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藥帝國 第24章 正室

作者 ︰ 米蘭Lady

既做了典飾,蕙羅需要做的事也與往日有所不同,例如要不時回尚服局與女官們商議所司事務,也常要參與一些宮中禮儀活動。♀除夕前二日,仁宗皇帝第十女周燕國大長公主帶其新娶的兒媳唐氏入宮拜謁皇太後,唐氏剛被封為縣君,初次入宮,皇太後要賜予其釵冠宮花簪戴,作為尚服局典飾,蕙羅要承擔備好釵冠宮花,屆時呈上的任務。

這日蕙羅備妥簪戴飾品,早早地送往隆祐宮,彼時大長公主與唐氏尚未到來,照例該出席這次新婦謁見禮的聖瑞宮與中宮也不見人影,但有位年輕夫人坐在向太後身邊,秀雅端莊,身形縴弱,太後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狀甚關切,而那夫人低眉微笑略顯拘謹地一一答話,面頰緋紅,十分羞澀,未被太後握住的另一只手不時撫上月復部,蕙羅由此注意到她月復部明顯隆起,應該懷有五六個月的身孕了。

「這幾月來,他對你還好罷?」太後問那夫人。

夫人答道︰「很好。府中家事,大王必先問過我才會做決定,但凡我需要什麼,他會先替我想到,我尚未開口,他便已一一為我準備齊全,堪稱無微不至。」

太後又道︰「那他可曾做過什麼惹你煩惱的事?」

夫人搖搖頭︰「不曾。成婚以來,我們從未紅過臉。」

太後欣慰地笑笑,端詳她須臾,又壓低些許聲音問︰「他可曾因偏寵侍兒姬妾冷落過你?」

夫人耳根盡紅,低垂螓首,好半天才輕聲道︰「大王並非之人,如今府中未納一妾。♀」

蕙羅在一旁听著,從她語意口吻猜到她是某位親王的夫人。如今已娶妻的親王有三位,申王趙佖、端王趙佶和莘王趙俁。蕙羅見她說這大王不,未納一妾,頓時對那親王有些肅然起敬,趙佖與趙俁的模樣在腦海中交替出現,她不由開始在想此人應是哪一位。

未曾想太後隨後閑閑說出的一句話卻有若晴空隱雷︰「十哥一向穩重,自與那些沉湎酒色的紈褲王孫不同。」

十哥?蕙羅倏地一驚,太後話音才落,她已瞬間憶及趙佶對她的幾次無禮之舉和與幾位宮中女子的調笑情景。

趙佶已成婚半年,娶的是德州刺史王藻之女,王氏受封順國夫人,這些蕙羅都是知道的。但趙佶已出宮外居,順國夫人不常入宮,以前蕙羅不曾見過,便覺得她仿佛離自己很遙遠,而如今她如此真切地出現在自己面前,听了太後之言後還在溫婉地笑,蕙羅怔怔地看著,心中五味雜陳,說不清是何滋味。

「十哥至今不納妾室,足見對你情深義重,我看著自然也很高興。」太後道,不時為王夫人掠掠鬢發,理理釵冠垂珠,頗顯慈愛之情,卻又握著夫人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但是,王孫公子有三妻四妾也是常事。你如今身懷六甲,若他要喚個人在身邊伺候,你也別生氣。他明事理,有分寸,你是正室,又溫柔賢淑,他自會尊重。孰重孰輕他是知道的。」

王夫人連連頷首,又含羞應道︰「孃孃多慮了。新婦雖然年輕,但絕非捻酸之人。♀這兩月來,我勸過大王多次,要他選個姬人在房中侍執巾櫛,可大王一直不答應……大王的乳保悄悄告訴我,說……說大王是不想我因此感到一絲不快……」

「難得他用心至此。」太後感慨,看著王夫人的眼中滿是和暖笑意,「素絢,我這些兒子里,就十哥最讓我省心,你也是我精挑細選出的新婦,如今見你們這般和睦,我心里真歡喜,也不枉當初為他操的這份心了。」

婆媳二人敘談片刻後,聖瑞宮朱太妃終于現身了。朝太後福了一福,太妃即主動在太後西側席位坐下。見太妃入內時王夫人已立即起身,待太妃落座便向她施禮,太妃端然受了,才抬手示意夫人平身,笑道︰「十哥這新婦不錯,如今身子不方便也記掛著太後,不辭辛勞地入宮請安,和十哥一樣,真是孝順。」

王夫人低眉不語,雖帶有禮貌的微笑,但稍顯緊張。太後讓她在太妃下方席位坐了,方緩緩對太妃道︰「這幾位新婦都是孝順的,九哥和十一哥的新婦也常入省宮中,只是太妃不常過我這邊來,所以很少見到。」

「還是我不如太後有福。」太妃依舊餃著笑意說,「大王們的新婦都是太後的兒媳,而我如今正經的兒媳只有一個,偏還沒心沒肺的,整日閉門不出,已有一兩月沒去聖瑞宮見我了。」說著一指那兀自空著的中宮坐席,道︰「我倒還罷了,看看,今日是太後宣召,她竟然還沒來。」

似回應她所言一般,這時有中宮黃門入內通報︰「皇後說今日胸口疼痛,耳目暈眩,實無力舉步,故今日不能作陪,望太後太妃恕罪。要賜予唐縣君的禮品已命臣帶來了,請太後代為賞賜。」

听了這話,太後倒不動聲色,只讓人收下劉皇後送來的禮品,而太妃則按捺不住,待皇後派來的黃門剛出殿門,她便慍道︰「坐月子坐到現在還起不來,還說什麼胸口疼!也不多想想,找一個說得通點的理由。」

太後道︰「她兒子女兒相繼沒了,心里難受,不想出門,我倒也能明白。不見我們無妨,但官家欠安,她竟似也不甚關心,平日甚少通問,便有些過了。」

太妃道︰「如今中宮的人都說是我們不許她去看官家。這話我沒說過,想必太後也不是這意思罷?」

太後答說︰「我是說官家尚未康寧,他們夫妻相見,不宜同寢,建議中宮勿長留于福寧殿中,並非不許她前去探望。」

「官家千挑萬選,怎麼就找出這麼個不懂事的人來做皇後?」太妃嘆道,「倒是那被廢的瑤華宮,听說官家欠安,便親手抄寫了經書數百卷為官家祈福,亦不時向人詢問官家情況,據說終日淚眼不干。她在宮中時我曾覺得她有些木訥,不是很喜歡,但如今看來,倒還是她最有為人新婦的樣子。」

太後淡淡道︰「瑤華宮當年是太皇太後從上百世家女中選出來的,在宮中又經悉心j□j,自然知書識禮,進退合宜,嫻雅淑慎,足可母儀天下,絕非他人可比。怎奈官家重顏色,鬧出這麼一樁事來……當年太皇太後說過,娶妻娶德,須是好出身,太過嬌媚卻不識禮義的人收在房中即可,硬把她扶作正室,任誰看了也不像。」

太妃先還不時頷首,但听至這最後一句,頓時幡然變色,冷笑道︰「不過話又說回來,瑤華宮淪落至此,也是她沒那福分,生不出皇子,好容易生了個女兒,偏又養不活。如今中宮縱有萬般不是,好歹也曾生過兒子,難怪官家會寵她。」

這話一出,幾乎所有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向太後無親生子,只為神宗生了長女延禧公主,但公主卻在十二歲時病逝了。瑤華宮孟氏無子,曾經生過一個女兒福慶公主,可惜幼年夭折,情況正與向太後相同。太妃明說瑤華宮,但顯然矛頭直指向太後。

太後此前手上捻著一串佛珠,听見太妃的話,撥動佛珠的手勢便滯了一滯,但面上仍是波瀾不興的,未露出一絲惱怒之色。

太後保持沉默,其余人也不敢出聲,殿中便有一陣沉寂,好在不久後又有人前來通報,說周燕國大長公主與唐縣君已至殿前,在靜候傳宣。

這位大長公主下嫁吳越忠懿王之曾孫錢景臻,生子名錢忱。論輩份她是今上祖姑,但年齡尚比太後太妃小幾歲,新娶的兒媳也才十六七,是仁宗朝著名言官唐介的孫女。唐氏容貌並不美艷,但眉目清秀,言止文雅,隨大長公主入內接受釵冠簪戴後拜謝如儀,面對太後太妃的詢問應對得體,落落大方。太後朝大長公主點頭,以示贊許之意。

午間太後賜宴于受厘殿,太妃、大長公主、唐氏、王夫人及其余數位宗室戚里婦人皆相隨而往。行至受厘殿前,眾婦人紛紛仰首看那新題的匾額,其中一位少婦數著上面的字念道︰「受……厘……」

「厘」她念成了「離」。王夫人听後側首看了看那少婦,顯然明白她念錯了字,但旋即又靜靜轉過頭去,並未出言指正,而她身邊的唐氏則明朗地笑了笑,口齒清楚地對那少婦道︰「不是受離,是受禧。取宣室受厘之意。」

這時太後已舉步上殿前石階,听聞此言即回首,微微一笑︰「好人家女兒終是與眾不同。百度搜更新更快看了看唐氏,又轉顧大長公主,或vvww,,待續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藥帝國最新章節 | 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藥帝國全文閱讀 | 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藥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