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狂雪的敘述,也就到此為止。
接下來,仍是關于明皇的記述。
明皇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于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于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佔了太平、采石。于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明皇的領地,應天大震。明皇只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劉基默不作聲,明皇知道劉基有主張,于是征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于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只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
明皇同意劉基的判斷,于是設計誘敵深入,制造戰機。明皇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于是康茂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r 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明皇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明皇收太平,佔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于是明皇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明皇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明皇求救。待到明皇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明皇只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明皇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于是率兵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明皇的佷子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明皇統兵二十萬,進發洪都,陳友諒獲悉後,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r 開始,至十月三r 結束,進行了三十六天。明皇的軍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火攻**,最終取勝,陳友諒被亂箭sh 死。
1364年元旦,明皇稱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明皇為西吳。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明皇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陳理最終出城投降。在吞並了陳友諒後,明皇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
張士誠是泰州人,早年販賣私鹽為業。元末發動鹽徒起義,于1354年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建元天。1356年,建都平江(今蘇州)。消滅陳友諒父子後,明皇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諸州縣,將東吳的勢力趕出江北地區。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明皇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檄文列舉了張士誠八大罪狀,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與西吳有關外,其余的全都是指責張士誠背叛元朝。不看開頭和結尾,非常容易使人誤以為是元朝的討伐令。這表明明皇已經以順承天命的王自居,準備繼承王朝的正統。
明皇的軍隊攻勢迅猛,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平江成為孤城。于是明皇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戰役。
在圍城的同時,明皇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來,但在瓜州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著,明皇宣布不再以龍鳳紀年,稱1367年為吳元年。平江戰役開始時,明皇築牆圍城,並造有三層的木塔樓,高過城牆,以弓弩、火銃向城**擊,還設襄陽炮r 夜轟擊。城內一片恐慌,張士誠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張士誠反復無常,貪圖享受,對部下也十分放縱。平江被圍困的最後一天,張士誠弟弟張士信在城頭督戰,仍不忘享樂,坐在銀椅上飲酒,左右侍奉的人遞桃子給他,結果桃子還沒到口,恰好一炮打來,腦袋被打得粉碎。明皇曾多次派人勸降,都被張士誠拒絕。張士誠死守平江,糧盡後,便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了,便以屋瓦為彈。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明皇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展開巷戰相抵抗。最後,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明皇問話,他不搭理;李善長問他,他則破口謾罵。無奈,明皇只得命手下衛士以亂棍打死張士誠。當時張士誠47歲,東吳滅亡。
明朝建立伊始,中華大地經過近二十年戰亂的破壞,一片凋敝。對此情形,明皇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明皇稱帝不久,外地州縣官來朝見,明皇對他們說︰「天下初定,老百姓財力困乏,像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樹,不可動搖它的根。現在重要的是休養生息」。
1370年,明皇接受大臣建議,鼓勵開墾荒地,並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他還采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對于墾荒者,由zh ngf 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還規定,農民有田五至十畝的,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有田十畝以上者加倍種植。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農民墾荒的積極x ng。
除了民屯外,明初還有軍屯和商屯。軍屯由衛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明軍士屯守比例是︰邊地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軍糧基本上自給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邊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糧,省去了販運費用,獲利更豐。商屯的實行,解決了軍糧問題,同時也開發了邊疆。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明皇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和賑濟災荒。在即位之初,明皇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關水利的建議,地方官吏須及時奏報,否則加以處罰。到1395年,全國共開塘堰大約40987處,疏通河流大約4162道,成績卓然。明皇出身農民,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明皇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他即位後,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慣例,明皇使用的車輿、器具等物,應該用黃金裝飾,明皇下令全部以銅代替。主管的官員報告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明皇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為典範。在明皇積極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明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明皇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明太祖實錄》第92卷寫道,洪武七年農歷八月,明皇給南京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找一塊空閑土地,蓋260間瓦房,供沒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個月後,他又給上海(當時叫華亭縣)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修好後讓沒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
這兩道旨意下發之後,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很快地執行了,明皇很高興,認為試點成功,在當年年底,又給zh ngy ng的官員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郡縣訪窮民,無告者,月給以衣食,無依者,給以屋舍。」(《明太祖實錄》卷93)沒飯吃的,國家給飯食;沒衣服穿的,國家給衣服;沒房子住的,國家給房子。清除權臣明初,官僚機構基本上沿襲了元朝,明皇逐漸認識到其中的弊病,于是進行了改革。首先是廢除行省制。1376年,明皇宣布廢除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別擔負行中書省的職責,三者分立又互相牽制,防止了地方權力過重。
明皇出身貧苦,從小飽受元朝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他的父母及長兄就是死于殘酷剝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從小出家當和尚。所以,在他參加起義隊伍後就發誓︰一旦自己當上皇帝,先殺盡天下貪官。
後來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zh ngy ng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他的辦法很特別︰
首先,明皇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當他發現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關系拍馬屁私托求進的信件後,立即派人對zh ngy ng各部和地方官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到下貪污**現象極其嚴重,他龍顏大怒,立即詔令天下︰「奉天承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zh ngy ng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污,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其次,明皇敢于從自己身邊「高干」開刀。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舊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們有恃無恐貪贓枉法。明皇大膽對這些官員進行懲處。
洪武十五年,戶部官員與地方官府勾結,采取預先空白報表蓋印後私自填充虛假支出數額營私肥己貪污財物。明皇發現後,立即將各地衙門管印的長官全部處死;副長官打百棍邊疆充軍。三年後,又查出戶部侍郎(相當今天的副部長)郭桓和各司郎中(司長)、員外郎(副司長)與各地到zh ngy ng繳納課稅的官員結成貪污團伙,采取多收少納、捏報侵欺手段貪污國庫物資折合糧食達兩千四百萬石的犯罪事實。他將這些貪官統統處死,各省、府、縣牽連人員無一幸免,一時幾萬貪官人頭落地,受到不同處理的人就更多了。洪武二十五年,戶部尚書趙勉伙同老婆內外受賄十幾萬銀兩東窗事發,結果夫妻二人雙雙成了刀下鬼。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書開濟接受一死囚家賄銀萬兩,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還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錢物,並導致一家20口人全部自殺的悲劇。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員外郎受賄虛報死亡並私放兩死囚。這些大貪官都被明皇斬首。
洪武十八年,工部許多官員借營建宮廷之機,采取虛報工匠工役人數天數多領工銀,發放時克扣工匠銀兩私吞。明皇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就查處侍郎韓鐸、李楨貪污受賄案,並且帶出zh ngy ng專門派去監督工部的工科給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機當作生財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襲軍戶所送賄銀達23萬兩。明皇把他也送上斷頭台。
明皇發明「剝皮揎草」的殘酷刑法處置貪官。一天,明皇在翻閱一批處死貪官的卷宗時突發奇想︰百姓痛恨的貪官一刀斬首太便宜了他們,何不采取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他還創造了「剝皮揎草」刑法,把那些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皮場廟」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將其放在處死貪官後任的公堂桌座旁邊,以j ng示繼任之官員不要重蹈覆轍,否則,這個「臭皮統」就是他的下場。這種觸目驚心的舉措震懾了一批官員,使他們行為大為收斂。
茫然不解的敘述!
與狂雪有何關聯?
其中,隱藏著哪些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