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吉現在是煩不勝煩,如果是以往,損失這麼大,他早就退兵了,可是現在不能,現在他留在東大草原上的兩萬大帳兵還正在吞並著一些小部落,最起碼還得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現在他還得必須硬著頭皮撐下去。
他現在手頭上還有近八萬兵力,但是他不得不分三個方向駐扎︰
宣化城是必須要駐守的,因為在宣化西南面就是扎格魯率領的五萬偏師。前面因為他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反而希望大夏軍能打過來重新佔據宣化城,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他已經沒有信心一旦宣化城被敵人重新佔據後再奪回來,他必須要保護扎格魯的側後,所以他派了部落兵力最齊整的薛乞羅率領兩萬蒙古軍駐守宣化城;
懷安城更是得派大軍駐守,一旦敵人收復了懷安城,那就可以以懷安城為橋頭堡源源不斷的派兵援助通遼城,如果被大夏軍從外部進入通遼城,那通遼城就更不用打了,因此他派了大帳兵統領闊闊台率領剩余的三千大帳兵以及兩萬其余部落人馬駐防懷安城;
相較于另兩個方向,赤峰城卻是可守可不守之地,可要是赤峰城真的落入大夏軍手中,這就像他的背後總有人盯著他一樣,不得已他也派了由一些中小部落組成的一萬五千聯軍駐守,由一個中型部落兀魯思部的酋長鐵木倫率領。
王成龍來到錦州之後就迅速從鄭勇手中接管了戰局,鄭勇對他十分放心,就安心在錦西縣城養病去了!
王成龍是個雷厲風行之人,他對蒙古人的了解比鄭勇還要深,接手戰局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新劃分了兵力部署。
蒼鷹軍經過歷次大戰現在只剩下兩萬余人,全部配置在錦西縣城、紫荊關一線;現在帝**已經佔據了優勢已經沒有必要在防守了,他把攻擊力最強的飛騎軍放在了綏西山區方向;關北邊軍兩萬五千余人駐守興城縣城方向。
王成龍故意把騎兵分放在三個方向,步卒防守,騎兵出擊,一點點的蠶食蒙古人的兵力。如果蒙古人出動的兵力不多,那不好意思,每個方向上全副武裝的騎兵可不是吃素的,吞了你或打殘你;如果你出動兵力過多,那我就不陪你玩了,騎兵馬上轉頭和步卒匯合,共同應對。
形勢果然如拙吉預料的那般,大夏軍以紫荊關、綏西山區和興城縣城這三點為依托分別不斷地向通遼鎮守府的赤峰城、懷安城、宣化城附近滲透。王成龍這一招正中拙吉的軟肋,本來蒙古人全是騎兵,機動能力遠在大夏軍之上,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王成龍還真奈何不了他。可是現在不同了,蒙古人被城池拖累,不得不分兵駐扎把守,在機動上完全沒了優勢,王成龍正好可以利用大夏軍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對蒙古人各個擊破……
雪地里人和馬的影子已經到了一天里最短的時刻。
派出去尋找蒙古人巡邏隊的探哨們紛紛返回,可還有最後一支到現在也沒有在地平線上出現。幾乎是一種直覺,李雲天意識到這支探哨分隊可能遇上了麻煩。捏著下巴上剛剛長出的胡茬,他在考慮是否要改變計劃帶領人馬去接應。
但很快這支探哨分隊也在地平線上出現,但是人數卻已經少了一半。正如李雲天所猜測的,他們在路上與蒙古騎兵遭遇了,敵人人數上佔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只有敗退回來。
李雲天並不奇怪,自己一方派出多支騎兵部隊獵殺蒙古人的巡邏隊,蒙古人當然也會以這些巡邏隊為誘餌來獵殺大夏騎兵。前幾天已經有兩支獵殺隊在獵殺蒙古人巡邏隊時遭到敵人的反獵殺,損失不小。
按照這支探哨分隊的講述,敵人數量眾多,光出現的就足足有五百人。
李雲天在腦中快速的盤算了一下,蒙古巡邏隊都是以百騎為單位,大夏騎兵獵殺隊一般都是以營為單位,兩百五十騎對百騎,佔有絕對優勢,在蒙古增援騎兵到來之前吃掉蒙古巡邏隊或打殘他。而蒙古騎兵要想獵殺自已一方的獵殺隊,必須要有五、六倍的兵力。剛才出現的只有五百人,很明顯並不是敵人的巡邏隊,而是敵人的反獵殺隊,估計還有最起碼一半的敵人藏在某個地方。
一千多蒙古騎兵那可是一塊不小的肥肉,派兵回去請求援兵估計已于事無補,等到援兵到來這股敵人早就沒影了,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要有所行動。
李雲天命令騎兵整隊,準備前去尋找敵人,盡管他現在只有一個騎兵營,數量上與敵人相差懸殊,但是這一片地區臨近原精武堂舊址,他在這里生活訓練了三年,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溝一渠就是閉著眼楮他也模得到。憑著他對這里地形的熟悉,就算佔不到敵人的便宜,但也吃不了什麼虧。
身後的校尉關向東吃驚地看著李雲天,臉上斜長的?p>
棟炭瓷先Ж?映舐??按筧耍?換嵐桑〉腥順魷至俗闋閿形灝偃耍?懷魷值幕共恢?烙卸嗌 ?頤薔駝獾閎松先ヴ皇撬退纜穡俊?p>
李雲天眉頭皺了起來,自己剛來這個騎兵翼,很多事情還有待磨合,他們還不完全信任自己。
李雲天轉頭瞪著關向東道︰「我會讓兄弟們去送死嗎?」
關向東被年輕的裨將弄得沒了脾氣,只好命令大家整隊跟著李雲天向那支探哨分隊遭遇敵人的方向開進。
這一小股騎兵沿著河岸前進。
遠處的平原上隱藏不住任何兵馬,但在更遠處的山地,森林卻會成為天然的掩蔽。如果蒙古人已經越過易水河,那麼他們就一定會通過那里。李雲天把部下分成並排的兩列縱隊,兩隊之間相隔五十步,便于互相支援。
翻過一段較高的地勢,回頭望去,剛才呆的地方已經消失在視線之外了。
他們前行已經差不多三十里地了,前面的樹林開始茂密起來,所有的樹冠上都堆積著厚厚的積雪,若不是樹干的褐色裝點其中,從遠處很難判斷出實際上的距離。做為他曾經生活訓練三年的地方,李雲天對這方圓百里的地形都已經爛熟于胸,憑著經驗他知道哪里是隱藏的好地方。他曾經無數次地心中盤算過,如果他是敵人,他會藏在什麼地方,會在什麼地方進行伏擊。只要這支蒙古騎兵的將領對地形和兵法稍有研究的話,那麼他就一定會隱藏在此。
李雲天舉起左手,整支隊伍都停了下來。隨著他的手勢變換,縱隊變成橫隊,騎兵們以「去雁翅」的陣形從李雲天兩側排開兩列。這些士兵雖然對這名年輕的主將還不甚熟悉,對他訓練的這些陣型時間還短,但他們畢竟訓練有素兼騎術精熟,再加上各級將領們的有效調度,變起陣形來也頗快。他一聲令下,所有能騎射者都摘弓或舀弩在手,緩緩前進,後面不會騎射者則拔出馬刀落後前排三十步才前行,一旦有人對戰馬失去控制,擾亂陣線,就會招致各級將領們粗野的斥罵。
就在大夏騎兵變換陣型的同時,已經有兩支蒙古騎兵從兩翼掩殺過來。
很顯然敵人是想在一個快沖鋒中完成對這支大夏騎兵的包抄,他們借助樹林和坡地的掩護,突然就出現在大夏騎兵視線中不到一百步的距離上。如果李雲天他們還是以最初的縱向隊形排列的話,馬上就會被這樣的一個沖鋒切斷而被分割。
敵人在開始進攻時並沒有料到對手的陣形會突然改變,在前進時那些為他們提供了掩蔽的樹林和坡地同時也成為觀察對手的障礙。當他們拔出自己的馬刀開始疾奔的時候,卻發現他們面對的已經是列成橫排的陣線,在第一排陣線上的每個人都用弓弩瞄準了他們。
這些蒼鷹軍的騎兵們以一次精準到匪夷所思的齊射讓沖在最前面的蒙古騎兵全都摔下馬來。這讓隊形尚未完全展開的兩支隊伍遭受了更大的災難︰緊跟在後面的戰馬來不及閃躲而踫撞、踐踏在前面摔倒的人、馬上,造成了可怕的擁擠;第二次齊射同樣準確無情地飛到他們的身上,這一次射手們意在制造更大的混亂,所以不再選擇目標,敵人連人帶馬,再次倒下一片。
在敵人的人喊馬嘶中,前排的大夏騎兵以中間為導向分別向左右移動了一點。緊接著第三次齊射又放倒了剛從混亂中擺月兌出來的蒙古騎兵的一部分。但這兩支蒙古騎兵的人數實在太多,而且同樣是身經百戰的戰士,很快就從最初的慌亂中鎮定下來,雖然在箭雨中不斷有人倒下,但勉強從混亂中掙月兌出來的蒙古騎兵仍然重新準備沖鋒。
第三次齊射的弩箭還在空中飛行,第二排的帝國騎兵已經從前一排的騎兵間隙中風一般疾掠而過,跟隨著高舉著長刀的李雲天沖向處于混亂中的敵人。領隊的各級將領們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口令,收攏著騎兵以使陣形不至于太散亂,風馳電掣的速度讓這一百多騎兵象一頭發怒的野牛,一頭扎進了剛剛恢復隊形的蒙古騎兵中。
雖然是在匆忙列陣,但人數上佔有優勢的蒙古騎兵仍然能夠整齊地做出臨敵反應,許多第一排的大夏騎兵被砍倒,從戰馬上摔下來。如雷的吼聲戛然而止,接踵沖至的騎兵就在前面的同伴以生命換來的短暫間隙給敵人以更多的殺傷。
喊殺聲、兵器撞擊聲、戰馬沖撞踐踏人體的聲音立刻響成一片,犬牙交錯般互相穿插在一起的兩支黑色隊伍之間爆出刺眼的紅色,鮮血迫不及待地從人體中迸射出來,雨一般在空中濺落,腥氣立刻彌散在風中。
用不著主將的號令,雙方的戰士立刻進入了瘋狂狀態。
騎兵們幾乎是馬鐙蹭著馬鐙,身體挨著身體地展開肉搏,雙方沖在最前面的戰士幾乎是以一比一的比例挨刀,但是大夏騎兵精良的武器裝備卻是大佔優勢。雙方的人和馬無規則地沖撞在一起,沉悶的沖擊聲如同在人心頭回響,而其中兵器撕扯肌肉和骨骼的聲音更如狂風卷裂枯枝般分裂著人的神經。
借著手中苗刀長的優勢,李雲天左劈右砍干掉兩個擋住去路的敵人後立刻就陷入到密不透風的人群中。他是雙方隊伍中最勇猛的一個,手握長刀,以一種非人的冷酷和冷靜砍殺著擁擠在他身邊的蒙古騎兵。在這樣混亂的局面里,他已經無法分辨對手的面目,事實上也根本無暇和必要去分辨,他要做的只是向出現在眼前的一切肢體揮動手中的武器。
有那麼一瞬間,李雲天以為自己陷身在夢魘中,不管他如何猛烈地砍殺身邊的敵人,可敵人的數量卻絲毫不見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
其實這只是他的錯覺。
雙方加入到混戰中來的騎兵人數都很有限,在相對狹小的地方里完全絞纏在一起,戰斗才進行得短暫、混亂而激烈。每個人都清楚,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就要更快更凶狠地殺死對手。當李雲天殺的正起勁的時候,他身邊猛的就空蕩下來。
剛剛擺月兌了混亂的少數敵人已經被斬殺殆盡。
李雲天打了一個尖利的響哨,撥轉馬頭,向來時的方向奔回,大夏騎兵們立刻跟隨他撤退。這一次拼殺過後,李雲天身後的騎兵損折了五分之一,但被殺死的敵人卻多得多。
三番準確的齊射和一小股騎兵凶狠的沖鋒,讓本來想偷襲的蒙古騎兵反而損失了三百多人,更被挫傷了銳氣。當李雲天率隊撤退時,已經被殺得膽寒的蒙古騎兵居然連追趕的勇氣都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對手退入到已經後退至一箭之外的另一排對手的後面。很多人開弓放箭,射程不夠,射出的箭矢只能落在對手的馬後面。
在李雲天的號令下,持弓弩的騎兵們又排成了一個「回雁翅」隊形。敵人的包抄意圖已經被打亂,數量遠遠佔據優勢的蒙古騎兵要想徹底吃掉這股大夏騎兵就只能從正面進行沖擊,而「回雁翅」的隊形正好呈一個扇面,能夠最大限度地射殺從正面追趕上來的敵人。
大夏騎兵雖然是在退卻,卻沒有絲毫敗象,兩隊騎兵以五十步為間隔,交蘀後退,不給敵人以絲毫可乘之機,在蒙古騎兵的目送之下,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