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正統八年七月,皇上任命陳嘉為御馬監掌印太監,便衣出宮查探京城風物。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當日消息傳到內閣,首輔楊培實心實憂之。自太宗朝成立內廷二十四監局,內廷得聖寵的太監們權力就十分巨大,某種意義上說,太監們代替行使了部分皇上分下來的權力,他們所掌握行使的,是皇權,
自從前朝以來,科舉制度漸漸完備,文官集團逐漸形成,對于皇帝的權力造成了極大的牽制,太宗皇帝成立內宮二十四監局,本意就是牽制文官集團的無奈之舉,好在自從太祖以來,三代未出現一個禍亂朝政的大太監。
這一方面是因為歷代皇帝尚算得英明,另一方面,外廷之中人才濟濟,內廷之中就算掌握了極大的權力,但是他們的政治權謀手段在內閣以及六部的老油子們眼中,還是太女敕,且內廷之中也是權謀紛爭不斷,並不是鐵板一塊。
楊培實歷經三朝,當然知道熙貴人的事情,他的政治嗅覺極其敏銳,所以他才會擔心皇上過于寵信陳嘉,導致宦官權勢大增,影響朝政,可在座的其余幾位閣老不知內情,卻一頭霧水。要知道內廷大太監的任命不像六部九卿,完全操在皇帝一人手中,楊培實就算想反對也無從反對。
丁閣老忍不住問道︰「元輔大人,皇上這道任命有什麼不妥嗎?」
楊培實搖了搖頭道︰「我只是擔心這個陳嘉,少年得志,驟升高位,恐怕是禍非福啊!還是再看看,再看看吧!」
當日老太爺回到楊府,雨瀾來到松風書舍給老太爺讀折子,卻發現老太爺對著一卷黃綾封面的聖旨沉吟不語,雨瀾偷偷看了一眼,也記住了陳嘉這個名字。
果然不出老太爺的預料,陳嘉年紀輕輕驟得上寵,干勁兒十足,外出時穿布衣小帽,時乘驢或騾,往來京城內外,沒有人知道他竟是手握大權的御馬監掌印太監。一時間大政小事,方言巷語,探听得清清楚楚,全都上報正統皇帝,皇上大悅!
皇上對他的喜愛與日俱增,對于東廠的效率卻日漸不滿意。遂有了將東廠交給陳嘉執掌的心思。孟沖听到消息大為震驚,陳嘉已經將他擠得快要見不到皇上的面兒了。他在內廷雖然是赫赫威名的司禮監掌印,天字第一號太監,可內廷和外廷不一樣,太監有沒有權勢,不只要看他的職位,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有沒有聖寵。要是陳嘉將東廠大印掌握手中,那孟沖哪里還有立足之地。
孟沖只好求見太子幫忙,太子如今還被皇上關在家里讀書。這一讀書就是三個來月,皇上不叫他出去,他就不敢出去。在毓慶宮中簡直暴躁得要瘋了。孟沖找上門去,將這個消息一說,太子听了半天,長嘆一聲道︰「孤也是無能為力啊!」
太子在朝中不敢結交大臣,除了有個儲君的名分,影響力竟是如此微乎其微,那陳嘉是皇貴妃獻給皇上的,和誰一黨,自然一目了然。太子想了想,只好叫孟沖去求楊元輔。
太子做了楊培實這麼長時間的孫女婿,對于元輔的為人可說是十分清楚了。他這個人既不對皇上盡忠,也不對太子盡忠,他忠于的是整個國家,太子可支使不動他這個三朝元老。
可也正因為如此,他在朝中才會擁有極為巨大的威望,才會成為文官集團的領袖。
連太子也沒想到,孟沖找到楊培實只是一說,楊培實竟然一口答應了下來,說第二天便上書皇上,斷不能讓陳嘉掌握了東廠的大權。
楊培實果然說到做到,第二天就上書皇上反對陳嘉升任東廠太監,一時朝中的文官紛紛上書反對,群臣反對,皇上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雖然貴為天子,卻也不能一意孤行。只得暫時罷了此議。
皇上看著御書案上高高一摞反對陳嘉出任東廠太監的奏折,感到心里十分憋悶。這個時候外頭一個小太監跑了進來,手里端著一個紅漆托盤︰「皇上,景陽宮慧妃娘娘進獻冰糖雪梨羹一碗!」
皇上自從有了陳嘉相伴,已經有很久沒有去各宮轉轉了,想起慧妃,想起老兒子葉敏昭,還真是有些想念,便擺駕去了景陽宮。
慧妃侍候皇上吃了飯,葉敏昭也前來拜見了父皇。皇上見他進退得宜十分高興。慧妃見皇上一副十分疲憊的樣子,便站在他的身後幫他捏肩,皇上長長嘆了一口氣道︰「愛妃,朕這個皇帝當得難啊!」自從黑石溝刺殺事件之後,皇上看見誰都像是幕後主使者,對于蕭妃也起了戒心,慧妃沒有母族支持,兒子又是皇子之中最小的,也從來沒有顯露過奪嫡的意圖,有些事情,皇上倒是能跟慧妃說說。
慧妃听了便笑著安慰道︰「皇上您既是君,又是父,下頭大臣們不听話了,您盡管罰他們就是了!難道他們還能翻了天了不成。」
皇上嘆口氣道;「要是能如愛妃說得這樣簡單便好了!」便將陳嘉這件事從頭到尾和慧妃說了一遍。「朕只不過覺得陳嘉是個可造之才,他有能力,又對朕忠心,朕將東廠交給他,也是想他好好整頓東廠,更好地做好偵稽之事。怎麼這些個文官,一個個地就以為朕要將他捧成一個權閹了!」
慧妃低頭沉思了片刻道︰「皇上,此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我倒是有個辦法,既能如了皇上的心願,抬舉了陳公公,又能讓文官沒了說辭。」
皇上听了大喜︰「愛妃有什麼好的主意,說來听听。」
慧妃笑道︰「既然文官們不願陳公公入主東廠,那皇上何妨另開一廠,就叫西廠,由陳公公任督主,一樣可以幫皇上偵稽百官,豈不是兩全其美!」
皇上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這個問題。的確,眾文官只是反對陳嘉任東廠太監,好,我現在不讓他做東廠太監了,我專門成立一個西廠,你們總不能再反對了吧。
皇上听聞之下大為興奮,想了想,又有些遲疑道︰「可是西廠,太祖太宗卻從未設立過啊?」
慧妃道;「太宗之前,又何來東廠呢?」
太後國喪之期尚未過完,皇上是不能留宿景陽宮的,等皇上離開景陽宮的正殿,小王爺從簾子後面走出來,卻是滿臉怒氣。「母妃,您為什麼要幫助陳嘉那個閹佞!」陳嘉短短一段日子已經在後宮里建立起龐大的權力網絡,對于這個被自己父皇寵信褻玩的太監,葉敏昭又怎麼可能對他存有好感?
他見母妃這樣幫助這個閹人,小王爺又是生氣又是失望,感情上也十分難以接受。
慧妃卻走過來,輕輕撫模著小王爺的腦袋︰「皇兒,你只要記得,母妃無論做什麼,為的都是你就夠了!」
皇上回到乾清宮,急急召來陳嘉商議。過不數日,皇上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下詔命,令陳嘉建立西廠,西廠將東廠與錦衣衛的職權包攬進來,甚至有稽核東廠的權力,職權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大。
一時之間,陳嘉氣焰滔天,百官驚悚!
皇上欽定西廠校尉人數一倍于東廠,西廠的軍官主要從禁衛軍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幾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很快就在朝中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
這個時候剛好發生了一件大案,已故少保張榮曾孫、福建建寧衛指揮同知張華橫行鄉里,戕害人命,被仇家所奏,張華入京行賄,被陳嘉偵知,下西廠獄嚴刑拷問,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陳嘉為了政績,故意把案情鬧大,牽連了許多曾經反對過他的大臣,將好好一件案子硬是辦成了冤假錯案。
陳嘉再接再厲,一臉辦了幾件大案,皇上對他的寵信也是一時無兩。一時朝中投靠者紛至沓來,黨羽眾多,西廠權勢大盛,時人側目。
楊培實怎麼也沒想道陳嘉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他當了這麼多年的首輔,也斷然不會沒有對策,當即聯合朝中六部九卿,要給陳嘉一個致命的打擊。上疏之前,楊培實找到葉邑辰,請他在奏疏上簽名。憑葉邑辰的威望,若是他肯伸出援手,陳嘉必死無疑。葉邑辰卻態度曖昧,言道︰「本王奉聖上之命,執掌五軍都督府,只掌軍事不問政事。」
楊培實無可奈何,只好在九月上書,彈劾陳嘉十二大罪,六部九卿附議,並請罷西廠。一時之間朝議洶洶,這是內廷與外廷的斗爭,更是名相與權閹的斗爭。
雨瀾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這件事情,她猜不透王爺為何不肯在爺爺的奏疏上簽字。她現在也明白,陳嘉得了皇上的寵信,權勢滔天,若是沒有人遏制住他,說不定他就能發展成為異世界的「魏忠賢」「劉瑾」。
如今爺爺面對的不是陳嘉,而是陳嘉背後的皇上。皇上自從南巡歸來之後就性情大變,不但疏遠了皇子,更疏遠了大臣。若是這一次的斗爭贏了還好說,若是楊培實輸了,說不定整個家族都會大禍臨頭。
而楊培實現在是不得不斗!
楊家人全都緊張萬分,雨瀾連祈氏送過來的帖子都推了,這種時候,的確不好再出門了。
兩方面的博弈很快有了結果。外廷的壓力皇上承受不起,只好無奈同意老太爺等人的意見,罷免了西廠,可是罷免西廠已經是皇上的極限,他再不肯將陳嘉下獄審問,而是叫他回了御馬監。
楊家眾人彈冠相慶,大老爺、二老爺更是聯合了幾位同僚,寫了一份折子準備再接再厲,徹底將陳嘉打死。
老太爺看完了兒子們的奏折,卻一言不發地將折子收了起來︰「這件事情,到此為止吧!陳嘉,誰也不要再去惹他!」
大老爺等人一頭霧水,雨瀾卻隱隱有些明白了老太爺的意思。皇上逼于外廷的壓力,違心地撤銷了西廠,內心已經十分憋屈了。如果這些臣子們再這樣逼迫他,說不定會迎來極大的反彈,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了。對于皇上的了解,對于聖心的揣摩,老太爺比起他們還是老辣了許多。
這件事之後,陳嘉也消停了一段時間。朝廷表面平靜了下來,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涌。形勢之復雜,雨瀾都有些看不明白了。這段時間以來,她每每出入老太爺的松風書舍,對于整件事的進程十分了解,她的心里隱隱有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