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人
大宋元祐四年六月,沈蕙羅離開永裕陵,跟隨入內內侍省都知張茂則回到東京大內。♀那年她五歲,宮籍上的身份是先帝神宗美人陳氏的侍女。
陳美人于這月病逝。神宗趙頊駕崩時,她自請出宮,為大行皇帝守陵殿。離世之前,她孤寂地在永裕陵渡過了四年時光,生命中大部分的樂趣是由在她膝下承歡的蕙羅帶來。
她一直是蕙羅記憶中的母親,蕙羅是先認識了她才開始認識這個世界。蕙羅叫她「媽媽」,她亦對蕙羅視若己出。在陵園中,所有人都知道蕙羅是陳美人的養女,但這身份卻不能在宮籍上得到確認,因為蕙羅是一名宮人的私生女,而後妃的養女必須身家清白。
蕙羅沒有見過生母,只模糊地意識到她已過世,唯一遺留給她的東西便是這「沈」的姓氏。她還太小,尚不知為此感到悲哀,直至養母薨逝,她才首次意識到有一種摧毀現世安穩的事物叫死亡。
她此前一直生活在陵園,卻不曾覺出這個特殊環境本身帶有的死亡氣息。在陳美人的呵護下她的日子過得近乎無憂無慮。靜謐的永裕陵松柏蓊郁,青煙裊裊,她喜歡在空曠無人的陵園中奔跑,也喜歡在秋蟲唧唧的月夜依偎在母親懷中,感覺她溫暖潔淨的衣香,看著她們被月光掃落的單薄影子堆積在一處。
陵園中人都喚蕙羅的養母為「陳娘子」,蕙羅不知道媽媽的名位是「美人」,但她一直知道媽媽是美人。♀她常听人私下贊嘆母親的美麗,但在這一片贊美聲之後響起的又往往是一陣嘆息︰「這麼年輕,真可惜……」
陳美人進入陵園時才二十多歲。隨著先帝撒手人寰,她的青春也與那些被剪斷命脈的春蘭秋菊一起,被送上了神宗的祭壇。但她似乎並未因此哀怨自憐,獨守青燈下的她神情總是安寧平和的,在看著蕙羅的時候,她的笑意總會在眸中淺淺漾開,那和悅之色令人如沐春陽。
她絕少在人前顯露悲戚之情,蕙羅第一次見她落淚,是在提起一個關于兄弟姐妹的話題時。
一日,蕙羅在陵園中見到兩位容貌相似的侍女,侍女說她們是姐妹。年幼的蕙羅並不清楚「姐妹」的含義,于是兩個姑娘耐心解釋,逐一向蕙羅說明何謂兄弟姐妹。
都擁有同一個媽媽,那就是兄弟姐妹了。蕙羅最後這樣想,且回去問母親,自己有沒有兄弟姐妹。
陳美人沉默片刻,然後把蕙羅抱至膝上,輕聲道︰「有的,蕙蕙有個哥哥,只是不在這里……」
「哥哥在哪里?他長什麼樣?」蕙羅問。
她沒有等到母親的答案。須臾,一顆有溫度的水珠滴落在她額上,頓時令她惶惑不安起來,旋即放棄了再次的追問。
從那天起,陳美人有了些許變化,她並未經常哭泣,但比往常更沉默,在懷抱蕙羅之時偶爾會有長久的愣怔。
元祐三年的冬季,她病倒了。♀遷延至次年春天仍未見好,病勢倒更為沉重。
東京宮中有內臣攜太醫前來視診,太醫除了開方配藥,亦委婉地請陳美人身邊宮人平日對娘子多加勸慰,避免其憂思郁結。
宮人們遵囑對陳美人好言相慰,說一些友善和美,卻又無關痛癢的好听的話,陳美人恍若未聞,但常會伸出一只枯瘦到指節畢現的手,牢牢抓緊身邊人的手臂,帶著一種罕見的執著神情,反復說一句話︰「我想見十哥。」
在她重復千百遍後,終于有人應之以喜訊︰「皇太後遣人傳話了,三月神宗皇帝大忌時,十大王會隨官家前來拜祭,到時也會過來見娘子。」
神宗皇後向氏無子,如今的皇帝是朱太妃之子趙煦,陳美人之子是神宗第十一子、今上異母弟趙佶,因神宗第十子趙偉出生不久即夭折,故宮中人口頭上不把他計入皇子排行,而稱趙佶為「十大王」。
皇太後向氏的承諾給了陳美人一點希望。仿若在燃燒殆盡的生命之燈里注入了一脈香油,她的眼中有了新的神采,病態亦稍減一二,甚至還強打精神,取出針線,為兒子親手做了一件衣裳,以驚人的耐性在衣緣袖口繡上精美花紋。
皇帝趙煦朝詣永裕陵致祭,守陵嬪妃不可觀禮。那天,陳美人早早起身,精心梳妝妥當,赴陵殿行禮之後便退至後園,靜待趙佶禮畢入內相見。
等至正午,一位七八歲的男孩在數名宦者的帶領下緩緩步入後園,身上穿著皇子的素白禮衣,最後站定在陳美人閣門邊。
陳美人立即站起,疾步迎上前去,微笑喚道︰「十哥……」
那孩子卻不應,依然立定在門外一動不動,過于冷靜的雙眸凝視著陳美人,不顯熱度,未蘊親情,只是一種事不關己的審視。
他眉目清秀,生得比蕙羅在陵園中見過的所有侍者都好看。立在春天的陽光下,他微微眯起了眼楮,嘴角倔強地抿著,但長睫毛投下的陰影卻令他這不討喜的神情多了兩分可愛的孩子氣。
蕙羅躲在陳美人身後悄悄觀察著他,距離不遠,她甚至可以聞到從他素白衣袖上飄來的龍腦香,而他只淡淡一瞥她,目中有拒人于千里的冷漠。
在看清他面容後,陳美人眼內的光焰也漸趨暗淡。她沒再喚「十哥」,目光困惑地投向了他身邊的宦者。
宦者朝她躬身,低聲道︰「十大王偶感風寒,皇太後擔心舟車勞頓,有礙大王痊愈,故留他在宮中,改命十二大王來向陳娘子請安。」
原來那是神宗第十三子趙似,朱太妃所出,皇帝趙煦的同母弟。
宦者的話令陳美人有一瞬的失神,但她迅速尋回了往常寧和之色,朝趙似呈出對蕙羅那般的溫和微笑,輕柔地牽起趙似右手,道︰「十二哥,來,進來坐。」
趙似隨其入內,適才微揚的下巴低了低,但手卻悄無聲息地從陳美人的手中滑了出來。
陳美人端坐閣中,趙似施禮如儀,陳美人雙手挽起,溫言寒暄,贈趙似許多禮物,其中包括她為自己親生子趙佶縫制的那件新衣。
祭禮既畢,趙似隨駕回宮,陵園之人想起此間之事不免為陳美人不平,然而諸多議論傳至閣中卻又偃旗息鼓,只有位侍女在她面前不輕不重地說了句︰「娘子其實不必把給十大王的衣裳轉賜給十二大王,大可請伴駕前來的宮人帶回去給十大王。」
陳美人只是淺淺一笑,無言地在榻上坐下,少頃斜斜地向一側倒去。毀瘠骨立的她此刻已是一堆失去支撐的積木,從此沒能再站起來。
臨終前,宮中最有權勢的內臣,入內內侍省都知張茂則帶了數名太醫來看她,奉上良藥若干,她均揮之使去,到後來連膳食都不肯進。
張茂則親手持了一碗粥水送至她病榻前,和言道︰「娘子何必如此。十大王是有福之人,娘子亦還年輕,但請安心將養,將來不愁無母子相見之日。」
陳美人微微擺首,略勾唇角,聲音虛弱,但神態卻異常冷凝︰「若得早侍先帝,于願足矣。」
張茂則沉默著,未再說勸解的話。陳美人喚蕙羅至身邊,轉顧張茂則,又道︰「張翁,十哥有皇太後照料,是他的福分,我並無牽掛,倒是蕙羅這孩子令我放心不下,實不忍心看她終身埋沒于陵園之中。煩請張翁把她帶回大內,若能讓她給十哥作個伴,我此生無憾,亦可瞑目了。」
听見張茂則應承後,她含笑閉上了眼楮。
翌日,美人陳氏薨的消息傳入大內,宮中很快傳來回音,都說從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太妃到當今聖上,莫不為陳美人思顧舊恩之情所動,面對宮人感嘆不已。先是皇帝追贈陳氏為充儀,旋即加封,又贈貴儀,命入內都知張茂則為其治喪,風光大葬,祔葬永裕陵。
于是永裕陵便這樣進一步接納了美人陳氏。她的生命在這個茶靡花開後的夏季,如人所願地,隨著她早已被掩埋于此的青春盡數沒入塵土。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