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第433章 櫻花與武士

作者 ︰ 君朝西

陳如瑛到得滇池時,赤霞亭內的會談已經到了尾聲。♀

衛希顏在亭中見了她。

陳如瑛單膝叩地,合手揖拜下去,「學生拜見老師!」聲音里流露出幾分歡喜激動。

衛希顏清淡疏離的眸光略微柔和,「起來吧讓她起身後目光微一打量,見她長身玉立,英姿秀拔,眉間一派凌然氣象,心中很是滿意,唇角勾起一分笑意,「不錯便向座中三人介紹,「某之學生陳如瑛,表字英華,才從安南路武安軍都指揮使任上卸職,繼任善巨郡國防軍駐軍統制官——今後與法師、真人多有交道之處跟著又為陳如瑛介紹這三位,「這是昆明府大慈寺住持明照上師,蒼山玉局觀住持清虛真人,理國公段節度

陳如瑛合手一拱,向明照上師、清虛真人行了個平禮,右手握拳抬臂至胸口,向段正嚴行了個軍禮。

三人均起身含笑回禮。

一僧一道在稽首行禮時均暗中打量這位新上任的善巨郡兵馬統制官,心中各有忖度。

善巨郡是雲南路與吐蕃邊境二府一郡中的那一郡,與吐蕃的邊境線最長,是雲南路北部最重要的軍鎮,大宋朝廷在此郡駐扎了一個國防整編師,五千馬步軍,指揮官即善巨郡兵馬統制。如今大慈寺的僧侶和玉局觀的道士已經開始在吐蕃傳教,雖然明面上與朝廷無涉,但暗地里少不得與邊境軍鎮有交道,邊境軍鎮的兵馬統制官得不得力,關系到大宋僧道在蕃地傳教的人身安全,尤其善巨郡的兵馬統制更為重要。

明照、清虛二人暗底松了口氣,這位陳統制英姿秀拔,氣度凌然,雖然還未正式交道,但顯見絕非俗輩,何況,有著衛國師學生這個背景已經讓人放心了。

陳如瑛也在忖量,老師讓她見這亭中三人,應該是與她的新職有關,姑且不論這兩位高僧高道,這位理國公段節度恐怕也不僅僅只是有個爵位和節度使虛餃的榮養人物,不知暗地里的身份是什麼。

見禮之後,段正嚴便送明照、清虛二人離去。

陳如瑛隨在衛希顏身後,行至櫻林,便有七八名青衣便服的國師府侍衛悄無聲息從林中涌現出來,護隨在二人身後,往北面林外的滇池行去錯誘不乖情人全文閱讀。

須臾出林,早有侍衛泊畫舫候于僻靜岸邊。

眾人踏板登舫,蕩舟于滇池之上。

師生二人坐在敞軒舫中,一邊賞景,一邊敘談。

衛希顏給了陳如瑛一本冊子,上面是軍情司收集匯總的吐蕃「國情」,包括吐蕃王朝建立的歷史,王朝崩潰後諸部割據的形勢,各部勢力地盤,首領,兵力,人口,地理狀況等等,十分詳細,陳如瑛目測比得上一部《步軍操典》的厚度了。

她按衛希顏的吩咐,先看「宗教篇」。

「宗教」是衛希顏的提法,當前只在兩府三省內部使用,而「宗教信仰」也成為兩府需要關注的一個事項。

陳如瑛手指翻動,快速而又認真地閱讀,間中听衛希顏解說。

吐蕃很早就有本地宗教,稱為「本教」。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後,佛教從大唐傳入。隨著吐蕃國勢鼎盛,佛教在吐蕃也日漸興旺,信眾越來越多。佛本相爭激烈。本教在吐蕃時日已久,其勢力盤根錯節,佛教雖然興旺卻是新興,難有本教的人脈與勢力,但原始的本教在教義與宗教儀軌等方面明顯抵不過教義縝密完備的佛教。佛本雙方,各有優劣,誰都不甘心坐以待斃。而在宗教信仰斗爭的背後,還隱藏著政治上的斗爭——崇信本教的權貴屬于傳統豪族,而崇信佛教的權貴則是新興的豪族,雙方以宗教為器,爭奪權利。

在吐蕃國勢鼎盛時期,信仰佛教的新興豪族佔據了上風,佛教被尊為吐蕃國教,本教建在各地的廟宇被拆除,大量信徒被殺害,許多傳統貴族不得不改姓佛教,本教衰落到谷底。然而本教畢竟在吐蕃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其勢力根深蒂固,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消除,他們換了一個方式靜伏下來等待反擊的時機。在朗達瑪為吐蕃王後,他們等來了這個時機。對佛教忌憚的朗達瑪下令禁止佛教,殺害僧人首領,強迫僧人還俗,關閉佛寺,毀壞佛像佛經,這場「滅佛」使佛教跌落下去。

而朗達瑪「滅佛」的根由不是為了本教,「興本」只是浮于表面的原因,其根源是佛教勢力已經威脅到了王室的統治——佛寺多使免稅土地多,王室賦稅的流失益發嚴重;僧人參政,形成了佛教僧侶貴族集團,與王權的矛盾日益尖銳,激化了王室勢力與地方貴族勢力的斗爭。

朗達瑪的滅佛造成了吐蕃王朝的崩潰,憤怒的僧侶刺殺射死了這位國王,權貴們分別擁立兩位王子繼位,吐蕃王朝由此陷入內亂、混戰中,進入諸部割據時代。迄今為止,仍未統一,由三大王系和其他小勢力割據——這對大宋謀劃吐蕃當然是有利的。

吐蕃佛教在「滅佛」後又經歷內戰的混亂,一直衰落了百年,在宋朝仁宗時期才又再次興起。

陳如瑛翻閱到這一段歷史時,衛希顏提醒她注意一點,「吐蕃佛教再興,一大變化是從權貴走向民間。這個變化很重要。在王朝時代,吐蕃佛教只是在王室和貴族中傳教,佛教是貴族的信仰,與本教的宗教信仰斗爭是在貴族之間,實際上摻合了權利之爭。如今吐蕃佛教再興,從政權跌落,信眾面向平民和奴隸,不再限于貴族。這對我朝傳教有利,蕃民階層已有了信佛的基礎,不至于白手起家。更重要的是,以前吐蕃是政教合一,而今佛教再興還未能參與政權,這種政教分離的狀況,對我朝傳教亦是有利沒有政治權利牽涉其中,當然減少了傳教的阻力。

陳如瑛面上沉凝,心中震動︰果然,老師會見明照上師和清虛真人是在謀劃吐蕃。

但她心里有著疑問︰為何要用傳教這種迂回、漫長的方式呢?少說得要三十年才能見效,這還是不計入吐蕃佛教阻撓的情況下。

便問衛希顏︰「老師何以傳教謀吐蕃?」以大宋的兵精將猛和槍炮之利,打下吐蕃不是不可能,即使比打交趾困難,但舉十萬兵員也必能踏平吐蕃——以大宋如今之財力,這是承擔得起的超級島主最新章節。

衛希顏抿了口蒼山的春茶,任新茶的茶香在舌尖蔓延,慢悠悠地道︰「傳教,是治謀,非伐謀,謀的是打下吐蕃之後的長穩之治

陳如瑛但听「打下吐蕃」便來了勁,身為軍中將領,沒有幾個是不喜歡打仗的。打仗,才有軍功;打仗,才有武將的價值。縱然她身為女子,也有著不輸男性將領的凌雲之志。

衛希顏見她聞戰而 亮的眼神,微微挑眉笑了。

她這個學生,從來就不是一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她是一只鷹,一只為捕獵而搏擊的鷹!

衛希顏眸底掠過一絲悅色,放下茶盞,唇邊笑意已斂,平緩的語調透著兩分嚴肅,說道︰「英華,吐蕃不同于交趾、大理。♀交趾雖然氣候炎熱,但與福建、兩廣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其地狹小,只相當于廣西路的四分之一,容易統治。大理國的地域比交趾大得多,相當于兩個廣西路,山多林多,部族多,情況比交趾復雜。但是,大理崇信佛教,舉國信佛,民風雖然尚武,但少有謀逆作亂。而白族段氏在國中深得人心,又有三十七部支持,故而烏族(彝族)高氏雖然一度謀位為王,卻在兩朝後不得不還位于段氏,只敢以宰相理國,不敢踞位。我朝取下大理,只要壓下權臣高氏一派,厚待段氏,白族就不會生異心,三十七部也會平伏。更重要的是,大理深受中化影響,儒家對大理影響更甚于交趾。在大理國內,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教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謂之‘釋儒’或‘儒釋’。有這樣的基礎,朝廷在大理的文治比安南還要順利

這個時代的大理國地域比衛希顏記憶中的要大得多,包括雲南省、貴州省西部、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幾乎相當于雲南省面積的三倍。衛希顏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測距輿圖,也能得出大致的比對。

而吐蕃的疆域比起衛希顏那個時空的**也要廣闊得多,包括不丹、錫金、尼泊爾西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都屬于吐蕃。

她繼續說道︰「吐蕃的地域比大理還要遼闊,而且地處高原、雪山,地理、氣候都很惡劣,交趾、大理與之比起來,就是宜居之地了。即使大宋出兵拿下吐蕃,遷居漢民也很難,不比安南。而且,嚴酷的高原環境造就了吐蕃人強悍的身體和驍勇善戰的性格,很難馴化,朝廷要維持在吐蕃的統治,就必得駐扎更多的兵員——長久下去,對國家財政就是個負擔。而蕃地之民的文明教化也遠不及交趾和大理兩國,朝廷要想在吐蕃推行儒家禮治,將會比安南和雲南兩路難得多。相較而言,宗教比起儒家道德更容易推行

她教導陳如瑛,「宗教對于維護朝廷統治大有可利用之處。宗教教化人心向善,利于和諧。佛教宣揚忍耐今生之苦,修行來世,道教宣揚無欲節制,這都有利于統治。

「比起儒家信仰需要通讀經書理解聖人之意,宗教的門檻要低得多,只要敬畏鬼神,就有信仰。尤其在文明教化低的吐蕃,有文化的是貴族,平民和奴隸不知何為仁義道德,要讓他們信儒家,遠不如信鬼神來得容易

「英華,精神信仰的力量很重要衛希顏並不希望她的學生只通軍事,思維廣闊才有利于成長。

她清悠的聲音說道︰「我華夏中國自秦朝大一統後歷次分裂,卻總是能走向統一,為何?因為儒家‘大一統’思想的存在。儒家不是宗教,但掌握筆桿子的讀書人尊崇它,而它的思想有利于國家統治,于是君王以儒家治天下,使儒家思想成為國家的規則,上自君臣、下至國民,都必須遵守,久而久之,便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信仰,譬如仁、孝、禮、和為貴、謙讓、誠信、寬恕,換句話講,就是國民道德。不論王朝如何更替,但道德根植在骨子里,不會隨著王朝消亡。這就是精神信仰的力量。

「宗教信仰,也是精神信仰的一種,對于沒有文化的百姓來講,往往比儒家道德這種思想信仰來得更虔誠。

「吐蕃沒有產生儒、道、墨、法這些思想文明,也沒有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無論本教還是佛教,它們的鬼神信仰都沒有受到沖擊,從權貴到平民、奴隸,都相信鬼神的存在神朝大帝。對宗教的信仰,比起大宋臣民,總體上要虔誠得多

在大宋,最信鬼神存在的是底層百姓,至于讀書人和士大夫階層,則是「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不否定鬼神,但也不迷信。所以士大夫會參佛、參道,但多數是用來修心、修身,真正信佛信神仙的還是少數,事到臨頭了求神拜佛也是心存僥幸,虔誠是談不上的。

而藏傳佛教為什麼能統治全藏?因為全藏上下都虔誠信仰,所以佛教能夠統一全藏,政教合一,達到從精神上和政權上的雙統治。而元、明、清能夠統治**,也是承認藏傳佛教的政治地位,通過冊封藏地的法王、活佛,達到穩定長治的目的。但弊端也是很明顯的,使中央王朝對藏地的統治始終只是疆域上的統治,而行政權仍在法王、活佛為首的藏教中,直到解放後才完結。達.賴為什麼要鬧藏.獨,因為中央政府不容許藏教染指政治。

「宗教對穩定統治有利衛希顏目光悠悠,「但是,宗教亦是一面雙刃劍——力量過強,就會成為野心家染指政權的武器。吐蕃的佛教與政權有過太深的涉入,為了再造輝煌,斷不了入政的念頭——此等佛教,絕非大宋需要的佛教

陳如瑛有些明白了。

「所謂水土相異,而物不同。宗教亦如此衛希顏道,「佛教從天竺傳向四方,傳到中國,受道家、儒家影響,形成吸收儒道思想的漢傳佛教,與天竺佛教已大有不同

佛教從傳入中國之後,就從來沒有能夠走入政治領域。中原統治者們很好地打壓了佛教,將這頭挾著野心而來的猛獅變成了溫順的綿羊。幾百年下來,源自天竺政教合一的佛教在中國早已沒有了政教合一的宗義。或者說,是洗去了野心和浮華,成為維護王朝統治、以保人世穩定的存在。

這樣的宗教,才是大宋需要的。

陳如瑛繼續翻閱,觀軍情司情報,吐蕃佛教再興後目前已形成三個教派。第一個教派是源于「滅佛」之前的佛教傳承,名為寧瑪派。第二個教派名噶當派,創于仁宗時期。第三個教派名薩迦派,創于英宗時期。

在衛希顏的那個時空,藏傳佛教有四大教派︰勢力最大的是「黃教」格魯派,其次是「白教」噶舉派,其三是「紅教」寧瑪派,其四是「花教」薩迦派。

衛希顏曾經接受過國安一項委托任務,與藏.獨喇嘛有關——國安不方便出面。因任務之需,她對藏傳佛教了解不少。比如從僧帽和僧服可以分不同教派的僧侶。**僧侶都是穿紅色的僧服,但噶舉派的紅色僧裙中加有白色條紋,又稱「白教」。寧瑪派的僧帽是紅色的蓮花帽,這一派是「紅教」。格魯派的僧帽黃色的雞冠帽,這就是「黃教」——達.賴、班.禪的教派。從軍情司的情報來看,黃教還沒有在吐蕃出現,白教也未出現。倒是多了個噶當派——衛希顏猜測,也許是白教或黃教的前身?

當然,是或不是並不重要。

歷史上,吐蕃佛教再興後,花教薩迦派最終統一了全藏,實行政教合一,從元朝到明朝統治全藏二百六十多年。其後,被白教噶舉派取代地位。而活佛轉世的制度,就是白教最早創立。到清朝時期,黃教取代了白教地位,統治全藏直至解放後——達.賴和班.禪就是屬于黃教的兩大活佛系統。

藏教的歷史衛希顏只是有些了解,並不是太清楚,而讓她關注的要點是︰吐蕃還沒有出現活佛!

這說明,轉世靈童、活佛什麼的,吐蕃佛教還沒有創立。

這絕對是好事。

藏教能統治**幾百年,最關鍵的就是活佛制度。「佛」只應該存在于信徒的信仰中,世間不能有活的佛。活的佛就是人間的神,得到信眾狂熱的信仰,凌駕一切無限動漫作弊器。這對國家統治當然不利。藏.獨能鬧得起勁,跟「活佛」大有關系——達.賴如果沒有「活佛」這個身份,單憑他黃教首領的身份,能煽動得了那麼多信徒?

衛希顏的做法就是在「活佛」沒有產生前,讓它永遠沒有萌芽的機會。

扶植漢傳佛教進入吐蕃是最好的手段,所謂「以佛制佛」,讓吐蕃佛教沒有成長壯大的機會。而這一步,要走得越早越好。

當然,在蕃地傳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必會受到吐蕃佛教的排斥、打擊、阻撓。

按兵法,欲戰之前,先得模清敵人的兵力,逮住主力才算贏。

在吐蕃目前的佛教三派中,哪個教派會成為漢傳佛教的主要阻力呢?

按軍情司的情報,吐蕃的「前佛教」——「滅佛」前的佛教,寧瑪派,在經歷了「滅佛」的浩劫後,逃出的僧人多散居山中傳法,迄今未在吐蕃各地建起較大的寺廟,主要傳教區域是在吐蕃北部和東部。新興的兩個教派中,噶當派起源于吐蕃西部,目前的傳教範圍還沒有能夠進入吐蕃南部;南部則是另一個新興教派薩迦的傳教區域,教主已傳兩代,都是吐蕃最古老的貴族之一、昆氏家族的子弟,為父子相傳,看來宗教首領很有家族世襲的可能。

軍情司分析後認為,薩迦派應該是漢傳佛教的主要敵人。

因為薩迦派興起和傳教的南部地域即是前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域——以王城邏些(拉薩)為中心的地域,這里是吐蕃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地域。而昆氏家族在佔據吐蕃南部的割據王朝中擁有不小的勢力。大宋要統治吐蕃,南部當然是重中之重,漢地傳教也必須涉足這個區域。

陳如瑛很快翻閱完,抬眸看向老師。

茶香裊裊中,映得衛希顏的眉目越發清潤。

陳如瑛覺得這個時候的老師,少了些疏離之色,讓人覺得可以親近。她端謹的神態有些放松,也敢凝眸直視老師,「老師為何讓道教也去蕃地呢?」比起佛教在吐蕃有信仰基礎,道教對于吐蕃完全是新事物,傳教肯定會比佛教艱難得多。如果是要利用宗教控制蕃民,有漢地佛教就可以了嗎?還能將朝廷暗中資助的經費集中于佛教,也能節省朝廷的財力——資助一家當然比資助兩家的花費少。

衛希顏笑了笑,眼中的神色莫測,「英華,宗教是面雙刃劍,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也要防止割傷手。單一的宗教信仰,太危險了豈能讓佛教在吐蕃一家坐大?後世藏.獨鬧得起勁,就是跟藏傳佛教是藏地單一的信仰有關。如果蕃民信佛又信道,或者一部分信佛,一部分信道,即使漢地佛教在吐蕃傳教生出了野心,也成不了大患。

世界歷史上,為什麼印度佛教、吐蕃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有政教合一的歷史,而中國卻沒有?——因為中國有儒家,有道教。

「嚴格地說,我們這個民族其實沒有宗教信仰衛希顏語出驚人,她想起與名可秀曾經討論的「漢人無神論」,唇邊浮起一抹笑意,「漢人信道也信佛,多種信仰的實質,就是沒有信仰——唯一的、虔誠信仰。人們拜如來、觀音、地藏菩薩,也拜玉皇大帝、三清道祖、灶神、財神,與其說信佛、信道,倒不如說,哪個寺廟或道觀的香火興盛就信誰。其實,香火決定了佛祖和三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衛希顏悠悠調笑一句。

陳如瑛哈笑出聲。老師這個言論,真是聞所未聞,但細想起來,還真是這個道理。

作者有話要說︰年節歸來,問大家好︰)

長假歸來的弊端,就是海樣的公務,行政郵箱差點爆了——苦逼的作者君被郵件淹沒——

話說好多敏感詞,文中的小數點好多~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凰涅天下最新章節 | 凰涅天下全文閱讀 | 凰涅天下全集閱讀