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第421章 再立社旨

作者 ︰ 君朝西

二月十八,三省、樞密院共同奉旨宣詔令,即太宗皇帝遺詔,這在朝野引起很大震動。

讓人們驚震的是,太宗皇帝竟然留下了還位太祖之後的遺詔,而驚愕也就僅此而已,並不會因此造成人心浮動。因為皇宮中的的兩位皇子本來就是太祖之後,如今不過是更加正名了而已。

但這個遺詔對于太宗系的宗室們打擊很大,趙構薨逝後,便寄了很大希望于齊王趙諶,而今遺詔一出,齊王便徹底斷了繼位可能,他們這些宗室近親轉眼就會成為五代以外的宗室疏屬!這打擊太大了,從趙構薨逝後就焦慮不安的宗室近親們一下病倒了好幾個,包括一心想奪回知大宗正事的濮王趙仲理。趙仲理病得很重,趙桓、趙諶父子去探望他,他直個流淚不說話,眼下說什麼都沒用了!趙桓只得安慰他︰「皇叔祖安心養病,莫要想太多又說,「做個閑王未嘗不好

回到燕王府,趙桓問長子︰「可有失望?」

趙諶垂眼,良久抬頭道︰「坐了那個位置又如何,宰執勢已大與其在上面如九皇叔一般操心多慮,乃至英年早逝,還不如安心當個閑王,富貴長壽一生——趙諶再不想回到那種擔驚受怕、夜不安枕的日子。

趙桓舒了口氣,「有這個遺詔也好,至少那些大臣不會再來找你了抬手拍拍兒子的肩膀,「能平安活著就好他能從金國活著回來已覺慶幸萬分,再也不奢求別的,又安慰長子,「無論誰坐那個位置,咱父子一生太平必能保證這是衛希顏給他的承諾。

趙諶望著父親已經白了的頭發,心中一陣酸楚,不由哽咽道︰「父親放心,孩兒定會長命百歲,兒孫滿堂他的長子和長女已經在去年四月、六月先後出世,以後他還會有更多的孩子,與英年早逝又無後的皇帝九叔一比,他的人生要圓滿得多。

人在失意後總要找個人比較。趙諶在趙構薨逝後不是沒有想法,如今期望落空,肯定是有失落的,但與趙構一比,他覺得心態安穩了。

回到齊王府,他抱著王妃說︰「咱們好好過日子齊王妃回抱他,語聲哽咽,「好!」她這一輩子都不想再回到皇宮去了。♀

在太宗系的宗親們因為徹底絕了希望而變得寂靜時,內宮卻因為「立君立德」的傳言變得人心浮動起來。兩個皇子雖然還未成年,但養在宮中的孩子都早熟,各有心思計較,思忖著如何應對。兩位身邊服侍的宮人都鼓足了勁,一廂使盡手段去前廷打探消息,一廂竄掇主子給對方下套子使絆子,以搏得更大機會。皇長子的養母張婉儀也躍躍起來,叫進趙瑗,耳提面命良久一等狂妃,至尊三小姐最新章節。相比起來,倒是皇次子的養母吳婉儀最沉得住氣,還是如常般對待趙璩,很有些寵辱不驚的沉穩氣度——名可秀聞報後笑說「可惜了」,微忖片刻,卻又道︰「如此也好

不提宮中的沸沸揚揚,對兩位皇子在考察在明里暗里地進行著。而在利益驅動的人心浮動下,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兩府的宰執們對兩位皇子都沒有明顯的傾向,胡安國、曾開、範宗尹、朱敦儒略略傾向皇長子,但這種傾向還不足以讓他們插手內宮的明爭暗斗,因為他們也擔心自己的判斷失誤選錯人,倒不如袖手旁觀。這其中,私心最重的是範宗尹,卻也秉持觀望態度,省得太早投注投錯了人,至少要在有些端倪之後,他才會出手,提點可能上位的那位皇子,以給未來的帝君提前種下好感。

***

二月二十四,在太宗遺詔宣詔後第七日,名可秀在楓閣召開了持服守制後首次閣臣會議。

二十四位身著素服便裝的閣臣坐在振道閣的長桌兩側。

他們中有掌朝的宰執——尚書左僕射丁起、吏部參政趙鼎、簽書樞密院事鄭彀;有寺監的長貳官——軍器監沈元、司農寺卿陳、少府監陸宸;有部寺監的干臣——戶部金部司郎中王良存、兵部武選司郎中謝有摧、刑部比部司郎中方顯樸、工部船舶司郎中高宣、禮部文教司員外郎陳子卿;又有司法干臣——監察侍御史周秘,大理寺推官黃縱;又有知名的學者官員——翰林國學院學士蘇澹,太學祭酒蘇駉,判尚局兼《皇宋官報》主編撰金安節。

除了京朝官外,還有因參加會議而秘密回京的地方官員︰兩浙路轉運使宋藻,江南東路轉運使兼知江寧府楊邦義,以及潤州、揚州、湖州、秀州、廣州、泉州六州的通判。♀

這些人很多都是頭一回在楓閣見面,或者是頭一回得知對方也是楓閣之人,有相熟的面孔,也有不相熟的面孔,彼此見面都很驚訝。相熟的互相作揖,不相熟的互通姓名。

眾人在為有這麼多的同道驚愕之時,心底也油然泛起一股自豪的情緒。

聚在這閣子里的都是大宋的精英,不論品階高中低,都把踞著重要職位,而他們因為同樣的信念聚集在這里,為著同一個目標而奮志不息。毫無疑問,這個閣子里匯聚著朝廷頭等勢力,一個強大的、足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勢力!

當閣門打開,名可秀和衛希顏一前一後進來時,正在寒暄的閣臣們同時靜語,起身拱手揖禮,神色肅穆,心里都有些激動。

他們都知道,今日一定有大事,否則名主不會這麼興師動眾地將他們召集在一起。

名可秀和衛希顏在會議長桌的一北一南相對落座。

眾人隨後落座。

名可秀穿了一襲白色的深衣,眼楮湛然有神,環視長桌左右兩側各十二位閣臣,緩聲道︰「身居要職的差不多都來齊了,還有一些位居遠地,或身居軍職者,不便赴京,閣議後將有專人傳達紀要。各位職下都有一些屬員,回去後當傳達此次閣議旨要,但對今日赴會者身份須嚴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

「諾眾人齊聲應道。

名可秀清音徐緩,卻不失力度,「今年,是振道社立社的第三十個年頭。三十年前,先父先母痛心于時局腐朽,上有荒唐昏君,下有禍國權奸佞幸,朝廷處事外懦內嚴,讓多少有志之士徒有熱血而志不能伸,遂立振道堂,先後聚各方同人,以保國安民為志,結盟立誓,振道奮起

眾人不由抬頭望向名可秀身後橫梁上高懸的黑字匾額,目光流露出懷念神色。他們這些人各有各的出身背景,也各有各的辛酸或落魄遭遇或頹唐,卻都因緣聚會,匯集在名重生、花惜若夫婦建立的「振道社」下,便是為了心中的志向和不甘而重新奮起。于是,有的應科舉,有的入太學,有的做流官,有的做幕職,有的開書院教學堂,有的著書立說,等等霸天武道最新章節。直至建炎朝立,他們又響應名可秀之召,未入官的都通過各種路子入官入朝,時至今日,又重新回到「弘道致公」這塊匾額下,想起舊時遭遇,想起當年誓約,心中都不由唏噓潮起。

「十四年前,在兵凶國難之際,振道社的‘保國安民’社旨有了一個明確變化,準確地說,是更加具體,即那七句二十一字︰‘逐昏君,去奸佞,清貪腐,振武事,御外辱,強國家,安黎庶’——經吾輩同人十三年奮志青雲,發揚蹈厲,如今可以說,這一目標已實現九成

眾人都揚起欣慰的笑意。

那七句二十一字是名可秀當初總結提出來的,振道社上下都很信服。

比起創社的名重生、花惜若夫婦,名可秀處事更奮進,而論智慧、能力、堅毅性格,以及行事手段,均讓老輩子們逐漸服膺。更重要的是,她比她那對卓絕的父母更多了一份時運——這很重要,須知多少英才大略者卻是折戟于時運不濟。這種時運的認定,是起于名可秀在幽州被雷氏父子設陷伏擊卻大難不死後,振道社很多人開始相信這位將承繼振道社的女少主是有上天眷顧的——值此國家危難之際,他們需要一種時運的信心來振奮自己。而這種關于時運的信任為名可秀在靖康年間整合振道社,將它形成更為嚴密的團社打下了基礎。

振道社里的多數成員都是讀書人出身,還有進士、官員,不可能像名花流幫眾一樣號令,名可秀最終能在社里形成令行禁止、上下齊一的局面,除了她自身才智能力的因素外,靖康年的危亡時局,以及她的時運,都為她加了分。最終使她成為一面屹立的大 ,將所有掌控和牽涉到的勢力都聚攏在她的旗下。而名可秀在這個時候將振道社的社旨細化為七句二十一字,便將「保國安民」這個相對空泛的大志落到了實處,等于明確了眾人奮斗的方向,遂在提出之後,便為眾人接受,成為建炎朝楓閣閣屬們的奮進目標。

如今,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振道有功!」

「但是,」名可秀聲音一頓,變得清峭,「大道千里,吾輩不過才積跬步,昔日成績雖可欣慰傲然,卻不可自滿,止步。振道之途,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眾人面色又都肅然起來,他們知道,名可秀下面的話,就是今日聚議的主題了。

「今日之會,聚議二事

名可秀點明話題,道︰「其一,再議振道社的社旨她沒有給大家多想的時間,接著道,「吾以為,當再加三句九字——」她的聲音抑揚頓挫,「立憲章、昌文明、永華夏

眾人細細咀嚼著這九個字。

在座的都是有學之士,即使出身名花流的謝有摧,論學問博識也比衛希顏強得多,對「憲章」二字的出處自然都是清楚的︰《後漢書》說袁紹「觸情放慝,不顧憲章」,《顏氏家訓》曰「朝廷憲章,軍旅誓誥,敷顯仁義,發明功德,牧民建國,施用多途」,《貞觀政要》論赦令曰「智者不肯為惡,愚人好犯憲章」,均指典章制度;又引申延意為法度,兼有至高效法之意,如《禮記中庸》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可見,「憲章」是有至高規則之意,不是哪一朝哪一代遵守的典章制度,而是不管王朝變更,都必須遵守的法則,可謂之為「世道之則」。

眾人都不由呼吸一窒,緊跟著心髒急促跳動起來。

儒家言「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若能立下憲章歷朝歷代都遵循的憲章,那可是堪比聖人立德的榮耀,比起建立一朝的功績、著書立說都要光芒得多啊!

眾人更加全神貫注地听下去。

「何謂昌文明,永華夏?」

作者有話要說︰趕著在11.30出發前寫完了此章,這是存稿箱君發文~~~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凰涅天下最新章節 | 凰涅天下全文閱讀 | 凰涅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