闊東大草原,往東、往南都可以進入大夏帝國境內,因此橫山城的商貿非常的興盛,在橫山城開設有「馬市」,由大夏帝國官府以布匹、茶葉、瓷器、絲綢等物向向草原上的各民族換購馬匹、牛羊、皮張等。時攤鋪櫛比,商賈雲集,橫山城外穹廬千帳,百貨之所灌輸,商旅之所歸途,商業貿易十分興盛,橫山城的皮毛在整個帝國甚至整個大陸影響非常之大,天下皮裘,經此輸入海內,四方皮市經此定價而後交易,由于貨優物美,享有盛譽,因此橫山城也被稱為「皮都」。

林國良帶著第一營一路往西北行去,過了清水河,再往西北走三十余里,就到了他們巡視的第一個地方大青堡。大青堡是一座小型的戍堡,修建在大青溝東面最高最險要的一座山丘之上,戍堡高約三丈,用大石砌成,分上下兩層,底層住馬、儲物,上層睡人,戍堡頂上有眺望作戰塔,塔旁有三鍋烽火,若遇緊急情況,戍堡駐軍根據來犯之敵的多少分別點燃烽火,駐扎有一火十人。

林國良率隊來到了大青堡,把帶來的戍堡十天所需的物資交給那名火長後,看到沒有什麼情況,就準備率隊離開前往下一目的地葫蘆堡。

「林都尉,有一件事不知道該不該說?」在林國良臨走之時,那名火長突然叫住了他。

「你個破爛貨,都開口了,還有什麼不能說的。」林國良笑罵道,這名火長也是個老兵,林國良對他也熟悉。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這幾天往西邊探查的兄弟們都說,西邊的牧人變少了,就是見到的也都是一些陌生人,他們告訴我們的兄弟說以前的牧人遷走了,他們是新遷過來的。但是我最近右眼皮卻是老跳,不會是要出什麼事吧?」火長疑神疑鬼的道。

「這些牧人遷來遷去的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你們也不能放松,一定要盯緊了西邊,有什麼情況要第一時間點燃烽火。」林國良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這批兄弟都是老兵,懂得分寸。」听到林國良這樣說,火長也就放下心來。

巡視完大青堡之後,林國良又率隊向西南行去,大青堡西南是一望無際平坦的大草原,地勢非常的平坦,幾乎連個低矮的山丘也沒有,行了將近三十里,到了正午時分,林國良看到兄弟們都有些疲憊,就下令吃飯休息。

這時豐收季節已過,整個草原已經變得枯黃,在藍天下顯得甚是荒涼。草原上的植被能做食物的已經減少,從這一時期一直到明年開春新的青草及樹葉長出之前是草原上草食動物最難熬的時候,它們不得不用更多的時間來尋找吃食。不遠處就有不少的野鹿在到處的尋找食物,一些士卒悄悄的模了上去,這些動物經過一個食物充足的夏天,這個時候最是膘肥,也是肉最鮮美的時候。一會功夫,這些士卒們就抬著近二十頭渾身是血,身上還插著羽箭的野鹿笑呵呵的回來了。不需要林國良多言,大家就忙活起來,扒皮的扒皮、撿柴的撿柴、挖坑的挖坑,沒過多久這些獵物就光溜溜的被架上了火堆。

眾人吃飽喝足之後,繼續向著葫蘆堡方向前進。整個通遼鎮守府的軍隊並不多,不足萬人,由一名偏將任鎮守使。因為橫山城位于通遼鎮守府的最西面,處于抗擊蒙古人的第一線,而且又是商貿重鎮,因此在橫山城布置了兩府兵力兩千人,而林國良任都尉的那一府就是兩府中的一個,由一名裨將任橫山城的守捉使。林國良帶的這個營或許在整個關北邊軍中不算什麼,但是在整個通遼鎮守府內卻是一等一的主力,因此行進速度非常的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喋血爭鋒最新章節 | 喋血爭鋒全文閱讀 | 喋血爭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