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之帝國崛起 風帆戰艦時代資料

作者 ︰ 詡人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海戰的主戰場在地中海,其形式是接舷,跳幫,用步兵進行肉搏決出勝負火炮雖然已經裝上了軍艦,但尚未發揮主要作用。直至新航路發現之後,遠洋的貿易為各個海洋大國帶來了巨額利潤,同時也加劇了在大洋上的爭斗。對海洋的控制也就是對財富的控制。在遠洋進行海戰,地中海的三桅劃槳帆船因為適航xing太差,無法在大洋上發揮作用;大西洋上,老試的「卡拉克」(carrak)型帆艦及當時其他船舶的艏樓與艉樓過高,極易招風,使船在逆風時不易cao縱。

伊麗莎白時代的約翰霍金斯爵士看到了這一點。他降低了艏艉樓,尤其是艏樓的高度,同時還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來圓形的船艉。這樣的新設計船型相對狹長,航速較快,在逆風中cao縱xing極佳。西班牙帝國無敵艦隊的威風凜凜的「卡拉克」(carrak)型帆艦也因為cao縱xing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戰中敗給了英國以噸位較小的「蓋倫」(galleon)型風帆戰艦為主力的艦隊。這次海戰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英帝國的崛起。

「蓋倫」(galleon)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時代結束之前一直是軍艦,包括戰列艦的設計標準。其中,對適航行與火力的要求是壓倒一切的條件,以便在戰斗時搶佔有利陣位,發揮優勢火力。17世紀,英荷戰爭中的主力帆艦均為清一se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多艘這樣的艦只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這也是「戰列艦」(lineofthebattleship)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排水量︰1500噸尺度︰長70.7米(全長,包括艦艏斜桅),吃水︰5-6米航速︰10節武備︰104門火炮。20門60磅炮,8門30磅炮,32門18磅炮,44門9磅炮艦員︰約800簡介︰該艦于1637年建造,裝飾極為豪華,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當時流行的巴羅克藝術風格。1692年,在出世的第55個年頭,才第一次參加了戰斗︰在barfleur之役中與法國戰艦作戰。1696年,因火災而消亡。到了18世紀,1500噸左右的帆艦已不再稀罕。兩三千噸的巨型帆艦比比皆是。英國海軍大臣安桑根據裝備火炮的門數定出以下等級︰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因為造價高昂(10萬英鎊),所以在英國海軍中只有十幾艘。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多用作艦隊旗艦。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特拉法加大海戰中有80%以上是三級艦。鴉片戰爭時英國遠征艦隊的幾艘主力艦也是三級戰列艦。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相對便宜,僅需2.6萬英鎊。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列艦。五級艦(巡航艦「frigate」)----單層炮甲板,火炮32-44門,定員250人左右,排水量700-900噸。是巡洋艦的前身。六級艦----單桅縱帆船,20-28門炮,約195人,550-650噸,用于通訊聯絡與護航。造價不到1萬英鎊。帆艦的建造過程(圖解)theconstructionofasailsbattleship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帆船戰艦也ri趨完善。英王查理一世時,由造船大師彼得.佩特建造的「海上主權」號的噸位已達到1500噸,長232英尺(約70米)。造船所需的櫟木超過了肯特和蘇塞克斯附近森林所能供應的數量,木材必須從400英里以外的諾森柏蘭運來。艦上有104門火炮。(20門60磅,8門30磅,32門18磅,44門9磅)艦上裝飾奢華,雕刻jing細,是當時造船工業的結晶,為世人所驚嘆。「海上主權」號英國造船大師彼得.佩特的杰作。1637年為查理一世所建

19世紀末,隨著西方新的戰略格局的形成和演變,列強或為了保持自己的有利地位,或為了改變自己的不利地位,無不大力加強軍備建設,使西方的軍事力量有了新的發展。

一、英國︰海軍優先

英國自近代以來,它的海軍建設和它的海外殖民事業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大英帝國的堅強基石。英國zhengfu有鑒于此,極為重視對海軍的建設,始終把它放在比陸軍更為重要的位置,其軍備政策具有鮮明的海軍優先特se。到了19世紀末,英國zhengfu仍然堅持這種軍備政策,仍然追求「yu使其國海軍有對抗二大強國海軍之強力」的建設目標。具體地說,就是英國海軍要比第二、第三位的兩個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大。

據有關資料記載︰1857?1858年度海軍經費為8440100磅;1870?1871年度為9013000磅;1880?1881年度為10321435磅;1881?1882年度為10497000磅;1884?1885年度為11599711磅;1890?1891年度為69000000美元,約合12700000磅;1900?1901年度為38791900磅(英巴那比︰《英國水師考》,第20、30頁;清末刊本;《二十世紀歐洲史》,第37頁;《最近世界海軍力》,附表第16)。從這些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看出,19世紀後30年中,英國的海軍經費呈大幅度穩步上升的趨勢。其中︰1880?1881年度比1870?1871年度增加了1308435磅,使第1個10年間的增長率達14.5%;1890?1891年度又比1880?1881年增加了2203000磅,使第2個10年間的增長率達20.9%;1900?1901年度更比1890?1891年度增加了26091900磅,使第3個10年間的增長率達到創紀錄的205.5%。最後10年的海軍經費增加幅度如此之大,是與當時德國提出要建立自己強大的海軍這一國際形勢背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英國zhengfu力圖保持其海軍對歐洲各主要國家海軍的絕對優勢,所以不惜耗費巨資與德國進行競爭。

1870年時英國海軍艦船總噸位為633000噸;1882年有裝甲艦74艘(含在建者5艘)合523080噸、非裝甲艦85艘合189046噸,共計159艘712126噸;1890年時合裝甲艦和非裝甲艦共254艘計892361噸;1899年時為472艘合1265969噸(含魚雷艇在內)。30年間,其艦船的總噸位剛好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長3.3%。又,在1899年的472艘艦船中,1879年以前建造的有戰艦8艘,海防艦11艘,巡洋艦6艘,炮艦和魚雷艇31艘;1880?1889年間建造的有戰艦15艘,巡洋艦47艘,通報艦2艘,炮艇和魚雷艇123艘;1890?1899年建造的有戰艦22艘,巡洋艦80艘,炮艇28艘,驅逐艦88艘,魚雷艇10艘。

在這30年中,它的噸位數始終大于或相當于同時期西歐任何兩國乃至三國海軍噸位之和。1870年時,它相當于當時法、德、意、奧、俄五國海軍總和的63%,1890年時這個比例更上升到67.5%。在這一時期,世界海軍的許多新技術如鐵甲防護、魚雷、驅逐艦等都不是英國的首創,但英國海軍卻能積極加以吸收,並很快使之達到實用化的水平,形成新的戰斗力。因此,英國海軍不僅其噸位居當時世界第一,而且其艦隊的航速、續航力、裝甲防護、艦載武器的攻擊力等幾個方面都首屈一指。以航速為例,到1891年,英國海軍的裝甲艦大半航速達16節以上,有7艘達18節以上。這個航速水平比同時期的法、德、俄、意、奧、美等都要先進。再以速she炮為例,到1891年時其裝甲艦上已裝備了824門,比其他所有各國海軍艦船上裝備的速she炮總和還要多出幾倍。(《普魯士海軍年鑒》,1891年)到1914年大戰爆發時,英國共有大小軍艦668艘,海軍人員201000人。

19世紀末英國的陸軍仍維持原有的格局。其本土駐軍分為陸軍常備軍和用于內衛的國民軍。其常備陸軍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等兵種,其編制有軍團、師、旅、團、營、連等。據有關資料記載,1870年英國的陸軍常備軍總額為30.2萬人,1880年時約為32萬人,1890年時約為37萬余人,1900年時約為57萬余人。英國的國民軍約20萬人。除本土之外,英國在印度、非洲、澳大利亞等也駐有皇家陸軍,同時又編有由當地居民組成的「土軍」。它的陸軍裝備雖也隨著近代軍事技術的進步而有明顯的變化,但其水平與德國陸軍相比,是存在著差距的。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 | 中華之帝國崛起全文閱讀 | 中華之帝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